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反思下,國人為什麼對野味感興趣?

一朵新鮮的玫瑰花


我是吹夢西洲,品嚐人間滋味,不負韶華。很高興為您分享我所知道的:


我寫過一篇文章《又是穿山甲,飲食觀念中的以形補形到底還要持續多久》,沒有推薦,可能寫的不好,也可能話題較為敏感。其中也簡單聊了聊,這裡再次簡要整理,回答題主:

傳統錯誤飲食觀念——野味=補品

虎鞭、鹿茸、熊掌、魚翅、燕窩、野豬。是不是補品?可能一部分是的。但是對這些東西的大肆吹捧,導致很多人以為野味就等同於補品。甚至還有理有據,野外生存過的,肉香味美。

到底是不是這樣?我是吃過野豬肉的,肉質很糙,煮了很久還覺得煮不爛。有人說製作工藝不對。確實,一個簡單的燕窩,需要各種繁瑣的工序製作。還有熊掌,需要各種的清理和燻蒸製作。這不是我說的,在飲食大家梁實秋的《雅舍談吃》裡都有體現。名家尚且對這些東西稱之為“勞什子”,即使他好吃,費這個勁的功夫,也犯不著去吃!

傳統錯誤飲食觀念——以形補形

感覺吃了會飛的,身體便能身輕如燕;吃了雞爪,就能治療腳部疾病;吃了穿山甲,房事就能大有長進。因為穿山甲硬嘛,石頭都能穿透,還有什麼不能穿?

這套理論簡直扯淡。四川火鍋裡有一個豬腦花,新鮮豬腦下入火鍋稍微一燙既熟,非常好吃,是眾多食客的心頭之愛。

是不是吃了豬腦,就笨成豬?吃了蟬蛹,就得不停叫喚?吃了雞肉,還得去下蛋、打鳴不成?

中國人的“面子”

親朋好友一起吃飯時候是不是還有人會說:“這可是野味,平時可吃不到”之類的話?肯定會有!

物以稀為貴,貴的東西,感覺無論是招待貴客還是給自己家人吃,總覺得好。如今的食品市場,越是貴的東西,越是有人鋌而走險。萬一真吃到假東西,怕是要害人!

譁眾取寵

現今的直播以及短視頻,造就了一大批的網紅。有技術的賣技術,有顏值的賣顏值,有什麼的賣什麼。那什麼都沒有的呢?裝瘋賣傻唄!

我只想問下,前段時間吃蝙蝠的那個女子可否安好?如果她還好,當我沒問。

如果她不好,那我也就安心了。譁眾取寵,無異於跳樑小醜。


最後,呼籲各位,拒絕野味,從你我做起

我是吹夢西洲,期待與您一道品嚐人間滋味。


吹夢西洲


不只是國人對野味感興趣,而是很多國家的某些人對野味都感興趣。

1、當娛樂: 感興趣不代表就喜歡吃,很多人無

聊,當娛樂都喜歡去抓野味,但是不喜歡

吃,後面就送給別人或者賣掉。

就像我一朋友有事沒事,就喜歡釣魚一樣,但是他從不吃魚,就往我家送。

2、圖新鮮: 有些人只是好奇,因為沒吃過,不

知道啥味,想嚐嚐什麼味道,新鮮勁一過,

也就沒有意義了。

上次有一朋友,不知道上哪兒抓到一隻竹鼠,晚上吃飯的時候,他家裡圍了一群人,要是真的都吃,一隻肯定不夠呀!

3、要面子: 物以稀為貴,野味罕見,能吃上不

得了,夠在親戚朋友面前吹一陣子。送人也

倍有面子,因為你有錢也買不到。

4、肉食主義者: 動物遇到這種人就悲劇了,只

要是肉,來者不拒。我就看到過,連條蟲子

都不放過的,蚯蚓都能吃下去的人。簡直不

敢直視……





舟舟俠


國人為什麼愛吃野味?首先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得先問問自己,在我有限的認知裡我覺得野味對於我來說是憧憬內心想吃。在以前小的時候家裡窮吃不上肉頓頓青菜蘿蔔醃菜,渴望吃上葷腥那個時候農村有山就有野味就會想辦法去山上弄野兔野雞野豬什麼的,是為了營養為了改善伙食為了吃肉

對於野味來說他的味道確實好吃,現在我們大部分人生活條件好起來了,農村不在養雞養豬了,我記得家裡養的土雞黑毛豬那個味道太好吃了是很多人心裡肉的味道。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我們再也吃不到過去的肉的味道吃到的都是吃著伺料長大的雞鴨魚肉而它們已經失去了肉原來的味道。

我們在尋求肉的味道,尋求味蕾帶來的刺激,於是便指向了野味,那滿滿都是肉的香味!

我覺得還是我們內心深處對野味的需求是對現在肉質的渴望!然而在現在疫情施虐的現在我們更應該拒絕野味反思我們的豬肉肌肉為什麼變了味!!!!


陳大飯


大家好,我是無聊的廚子。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談討這個問題,

其實說,大部分人吃野味的都未必是因為真的好吃,而往往是為了滿足好奇心,或是一點點炫耀心理在作祟。

在野味黨看來,家養的不如散養的,散養的不如野生的,野生的不如稀少的,稀少的不如瀕危的。總之物以稀為貴,味以稀為美。有很多都市人閒暇時去農村“農家樂”去體驗下野味風采,“農家樂”得野味一般是從山上現打下來的,鄉下基本上每個鎮上都有那麼幾家,門前豪車可見。

在文化上,“吃野味”在神秘主義敘事與營銷技巧鼓吹的加持下,反而有被美化的傾向,變成了可豔羨之事。

總得來說我幹廚子好多年了,我的原則就是不殺。不吃。不做。為什麼呢,因為害怕。野生動物身上大多帶有病毒或寄生蟲,這是共識的,做餐飲見的也多,我見過三條腿的牛蛙,一隻眼的鯉魚。駝背的鯽魚,別說吃了,碰我都不會碰一下,給大家提個醒,不要過分的美化野生動物美味,大補。它不美味吃一次也不會大補。


無聊的廚子


1. 從營養角度看,野生動物在野外為活下去疲於奔命,因此肌纖維發達,脂肪含量少,口感更筋道。
而養殖的動物由於缺少一個讓它們不停奔跑的環境,因此肌肉中脂肪含量會比野生動物要高,口感也偏向細膩、柔軟

根據對家禽、家畜和幾種野生動物的營養分析比較來看,它們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標上相差無幾。熊掌脂肪豐富,其中含有較多的平滑肌和膠原蛋白,但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羊筋、牛筋、鴨掌、雞腱、豬腳等食物中,也含有同樣的成分,只不過它們的外形比熊掌小。
2. 野生動物的肉類與養殖的確實有差異,但哪種口感更好,很大程度受進食者主觀感受的影響,不能說哪種更好。而且,口感也不決定營養價值。就算偏好野生動物的口感,不在乎營養價值,野生動物帶來的健康風險卻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a9e000081e8a33ba55d\

小杉學茶


這個問題應該多角度,多緯度思考!

一:從中華文明的文化緯度來考慮。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美食故鄉,當外國人還在茹毛飲血的時候,中國人就已經在研究野味如何烹飪才好吃。中國文化裡面形容好吃的東西叫做山珍海味!山珍海味說到底就是野味,特別是山珍,指的就是大山裡面的野生動物。這個說明中國人喜歡吃野味是有歷史文化傳承的。

二:從現實口味來講。現在動物家養以後,國人為了追求生長速度,採取各種方法:大量採用激素或者其他方式加速其生長、減少動物運動量,讓其快速增肥、飼料餵養!這樣的結果就是家養的動物口感很差,沒有肉味,相比在自然環境下自由生長的野生動物而言,口感相差甚遠!

三: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商家為了增加店面特色,會千方百計收購野味增加噱頭,提升店面知名度。顧客為了宴請有檔次,有面子,也會鍾情於這種資源稀缺性的菜品,以增加宴請的檔次和滿意度。一個是需求旺盛,一個是供給缺乏,更加增加了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需求!所以說野味屬於一種稀缺性資源,有其社會獨特性!

所以要減少國人對野味的需求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立達禁止野生動物買賣!

第二:培育好的家養產品進行資源取代。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減少國人對野味的興趣!


談談譚


物以稀為貴。中國人有種好奇心,越是難以得到的就越想要,越是沒有吃過的東西越想吃。有的人吃野味並不是品嚐味道,而是體驗,可以炫耀,顯示身份,別人沒吃過的我吃過了。另外就是有些傳統食療認為野生動植物可以入藥,營養豐富,能強生健體。從而使野生動物身價倍增,銷售可以獲利。沒有需求就沒有傷害。應從源頭上禁止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保持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環境。


趙建明Zhao


我來回答下個人的觀點。

第一:好奇心裡,我感覺還是佔大部分的,因為有的人沒有吃過別人口中所說的野味,不知道到底如何,沒吃過感覺就比別人低一等,也沒有出去談論和炫耀的資本。

第二:確實有的野味很好吃,因為老一輩那個時候吃的很少,想解饞只能從深山老林裡面想辦法,這也就從祖祖輩輩口中傳出來了,那個好吃,那個香。但是現在有的老一輩富有了,想再吃一吃,這樣就導致了市場的需求,有需求就有人來販賣。

第三:現在屬於互聯網時代,一些主播和商家為了賺噓頭,會做一些直播或宣傳,來賺取大眾的眼球,這樣也會導致一部分沒有見過和沒有吃過的人好奇心裡,從而導致了一部分人的購買慾望。也為販賣野生動物提供了市場。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我是小酒。





禮拜九喝小酒


究其原因都是大富大貴有權有勢有地位人的傑作吃厭了山珍海味認為野生動物生長在大自然自作聰明認定有豐富的營養夢有長生不老之說所以高消費食吃比較稀特的野生動物那知毒已入口悔之不及害國害民!


劉來興104


1 天性使然;人類是從採集狩獵時代走過來的,後來才分為遊牧和農耕,在人的天性裡面就有對野味的愛好。

2 物以稀為貴;稀有而難得,總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價格高,吃的有面子,國人請客吃飯,吃的是檔次,要的面子。

3 對健康食品理解的誤差;不管什麼東西,認為都是野生的好。然而野生的東西,未必都是健康的食材,很多對身體反而是有害的。

4 傳統習俗:老一輩吃,不講究,傳到了下一輩,形成習慣性的愛好。

5 有美味的; 有些野味,味道確實不錯,一吃就吃順口了,吃不著就饞的慌。

6 盲目跟風的人多:總有些吃瓜群眾,別人一忽悠,他也覺得好。你吃我也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