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開經語

宣道貴德抱無得一 行善利生濟世救人

虛靜恬淡寂寞無為 知強守柔神定氣閒

求真返樸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無名玄同無礙 上德無己法雨無邊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智者大師說“觀”能策發神解,《道德經》就是策發神解,《莊子》就是策發神解,齊物論是神解中的神解。莊子說:“然乎然,可乎可;不然乎不然,不可乎不可;然乎不然,可乎不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齊物論)。這裡觀宇宙萬物的來龍去脈,用了四個層次。

一,然乎然:存在的必然存在,牛存在了,牛必然存在;馬存在了,馬必然存在。

既然存在,就是必然。牛有角是必然的,馬無角是必然的。不要因為牛有角,就認為馬必然有角;不要因為馬無角,牛必然無角。不同動物的存在都是必然的。牛不是馬,馬不是牛,都是必然的。萬物的由來都是如此。然,如此,如此存在。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可乎可:存在的必然合理,牛存在了,這是合理的;馬存在了,這也是合理的。每一種存在都是合理的。牛有角是合理的,馬無角是合理的。牛有角,馬無角,二者不同是合理的,萬物的不同都是合理的。可,被認可,合理,正當。

二,不然乎不然不存在的必然不存在,非牛(某種未知的動物)不存在,所以必然不存在。非馬(另一種未知的動物)不存在,所以必然不存在。存在者存在是必然的,不存在者不存在是必然的。所以非牛、非馬不存在都是必然的。不然,不如此,不如此存在。

不可乎不可:不存在的不存在是合理的,非牛不存在是合理的,非馬不存在也是合理的。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三,然乎不然:不存在的(變為)存在是必然的,非牛(變為)存在是必然的,非馬(變為)存在是必然的。存在與不存在之間沒有絕對的分割線,牛與非牛,馬與非馬之間的存在性沒有絕對的分割線,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存在的可以變為不存在,不存在的可以變為存在牛和馬現在存在,並不意味著將來必然存在;非牛和非馬現在不存在,並不意味著將來一定不存在;牛和馬地球上現在存在,並不意味著外星球現在一定存在;非牛非馬地球上現在不存在,並不意味著現在在外星球上必然不存在。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萬物的存在都是道所化,其本質都是道,因此其存在都是暫時的,不是永恆的。一切都是流變的。但世人的五官六根卻誤認為牛和馬的存在、非牛和非馬的不存在是永恆的。惠施、公孫龍等名家雖然智慧超群,他們的邏輯超乎常人,但他們否認了存在是暫時的,所以他們的邏輯是錯誤的,他們的論辯浪費了他們的智慧

《楞嚴經》:“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來,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卷十)。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經文說,有一種修行到“正知三摩地”的大修行人,宇宙妙理已經窮盡,但他墮入“無因論”,妙心只能達到八萬大劫,以前的就看不清楚了。宇宙成住壞空為一大劫,八萬大劫已經難以想象的長了,世人能夠看到100年就不錯了。世人的邏輯是在100年中建立的,只能100年有效;這位大修行人的邏輯是在八萬大劫中建立的,能夠八萬大劫有效。

他看到人是人所生,鳥是鳥所生。烏鴉生來就是黑的,天鵝生來就是白的;人和神仙都是直立的,畜生都是橫長的;天鵝的白不是染出來的,烏鴉的黑不是人為所加的,一切都是原來如此,渾然天成,永不改變。這位能夠看到八萬大劫的大修行人的邏輯是:物種是永恆的。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佛陀斥為“第一外道”,因為他只能看到八萬大劫,超過八萬大劫的邏輯就看不到了。人生人,牛生牛,馬生馬是物種不變論,本質是無因論。如果超過八萬大劫,就看到邏輯不變並非如此。莊子的玄照妙心無疑已經超過八萬大劫了,所以看到牛生馬的新邏輯。

《齊物論》和《楞嚴經》正是最好的物種起源學說。常人忽視物種的變化,因為他的邏輯是100年的邏輯,不是八萬大劫以前的邏輯。達爾文證明,物種是進化的,幾萬年就會很明顯,二個小島分開幾萬年,裡面的物種就會不同,不要說八萬大劫了。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單個牛馬不是永恆的,牛馬物種不是永恆的。那物理學定律呢?今天的物理學定律也不一定是永恆的,只適應一個大劫。宇宙成住壞空一次,物理學定律是否會改變一次?物理學家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老子莊子想到了,佛陀想到了。老子說:“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第16章)。

歸根就是回到宇宙成住壞空一個大劫之前,“太宇宙”處於靜定中,此時可以覆命,覆命不僅是牛馬重新再生過,可以重新選擇自己的形象,牛可以重新選擇不長角,而馬也可以重新選擇長角,或更多我們不知道的選擇。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更重要的,物理學定律也可以重置。這就是說,在另一個大劫之後,有完全不同的物理學定律。八萬大劫之後的宇宙物理學定律我們無法猜測。如果有平行宇宙,那平行宇宙的牛和馬完全可以不同,不僅如此,物理學定律也可以完全不同。這才是真正的“覆命”。

可乎不可:不存在的(變為)存在是合理的,非牛(變為)存在是合理的,非馬(變為)存在是合理的。存在的合理性是暫時的,不是永恆的,因此合理的會變為不合理,邏輯的有效性是暫時的。惠施、公孫龍等名家的邏輯雖然嚴密,但他們不知道邏輯的有效性本身是暫時的,所以他們誤入歧途。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為什麼他們的邏輯的有效性是暫時的?因為他們的邏輯中不包含玄、妙玄妙力發揮作用的時刻,他們的邏輯就失效了,非牛、非馬就誕生了,各種不可思議的物種都會出現,不出現在我們的大陸上就出現在新大陸上,不出現在我們的星球上就出現在未知的星球上,不出現在人類誕生的時代,就出現在人類未誕生或已消亡的時代。

四,無物不然:任何不存在的(變為)存在是必然的,非非牛(任何某種想象不出來的動物)存在是必然的,非非馬(另一種想象不出來的動物)的存在也是必然的。物,如也;動物,亦如也。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無物不可:任何不存在的(變為)存在(邏輯上)是合理的,非非牛(恢詭譎怪)變為存在是合理的,非非馬變為存在也是合理的。牛和馬在世人眼中是二種不同的動物(存在),之間存在分別,但在莊子的觀中策動神解,二種物種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使彼此玄同,道通為一。

不僅牛與馬二種動物架起了橋樑,所有動物之間也架起了橋樑;不僅所有動物之間架起了橋樑,動物與植物之間也架起了橋樑;不僅動物與植物之間架起了橋樑,生命與非生命之間架起了橋樑;不僅存在的動物、植物、生命、非生命之間架起了橋樑,

不存在的動物、植物、生命、非生命與存在的動物、植物、生命、非生命之間架起了橋樑。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存在是存在的,但是暫時的存在;不存在是不存在的,但是暫時的不存在

合理的是合理的,但只是暫時的合理;不合理是不合理的,但只是暫時的不合理。牛確實不是馬,但這是暫時的,不是永恆的,只要牛馬都是道所化,牛變為馬是必然的,是合理的。非牛不存在是暫時不存在,並非是永恆不存在。牛與馬,牛與非牛;馬與非馬的差別都是暫時的,不是永恆的。

道是混成的,沒有分別的因此牛與馬是混成的,本來也沒有分別。任何分別都是割裂本來混成的聯繫(道),是觀察者在割裂,不是本來就割裂。即使割裂,這座橋樑還可以架設,因此萬物玄通,道通為一。這是“大制不割”。牛是牛,馬是馬;牛不是馬,馬不是牛是假象,牛即是馬,馬即是牛才是真相。取牛之一毛可以化出一匹馬,取馬之一毛可以化出一條牛來。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不僅如此,塵垢秕糠可以化出堯舜,堯舜可以化出塵垢秕糠,這叫腐朽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腐朽。神奇是妙,腐朽化為神奇是眾妙。今日觀化而化及我,我這個觀察者不僅寄身於化外,滑介叔身上化出一個大大的瘤,這個瘤是腐朽還是神奇?滑介叔認為讓我見證了造化的神奇,只有我自己親自進入造化之中,才是覺悟真正的妙,真正的神奇,才能真正理解大自然的造化。

牛今天是牛,明天還是牛嗎?馬今天是馬,明天還是馬嗎?我這個過路者(白駒過客)偶爾遇到一頭牛一匹馬,就說牛不是馬,馬不是牛,剎那之後,交一臂而失之,牛不再是牛,馬不再是馬,我也不再是我,執著牛馬分別毫無意義,執著牛馬與我的分別也毫無意義。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惠施公孫龍白馬非馬的辨析雖然聰明過人,但與其分別它們的不同,不如認識它們的同更有意義。認識同就消除了爭,文明就會到來辨析白馬與馬的不同只會增加爭,人類文明遙遙無期,這是最有智慧的人應該做的嗎?

老子莊子二位大宗師面前,萬物透明瞭,宇宙透明瞭,爭消失了,和恢復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早就被莊子更為徹底的幾句話論證出來了,邏輯上的存在終將實現,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時間也不是問題,莊子說萬世之後有一大聖出現,一定贊同老子道家的進化論,萬世就百萬年,這個時間只是一個早晨而已,“旦暮得之”,或者說就是“剎那得之”。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對於一個“遊天地之始”的大覺聖人來說,一百萬年只是剎那。宇宙萬物的聯繫是玄態的,世人肉眼所見的聯繫是線性態的,離開觀的妙法,世人怎麼能夠懂得玄態的聯繫呢?玄態的聯繫比線性態的聯繫更為真實,世人的肉眼怎麼能夠明白呢?什麼是玄?玄就是一根長長的絲線,一頭連著另一頭。

既然連著,一頭必然牽動另一頭。究竟地是一頭,現實地是一頭,二者由一根玄線牽連,不是現實地牽引究竟地,而是究竟地牽引現實地現實地雖然是爭,但最後一定會被究竟地牽引,和最終必將實現。這就是觀法。莊子《齊物論》的動物學要多少個達爾文才能完成呢?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天地就是我的一根手指(所指向的道),萬物只是同一匹馬(化出來的),如此而已。這就是“物化”的妙理

天地、萬物、牛馬都是一個名稱罷了,本來同一物,何處有分別?在進一步說,本來無一物,是無中生妙有。如此觀,牛是妙,馬是妙,人是妙。

老子以觀為妙法,莊子也以觀為妙法。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情,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知北遊)。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天地是何等的美啊,但天地一句話都不說;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多麼規律啊,它們遵循看不見的法則,並不像名家一樣議論紛紛,順之而已;萬物都有自己的物理,順著自己的物理成住壞空,生住異滅,而只有人(這個不聽話的)議論生老病死。宇宙妙理本來是大美,到了人眼裡怎麼都是醜啊?本來是快樂,怎麼都是痛苦啊?是宇宙法則出了問題,還是人出了問題?

孔子問老聃,游到天地之始感覺怎麼樣啊?孔子曰:“請問遊是?”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得至美而遊乎至樂,謂之至人”(田子方)。宇宙、天地、萬物、人生都是至美至樂,欣賞人生是理所當然的,“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矣。”心死是最大的悲哀,世人真正的悲哀就是心死,而人死並不值得悲哀。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孔子對顏回說:“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田子方),人不過是乘著太陽這輛車東方升起,西方日落,循環往復而已。我們的生命剎那剎那消失,又剎那剎那的誕生,今天的你已經不是昨天的你,今天的我也已經不是昨天的我,

今天的我與今天的你只是剎那相遇,交一臂而失之,不是應該珍惜此時此刻嗎?

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甚忘”。身體是剎那剎那流變,心中的意識消失的更快我心中的你一念間就失去了,你心中的我也是一念間就失去了,當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不知已經多少你你、多少個我消失了。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我,吾有不忘者存”。顏回啊,你不要因此感到悲傷!雖然意識的那個我年年遷流,剎那湮滅,但背後在觀察流變的玄照妙心如如不動。你我的臉龐都長出了皺紋,但玄照妙心沒有皺紋,它是常住的!多少個你、多少個我消失的剎那,又有多個你、多少個我誕生了。念念遷流,新新不住。玄照此境,眾妙現前。

老子道家偉大的文化因觀而存在,因觀而意義深刻,令後人流連忘返,契悟人生的美妙。道的存在性建立在二個理論之上,第一是無的存在性,第二是宇宙萬物的同。同代表一,王弼注“道生一”時說:“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於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這是對“道生一”的神解。

如何理解老子“觀的修法”?(下)

世人五官六根只感知了萬物的異,只有老子莊子二大宗師觀出了同。玄照妙心不可思議。沒有無和同,道的偉大學說不可能建立。這就是魏晉玄哲學的將無同。西晉太尉王衍問玄學名士阮修“

老莊與聖教(孔教)同異”,阮修答:“將無同”,一時成為美談。後代人不斷破解這句話的含義,這是一句絕非尋常的話,是玄學家的機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