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練習太極拳會損傷膝關節嗎?

銳銳CC


打太極拳,如果訓練方法不對是會操作膝關節的。

在打太極拳時,全身的重量都壓在腿步,尤其是在步伐變幻時,全身的重量都是壓在一條腿的上面,而膝關節在這時的壓力是最大的。很多練習太極拳大約一年到二年的朋友,就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現象,有的則是一開始學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簡單,就是你的動作在做時不標準,再就是腿步的力量或是肌肉力量不夠所導致。、

首先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瞭解一個膝關節的構造。

膝關節, 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為人體最大且構造最複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關節囊較薄而鬆弛,附著於各骨關節軟骨的周緣。關節囊的周圍有韌帶加固。前方的叫髕韌帶,後方有膕斜韌帶加強,內側有脛側副韌帶,外側為腓側副韌帶。在髕上緣,滑膜向上方呈囊狀膨出約4釐米左右。稱為髕上囊。於髕下部的兩側,滑膜形成皺襞,突入關節腔內,皺襞內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狀襞。\t

\t\t1.股二頭肌:長頭起於坐骨結節,以股二頭肌肌腱止於腓骨小頭。
\t\t功能:膝關節屈曲和外旋。由坐骨神經支配。
\t\t2.股二頭肌:短頭(short head)起於股骨嵴外側唇,以股二頭肌肌腱止於腓骨小頭。 功能:膝關節屈曲、外旋。由坐骨神經支配。
\t\t3.半膜肌:起於坐骨結節,止於脛骨內側髁並延續為膕斜韌帶附著於關節囊。
\t\t功能:使膝關節屈曲、內旋,並能緊張膝關節囊。由坐骨神經支配。
\t\t4.股薄肌:在大收肌的內側起於恥骨下支,止於脛骨粗隆內側部。功能:膝關節屈曲內旋。由閉孔神經支配。
\t\t摺疊膝關節伸肌群
\t\t1.股四頭肌:有四個頭,分別稱為股直肌、股外側肌、股中間肌及股內側肌。四個頭向下匯成四頭肌腱附著於髕骨,往下借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由股神經支配。
\t\t2.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和髖臼上緣,止於股骨粗隆。
\t\t功能:伸膝關節,屈髖。
\t\t3.股外側肌:起自大轉子和股骨嵴外側唇,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t\t功能:伸膝關節。
\t\t4.股中間肌:起自股骨前面,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t\t功能:伸膝關節。
\t\t5.股內側肌:起於股骨嵴內側唇,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t\t功能:伸膝關節。
\t\t

2、影響膝關節的因素超伸所謂超伸就是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超來了必要的範圍

如此圖,膝關節就超出了身體的範圍,整個身體壓力都在膝關節上,這就有問題了,如果把身體重心微微後移,力在腳根,身體正直,就會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另外一點後腳的腳尖微內扣一些,讓身體的三角支撐更明顯,體現圓襠,立身中正,以達到更好的練習目的。膝關節與腳尖不在一個垂直線上。

兩個腳尖的方向是向外的,而右膝與踝關節是扭勁狀態,身體力側向右側,整個右膝關節壓力增大,這時就會導致膝關節問題的出現。

如此圖膝關節的垂線和腳尖明顯不在一個線上,這是大多數太極拳練者的通病,這時膝關節處於扭曲狀態,就容易引起關節的疼痛。

標準的單鞭步型,膝關節與踝關節應是垂直的,重心垂直地面,整個著力點在股四頭肌,重心在襠,力在後弧。

3、扭勁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身體與膝關節沒有在一條線上,同時,膝關節的方向沒有與腳尖在一個方向,導致膝關節出現扭勁,這時關節內的韌帶就會出現超伸的情況。

出腳時的正確方式,膝關節應垂直


4、重心前傾

重心前傾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身體前傾時,身體的重心完全壓在膝關節上,而周邊的肌肉用力太小,導致膝關節壓力過多,就易形成勞損;當重心壓在腳跟時,你可以明顯的感到大腿肌肉的用力。


5、熱身不充分。

平明習拳開始前,應時行充分的熱身,一個是平舉腿定勢練習,來增加肌肉的活力及彈性,再就是慢跑,然後進行踢腿練習,有人說,應該壓腿,個人覺得,踢腿的效果要好於壓腿,當在高位壓腿時,如果你的拉伸方法不對,也易造成膝關節的損傷,很多時候,我們的拉伸壓腿方法採用的是彈振方式,這種方法並不是很好,很易造成拉傷。訓練前應多踢腿,訓練後應靜位拉伸,拉伸做為放鬆的方法,可以很好的緩解訓練時的勞累。而訓練前的踢腿,可以很好的讓身快速進入訓練狀態,形成很好的訓練連接性。


保持好的身姿及充分了解關節構造,就可以很好的起到健身的做用,同時不損傷你的膝關節。


楊營雙節棍


練習太極拳會不會損傷膝關節關鍵還是在於動作、姿勢和時間長度。

太極拳,作為中華文化瑰寶之一,由於其動作柔和輕緩、拳式易學的特點,一直備受中老年朋友的喜愛和推崇。早上的公園裡,也時常能見到一些中老年朋友在打太極拳、鍛鍊身體。

中老年人打太極拳的好處

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老年人的身體平衡能力也會變差,變得比以往更容易跌倒。打太極的時候,由於人體的重心會隨著動作不停地發生變化,身體的協調性、平衡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會得到改善。

另外,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人體的肌肉也會得到鍛鍊,這對控制血壓是有益處的。有研究表明,還未出現臟器損害的一期、二期高血壓患者,每天打一套太極拳,堅持上90天,能夠使血壓得到良好控制。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適度打打太極拳還是好處頗多。

打太極會損傷膝關節嗎?

有些中老年朋友跟我反映說:「肖醫生,我這兩天打太極,膝蓋有點痠痛,是不是打太極傷到了?」。

打太極時,我們的膝關節是需要全程保持屈曲的狀態,而我們也多次講過了:膝關節在屈膝位的狀態下最容易造成損傷。我們在站著的時候,膝關節承受的重量是我們本身的體重,隨著膝關節的屈曲,膝關節承受的壓力也變大,可達到10倍之多。

但大家不必過於擔憂,太極拳是一種運動,有運動損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更多的研究認為,打太極對膝關節是有保護作用的。練完太極拳後感覺膝蓋痠痛,要先看看是不是自己打太極的方式不對,比如說姿勢不正確、鍛鍊時間太久。

如何正確地打太極拳?

1、把握角度

打太極拳時,大腿與小腿之間的夾角需大於135°,這個角度能夠較好地支撐身體的重量保持平衡,另外還要注意兩腳的位置是基本平行或腳尖微微外撇的。

2、控制時長

同跳廣場舞一樣,中老年人練習太極拳,也是要注意控制時長,建議每週練習2-3次,每次練習控制在1個小時以內。

3、注意調整

如果膝關節炎犯了,膝關節出現疼痛,那就不要再勉強自己去練習了,做到適當休息、勞逸結合。

太極拳是一項強身健體、有益身心的運動,掌握正確的方法並結合自身情況,才能更好地發揮練太極拳的作用。

你練習太極拳有多少年了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告訴我!


關節醫生肖軍教授


堅持習練太極拳,不僅不會損傷膝蓋,而且對膝關節有修復和保護作用。可是拳友必須在練拳前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行拳過程中儘量做到姿勢正確、立身中正、處處順遂,避免弓步馬步膝蓋過腳尖,儘量做到膝蓋衝腳尖,不要膝內外翻。我沒學太極拳以前左膝蓋在交通事中受過傷,此後好幾年都隱隱作痛,下樓梯冷不丁疼一下站不穩,平時用手輕捏下都疼,自從習練太極拳後慢慢變麻木,再後就沒有感覺了!所以拳友們堅持正確的練太拳、刀、劍、扇,對膝關節是沒有問題的,對增強體質改善睡眠也是大有好處的,讓我們都來一起習練太極拳吧!







純淨星空


您好!請關注我“運動骨科高志醫生”!醫學博士,擅長微創治療膝關節損傷、運動創傷及關節鏡技術。

膝關節是人體主要的負重關節,日常的磨損是必然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功能會逐步減退,骨密度降低,甚至會出現骨質增生的情況。很多人覺得太極拳不是激烈的體育運動項目,不會傷害到膝蓋。但是,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要求身體放鬆下沉,下肢松胯屈膝,經常有一腿支撐重心,所以對腿部力量的要求很大,如果姿勢不對或者保護不當,就會損壞膝蓋。以下為您詳細解答:

練習太極拳時引起膝關節受損的原因有?

1.練功時姿勢不正確

由於膝關節與腳尖不對照,使膝關節受力不當,所以易造成膝關節疼痛。如動作“懶扎衣”定式,重心倒換時動作幅度過大,兩膝造成左右搖擺,同時兩腳不能抓地,出現不是外側腳離地,就是內側腳離地的現象,動作轉換時不能虛實分明。在腳尖外擺、內扣時儘量不要負重,待定好方向後,再將重心轉移過去,不要將兩腳在地下虛實不分地亂扭亂擺,不小心使膝關節受傷,導致以後出現關節痛。

2. 沒有適當掌握運動量

習練太極拳要循序漸進,運動不能過量,在行拳之前,要先練習一下基本功,做做準備運動,打拳時適當掌握運動量,運動量由少到多,拳架難度以及拳架幅度由淺入深,這樣才能防止膝關節損傷。

3.重心過低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從來不進行體育鍛煉。在活動不夠充分就開始練拳,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還比較僵硬,做動作不慎就會造成膝關節損傷。

4.練功前關節活動不充分

有些人練習太極拳時不做熱身運動,直接進行套路練習,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多練一遍拳;有些拳師本身就不重視熱身運動,這是非常錯誤的。

日常怎麼預防練習太極拳時膝關節不受損?

1、每次練拳前做關節活動操進行熱身活動。

2、千萬不可冷水洗澡或風吹,以免風溼乘機入侵,引起關節受損。

3、這樣由高到低,活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就會避免膝關節受傷。

4、練拳後要做周身放鬆的踢腿彈抖活動,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進行輕柔拍打。

5、練拳時,要屈膝松胯,保持上身中正,右膝蓋彎曲時保持膝蓋和踝關節垂直,從側面看支撐腿的小腿垂直於地面,也就是重心放在腳心和後跟中間的位置上。

太極會對膝關節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當然,前提是正確合理地打太極。結合自身的身體狀況,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強身健體的作用,利於身心健康。

希望以上解答能幫助到您!請關注我“運動骨科高志醫生”,醫學博士學位,擅長微創治療膝關節損傷、運動創傷及關節鏡技術。


運動骨科高志醫生


打太極會損傷膝關節嗎?會!也不會!就看你會不會打了。關於練太極拳造成膝關節損傷的問題有過不少的報道。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多數人打拳的方法不對,不對的方法當然會造成合理的損傷,今來簡單說一說。

1、拳架姿勢不正確

你經常在公園裡看到一些太極拳習愛好者做弓箭步動作吧,他們往往會把腳外撇,其角度有些過大,都超過45度,甚至接近90度,這個姿勢就會使腳尖和膝蓋不在同一個方向,偏離較大。按照太極拳強調的上虛下實。從某種規則上說,太極拳是強調腿部鍛鍊,從而使腿不斷地調整重心來進行虛實變換,由於你的腳過於外撇,導致與膝蓋的方向偏離過大,很容易造成膝蓋扭傷。

有朋友更加誇張了,做弓箭步時,前膝與腳尖相齊,甚至有的向前超過腳尖,後腳跟都掀起了。以致與身體前傾,重心過於前移,未能落在腳底跟上,實腳膝蓋髕骨就會向前傾斜,無形中加劇了膝關節部位的負荷作用,時間長了,膝關節不疼痛才怪。

2、沒學明白

那麼我練拳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可能如下:

a、輔導你的老師可能沒有把動作要領講清楚。

b、你在習拳的時候動作不合理,不規範,練之前沒有活動開你的身體,準備工作沒有做足。

3、自己瞎練

有些朋友很厲害,自己在網上買了一些視頻教程,就覺得我看視頻就能練會了,不需要真人大師高人手把手的教我,那樣多麻煩啊,自己一個練多好,既省錢又省時間一箭雙鵰啊。可以你往往忽略了,視頻上的人物只會教你表面上的動作,不會教人動作最核心的要領,就像小說中上乘武功一樣,沒有學會心法,只會招式是不行的,照樣打不過仇人(呵呵),所有說,還是找個老師帶比較靠譜點,畢竟要學就學完整吧,不要玩半吊子遊戲浪費時間啊。


最後說下,我們在練拳的時候,應該要嚴格遵照老師(如果是真有水平的老師)的指點,一絲不苟,循規蹈矩,認認真真的地練每個動作,儘量保持動作不走樣,技術不變形,如有發現了及時讓老師幫你糾正,切記切記不要養成你那錯誤姿勢的不良習慣。否則就會變成“學拳易,改拳難”,一旦你的技術定型了,要改就十分困難了,不要急於求成,貪多求快,欲速則不達,要循序漸進,慢慢練,有了正確的方法,你的腿也就不會酸了。


娑婆記


練習太極拳導致損傷主要由練習動作不當導致。我們先了解一下太極拳的特點,打太極拳要求人體輕鬆柔和。太極拳要求拳的架勢要舒展,太極拳的動作要符合人體的特點。但是很多人在練習中急於學習太極的架勢而忽視了太極的練習特定。有的人在練習中沒有按照練習的套路來,自然就會導致損傷了。太極拳給人很愉悅的感覺,身上微微出汗但又不會太累,能夠把握住此種感覺在量上就沒有問題。太極拳要求連貫均勻,從第一式到最後一式都要有虛實的變化和過渡,要求緊密銜接前後連貫,速度均勻。但把握住這點又十分不容易,需要動作熟練、上下肢配合。如果下肢力量不足,在練習過程中就容易導致損傷,所以傳統武術的練習,基本功必不可少。

太極拳的損傷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韌帶拉傷 :在壓腿、劈腿中引起的髖部韌帶拉傷;強行下腰引起的腰部損傷;沒有掌握好腰部用力方式引起的腰部損傷。

(二)動作轉化過程中的膝關節損傷。太極拳有很多膝關節的轉化動作,下肢力量不足又過度使用就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

練習太極有幾點要注意:正確的弓步姿勢,膝蓋不得超過足尖;擺腿膝蓋和腳尖一致;保持精神放鬆和愉悅。另外,要不斷強化肌肉力量的訓練,多站樁,靠牆蹲等強化動作。另外多做些柔韌性的練習,循序漸進,只有這樣才能預防損傷的發生。


科學運動與健康


太極拳本是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運動項目,其健身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任何一項運動都一樣,練對了強身,練不對傷身!太極拳自然也不例外。

下面我就圍繞“打太極拳是不是傷膝關節”這一問題,逐一展開分析――

第一,關於膝關節



我們的膝關節承上啟下,上連大腿的股骨,下接小腿的脛骨和腓骨,承載著人身90%以上的體重,直接決定著身體的平衡站立和自由行走。

膝蓋骨(髕骨),安放在股骨前端的槽內,其周圍軟骨起承壓減震作用;股骨和脛骨之間有兩個大軟骨盤――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這些軟骨、軟盤是不可再生的,也是運動中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由上可知:

1.人的關節(包括膝關節)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受到外力壓迫,就可能受傷!而且關節本身不生產力量,只是通過屈伸起到傳遞的作用!

2.關節的結構決定著其運動方向,只能範圍內的順方向運動,任何超範圍的、改變其方向的運動,都會對其造成傷害!(武術中的擒拿技術,就是通過控制對手脆弱的關節,改變其運動方向來快速制勝的。)

第二、關於太極拳技術要求

表面上看,太極拳就是下肢彎曲、上肢劃圓,整個過程非常緩慢的運動!其實不然,太極拳是集意念、呼吸、動作三位一體的立體化的運動,依照拳理,它對身體各部位的技術要求都非常嚴格。

首先――從拳架上,要求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屈膝松胯、兩腳平行、十趾抓地、重心在湧泉穴與腳後跟之間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求身體在松靜自然、不偏不倚的狀態下,練出整體勁。其中的“屈膝松胯、兩腳平行”,就是要求兩膝與兩腳尖方向一致,避免八字腳給膝關節造成左右扭曲;而“兩胯松沉和十趾抓地”,就是在身體重心處於湧泉穴和腳後跟之間的位置時,保持身體平衡,不往後倒。這時,真正受力的應該是股四頭肌而不是膝關節,同時這時兩個膝蓋方向是與腳尖一致並且不過腳尖的!(大家可以從正反兩方面體會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

另外――在太極拳的行拳過程中,下肢可以說一直處於屈膝狀態下的虛實轉換的運動,如果方法不當或自己不注意的話,也很容易出現“扭膝或跪膝”等損傷膝關節的錯誤動作。

“扭膝”,就是行拳過程中,特別是在轉換運動方向時,膝蓋與腳尖方向不一致,出現的左右扭曲等錯誤動作。



“跪膝”則更多出現在弓步、半馬步和虛步等動作中。



上述情況,既不符合太極拳的技術要求,甚至有的功夫沒練出來,膝蓋已經練壞了!

――正如拳諺講:有不得機不得勢處,其病必與腰腿求之……直白點“腰腿之間,就是胯”的問題,所以只要做到松腰松胯,襠撐圓,膝關節損傷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第三、急於求成的心態,過量的運動

如果在練習過程中,急於求成,不注重熱身鍛鍊和基本功練習,上來就直接練拳架、一味追求低架,並且事後又不注意保養的話,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凡事“過猶不及,事緩則圓”!

太極拳本身是一項非常好的體育運動,如果學習的話,建議先找一個明白的老師,並在老師指引下,從拳理入手,從基本功練起,循序漸進,以達健身、修身、防身而不傷身的目的。


動靜相宜生妙韻


太極拳作為一項強身健體的運動,漸漸走入大眾的眼中並不斷被人們熟知。有一些人在練了太極拳之後會感覺身體不舒服,尤其是膝關節疼痛難忍。於是得出結論,太極拳對於人體膝關節不好。事實並非如此。

平時並未經常運動的人,在長時間的運動過程中難免會有不適應之處。肌肉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損傷,甚至於關節處也會受到波及。這些都是正常的,一般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身體就既可以恢復。如果長時間的疼痛,就要警惕身體上的一些病變。

這些病變並不是由於太極拳本身導致的,長期不規範的動作帶給身體的壓力要多得多。尤其對於膝關節來說,損傷更是巨大。

膝關節作為人體的承重關節,日常的磨損本來就嚴重。對於老年人來說,年齡大了,關節的承重大不如前,太極拳裡過度下蹲的動作由於對膝關節壓力過大,是容易加快膝關節退變的。如果加上長時間不正確的姿勢,會加重關節的磨損, 嚴重的話會導致關節中出現積液、腫脹,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太極拳流傳至今,有一定的科學性。保健型的太極拳若是做的恰當,動作得體,必然會起到強生健體的作用,關鍵就在於正確的鍛鍊,另外注意不要過分下蹲。

所以,正確的太極拳動作可以修身養性,增強體魄,可以放心的去練。不準確的動作、過分下蹲不僅會損害膝蓋,還會損傷身體其他部位。

因此,決定學習太極拳的第一步就是規範動作。

喜歡這個回答,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收穫更多靠譜的運動醫學相關知識,關注【運動醫學李劼若醫生】


運動醫學李劼若醫生


看到了一些人對於太極拳傷膝蓋的描述,我相信長期練太極拳的人,多少都會有膝蓋疼痛的體驗,那麼是不是練了太極拳一定會傷膝蓋呢?回答是:不會!但前提是你要掌握練習太極拳的方法和規則。我自己從二十來歲開始接觸太極拳,至今都快奔六了,但腿腳依然沒有什麼問題,當然這中間也出現過膝蓋疼痛的狀況,但需停下來找原因,一定要找到自己練習中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後再加以克服,才能恢復繼續練習,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俗稱:酸長痛停,意思就是身體酸漲是好現象,要堅持訓練,但發現疼痛,要及時停止訓練)。太極拳造成膝關節疼痛的最主要原因是“膝關節在重心轉移和發力時左右扭動以及膝關節沒有對準腳尖(專指負重腿)所致”。太極拳練習者只要時刻牢記住個規則,就一定不會造成膝關節疼痛,同時還能增加腿部力量。另外,現在許多人都誤解“跪膝”會傷膝蓋,實際上並不完全如此,首先“跪膝”是武術中的一種病態表現,專指在做弓步或馬步時,膝蓋超出腳尖垂直線的現象,它會使人支撐力偏移出身體之外,使自己容易受制於人且無法發揮自己力量的錯誤動作。老一輩人在要求弟子注意這個細節時,並沒有提及會傷膝蓋。在不違背膝蓋與腳尖對直,不左右扭動的前提下,坐腿虛步時,膝關節是允許出尖的,但此刻只能做前後轉胯開合。最後說一句,我練的是陳氏太極拳,年輕時可以練低架以增腿力,中老年還是以中高架為宜,太極拳講究順其自然,什麼年齡段做符合自己狀態的事,不要迷信追求什麼“在八仙桌下打拳”出功夫的說法,最終受傷害的一定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人。另外,一些競賽活動中的所謂太極拳動作,我們平時養生練太極拳的千萬不要去模仿,他們都是在用傷害自己來獲得所謂的運動美感,實際上與健身運動不是一回事。





太極寄暢


如果你練習太極拳的方法是正確的,那麼則不會對膝蓋產生傷害。但如果方法是不對的,就不止對膝蓋產生影響了,就會對身體的其他部位也產生影響。因此練習太極拳要有科學的方法作為指引,才不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因為很多人的方法就是不對的,所以在練習太極拳一段時間或者是長時間或者也是短時間內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疼痛現象,就在誤以為是練極拳練壞了甚至是練傷了膝關節,其實這是錯誤的猜測和判斷。

太極拳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一,是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它具有鍛鍊身體,增強體魄的作用,這是歷史和科學所得出的結論。因此練太極拳的人如果是沒有病痛的話就可以鍛鍊我們的身體。如果是有病的人,練習太極拳就可以恢復健康的身體。在練習太極拳的眾多人中,許多擁有慢性病的人則通過練太極拳使得身體得到了康復,甚至還可以把陳年的老傷,大小病痛都在你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的到治癒。所以正確的方法去練習太極拳對膝蓋產生傷害是可以忽略的。

一般來說,初學太極拳的人在剛開始的時候凡是出現的所謂的疲勞性痠痛,都只是暫時的,那麼就對肌肉進行拉伸放鬆一下,多次嘗試放鬆,然後堅持練習,並且休息到位。經過一定的休息後我們拉傷的肌肉的疼痛感就會減輕和自行恢復了,所以不用擔心。

然而用不科學的指引、不規範的動作、不正確的方法去練習太極拳就會對膝關節產生磨損、然後嚴重的會有積液、甚至是腫脹等,就很難康復了。出現輕度的病患的不但影響習拳練拳,而且會對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進行影響,嚴重的話也許可能會致殘。因此就要用正確的方式去練習太極拳,才會取得良好的鍛鍊作用,不然就會適得其反。


【評論】留言信息較多,無法一一回復,見諒

【諮詢】請“+關注”@骨科王健醫生,私信留言

【警惕】評論區會有膏藥、按摩......等各種廣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