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的特殊時期,裁員、降薪哪個更容易被接受?

太陽心——sun


對於員工來講哪個都不容易被接受,這也是因人而異如果這份工作很適合他還是降薪比較容易接受,比失去工作強,如果這份工作乾的跟不順心很不適合自己降薪還是辭職都無所謂了。


掩飾了謊言


企業要自保肯定是傾向於裁員,但既然是特殊時期,我們的企業最好能夠跟員工一起共度時堅,這個時候用降薪的方法,顯然是更好一些。

我一個北京的朋友已經降薪在家待崗了,降的幅度連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從兩三萬直接降到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但這也比沒有強啊,能活下去,也說明公司是準備和員工一起來共度國難的,誰也沒有拋棄誰。

但是作為企業來說,考慮的角度又有所不同。有的企業真的是降薪也很難支撐下去啊!因為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現金流有限,壓根就沒有想到,會有零現金流入還要支撐三五個月的情況出現。那這個時候他想活下去就必須要裁員,而且裁員之後相當於給了員工自由,他們可以尋找別的生活下去的辦法。雖然在這個時期找到這種辦法並不是很容易,但是也絕非不可能,畢竟現在是網絡時代了。

其實經過這次疫情之後,不管是全薪的、降薪的、還是被裁員的,都會更加看重第二職業的開闢啊,都會想辦法去發展一點副業了。只靠一個收入源實在是挺可怕的,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真的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感覺,需要比平常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夠保持生活平穩。

不過我們中國人最擅長在不利的情況下,想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希望這次也一樣。大家一定能夠開動腦筋,想出緩解自己生存壓力的辦法。一起加油吧!


獵旗飄


大家好!我是瓊州海峽小肥鯊。
疫情的特殊時期,裁員和降薪哪個更容易接受?我們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是公司還是員工更容易接受?
1、從公司角度來看,一般來說,要看打算扛多久?如果沒指望下個財務年就能脫困的話,選擇裁員是最划算的,成本最低,私企比較容易喜歡這種方案;如果集體降薪,這一般發生在國企。編制很難動,只能逼人走,在這時,外面的私企就會藉機會挖走國企人才,這方案只會令國企雪上加霜,但國企大部都會先用降薪方案。個人認為,一家公司或企業看未來發展的話,在非常時期,裁員應該是比較好解決方案。
2、從員工的角度來看,首先看你在公司裡是什麼樣角色的員工,如果屬於公司幾年以上,業務突出的骨幹員工,裁員對他沒影響,他希望的是裁員,壓縮成本,維持住公司,退一萬步真能裁到他,也可拿了一筆不少的裁員賠償金,加上他自身有業務能力或客戶資源,出來後還可輕鬆地找到下一家公司或自己創業的可能。如果屬於普普通通的保守型的員工,他希望是降薪,起碼能保住飯碗,暫時衣食無憂。


所以,裁員和降薪都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或發生的,真發生了,兩種方式不可能得到統一,個有個的小算盤。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7246b146635435a9a8a1877ae1b6580\

瓊海小肥鯊


“小良觀點”:如果從個人角度考慮,裁員更容易保證個人利益。降薪往往會導致個人利益受損。如果從企業角度,降薪肯定是節省成本更好的選擇。這裡想強調的是,不管裁員還是降薪,都有嚴格的法定流程要走。我們先說法,再談情。分析下各自的法定流程,再討論下個人接受度的問題,就能理清楚這個問題了。

一、裁員的法定流程,一夜裁員不可能

相信大家肯定在電視上看到過,公司遇到危機,一夜過後,第二天都裁員了。其實,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的。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了,裁員時,公司需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才可以裁減人員。

1.我國勞動法律,對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採取的是嚴格的法定主義

用人單位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才可以不經勞動者同意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而並非只要用人單位提前通知、賠替代金、經濟補償金等就可以解除。

2.在國內進行經濟性裁員,需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才可以裁減人員。

二、降薪的法定流程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這也意味著,在勞動合同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調整崗位作為合同變更的重要內容,須滿足兩個基本前提:
1、雙方協商一致;
2、採取書面形式。
二者缺一不可,用人單位若沒有經過協商一致而單方調崗,員工有權拒絕。勞動合同應當按原約定繼續履行。

我們從法律條文中可以總結出來:

降職降薪的程序如下:

1、跟員工溝通降職降薪的原因

2、拿出事實證據

3、發出書面通知,雙方達成一致

4、正式降職降薪

在降薪的這個過程中,員工可以仔細審視自己的情況,公司也要符合相關的法定流程。如果一旦疏忽了哪個環節,最終在勞動仲裁上,吃虧的往往是公司。

三、疫情期間,作為一個勞動者,我們該如何從情理上看待裁員和降薪

作為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我們該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的裁員和降薪呢?

首先,小良認為,員工和企業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並不對立,如果企業自己本身都無法正常運轉,那是肯定無法保證員工的福利待遇的,這點是根本。所以,無論是企業主還是勞動者,都應該積極的去從正面解決問題,共渡難關,而不是相互算計。有時候,真的是需要奉獻精神,注意,這裡的奉獻包括老闆。

其次,有些企業主,也許會藉著這次疫情的苗頭,趁機清退平日不好清退的老員工。這種情況下,勞動者大可不必被輿情所左右,要看破企業這種做法的本質,一個人的去留一般是不會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如果企業在針對某個人,那麼,請拿好法律賦予你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最後,有些員工,也許會藉著疫情去非法要挾企業。比如,本來也計劃離職,現在這種情況企業要求降薪,抓住企業可能違法的降薪流程。要求企業補發補償金等。小良覺得,大可以不必,鑽法律的控制,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趁著國難,收拾自己呆了好多年,並且現在欲生欲死的企業,真的不合適。你的良心會痛的!


歡迎關注,@良之才

良之才


希望企業老闆能夠挺住,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兮旦福。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98年亞洲金融危機,08年美國次貸危機我們都挺過來了,相信這次疫情我們也能挺過去。最近我也注意到政府也給了企業很多優惠補貼,作為一名製造業員工,我也願意與老闆共進退,儘快恢復生產。最後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度過這次難關,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佛山寶哥


說實在的,正常員工都無法接受降薪。但是在目前這種非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大部分員工相比於被裁員,還是會傾向於降薪。

疫情究竟什麼時候會結束,誰也不知道。但是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需要錢的。如果被裁員了,雖然可能拿到一些補償,但是再找一份工作可能會比較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降薪至少還能保住飯碗。

不過肯定也會有一些員工傾向於被裁員,尤其是那些基礎薪資比較高,工作年限比較長的員工,一次性拿到的補償可能會有十幾萬幾十萬的。這些人本身工作能力在線,不愁找不到工作。即便短時間內找不到,由於家底豐厚,可以撐很長一段時間。

而最樂於被裁員的,自然要數那些剛好自己想創業,又有在疫情環境下非常好的創業項目的人。原本主動離職,啥也拿不到,現在被裁員,多了一筆創業本錢。

話說我們公司前不久有一位主動離職的員工,也沒找好下家,就是不想幹了。這種員工不知道是真性情,還是有了更高的人生目標。公司正處於高速發展中,每一位員工都是公司最寶貴的財富,尤其不想在這樣一個時刻去裁員。但不管怎樣,人家去意已決,對於每一位主動離職的員工,都值得祝福。


我是一朵筋斗雲


特殊時期,降薪和裁員哪一個更容易被接受。我來回答。

從題目上看,您想問的應該是從員工角度怎麼才容易被接受。

這次疫情,很多行業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想必大家都清楚,服務類行業首當其衝,因為它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人。比如餐飲、娛樂、教育等。企業無法復工,而每天仍要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運行支出,壓力可想而知。復工第一天就有一家傳媒公司新聞傳出裁員。這時候,企業也希望有“同甘苦、共患難”的人出現,裁員是為了自保,不裁員也許會有更多的人失去工作。而降薪呢,也是一種自保手段。

今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企業這段時間的無法復工,或者復工後的無人光顧,都將產生巨大的損失。但相比較而言,人才的損失也將是巨大的。

對於員工來說,降薪和裁員分兩種方式來說。

一、您所在的行業,處於被影響的行業前列。

1、降薪,您如果被裁員後,待疫情過去,工作是否會好找?我相信很多人都無法預測。與其一無所有,是不是有一點兒會更好呢?待到疫情結束,各行業全面恢復,企業有你們在,會更快的恢復活力,企業有錢了,降薪也許就是短暫的了。能不能恢復到原來水平,無法預判,但這時候,你可以嘗試著選擇機會,至少在最艱難的時期,你仍然有一部分收入可以緩解一下經濟的壓力。

2、裁員,既然被影響嚴重,企業的正常運轉肯定出了問題,這時一些企業會選擇裁掉一些非重要崗位或者邊緣產業鏈,以求保住主營業務以及關鍵人才。這時候,也許公司會出現賠償金無法按時兌付的現象,那麼如果是被裁員,您覺得是不是降薪好一些呢?

二、您所在的行業,處於被影響的行業末端。

1、降薪,也許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被接受的程度會低一些。既然被影響較低,那麼說明還是有很多出色的企業在正常運轉,只不過您所在的企業出現了問題,那麼就要考慮一下是否該換一份工作了。

2、裁員,這種情況裁員,更加說明了企業的運轉不利,且你又出現在了被裁員的名單中,那麼還猶豫什麼?立即行動,開始您的新工作的蜜月吧。

也許上述觀點表達的有不對之處,也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但2020年,是一個非常之年,我相信我們會盡快的渡過難關,將眼前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降薪和裁員都是短暫的。只要你努力,就不會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2020,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奮戰在一線的英雄們加油!


京漂一枚


如果個人感覺上的話,降薪可能更容易被接受,這個跟房租是一個道理,起碼租客還在,如果租客說不租了,壓金給你,不是就等於裁員的時候,給一筆錢給你,讓你自己找出路,找下一個租客是一個道理嗎?


但疫情期間,如果要想到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可能不會太容易,自己熟悉的行業都在裁員了,那估計其他公司好不到哪去,而一時間轉行,低時間價值的工作估計你也不太願意幹。那怎麼辦呢,高不成低不就。


還有,降薪起碼還有點生活來源,我們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過去。所以如果能在疫情期間繼續可以在家辦公,那時件幸福的事情。像我們這種業務團隊,靠的是平時面對面的聊天才有可能會有單,現在誰敢出來見面,樓道里見了面還貼著牆走呢。更別說面對面了,誰敢出來見面那都是真愛啊。

所以,有得選的話,選降薪吧。


老蔥的識險視角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大部分企業處於停業狀態,但是稅費卻任然在產生,無形中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如果說企業減薪和裁員的做法太不地道,不過企業這種做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真的需要二選一,那自然是裁員比較人道一點。



山竹資訊


雖然都不好接受,但是必須要選擇的話。個人認為相對來說還是降薪吧!

因為如果自己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候還是可以賭把氣,降薪?老子不伺候了!

但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就不可以任性,縱有再大的怨氣委屈也得乖乖的。

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因為要是辭職了,就意味著你要有一段找工作的時間,沒有任何收入,而家裡的房貸,孩子花銷,自己繳納社保,各種生活開銷一點都不會少。然後就算很順利的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將面臨三個月試用期,工資也不用我多說了,稍微一不留神就是半年左右沒有多少收入。所以相對來說還是降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