02.26 我75歲了,很懼怕死亡,怎麼辦?

用戶2479250297955


現在懼怕死亡很正常。因為你的大腦還知道懼怕死亡。等到該死的時候大腦不清醒你就不

知道,怕也沒用了。就會面對死之亡!

這和新兵上戰場一樣。怕的槍都拿不住。等到死了幾個戰友,眼就紅了,不就是一個死嗎!所以人啊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到什麼年齡說什麼話?

所以該下車就要下車。這是自然規律。


酷影24


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這一輩子就過去了。死亡就像是睡覺,唯一不同的是,是在美夢中離去還是在噩夢中離去。

75歲是知天命的年齡,對生死看淡,其實並不是懼怕死亡,而是懼怕痛苦的死亡。如果能在美好的睡夢中安然的離開人世也的確是很多人的願望,因為牽掛的事情太多,難以割捨的東西太多,擔心是事情太多……使我們走得並不如意。

我姨夫享年75歲,得了胃癌,其實胃做過幾次手術,每做一次都要切除三分之一,直到不能切除為止,我姨60就離世了。剩下姨夫照顧著一個不爭氣的兒子,不懶不饞就是不幹活,一天洗十幾次臉,洗十幾遍手,嘴很勤快,不會種地不敢打工。姨夫在臨死前說不出話,歪歪斜斜寫了一個字,後來大家看出是“走”字,不明白意思,姨夫穿上衣服,戴著帽子,看看大家,看看兒子,大家更加迷惑了,各種猜測,只有我明白這個“走”字的含義,果然當晚姨夫就離開人世。我猜想,他是強迫自己去死亡的,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好在兒子辦了低保,但處境越來越差,可惜了姨夫當年是一個抗戰老八路,當了幾十年的工人,一輩子勤儉,兒子卻如此這般。

怎樣度過自己的餘生是一個課題,想答到滿分並不容易,死亡不可怕,自然死亡就像是睡覺一般,人在死亡時先經歷的是肉體的死亡,神經與精神其次,真正的死亡是主客觀世界對他來說都不存在了,所以常有人說出關於死亡的離奇事件,無非就是還沒有完全死亡,詐屍就是其中的一種。精神與神經還在活動,或許在做好夢,或許在做噩夢,但不能驚醒他。

看淡生死,是最為主要的,懼怕死亡或是尋死都是不好的。年輕拼的是智商,老年拼得是情懷,無論窮富,情懷是至關重要的,歷史天文地理都是可以釋懷的。想想平生有沒有想做的但因為侷限沒做的,比如說,我喜歡彈吉他,但因為沒有條件,年老了就不會有這些憂慮,儘管去學,儘管去彈。年輕人喜歡攀比暫且說得過去,老人一定要懂得放下,抱怨攀比會心生怨氣,不要在接近死亡時才放下這些東西。適當的參加簡單勞動,讓身體有一定的承受力,身體的承受力大,身體的死亡越接近精神死亡,說得直白些,就是一個夢的事。

其實對死亡參的越透並不是好事情,看淡生死最重要,精神世界的豐富可以延續很長時間。六十歲以後都要去領會,簡單說起來就四個字——

休身養性。


農業空間


寫一本人生回憶錄,或者寫寫小說。

我的外公60歲退休創辦了自己的生意,70歲開始練習書法,90歲時書法和道德一大成。94歲知天命,顫顫巍巍給他兒女們寫下幾個字: 我要去見媽了,然後閉上了眼睛。因為我外婆38歲時就去世了,外公不再續絃,獨立撫養五個兒女。

他這一生從民國的少爺到日本侵略到家產充公再到文革受苦,一路飽受打擊,始終不向命運低頭。

他一生修身齊家置業平天下煩惱,德高望重得享百歲高齡!

他是我最崇拜的人,沒有之一。


邪惡的樓主


死有什麼可怕啊,也就一哆嗦的事,就像小時候打針,扎之前怕的要死,真的扎進去也就那回事了,其實死亡可能比打針還輕鬆,所以不用怕,死亡就像深度睡眠,連夢都不會有的,我就死過一次,後來搶救過來了,死後一切成空了,還有啥好怕的


你的樣子忘不掉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的76.5歲提高到76.7歲。這就是說75歲已到了人生之末,面對死亡,人難免會恐懼,這可以理解。怎麼辦呢?關健要調整好心態。

第一,一切順其自然。到七十五歲,生活能自理已很不錯了,自己什麼也幹不了,所以不要對什麼再有過高期望,有吃有喝就行,一切順其自然。

第二對自己的人生要滿足。活到這個年齡,人生的榮辱得失,都成浮雲,罪也受了,福也享了,對自己的人生應知足,即使現在走了一切也就解脫了。

第三死亡也是好事。這個年齡,即使生活能自理也離不開人親人照顧,若不能自理,有病臥床,更是對家人的拖累,想一想,假如自已死了,就不再拖累家人了,自己也不再受罪了,是好事,心便會坦然。

總之面對死亡,心要坦然,自己忙碌一生,能活到現在已知足,沒計麼遺憾。若不能自理,想想自己即使走了,就不再拖累家人了,自己也有尊嚴,會笑著面對死亡。



喜迎紅旭快樂每天


自然的規律,怕死也得死,你怕死,難道就不死了嗎?正常人為什麼害怕死啊?你心理有點疾病吧?把心態放平和,別憂慮生死,每天想到這些東西幹嘛呀?你可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旅遊爬山多精彩呀,老年人可以出去跳舞,沒事的時候看看書,晚年的生活也很豐富,不要去多想著生死的事情!你怕死誰不怕死啊?看一看現在發生的疫情病毒傳染的人,他不怕死嗎?我們那些偉大的,醫務工作者,他們不怕死嗎?怕死也不行啊,去拯救那些被傳染的病人!我看你老人家就是閒著沒事,想象這些沒有用的東西,現在這社會多好啊,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走出去旅遊,看看祖國大好河山美麗的風景,展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的心情多麼愉快,你懼怕死的想法就沒了,閒的沒事兒,老想著去這些東西,不是我說你有點無知,國家對你們老年人多好啊,有老保工資,為什麼不好好的活呢?有懼怕死在心裡呢!這種想法不是很好,心態也不好,年輕人得上不能醫治的疾病,還要堅強的活著呢,你75歲了,有什麼害怕的呀?祝你好運吧,老人家還是快快樂樂的生活吧,不要去多想多慮,剩下的年歲好好的活



喜悅7600


壽命呢看您怎麼算?據說人的平均壽命大概在75歲至78歲之間,高壽100歲的也常見報端,還有一百零幾歲經醫院治療無效去世的。我看,您的壽命就高不就低吧,按100歲算您已活了四分之三的時間,取了大概的平均值,已經保住了本。剩下的四分之一時間,您再繼續好點保養,繼續用用腦子不會痴呆。至於死亡不用怕,人人都會有這一天的到來。有詩曰:"人生自古誰無死?”再接一句吧:留得丹心上頭條。


龍之傑19


因為你是無神論者,不相信鬼神,不相信輪迴才怕死,認為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捨不得這五彩繽紛的世界。

要麼你就是從前是無神論者,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所以做了很多壞事兒,雖然現在相信輪迴了,但是擔心自己會下地獄。



笑傲江湖之李棟


我75歲了,很懼怕死亡,怎麼辦?

路過看到這個問題,多嘴說兩句:

1、題主有這種困惑,建議找宗教人士、心理醫生排解。

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於死亡的認識是不同的,目前中國網絡上的主體用戶還是以40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主,少年人不可能會理解老人那種自知“時日無多”,大限將至的恐懼感。

大部分年輕人只會覺得:

“活到75歲也差不多了~”
“活到75歲,還有什麼好怕的?”

所以題主你在悟空問題向晚輩提問這個問題,其實沒啥意義,找不到答案的。如果要在內心上排解自己的恐懼與困惑,不妨看一些哲學類、宗教類的書籍,為自己的人生尋求一個“解答”。

2、現代人對死亡的恐懼主要還是源於“唯物主義”與“無神論”。

設想某一天,自己的這副“皮囊”會腐朽,大腦裡的聲音會消失,熟悉的世界從此就把“自己”抹去,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參透,無法接受的事情。

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大腦無法理解“自我毀滅”的結局。

但如果你不相信“唯物主義”,不相信“無神論”,你相信人死之後,自我意識依然還在繼續,那麼死亡就沒那麼可怕了。

至於“唯物主義”、“無神論”究竟是不是對的?

我覺得一個人的渺小生命沒必要浪費在這種無解的大問題上。你可以選擇一種讓你活得更輕鬆的想法、信仰!


3、幸福感都是比較出來的。

如果你平時多想想,很多人活不到60歲、70歲就掛了,而你75歲還在享受生活,你非常幸運,你感恩命運,那麼你面對死亡的心態或許會更淡定一些。

反之,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想,我時日無多,我隨時可能從這個世界消失,那麼剩下的日子也很難舒心快活的……


從耗子胖成豬


″人生自古誰無死″有生就有死,怕也好,不怕也好,最終仍難逃一死,順其自然最好。

如果真想多活一些年月,也好辦,根據身條件,堅持適宜鍛鍊,戒菸限酒,合理膳食,心態平和(包含不怕死、不憂鬱)生活作息有序正常…

我自己就是這樣不知不覺的活到了虛歲93了,還能活幾天、幾月幾年我不知道,能活就活下去,要死就去死吧!這是由不得自己的,大道閆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