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為什麼要在奶牛身上挖個洞,還經常用手去掏,難道它們不會痛嗎?


為什麼要在奶牛身上挖個洞,還經常用手去掏,難道它們不會痛嗎?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很多人都無法理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在牛身上挖洞實在太沒有人性了吧。其實我剛開始也是這樣的反應,但是當我查閱了相關資料之後發現,這其實是在幫助奶牛治病。

奶牛對我們來說,最直接的價值就是為我們生產牛奶,很多不良牧場為了追求經濟的“最大化”,不斷給奶牛餵食各種開胃的藥物,導致奶牛不斷進食,以至於出現奶牛消化不良和胃漲。奶牛在胃漲之後會非常痛苦,有的甚至會在地上滾,就像我們人類一樣。所以醫生在給奶牛治病的時候需要把它們的肚子挖個洞出來,以方便治療。其實這波操作是很正常的,也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的動手術一樣,需要把肚子切開。可能很多人覺得我們人類也經常積食啊,怎麼沒人要開刀,這主要是因為奶牛的胃比較特殊,如果不切開會給治病帶來許多麻煩,而且效果也無法保證。

為什麼要在奶牛身上挖個洞,還經常用手去掏,難道它們不會痛嗎?


而有一些奶牛因為長期的胃漲已經把他們的胃給搞“壞”了,胃病會反覆發作,如果它們每發病一次給它們開一刀,不僅會加大它們的痛苦,也會給醫務人員帶來很多麻煩,所以只好把這個洞留下來。留下這個洞除了能夠為下次治療帶來方便之外,也方便工作人員伸手進去掏。伸手進去主要是為了幫助奶牛消化和排便。

為什麼要在奶牛身上挖個洞,還經常用手去掏,難道它們不會痛嗎?


奶牛身上留下洞,雖然會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但是在做好防護處理的情況下,可能把風險降到很低。在奶牛身上挖洞這種情況在國內幾乎看不到,如果想看就要到國外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