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武漢疫情,孫儷鄧超夫婦捐款:你們這麼有錢,為什麼只捐30萬?

自從疫情發生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對武漢進行了援助。

捐錢多的自然就被天花亂墜的吹捧,哪怕之前黑料滿滿,只要你捐的多,之前的黑料就可以一筆勾銷;捐的少的就被批得一文不值,哪怕之前風評很好,也會受到全網的攻擊。

這首當其衝的是孫儷鄧超夫婦。

因為易基金公佈出孫儷鄧超夫婦的捐款金額為30萬元,他們的微博下瞬間就被各種冷嘲熱諷的評論佔據,各式各樣的謾罵和指責撲面而來:

武漢疫情,孫儷鄧超夫婦捐款:你們這麼有錢,為什麼只捐30萬?


娛樂圈出了名的鐵公雞。


你捐太少了吧,這麼大的演員。


30萬還不如我買個包,太摳門了。


娘娘一集片酬就80萬,能不能多捐點,別讓支持你們的人寒心。


藝人掙錢最多,國家有難,捐款的時候一毛不拔,以後作品一概不關注。

在網友們一片片正義凜然的口誅筆伐中,孫儷和鄧超夫婦好像成為了十惡不赦的千古罪人。

我特別想問:如此“善良”的他們,自己捐了多少?

說實話,捐款本身就是自願行為,一個人的善意也不應該按照捐款的物資來衡量。

而且很多時候事實的真相,都是片面的。

事實上,鄧超孫儷夫婦除了30萬捐款外,也在韓紅公佈的捐款名單上;同時他們還通過自己的方式直接聯繫了醫院,先後已經為8家醫院送去口罩等醫護用品。

武漢疫情,孫儷鄧超夫婦捐款:你們這麼有錢,為什麼只捐30萬?

而在鍵盤俠眼中,作為一個拿著高片酬的明星,在國難面前,就應該砸鍋賣鐵捐出全部的身家,這樣才算承擔了一個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

否則,你就應該被謾罵和指責。

甚至還有很多人覺得這樣的行為是一種替天行道,殊不知這是明目張膽的道德綁架。

1

道德是約束自己,不是禁錮他人

無獨有偶,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了一向口碑很好的郭冬臨身上。

郭冬臨此前一直在某平臺上分享自己的作品,疫情當前,他想讓大家更好的關注疫情報道,便將賬號停更了。

武漢疫情,孫儷鄧超夫婦捐款:你們這麼有錢,為什麼只捐30萬?

本是好心之舉,但卻沒有換來網友的認同。

甚至有網友質疑,他是為了逃避網友的催款才故意停更的。

面對突如其來的謾罵,郭冬臨迫於無奈,只好回應網友們的質疑:“捐款了嗎?捐了多少?有必要告知天下嗎?

朋友,相信我!冬臨是知道羞恥的人、大難面前我知道該怎麼做!無需提醒!

好好做回善良的自己,別太累了……”

然而,此番發聲並沒有平息輿論的風波,反而愈演愈烈。

最後,郭冬臨只能通過視頻的方式曬出匯款記錄。

並在視頻中寫道:“一個人的身體疾病是可以治癒的,但是如果他的心靈出問題,良知被摧毀,這一切就真的結束了。”

武漢疫情,孫儷鄧超夫婦捐款:你們這麼有錢,為什麼只捐30萬?

其實每次只要涉及明星捐款,總會有很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判這個,批判那個,忙的不亦樂乎。

而對於明星捐錢少的現象,他們也有一套通用的道德綁架理論:

比如,我只有100塊錢,但我捐了90,所以你有1億,你就要捐9000萬才能符合你這樣的身份。

你就算捐出了9000萬,你還剩1000萬呢,也比我多,所以在這樣的時期你就應該和我達到一定的百分比。

雖然我沒你捐的多,但是是我積蓄的90%,而你可能連1%都達不到。

總而言之就是:有錢你就理所應當的捐款,並且還要捐的多。

做善事本身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但網友的這種指責和謾罵,讓善良也有了衡量的準則和尺碼,你必須達到別人對的你期待,才算是真正的善良,否則就是作秀。

像這樣的道德綁架,不過是慷他人之慨的行為。

要知道,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不是自己用來禁錮他人的。

制定自己的準則,綁架別人的道德,這是一種畸形的價值觀。

捐不捐款本身就是個人行為,不是強制要求。一個人再有錢,在收入合法的前提下,他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願支配自己的財富。

善心從來不分大小,善行也從來不分貴賤,只要肯在災難面前自願出一份力,無論大小,都值得被讚揚。

2

幫你是情分,不是本分

我有一個朋友,三十多歲了,在蘇州貸款買了一套80幾平的房子,但是被調去深圳總部工作了。

所以他就在深圳租房子住,蘇州這套房子也就租給別人了,租金勉強能夠和深圳的房租持平,但他依然要努力工作還房貸。

然而疫情一出,他的租客就瘋狂找他,每天電話微信轟炸,希望能夠免一個月的房租。

他跟租客說清楚了,自己也在租房住,要交房租,還要還房貸,生活壓力也挺大的。

可是租客依舊不依不饒,訴苦說:“我年前辭職了,現在工作都沒著落,你是想讓我餓死嗎?”

搞得好像疫情只有他一個人遭受了損失,弄得雙方非常不愉快。

武漢疫情,孫儷鄧超夫婦捐款:你們這麼有錢,為什麼只捐30萬?

剛開始我朋友是非常理解租客的苦楚的,於是就好心跟他說:“我知道你非常不容易,但我自己也不好過,房租要交,貸款要還。這樣吧,如果我這邊的房東給我減免了一些房租,我到時候也給你減免一些房租,行不行?”

結果那租客還是不肯罷休,說不給減租就是沒有良知,沒有道德。

這道德綁架一出,我朋友就立馬下定決心,不管深圳的房東有沒有減免租金,自己都不會再給這個人減房租了。

因為他知道即使他給這個人免了房租,這個人也會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會覺得是自己努力爭取的。

認為自己弱勢,全世界都要讓著你,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就是典型的道德綁架。

幫你是情分,不是本分。

這句話聽了這麼久,但還是有不少人,用著道德的名義,佔便宜。

甚至,連求別人幫忙的語氣,都顯得那麼的不客氣。

我們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但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前提是在於“同”,我們必須感覺跟對方是一類人,才會想著我能為他做點什麼。

而這種“我不管你苦不苦,反正我不能苦”的態度,足以殺死任何人對他的同情心。

尼采說,迫使人們遵從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所以,即便社會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需要幫助的人, 但這一客觀事實並不能推衍出 “道德綁架” 的合理性。

3

低層次的人,才會道德綁架

其實,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喜歡道德綁架,是因為這一招太好用了。

只要一拿出道德這面旗幟,就可以把別人打入萬劫不復的地步,還不得抗爭。

比如:

三輪撞寶馬:“你那麼有錢還用我賠嗎?”


火車讓座:“年輕人,給沒有票的老年人讓個座位吧!”


愛國主義:“不轉不是中國人!”


熊孩子任性:“他還只是個孩子!”


接送同事上下班:“你不是順路嘛!”


面對這些千奇百怪的道德綁架,我不禁想說一句:憑什麼?什麼邏輯?

決定過什麼樣的日子,怎麼處理自己的財富,是每個人的自由和權力。

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道德綁架呢?

這其中的真實原因,恐怕連那些習慣道德綁架的人,都不敢面對。

心理學家克萊因提出過一個投射性認同理論

大概意思是,我們常常會想做一些不符合自己道德標準的事,但無法抗拒做這件事的渴望。

當看到別人在做時,會激烈而憤怒地指責和否定他,通過否定別人這種行為,否定自己對做這件事的渴望。

實際是通過否定別人,否定無法接受的自己。

武漢疫情,孫儷鄧超夫婦捐款:你們這麼有錢,為什麼只捐30萬?

怎麼理解呢?

舉個例子,正常人如果聽到有地方發生了疫情,第一反應自然是祈禱,然後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是喜歡站在高處批判別人的人,擅長用道德綁架他人的人,他們對道德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

他們錯把道德當成評價甚至抨擊他人的砝碼。

所以,當武漢疫情出來後,他們的關注點不在自己,也不在災情,而是在那些明星有沒有捐款,捐了多少?

因為評價他人能緩解自己焦慮,抬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掩蓋自己不願意付出或者少付出的心態。

而把矛頭指向一個炙手可熱的公眾人物,是轉移焦慮的最佳手段。

那些指責孫儷鄧超夫婦只捐30萬的人,他們的心理實際上很有可能是想通過否定他們,來否認自己可能連100塊都不願意捐的吝嗇行為。

同理,說你不愛國的人,也許他生平沒有做過任何愛國行為;

說你不尊老愛幼的人,也許他自己從來沒幹什麼幫助別人的事;

說你不負責任的人,也許他一輩子都沒為誰負過責任。

說到底,但凡愛道德綁架的人,都是又窮又失敗並且心理還不健康的那些人。

成功者都在為自己的人生努力,低層次的人才會到處亂噴,綁架別人,逼著別人有所作為。

他們以此,來發洩生活中的不得意和扭曲的心理。

4

對道德綁架說不

其實,道德綁架我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

比如,在酒桌上那些所謂的朋友總拿“不喝不是兄弟。”“看不起我是不是?”來挑釁我們內心底線。

比如,當你辛辛苦苦買了一輛車,被熊孩子給劃了,熊孩子的媽媽說“孩子不懂事,跟孩子一般見識幹嘛”。

但是,面對道德綁架,我們每個人都要有拒絕的勇氣。

董卿說過一句話:有稜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沒有鋒芒、沒有稜角的人,是很難在這個粗鄙的世界走得更遠。

所以,我們也得學會對道德綁架說:不。

我們依然會讓座、會捐錢、相信世間一切的美好。

但請牢記,善良有度,有鋒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有鋒芒的善良才能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