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鄧超孫儷捐30萬捱罵,韓紅奮戰第一線也捱罵:槓精到底為的啥?

明星捐款,一直都容易被過分評論。韓紅,鄧超孫儷夫婦,是最近捐款被罵的主力對象。

早在1月27日,鄧超和孫儷向武漢捐款30萬元人民幣。數據公開後,很多網友紛紛吐槽,鄧超和孫儷作為演員,而且還是身價不低的演員,收入是很高的,居然只捐了這麼一點,簡直令人大跌眼鏡。而根本沒有看到,他倆還捐贈了很多物資。

“兩個人捐的還不如別人一個人多,錯愛了這麼多年。”

“一個網紅都捐十幾二十萬,你們掙著人民的錢,卻不捨得付出。”

“三十萬不如不捐,留你自己買個包吧!”

鄧超孫儷捐30萬捱罵,韓紅奮戰第一線也捱罵:槓精到底為的啥?

而在這場關於明星捐款的網絡罵戰中,就連韓紅這樣一直衝在公益最前線,力爭把收到的每一筆款項、物資都公示出來且已經累倒了的明星,仍舊無法“倖免遇難”。

網友諷刺她“每次拍到他們去偏遠山區,韓紅都是坐第一輛車,生怕別人不知道是她麼?”

不少人覺得她反覆宣傳是藉機炒作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

鄧超孫儷捐30萬捱罵,韓紅奮戰第一線也捱罵:槓精到底為的啥?

在這部份網友眼中,明星具體應該捐多少錢、出多少力似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義務和本分。而那些本來私下其實已經默默捐了錢,認為做公益應該低調點不必公開的明星甚至還會在出錢又出力之後,還要被網友質疑詐捐、被催、被罵,真可謂是“躺著都中槍”。

究其根本,為什麼總會有一些人喜歡找茬別人,在這種行為的背後,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槓精,永遠無法被討好的人

2月,演員姚晨因為在微博轉發救援的信息,莫名被一群網友評論質疑其花錢“蹭熱搜”,目的只不過是想通過此舉讓自己再火一把。

伴隨著網絡罵戰的不斷升級,最後姚晨被逼無奈,只好在微博上公開聲明:沒有花錢買熱搜,只是跟著幫忙而已。可即便如此,仍有網友在不依不撓吐槽其這麼做不過是“欲蓋彌彰”。

鄧超孫儷捐30萬捱罵,韓紅奮戰第一線也捱罵:槓精到底為的啥?

在這類格外刻薄的網友眼中,明星不出力要捱罵,出力少也要捱罵,積極響應號召出了力,也還是要被罵這不過是藉著做公益在炒作自己。

這種喜歡戴著陰謀論的有色眼鏡去審視他人的言行,肆無忌憚地對他人妄加評論的人,俗稱為“槓精”。

槓精,指經常通過抬槓獲取快感的人、總是唱反調的人、爭辯時故意持相反意見的人。槓精往往不論他人說的是什麼、是否正確,往往無視忽略曲解原述邏輯,對人不對事針對性反駁,僅為反對而反對,通過針對性反駁惹翻他人,進而達成目的。

槓精出招時,往往喜歡利用人類情緒上的弱點和思維邏輯弊端,讓自己站在道德和理論的制高點,一時間把他人懟得無話可說。可實際上,在槓精們盛氣凌人的外表之下,往往隱藏著一顆極度自卑的心。

為什麼這麼說呢?槓精天生就愛抬槓,這與他們的潛意識有關。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在槓精大軍中,有一批人被細分為“白蓮花型槓精”。具體特質為:懷揣著一顆玻璃心,打著純潔高尚的聖母名義,肆意評價和討伐他人的所作所為。

鄧超孫儷捐30萬捱罵,韓紅奮戰第一線也捱罵:槓精到底為的啥?

剛剛過完情人節的曉玲就遇到了這樣一個槓精。她原本非常開心,於是晚上在朋友圈曬出了男友送自己的禮物——一大束玫瑰和口紅禮盒。

可發完沒多久,就刪了。數分鐘之前,她的大學同學麗麗在動態下評論:“真羨慕你們的心態!這種時候還能秀恩愛。”

看似稱讚的話語,卻飽含著幾分揶揄。雖說非常時期也沒有誰規定不能曬幸福,但思來想去,曉玲最終還是把動態趕緊給刪了。

這類白蓮花型槓精,是一種外表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實際上卻威力極大的槓精。就內心而言,他們天生是完美主義的忠實追隨者,個性中伴隨“凡是追求盡善盡美”的傾向,對自己總是很不滿意,也很喜歡挑別人的毛病,由此來緩解自己內心的不平衡。通俗地講就是:自己手腳笨拙,還看不慣別人長袖善舞。

鄧超孫儷捐30萬捱罵,韓紅奮戰第一線也捱罵:槓精到底為的啥?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完美主義者喜歡設置並嚴格堅持不符合實際的高標準,並以是否達到這些標準來判斷自我價值。Frost等學者認為完美主義是“伴隨著過度批評的自我評價而對工作設置過高標準”。這種過高標準與恐懼失敗相聯繫,恐懼導致迴避行為,而回避行為意味著一個人必須不斷地處於警戒和防禦中,以避開他所恐懼的事物,因而出現了完美主義的行為成分,如仔細檢查、反覆考慮、拖延和中途放棄等。

完美主義者,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自我評價極低,長期處於自卑的陰影之下。所以,當他們看到別人做得好的一面,而自己卻無法做到時,便會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唯恐別人的成功蓋過自己的風頭。

如何應對槓精

那麼,面對散落在網絡上的各路槓精,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鄧超孫儷捐30萬捱罵,韓紅奮戰第一線也捱罵:槓精到底為的啥?

第一,知己知彼,瞭解對方的動機。槓精向來喜歡毫無理由地為了反駁而反駁,以各種尖酸刻薄的語言霸佔評論區的top1。他們總是以陰謀論的角度思考問題,極度享受帶動大眾輿論導向的快感。而這一切的根本,都源於他們內心的自卑。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槓精們不過是想找個“假想敵”來發洩而已,不必過分在意槓精們究竟說了些什麼。

第二,佛系遠離,不正面交鋒。互聯網平臺給廣大槓精提供了極好地發展溫床,他們隱匿在其中,肆意抬槓,以此來刷自己的存在感。面對這類槓精,我們不必跟他們有過多的正面交鋒,應保持佛系遠離的原則,無視對方,不給槓精提供博關注的機會。

第三,隨手舉報,不縱容網絡暴力。很多時候槓精所發表的言論並不會在意事物的正確與否,也不會在意道德的標準,更不會顧及法律,他們所做的只是為了尋求自己的快感,通過踐踏別人的尊嚴來體現自己所謂的高姿態。當我們發現槓精的言論已經不僅僅是逞口舌之快,涉及公開侮辱、誹謗他人的行為時,可隨手舉報,及時遏制這股網絡上的不正之風。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槓精行為?

▷私信我,獲取9.9元專屬你的心理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