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風文遊戲


1900年對於慈禧太后來說絕對是一個大喜大悲的年份,早就受夠了列強欺壓的老佛爺,一心想要一洗前恥,恢復自己天朝大國的威嚴,以前是沒得選,現在國內百姓經過長期的列強壓迫,加上一向與自己作對的義和團都站在自己一邊,民心可用,洋務運動以來的巨大變化,讓自己也有槍又炮,組建的新軍也有莫有樣,幾十上百萬的軍隊難道還抵不過數萬人的聯軍?於是一場虎頭蛇尾的宣戰,隨著慈禧的跑路而告終,又一頓割地賠款,最終的信心再也不復存在,那麼,即便是慈禧真的能夠死守,強硬到底,就能夠改變結局嗎?


自然不可能,雖然說清政府有打敗列強的實力,畢竟清政府的實力也擺在那,不然她也沒膽量叫囂諸國列強,但是她忽略了自己的掌控力,也高估了底下人的忠心和能力,看到的是這個華麗的外表,卻迴避了內部的腐朽。

開戰之後,單論武器裝備,自然是不輸於列強,甚至是要比列強的還要好,連聯軍打開清軍的倉庫,拿出嶄新的各式武器時,都驚訝的發現竟然比自己用的還要好,但即便如此很多城池幾乎都是不戰自潰,提前跑路,當然有血性的亦有之,義和團部分民勇,萬餘蒙古騎兵,只不過在炮火中,血肉之軀,又何以抵擋的住?

而清朝最強大的實力,袁世凱的新軍以及最發達最精銳的東南各省諸軍,都採用隔岸觀火的策略,聽調不聽宣,而這些勢力才是清政府最為強大的實力所在,畢竟靠著洋務運動以及南征北戰鎮壓動亂武裝培養出來的軍隊,自然不是京津地區抽鴉片的老爺兵所能比的。

另外,雖然列強可恨,但是清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好不到哪去,所謂的民心可用,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罷了,所以說,固然慈禧有拼死一戰的勇氣,她也沒有拼死一戰的能力,畢竟這也是她自己經年累月種下的惡果。


歷史微探索


在八國聯軍已然打到北京的時候,如果慈禧沒有選擇逃跑,而是選擇和八國聯軍死磕的話,那麼我覺得李鴻章可能會成為最大的贏家,最終取代慈禧成為新帝國權力最高的人物或者成為新帝國表面上地位最高的人物。


說到這種種可能之前,我覺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八國聯軍的大概細節。

歷史中慈禧的逃亡

在清朝廷和諸國列強爆發衝突的早期,他們互相之間產生的衝突並不是多麼激烈。

最開始的時候,列強們只派了幾百人的軍隊來到他們在北京的使館駐紮地,專門對付在北京進攻使館或者外國百姓的義和團,而在那個時候,慈禧還沒有徹底的和列強們翻臉。

在後來激烈衝突之後,他們又派出了幾千人。

然後在慈禧徹底和他們翻臉、在國內進行了戰爭動員後,列強們才出動了兩萬人的軍隊,憑藉著這兩萬人軍隊一路攻佔了天津和北京,然後在這兩萬人佔領了清帝國的核心北京之後,他們又再度派出了三萬軍隊,加大了對清帝國的侵略。


總的算下來,列強們在八國聯軍侵略的時候一共出動了將近5萬人的軍隊,憑藉著這些看似人數稀少的軍隊,達到了震懾整個清朝朝野的效果。

至於慈禧,則是在八國聯軍攻進了北京但還沒有完全把北京攻佔下來的時候,帶著光緒皇帝等一幫人逃出了京城。

慈禧選擇死磕的三種不同可能

首先不管慈禧打不打算死磕八國聯軍,她都是無法抵擋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的。

在八國聯軍打到北京的時候,雖然慈禧下令讓人給守城的士兵們分發了從列強們手中購買而來、跟列強們所使用武器差不了多少的先進武器,但是由於他們未經訓練、根本不會使用這些武器,所以他們就如同一個新手開著戰鬥機去和一個訓練有素的飛行員開著戰機去戰鬥一樣,根本就不是八國聯軍的對手,在歷史中呈現出來的是一面倒的失敗。


要是慈禧當時選擇死磕八國聯軍,這些守城軍隊是根本保護不了她的,在八國聯軍的進攻下,她會和光緒等人一起被包圍在紫禁城中,最終有可能經歷到三種不同的結局。

第一種結局就是被八國聯軍處死;第二種結局是被八國聯軍囚禁控制起來,然後她手中的大權會被八國聯軍交給光緒皇帝執掌;第三種結局則是如同歷史中一樣,讓她簽定下一系列賠款後,把清帝國的大權歸還給她。

李鴻章可能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如果是第一種結局發生的話,預示的是八國聯軍根本就不看重清朝廷的影響力,這個時候李鴻章的機會就來了。

在歷史中爆發八國聯軍侵略的時候,以李鴻章、張之洞等多位東南一帶的總督、巡撫為首曾簽訂了一份東南互保協議。

他們這份協議是在得到列強們認可的情況下籤訂的,為了保障列強們在上海等租界的利益,他們承諾在清政府和八國聯軍爆發衝突的時候不會對清朝廷進行任何的幫助、不會跟八國聯軍們爆發任何的衝突。



在當時大有一番一言不合就會脫離出清朝廷掌控的局勢。

在那個時期裡,張之洞等人甚至還提出瞭如果見機不妙就把李鴻章推到檯面上讓他當新帝國總統的想法。

如果慈禧被八國聯軍處死、如果清朝廷徹底失去了對這些東南督撫們的掌控力,那接下來李鴻章是有非常巨大可能成為新帝國總統的。

而成為新帝國總統的李鴻章也有兩種不同的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走上傳統的封建道路,手中掌握著高度集中的權力,與歷史中的其他君王一般無二。



第二種可能則就是和西方的總統制差不多,雖然成為了總統、成為了新帝國名義上最隆高的人物,但是在權力分散的情況下,將會處處受到旁人的限制,無法做到如同傳統君王一般的權力集中,就如同成為大總統後權力處處受到限制的袁世凱一樣。

歷史中的袁世凱之所以稱帝,除了受到自己兒子的蠱惑之外,很大的原因就跟他想集中分散的權力有關,如果李鴻章遭遇到這種狀況的話,他也很有可能會做出一定的改變。

在我看來,如果慈禧這位手段強悍的女人真被列強們處死的話,那李鴻章走向通天之路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幾率遠超光緒皇帝當權的可能。

所以說這就是慈禧如果在八國聯軍時不逃跑的話,將會經歷到的結局,其中可能會有種種不同的結果,丟掉小命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孤客生


1900年6月31日,賣豆汁的老劉一大早就挑著單子吆喝,街上商戶大都還未開門,等他找到位置擺好攤時,老劉感覺有東西掉在他頭上,他用手一摸,頓時嚇得臉色發白。他轉過身,發現午門正中央掛著一顆人頭,鮮血正一滴一滴掉落在地上,濺起血花,滴滴噠噠。

昨天夜裡,紫禁城內,黑影湧動。守門的侍衛,要麼被抹了脖子,要麼就是換了新人員。一切都在靜悄悄的進行,帶頭的正是直隸總督榮祿,當有人過來質問,榮祿便拿出一塊金牌,湊到侍衛耳朵旁“今晚有事發生,特過來護駕”。侍衛見來者人數眾多,加上榮祿一直都是太后的親信,不敢再質問,只得退到一邊。

儲秀宮,慈禧正在批改奏摺,外面窸窸窣窣的腳步聲讓她很不安,於是她朝弓背的李蓮英吩咐道“小李子,你去看看,誰如此不懂規矩”。李蓮英拍了拍袖子,翻下死魚眼,小聲說“嗻,奴才這就去。”桌上的油燈漸漸黯淡下來,慈禧急了,放下手裡的摺子,徑直朝房門走去,跟在後面的太監宮女,也跟一併走來。正當慈禧想推開門時,誰知門正好開了,慈禧臉色一沉,頓時變得慘白。“袁大臣,怎麼你來了!”。袁世凱挺著大肚子,一身戎裝。“臣特來護駕”。

1900年6月21日,慈禧正式跟各列強宣戰,南方各省卻不見動靜,不久身在廣州的李鴻章、身在南京的劉坤一,位於武昌的張之洞和山東的袁世凱,一致拒絕承認這個行動,稱如此魯莽的行動,肯定是未經皇帝授命的“亂命”。甚至這幾位督撫,封鎖宣戰聲明南傳。暗地裡他們各自聯繫,商量如何在管轄區保護外國傳教士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於本地區的義和團運動堅決予以鎮壓。

不久,南方督撫聯合起來,他們向京城內的剛毅、端王、載綺等主戰派發出警告:同時跟幾個列強開戰簡直愚蠢之極,他們呼籲京城有志之士,立即停止迫害外國人的行為,敦促朝廷派軍隊護衛各國使館,鎮壓義和團,並如期支付外國債款。在他們的呼籲下,直隸總督榮祿主動投誠。

住在“東北三所”(冷宮)的珍妃,今天心情特別好,早上換上一套嶄新的素色旗袍,正打算出門打水,誰知剛一推門,她就看到有個人站在院子中間,倆人因分別太久,誰也沒有開口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彼此,倆人眼裡都閃著淚光。珍妃打破沉默“皇上,你終於來看臣妾了!”,光緒一把抱住珍妃“從今往後,我們要永遠在一起!”


本草百曉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已經死磕了啊,磕到最後北京城都丟了,八國聯軍在紫禁城閱兵了。

八國聯軍是一路打硬仗,從天津直接殺到北京,攻破北京城的。

這一路的清軍,大部分是清軍最有戰鬥力的武衛軍。

連這些軍隊都打不贏,何談其他部隊。

死磕的結果,肯定都是北京城淪陷,慈禧被抓。

慈禧如果不跑,下場只有一個,被八國聯軍抓住。

抓住以後會怎麼樣?

殺倒也不會殺,個人認為兩種可能。

第一,軟禁起來。

也不是說把慈禧就會怎麼樣。

很簡單,就把你包圍在紫禁城裡面,然後跟你談不平等條約。

這種情況下,慈禧還有什麼好說的,等於無條件投降,洋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當然,如果慈禧不肯就範。

那麼洋人有一百種方法對付你。

最簡單的,封鎖紫禁城的糧食供應,看你怎麼辦。

第二,葉名琛的下場。

這種可能性不大,但也是存在的。

葉名琛被英國兵抓住以後,押解到印度關押到死。

這種情況下,慈禧也就成囚犯,比喪家犬還不如了。

把慈禧關押以後,洋人可以扶持光緒上位,這是慈禧最不願意看到的。

從慈禧的角度來看,她逃走是正確的。

逃了以後還有迴旋的餘地,如果被抓就徹底完了。

只是,這樣一逃,慈禧的威望也就瞬間降到低點,隨後也無力服眾了。

誰知道,洋鬼子打過來,慈禧太后就溜了。



薩沙


太后不逃不行了。

朝庭宣佈與各國開戰,這不是找死的節奏。

東南各省督撫宣佈自保不參加與洋人爭鬥。

將迫在眉睫的戰爭置之度外。

僅憑朝庭掌握的軍力,無法與洋兵抗衡。

若太后一意孤行,則死無葬身之地。

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太后一路淒涼,悲悲切切地逃到西安。

留下了以後為洋人交涉的窗口。

故,太后昏聵,朝庭腐朽,官員貪婪,軍隊羸弱,才使國家與民眾遭此大難。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光緒帝可高興了,因為他將再次掌握大清帝國的實權。

我估計,不出意外的話,慈禧大概率會被八國聯軍抓住判刑。

首先,清軍戰鬥力不行,別看當時京城周圍兵不少,能打的卻沒有。

就拿京城最精銳的虎神營和神機營來說,雖然這些軍隊裝備了西式武器,並得到了德國陸軍操典的訓練。其實,根本一點戰鬥力都沒有。

當時神機營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糙米要掉,見賊要跑;僱替要早,進營要少!

意思是領俸祿的時候要刁難監放者,打仗的時候一定要比誰跑的快,訓練的時候得趕緊僱人頂替省的累著自己,沒事別往軍營裡去。

這就是京師第一精銳的寫照。

所以,慈禧在京師坐鎮,死磕八國聯軍,最後只能剩她一個孤家寡人在那兒硬抗。


而且這次來的八國聯軍可不好惹。

八國聯軍這次來了一共有5萬多人,由8個國家組成,他們分別是英國,法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德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

(八國聯軍合影)

這些國家派出的軍隊數量參差不齊,其中日本和俄羅斯派兵比較多,俄國出動了1.2萬多人,日本出動了2萬多人。

德國和奧匈帝國派的比較少,各派了幾百人,就是來這裡湊個熱鬧。

總體上來看,八國聯軍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畢竟這些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8個國家。

而且派出軍隊最多的俄羅斯和日本在這次戰爭中還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 俄羅斯這次野心最大

俄羅斯這次不僅派人和其他幾個國家攻打京城,還在東北地區出動了數萬人馬。當時俄羅斯的目標是奪取東北,建立一個黃俄羅斯。

在此期間,俄羅斯製造了多起大屠殺,比如著名的海蘭泡大屠殺和江東64屯大屠殺,這些大屠殺讓20萬人失去了生命。

尤其是對江東64屯的屠殺更是駭人聽聞,當時很多老百姓聽說俄國兵在搞大屠殺,趕緊向黑龍江南岸逃走。

這些人已經準備走了,你就放他們一條生路吧。

俄國人可不是這樣想的,士兵們追到河邊對正在渡江的老百姓無所顧慮的展開射殺,頃刻間江面和岸邊就屍橫遍野。

所以,這次俄國人攻打京城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給大清王朝一個下馬威,最好能夠把東北地區完全佔領。

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取得大勝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 日本也不是善茬!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政府發現軍隊的軍事訓練水平還有很多短板,於是重新開始了整軍備戰的工作,經過幾年的訓練日軍戰鬥力上了一個新臺階。

當時日本高層認為應該找一個對手練練,當然,最好的對手就是大而無能的清王朝了。義和團運動的爆發給了日本攻打大清的機會。

說實話,義和團運動和日本就沒什麼關係。義和團的主要敵人是那些傳教士和欺壓老百姓的教徒們,他們敵對的主要是西方國家。

但對日本來說又有什麼關係呢,日本認為這次動亂給了他展示自己軍力的機會。

於是日本政府照會西方各國不需要他們出兵,只需要日本派出軍隊就可以教訓大清了。各國並沒有讓日本單獨出兵,因為這畢竟是撈取好處的一個機會,怎麼能完全把這個機會讓日本。但也沒有拒絕日本的幫助,同意了他派兵的要求,因為當時英國正在打布爾戰爭,拿不出多少軍隊,不僅同意日本的請求,還提供了100萬英鎊作為報酬。

所以,日本帝國主義在這次事件中也是一定要取得勝利的,哪怕再和大清王朝來一次甲午戰爭那麼大規模的戰爭,他也不會拒絕,畢竟這是他向世界展示自己軍力的最佳機會。

所以,這次戰爭日本必須得贏,失敗是他不能接受的。


有了日本和俄羅斯,哪怕其他幾個國家沒有在這裡出多少力,也完全可以將大清帝國打敗了。


慈禧死磕八國聯軍後的命運

自己的人不能打,敵人又這麼厲害,慈禧假如在八國聯軍殺過來的時候不逃走,等八國聯軍進入京城慈禧肯定會被俘虜了。

大致過程也許是這樣的:八國聯軍向紫禁城發起了攻擊,慈禧點齊宮廷中的侍衛前往午門外抵抗。走著走著她覺得後背開始發涼。扭頭一看,侍衛們都跑光了。這時,八國聯軍從午門外衝進來抓住了慈禧!

慈禧作為向八國宣戰的始作俑者將會被作為戰犯處理。不管怎麼處理,肯定會與權力無緣了。

光緒會怎麼樣?

在這場戰爭中光緒皇帝因為沒有權力,他幾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而且,當慈禧在對八國聯軍宣戰的時候,光緒帝還表示了反對,雖然反對後一點用都沒有,但也給列強留下了好印象。

再加上光緒對待西方列強一直是持學習態度的,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光緒帝不被作為戰犯,反而在西方列強的扶持下重新掌握大權。

(光緒像)

這個時候最倒黴的就是袁世凱,袁世凱當初沒有幫助光緒帝,以至於他被囚禁在在瀛臺。

在列強支持下,光緒就算不將袁世凱殺掉,也會把他革職。

然後,光緒帝會再進行一次君主立憲式改革。

大清的未來

就算改革也沒用,大清王朝已經日薄西山,光緒雖然有上進心,但能力真不敢恭維。看他在百日維新期間急功近利裁撤掉京師上萬公務人員,讓我想到了崇禎帝裁員後失去工作的李自成。

可見,光緒帝和大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還是非常像的。個人認為,最終的結果應該是折騰十幾年之後大清被推翻,光緒成為亡國之君!


歷史風暴


我們所經歷的最威風的事情是什麼?當然是振臂一呼,天下響應了。

我們所經歷的最糗的事情是什麼?自然是還沒剛抬起胳膊,正要說話,人都跑沒了。

清末最有權勢的慈禧太后,當時的境況就非常的糗。慈禧並不是不想舉全國之力與聯軍對抗,而是當時根本就沒多少人聽她指揮了。

清朝自1840年開始,在對列強的戰爭中,是屢戰屢敗,越敗越慘。而且每次戰爭之後,哪怕是佔優勢,也都會賠款割地。特別是在1894年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朝慘敗,列強們看到,昔日輝煌的大清朝,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擊、軟弱可欺,自然是越來越不把清朝放在眼中。他們趁火打劫,都希望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慈禧呢?內憂外患之下,她的生活品質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賠款可以轉嫁給全國百姓麼,而她自己可以繼續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排場派頭是一點都不能少。她為了享樂,也是還要繼續大修園林,蒐集天下奇珍異寶的。

舉國危難之時,慈禧還貪圖享樂,難道說她“聖明”,只能說是異常的“昏聵不明”。

慈禧不愛天下百姓,那天下百姓還會愛慈禧麼?很明顯不會。慈禧早點死掉,豈不是對天下百姓更好。

慈禧同樣也不愛眾多的維新派大臣。慈禧代表的是落後的守舊勢力,滅亡已經註定了,只是慈禧還要掙扎一番。慈禧首要關心的並不是大清的前途命運,而是她自己的權勢。

慈禧心中最大的一根刺就是光緒。光緒有一腔熱血,也相對務實。在甲午戰爭中,他是堅定的主戰派,但現實很殘酷,大清戰敗了。光緒痛定思痛,深知革除弊政,增強國力的重要性,就強力支持變法維新。

原本進展順利的維新運動,卻因為慈禧認為自己的統治地位遭受威脅,而遭到鎮壓。慈禧的這一舉動,讓很多能夠看清發展大趨勢的維新派大臣,與慈禧也漸行漸遠。

慈禧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又失去了代表進步的維新派的支持,讓慈禧舉全國之力?答案很明顯,根本就不可能。支持慈禧的,只有那些思想禁錮,目光短淺的守舊派。


正是在這些守舊派的慫恿下,慈禧才挑起了“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事端。

原本“義和拳”,只是因為國外宗教在發展過程中,有一些對普通民眾的欺壓行為,損害了民眾的利益,由百姓自發組成的抗爭團體而已。對於所發生的爭端,按照我們現在的思維,制定規則,妥善處理不就行了。但是保守派的滿清大臣,滿腦子都是小農經濟思想,以封閉為準,堅決將外來之物全部趕走。

保守派是從內心深處,懼怕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因為在普通民眾的意識覺醒後,他們就再也不能靠君命天授的絕對權威,光明正大的剝削天下百姓了。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就指使“義和團”來抵制外來的一切,看似是為了普通百姓,其實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結果,引發了“八國聯軍”進攻天津、北京的嚴重事件。

慈禧正是在毓賢、剛毅等守舊派大臣的慫恿下,召義和團入京,焚燬教堂,屠殺教民,毀損洋物,進攻使館的。慈禧甚至以光緒的名義,發佈詔書,向十一國宣戰,號召全天下的力量與列強作戰。但是,除了部分義和團和守舊派統領的清軍之外,很少人響應。

清朝的中堅力量,包括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等等眾多的封疆大吏在內,全部都未響應慈禧的號召,反而私下和列強簽訂了地方協議,史稱“東南互保”。

“東南互保”維護了南方等廣大地區的穩定,同時也促進了進步勢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此時的慈禧,只能表示無奈了。逆潮流而動,終將被拋棄,只有順應發展大潮,才是明智之舉。但是,慈禧並不明白,也最終讓她嚐到了苦果。

清朝部署在京津地區的近8萬清軍和近30萬義和團民,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很快做鳥獸散。聯軍也順利的攻下了北京。

慈禧在1900年6月21日發佈了向十一國宣戰的詔書;8月14日北京城攻陷;8月15日的凌晨,慈禧悄悄的踏上了西逃的路途。慈禧的逃亡,說明在慈禧統治下的清朝,已經是處於“失道寡助”的境況,必將很快迎來滅亡的結局,而由進步勢力取代。


奕天讀歷史


1900年的“庚子國難”是每個炎黃子孫難以忘懷的一段屈辱往事。

那年慈禧太后老佛爺宣佈與萬國交惡,不惜放馬一戰,八國聯軍如約來到北京。好端端的,為什麼列強要聯合起來一起來教訓慈禧?



俗話說得好:“不作死就不會死”,這當然要“歸功於”我們大清朝的慈禧太后老佛爺,殺了人家的公使和書記員等外交官,殺了人家的神職人員,她居然還公然叫板,人家可能不接招嗎?

是什麼讓她如此勇敢?那就不得不說維新派與守舊派這場論戰了,因為民族危機越來越嚴重,在維新派的推動策劃下,有愛國之心、想要有所作為但又沒有實權的年輕的光緒帝也希望通過維新變法來救亡圖存,並且從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手中奪取大權。

因為光緒帝主張的是維新,符合西方列強的利益,所以西方列強希望扶持光緒執政。

西方列強的想法自然激怒了慈禧,慈禧鎮壓維新,使維新變法如曇花一現。慈禧本來一直在求和派和主戰派之間徘徊,然而八國聯軍又攻佔了大沽臺,這成了慈禧向八國聯軍宣戰的導火線。

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守舊派,儘管表面上一直想要通過義和團的力量來與西方列強進行頑抗鬥爭,但實際上她卻在背後搞小動作,一直牽制、破壞義和團和清軍官兵與八國聯軍的戰鬥,前線攻打人家的同時,她還暗地派人去送西瓜給人家解渴,嚴禁使用重型武器攻擊,這相當於自縛手腳。清軍和義和團之間互不信任,不斷地發生內鬥,所以和八國聯軍的戰鬥沒有打贏的可能性。



最後八國聯軍一直從天津進犯北京,慈禧和稀泥不成,一看人家懂了真格,為了自保,竟然置國家安危於不顧,棄國家於水深火熱之中,挾光緒帝倉惶西逃而去,還為了自己不失顏面美其名曰是去西狩,來躲避八國聯軍的兵鋒。

北京失陷了,導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後大肆掠奪破壞,這些嚴重的後果都是慈禧為首的腐敗的清政府所造成的,她不但沒有留下來主持大局與八國聯軍進行鬥爭,反而在逃亡途中還發布鎮壓義和團的上諭,稱“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非痛加剷除不可”,並命令各地文武官員對義和團要“嚴行查辦,務淨根誅”。

事實證明,義和團這杆槍不好使,如果慈禧在北京用這杆槍配合清軍與八國聯軍死磕到底,結果只能起副作用,不夠添亂的。

且不說武器裝備和兵力上能否可以和八國聯軍抗衡(幾年前的甲午戰爭一個小日本都能把大清摁倒在地狠狠摩擦,你指望列強合作會輸給大清朝?)。最重要的是當時民心並不可用,可能還沒開戰,義和團大師兄二師姐都跑沒了,順便還影響了清軍的積極性,這仗還怎麼打?

清軍士兵傻,當官的可不傻,人家也能看出來形勢,這明明是你們的帝后之爭的一場延續,我們打的這場仗是為誰而戰?為了皇帝也好,太后也罷,難道這不是你們娘們兒之間的事情嗎?與我們何干?看清這個道理,沒人願意賣命送死。

所以人家李鴻章他們才會搞“東南互保”,人家老油子都知道,列強並沒有滅亡大清朝的動機。

真要是抵抗到死,官、兵、民心皆不可用,慈禧堅持不了多久,會被列強一鼓作氣掀翻,沒準兒還連累光緒帝。李鴻章出來發揮餘熱,當上“伯理璽天德”的概率極高,對未來中國並非一件壞事。

但慈禧的“堅持抗戰”一定會有個壞影響,當時沙俄已經入侵東北全境,後來在列強幹涉下,也的確沒有站住腳的理由,最後才退兵。假如慈禧二桿子精神發作,跟沙俄硬槓,沙俄一定會找到理由,什麼士兵損傷、軍費開支等等,佔了東北,死活不會再吐出口。


所以說,慈禧服軟,還是有她的道理的。客觀上來說,保全了國土,當然,她對上面這個結果並不上心,她老人家更在乎的是保全了她的地位。


歷來現實


慈禧這個人,讓人很不可思議,曾經面對英國一個都打不過,庚子事變時,何來的勇氣,敢向多國進行挑戰?

也許是老了,被風吹了,有點糊塗了。也許是看無法控制局勢,看多國聯軍已經行動了,不得已而說的場面話。

有人問,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京城照樣會被攻破



其實,八國聯軍攻打中國時,派兵最多的是日本和沙俄。雖然,八國聯軍前後才來了五萬人左右,但是整裝待發的日本和沙俄大軍,隨時在待命,一旦戰爭膠著,那大軍就會過來了。


當時的大清,武器上比起多國部隊落後多了,這看似是一場戰爭,其實是工業社會和農業社會的PK,農業社會能獲勝就是奇蹟。

但,奇蹟也是有的,前提是,這個奇蹟必需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堅持不懈的抗爭上。比如後來的紅軍,裝備那麼落後,能殺出重圍,獲得生存;再比如朝鮮戰爭的中國志願軍,照樣和武器先進的美國等多國部隊掰手腕,而且不落下乘。這說明什麼問題?“小米加步槍”,照樣能勝利,就看人的狀態如何。

庚子事變前後的清兵信心是不足的,因為和外國人打仗基本沒贏過,這對大家的心理上絕對有衝擊。讓一個經常輸的部隊,建立起完全的信心,太難了。

所以說,就算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京城依然會被攻克。攻克的原因是,政府太弱了,如同一個即將離世的老人。


慈禧可能被俘虜



慈禧堅持抗爭,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的概率極高,而慈禧被俘虜的概率也極大。有人說了,不會和明朝崇禎一樣自殺吧?

不會的,慈禧不是自殺的人,她很惜命,否則不會如同驚弓之鳥般西逃到西安。就算八國聯軍彪悍,能追出了北京,但是,再到石家莊,再到太原,再去西安,這一路行程可不是一點兩點,路還長著呢!八國聯軍怎能順利突破沿路阻礙,怎能快速追上呢?

所以說,慈禧跑那麼遠,只是因為太過恐懼了,太過惜命了,這樣的人不會自殺,沒有崇禎那樣的魄力。

留下來,慈禧只會被俘虜。然後,八國聯軍會扶起一個傀儡皇帝,這個人不可能是光緒,只可能是其他皇室成員,慈禧的垂簾聽政到此就會告一段落,因為攝政皇,垂簾聽政的人會是八國聯軍的人,而上位的人一定是勢力非常小、容易操控的人。


大清會出現分裂



慈禧死磕,但又打不過八國聯軍,最後的命運只可能是眼睜睜地看著八國聯軍扶持傀儡政權,同時各國會想法獲得更大更多的利益。

這個局面一旦出現,東南沿海地區,還有一幫人,那就是“東南互保”那一批人,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人會聽命於新的傀儡政權嗎?很難。

特別是像袁世凱這樣的人,很可能開始鬧獨立了。東南互保那些人,要麼是合到一起對抗新的傀儡政權,要麼是各自鬧獨立,或者三兩組合。

總之,這一頭傀儡政權一建立,那一頭全國分裂的局面會很快出現。

綜合來說,對於八國聯軍的侵入,在沒辦法阻擋的情況下,慈禧和光緒的西逃,是個理性的選擇。只有先保住領袖人物,再進行談判,才能取得一些利益。這就像抗戰時,蔣介石政府遷都重慶,性質是一樣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關注,歡迎交流)


藍風破曉


結果:會被團滅

原因:對老百姓不好,所以老百姓心裡巴不得清朝趕緊倒臺。

評點:再強的政府,再犀利的武器,再牛逼的戰術也頂不上人心!沒了老百姓的支持什麼政府都是一推就垮臺。

對老百姓不好,還整天想著怎麼壓榨老百姓,還是用那套:給他們口飯吃,讓他餓不死,但是不讓他們有錢有地位才能依靠朝廷,不造反的愚民政策。老百姓心裡可想清政府垮臺呢?何況這是外族人的政府?

這些年冒出好多清廷餘孽,表明自己是清廷皇族,個個牛逼哄哄,一副高人一等的逼樣。還活在清朝的世界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