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做鄉村建設和鄉旅的同行都樂觀預估,疫情之後將會迎來鄉旅鄉居消費的爆發,如同最近頻繁看到類似主題為“疫情過後,我想在農村擁有自己一個小院”的文章一樣。而有這種預估的原因有幾點:一是國家土地政策的逐漸試點開放,特別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帶來的供量可能性;二是疫情對城市生活人群觀念的改變(見我另外一篇文章:疫情過後,生活有N種可能,我會選擇迴歸鄉野、田園牧歌、離城不離市,你呢?);三是對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從擁有心態到使用心態的變遷(這在日本經濟作家三浦展的《第四消費時代》中也有詳述)。

有了這種趨勢,就需要一種模式,一種能讓參與鄉村建設的各方都能獲益的模式,有了利益驅動,模式就能長久存在及繼續。所以,今天我用非屋裝配式建築曾經建設的“梁山·泊”項目來談談鄉村建設的新模式。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還沒入職非屋的時候,就知道非屋的梁山·泊項目:一個被重慶沙坪壩區政府招商引資建設在中梁鎮慢城的類鄉村建設項目,在建設及運營存活期獲得了大量的媒體報道及行業認可,只是因為各種陰差陽錯也沒有逃脫“一刀切”的命運。但是,心臟超大的羅董事長在各種會議上一直強調:在尊重國家政策以及公司內部總結的同時,梁山·泊項目已然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至少為我們自己和同行探討了鄉村建設的一種可能,一種被別人認為“烏托邦”的可能。用老羅的話說,項目真正實現了人、錢、地都“獲益”的閉環模式。


—1—人,才是鄉村建設中的根本

這裡的人,重點指兩類人:項目客戶與在地化村民,而項目核心目的就是留住人,讓人成為項目的主體。

項目客戶、即項目的消費者的在地化

梁山·泊以合理的價格,將該項目建設的非屋裝配式旅居產品租賃給喜歡鄉居的客戶,租期可以是10年、20年乃至現在集體建設用地的40年。將客戶引進到項目地,成為項目在地化居民,完成了客戶5+2生活模式的轉變,完成了客戶“在農村有一個院子”的生活夢想,而他們付出的成本對於一個城裡人來說是極低的。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自從在這個烏托邦擁有了庭院,他們的週末時光幾乎都是在項目地度過。自從有了這片地,並且在花園打造上自願付出極高的成本,將它建設成為夢中的花園。這也是為什麼項目運營過程中當地政府甚至想將項目升級為3A級開放式景區的原因。而如此美麗的家園,就促動了客戶居住的在地化,他們將自己在地化成了“新村民”。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從消費角度來看,也不要小看一週兩天的長住,這說明這兩天的消費幾乎要全部在地化,那麼自然就帶動了村裡的消費,自然就帶動了村裡的經濟增長。而最主要的是,客戶在這個消費過程中是滿含喜悅的,因為一切行為都讓他獲得了內心的滿足,用非屋的話說“消費者這個過程中是獲益的”。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在地化村民


“村民為了掙錢養家,都到市區去打工,村子幾乎成了空心村”這是項目入駐前的現狀,也是中國現在鄉村的普遍現狀。而項目入駐後呢?農民的收入有了三種來源:土地流轉的收入、產業工人的收入、農副產品銷售的收入。

毫無疑問,村民的收入首先來源於土地流轉的固定年收入;

其次,因為租賃戶的花園要打理、耕種,因為項目部需要人工,所以村民以及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全成了項目的產業工人,他們守著家門就有一份固定的收入,甚至有些村民守著家門年收入可以達到3w+,這樣的在地化幫扶是實實在在的幫扶。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當然,村民的收入不僅僅來源於這以上,他們的所有農副產品全部在家門口就得到了消費,不僅僅是項目客戶群採購2天的生活所需,甚至在週日全部從農村帶回城裡5天的生活所需。用我們的實例來說,自此村民的雞蛋、土雞、蔬菜、水果,再也沒有通過鎮上的集市來銷售,而全部被業主方預定一空。

毫無疑問,當地村民是在這個過程中是獲益的。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2—錢,鄉村建設產業資本應該排名第二

毫無疑問,鄉村建設必須要錢,而錢都是需要回報的,所以在鄉村建設過程中用什麼樣的錢是值得我們商討的。

產業發展資本

鄉村建設中,最常見的資金是產業發展資本,它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但同時我們要認知到資本的逐利性對鄉村建設的傷害性也是巨大的,在產業發展好的時候它蒸蒸日上,而當產業發展遇到發展障礙,就會甩一個巨大的爛攤子給當地政府,甚至連土地流轉的錢也需要政府扛到肩上。

這類大起大落、大投入大產出、大躍進大撤退的成功與失敗案例應該比比皆是,在這裡我就不再贅述。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消費級資金

在非屋的理念中,鄉村建設即需要產業資本,但更需要的是發展資金。這種資金是一種“慢”資金,資金獲取的不是資本的赤裸裸高現金回報,而是一種消費級的內心滿足感的心理回饋。

如同梁山·泊將所有需要鄉居生活的人帶到了鄉村,他們在這裡自建生態互助社區,不僅用“消費”的形式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且用“共建”的方式促進鄉村文明的發展;他們消費當地的農產品,他們組織各種文化分享活動,他們與農戶分享有機種植、他們與村民分享如何治理垃圾,等等,都是以一種“共同體”而存在。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非屋在做鄉村建設上,也需要投入產業資本的錢,但我們更理解鄉村建設需要的是資金的“慢”,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與村民形成“共同體”去慢慢享受土地的回報。所以,我們說在鄉村建設中,應該是產業資本+消費資金相結合的方式,甚至產業資本這種錢應該排名第二位。也只有這樣,項目投資方、當地政府、村集體、村民,所有環節才能在合理的閉環模式下獲得長期的收益,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3—地,可持續發展的根源

能讓我們共同去做鄉村建設的原因無他,只因鄉村有大量的地,而善用土地、讓土地發揮它應該的價值,卻不是所有鄉村建設項目能堅守的底線。

在重慶的周邊因為經濟建設的緣故,大量鄉村的土地其實屬於無人耕種野草叢生的荒蕪狀態,非屋用自己的裝配式建築把城市喜歡土地的市民引入到鄉村中,他們對土地的珍愛遠遠高於村民對土地經濟回報的期盼,所以他們會對土地做有機化處理,他們會自己或者僱傭村民對土地進行原始的翻作,而一切只為看到自己種的蔬菜、零食、花果有自己付出汗水的產出。

所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大量荒蕪的土地被重新定義,而當合作期限到期、項目退出的時候,裝配式建築的可拆除性+長期的有機化,項目可以保證還當地政府與村民一個超健康的土地。用非屋的話說“土地也沒有吃虧,而是極大的獲益”。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對土地珍惜、對錢的正確認識、一群喜歡鄉居的高知人群,這就是非屋用自己的裝配式建築探討的鄉村建設閉環模式,我們要得的不是短期的掠奪,而是長期的共建。

用學哲學出身的非屋董事長羅大叔的話說“在這個模式中,沒有任何一方吃虧,我們願意用更長的時間去印證我們的鄉村建設發展邏輯”、“我們更看重鄉村建設中重建的城市居民與村民的重新構建的社會關係”,這就是非屋“梁山·泊”項目在鄉村建設中實踐的人、錢、地閉環發展模式。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感謝:文章所有圖片來自梁山·泊社區“新村民”呂忠民老師的攝影集,感謝。而圖中所有美景將在江津和山·四季升級呈現。



BTW:非屋裝配式建築是非屋技術歷經5年技術研發與項目實踐,專為鄉村、景區旅居提供的小型旅居建築,而我們也在鄉村建設中不斷探討用低資金撬動項目的項目持續發展模式,如有興趣,可關注“非屋裝配式建築”微信公號。而我們即將即將在江津現代農業園區推出全新二代項目:和山·四季。

…………END…………




點擊文尾‘喜歡作者’鼓勵我繼續記錄這些平淡的日常,或者如果喜歡點右下角“在看”讓更多人看到,再者點擊右上角“轉發”本文,都是支持,謝謝。


我是賣非屋裝配式建築的老白

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工作與思考:

思考|疫情之末,是該來重新考量個體、家庭、企業免疫力的時候了

學與思|文旅新思路,都市核心+1小時鄉居兩極生活,國富新途徑

疫情過後,生活有N種可能,我會選擇迴歸鄉野、田園牧歌、離城不離市,你呢?

星空再美,也不是故鄉

我為什麼跟著老羅搞非屋?


ONE DAY系列文章:

生活|ONE DAY「06」:建城2300年,閬中古城從未如此空靈

生活|ONE DAY「05」:疫情下,保險代理的一天,兼對工作邊界的新思考

生活|ONE DAY—平凡人的每一天「04」:有序復工!

生活|ONE DAY—平凡人的每一天「03」:疫情之下

生活|ONE DAY——疫情之下,平凡人的每一天[02]

生活 | ONE DAY——疫情之下,平凡人的每一天[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