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浠寶123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覺得一年級新生最關鍵要養成的習慣:1. 獨立自主學習 2. 每日閱讀習慣


接下來我們來具體分析。


一、獨立自主學習習慣

作為家長,我覺得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並不重要。最最最重要的是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是孩子整個學習生涯的基石。也是我們家長可以解放自己的必經之路。


現在家長有一個非常大的痛點就是輔導孩子的作業。“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這句話並不是玩笑。作為過來人,我是深有體會的。其實家長要輔導孩子作業的原因,我覺得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點:1. 家長的要求比較高,一定要孩子做到最好,這就是所謂的“完美家長”;2.家長自身沒那麼高要求,但是學校老師嚴格要求家長配合監督。但是我們一定要頭腦清楚,當前最重要的不是孩子完成作業,而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


我們該如何做呢?

其實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習慣,其實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放手,做到不陪。羅傑·馬丁在《責任病毒》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在介紹工具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下什麼是責任病毒?

在協作中,一方過多承擔責任,另一個逃避責任時,就是產生了責任病毒。

因此我們可以想到,如果家長過多插手孩子的事情,那孩子就不會把這件事情當做是自己該做的事情,而會逃避責任,置身事外。很多的親子矛盾都是這麼產生的。家長越來越多的包辦,孩子當起了甩手掌櫃。


為了消滅責任病毒,我們可以用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責任階梯。

在《責任病毒》一書中給我們明確了6個階梯:如下圖所示,每個階梯代表著決策責任。

等級1:考慮各個選項並作出決定,然後通知對方。
等級2:向對方提出幾個想法,以及自己建議採用哪個辦法。
等級3:向對方提出幾個想法,並請他做選擇。
等級4:向對方描述問題,並請他將問題結構化。
等級5:請對方解決問題,自己觀看和學習,並確保下次自己能解決。
等級6:把問題堆在對方桌子上,擺出一副無助的樣子。

我們培養孩子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達到等級1,家長在等級6。但是現實是正好相反的:家長事無鉅細的負責,孩子兩手一攤,啥也不會幹。

我們該怎麼用好責任階梯呢?


1. 在做事之前先與孩子進行一次溝通。準備好紙和筆。


2. 引導孩子自己說出哪些事情是要他自己做的。孩子一般都懂事,會說獨立完成作業,整理書包,早起等等這些事情都是他自己應該做的。

那針對每一件事情我們就用這個責任階梯記錄下來,孩子目前是在哪個等級?為了達到下一個等級,我們應該怎麼樣做?

比如預習的要求,複習的要求,都會帶他們做一遍。如果你的孩子完全已經學到了。那基本上就不要打擾他,讓他自己做就可以了,不要在旁邊指手畫腳,放心大膽的放手吧。如果你的孩子沒那麼細心。不記得如何做複習預習,那你可以。那你的孩子就在等級6對不對?那你去詢問老師,然後給孩子演示一遍,也就是讓孩子達到等級5。有了一次的練習,孩子基本上就可以學會,那父母就走開,不要管他,讓他自己完成。


3.完成之後一定要誇獎孩子說:現在已經學會自主學習了,真是努力的孩子。有了第1天的肯定和認可,孩子第2天一般會積極性會更高。如此反覆練習,慢慢就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了。任何一件學習的事情都可以這麼做,利用好責任階梯這個工具。

二、每日閱讀習慣

閱讀將成為以後應試的重中之重。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最基礎的能力。因此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一定要培養好孩子每天都閱讀的習慣。現在有很多家長會跟我說。,小孩子不喜歡看書。其實每個小孩子都喜歡看書,他只是沒有發現書中的樂趣,或者是家裡的爸爸媽媽壓根就不看書,所以沒有看書的這個習慣。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在這一點上最重要的是:第一、帶頭看書,營造家庭閱讀的氛圍。可以將閱讀的時間固定在飯後到睡前這個時間。第二、陪孩子看書,如果孩子不願意看,那首先我們讀給他聽,讀到他非常感興趣的時候,藉故走開。讓孩子自己看,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是不會抗拒看書的,因為他有非常強的好奇,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如此反覆練習,孩子的閱讀習慣就養成了。這個方法是非常好用,我家孩子的閱讀習慣就是這麼養成的。

這兩個學習習慣的養成並不難,真正難得是要堅持天天做。因為習慣並不能短期就形成。很多孩子高年級的各種問題,都是因為這兩個習慣沒有養成導致的。希望你的孩子可以越來越好。


cao聽聽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以我家孩子來說吧。我家孩子是良好學習習慣的直接受益者,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是班級年級把尖的孩子,小學以語數外三門滿分的成績畢業,中考以全區裸分第一名考入全市重點高中。

首先,養成放學先做作業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作業很少。班裡的好多同學都是放學後先在廣場玩,然後再回家寫作業吃飯。我們從一年級開始是放學先回家寫作業,寫作業前可以先吃點水果甜點,然後就是集中精神把作業作完,完成之後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其實,這一點來說,孩子少了一些和同學一起玩耍的時間,但是對於升入高年級、以及初高中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作業量的不斷增加,會讓效率低的學生消耗更多的時間在作業上,連課餘休息時間都會變得爭分壓秒。到了初中之後,時間緊張就造成副科沒有時間複習、甚至睡眠時間都無法得到保證。

其次,每一科作業都認真對待。

我說的這個認真對待主要指的是寫字。做作業的時候,認真寫字,整齊、橫平豎直,長此以往,孩子是不必再花時間去練習硬筆書法的,雖然談不上是什麼字體,但是讓看到的人都會覺得賞心悅目。

考試閱卷對於字體越來越重視,這一點還是比較重要的。

最後,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定時的過去看看。

這所以提到這一點是因為,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不一定能保證一直專心,很可能寫到一半的時候走神做別的事情了。家長可以在儘量不打擾孩子的情況下去看看,這樣其實是有助於提高孩子的作業效率的。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會安排好時間。

另外,建議孩子低年級的時候不要給孩子報學習方面的輔導班,我們始終認為,將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認真聽、作業認真做、課後認真複習,是可以保證學習成績的。如果一定要上輔導班也可以考慮晚兩年,先讓孩子養成在學校認真的習慣,不要讓孩子認為聽不懂也可以重新聽,這樣對於孩子吸收新知識也是有幫助的。


其實,好習慣的養成大家的看法可能都會有一定的差異。互相交流才會找到更適應自己家孩子的方法。


悠然閱讀


孩子讀小學時,很多家長非常看重分數,其實小學階段的分數具有很大的欺騙性,過分追求分數是不對的,最重要的是好習慣的養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為這兩樣決定著孩子的未來發展。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此我有切身的體會,因為我家就有個陋習多多的熊孩子。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是如何從放養到管教的經歷吧。

我一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童年太累,所以兒子開始讀一年級時,我給他定的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成績能跟上以及別給班主任倒我黴就行。開始的一個月他表現得中規中矩,弄得我還挺寬心的,對他基本上處於放養狀態,可是慢慢他身上的壞毛病顯露出來了: 上課不專心,作業拖拉,抄寫不工整,不愛勞動,不喜歡發言等等,總之小孩子常有的毛病他都有。班主任(我同事的老婆)三天兩頭地給我打電話告狀,還說你孩子拼音怎麼怎麼跟不上,建議我們下放到幼兒園。


老師倒黴都倒到家門口,這下不動真格的還真不行了。於是我結束放養模式,全面介入他的學習。首先我給熊孩子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計劃後面跟著切實可行的獎懲措施,然後規定他把作業必須放在玩之前,並限制了作業時間,也開始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隨著我的介入,他的學習開始有條有理,成績也慢慢跟上來了,但上課還是不夠專心。對此我特意去縣城給他報了個週末象棋班,想通過象棋來培養培養他的注意力。還別說,一個學期過後,語數老師都反映熊孩子聽課比以前專注多了。可能是我的功夫做在前,熊孩子後來的學習一直沒有讓我太操心。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熊孩子已經升入初中了,不管他將來發展得怎麼樣,最起碼我覺得他走在正確的成長道路上。

我既是一名家長,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下面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育兒心得來告訴大家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一、學習習慣,包括按時上學,不遲到,決不可以曠課。還有上課時要專心聽講,不可以做小動作,讀寫姿勢要正確,執筆方法要規範以及上課勤于思考,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等等。

我們要想養成這些小習慣,一是儘量把它們制定到學習計劃中,重在監督執行;二是和老師密切溝通,做到家校聯手養成好習慣。

二、行為習慣,包括見到老師主動問好,聽從老師的教導,學習使用禮貌用語以及學會和同學做朋友,懂得謙讓等等。

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並不是很難,只要我們家長注意言傳身教,為孩子做出正確的榜樣就行,有素質的家長就會有有素質的孩子。


三、閱讀習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親子閱讀,當你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件非常快樂事情,進而更願意自發地去進行閱讀。

親子閱讀要注意材料的選取,既要保證質量又要顧及孩子的興趣。另外,我們還要營造讀書氛圍以及持之以恆。

四、衛生習慣。主要是讓孩子講究個人衛生,手臉保持乾淨,服裝保持整潔等等。

這個方面同樣需要家長率先垂範,同時孩子剛開始的個人衛生以及著裝我們家長需要更多的介入,然後慢慢放手,直至好的衛生習慣的養成。

五、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很多孩子學習時喜歡依賴父母,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也就是監督。至於作業的檢查我們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並且要養成他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小學階段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黃金時間,家長一定要好好珍惜。同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的養成貴在堅持。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噴,如果你喜歡這篇回答,就隨手關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將讓我加倍努力。對此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請來評論區留言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您好,歡迎邀請陪讀悅悅回答您的問題!

悅悅是一個放棄工作,專職在家陪孩子成長的陪讀媽媽,遇上過很多很多的問題,也在用心記錄孩子成長的精彩趣事!

我家的孩子已經上4年級了,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也有過您這樣困惑,培養他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太重要了,基礎打好了,後面的學習才會不吃力。作為一個陪讀媽媽,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步:每天放學回家後,先讓孩子休息半小時,這期間可以吃點水果,也可以吃點零食,讓他從學校的緊張氣氛中緩和下來。

第二步:休息好後,提醒他先把學校裡的作業從媽媽的手機中抄下來,到一個專門的本子上,(以後您就會發現,養成這個好的習慣是多麼的重要。)每做完一個就打一個勾。

第三步: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只會引導,而絕不會幫他代勞,一年級剛從舒適快樂的幼兒園過渡到正規嚴肅的學習中來,一時半會還適應不了,很多知識點,學校老師講過了,但回家後,媽媽還得再次提醒他。

第四步:做完作業,先讓孩子學著自己檢查一遍,然後他檢查完了,媽媽再檢查一次,有錯的地方要第一時間指出來,讓他馬上更正。

第五步:作業檢查完了之後,書桌上的東西讓他自己收拾整齊,書包自己放好。時間還早的話,可以讓他看會課外書。但儘量少看電視。

第六步:上學的時候每天晚上20.30之前一定要上床睡覺。可以試著定好鬧鐘,鬧鐘一響就提醒他做該做的事情。養成習慣就好了。

第七步:早上起來後,刷完牙洗完臉後,先讓孩子早讀30分鐘,然後再吃早餐。以後您就會發現,這真的是個特別好的習慣!

這就是我從開始陪讀到現在,一直在做的7步,孩子從一張白紙,慢慢的養成蠻好的學習習慣,隨著長大懂事,越來越自律,越來越守規矩,效果真的很棒!

希望能夠幫到您!

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哈~

敬請關注@陪讀悅悅,用心記錄孩子成長的精彩趣事

願上帝祝福您幸福快樂每一天!


陪讀悅悅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可以說,孩子上一年級,能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孩子今後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我們身邊,在很多一年級孩子身上,還存在一些讓家長頭疼的壞習慣:

⒈做作業時間“隨心所欲”。

“我和你說,我家孩子現在剛上一年級,一回家就看電視,作業到晚上很晚的時候才寫,每天都被老師批評,我真想把家裡的電視砸了!”曾經有一名一年級的學生家長向我吐槽這麼一個問題。孩子做作業的時間“隨心所欲”,孩子所做的作業估計也是馬虎應付,被老師批評,自己也火冒三丈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⒉學習時間“一心兩用”或“一心多用”。

有些溺愛型的家長,往往對孩子學習上的一些細節不太在意。舉個例子,我親戚家有一個小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這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基本上是這樣的——電視開著,他左手的手機遊戲也開著,嘴裡還含著零食……在學習時間“一心兩用”或“一心多用”,別說一年級孩子,就是我們家長這樣做,學習效率能有保障嗎?

⒊主動學習的習慣存在短板。

很多一年級的孩子,無論是複習老師當天講過的功課,還是預習老師第二天要教的內容,包括回家後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等方面,基本上沒有家長的督促,這些孩子很難主動去完成自己本分的學習任務,也就是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還存在比較嚴重的短板。學習沒有主動性,學習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⒋一些家長重成績,輕習慣。

一些家長可能自己平時比較忙一些,當他們看到自己家一年級的孩子考九十多分或者一百分的時候,就非常高興,至於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有沒有問題,他們一概不重視。其實,一年級的成績是非常具有欺騙性的,一年級平時考試的成績考到一百分或九十多分,其實難度係數是非常低的。一年級階段,習慣的培養其實比成績的拔尖更為重要,畢竟一個班級中,九十多分的孩子,可能是墊底的存在。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聰明的家長一般這樣做:

(一)從“扶”到“放”,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⑴對孩子學習的指導,重在方法。

孩子在預習、複習或者做作業之前,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一些方法的指導,比如做作業的時候要儘量做到從易到難,不會的題目留到最後再請教家長;再比如學習之前讓孩子對自己提出類似於字要認真書寫、做作業把題目看兩三遍的具體要求,給孩子打好“預防針”之後讓孩子再去做作業。

⑵要讓孩子的主動學習意識成為“火車頭”。

有些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幾乎是家長全程都在“嚴防死守”。這樣一來,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一旦失去家長的監督,孩子馬上就不把作業當回事。家長監督孩子做作業是好事,但物極必反,一旦家長在督促孩子做作業變成了祥林嫂式的嘮叨,變成了每一個環節都是家長在起“火車頭”的作用,這樣的做法就是家長“扶”的成份過多,而“放”的重要性被家長忽略,這對孩子今後學習習慣的培養來說是最大的“絆腳石”。家長必須讓孩子搞清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任務,因作業沒完成而被老師批評或者責罰,家長只會站在老師這一邊。不管用這種倒逼的方式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逼出來,還是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孩子在學習上多一些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實都算是殊途同歸,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孩子的主動學習意識成為孩子學習方面的“火車頭”。

⑶讓孩子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放學時候第一件事情要做什麼?雙休日的作息時間如何安排?梳理類似的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比如說,為了讓自己寫的字能比以前更好看一些,應該如何制定與寫字相關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的實現,在時間保障上如何落實?同時,孩子在學習上存在哪些短板?一年級的拼音能否過關?這些細節上的問題,家長都可以為孩子出謀劃策。當目標意識形成的時候,孩子的責任心就會在“服務區”,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屏蔽干擾源,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心無旁騖。

⒈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關掉電視,管好自己的手機。

當孩子在做作業或者看課外書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把電視的插頭拔掉,把自己的智能手機裝在自己的褲兜裡,這一點要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做好,否則孩子一心撲在電視劇或手機遊戲上,哪來的心思去學習呢?有些家長可能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沒有電視和手機都不肯做。我只想說,孩子的這種邊做作業邊看電視或者邊玩手機的習慣,就是家長自己“培養”出來的。“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她)一部智能手機”,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讓孩子在年紀尚小的時候就讓其不受手機或者電視的“奴役”,其實難度是最小的。

⒉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少一些嘮叨,管住自己的嘴。

一些家長,特別是女性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經常喜歡嘮嘮叨叨。這種嘮叨的行為雖然可以釋放家長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壓力,但對孩子的學習來說無異於一種“雜音”。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要儘量管住自己那張喜歡嘮叨的嘴,如果真的想嘮叨,可以把自己想要嘮叨、想要發牢騷的話寫在自己的日記裡,或者寫在自媒體平臺發佈,這樣不僅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還能給孩子的學習少帶來一些“雜音”,甚至還能帶來不菲的收益。

⒊儘可能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我們知道,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旦窗外有風吹草動,孩子就會放棄手中的活兒“聞聲而動”。所以,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要儘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上一屆我們班有一名女同學,她的家長在其做作業的時候就提供了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後來,這位女同學考入我們市最好的中學,現在在中學裡就讀,其成績也是名列前茅。

(三)聚焦課外閱讀,培養孩子以書為侶的習慣。

①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課外讀物。

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同時家長也可以向孩子推薦一些感興趣的課外書,或者在老師的指導下為孩子尋覓一些比較“有營養”的課外讀物。當然,作為一年級的孩子,應該儘量選擇那種注音版的、有趣、有料、內容淺顯一些的課外讀物。

②鼓勵孩子在課外閱讀方面的點滴進步。

孩子在完成一天當中的課外閱讀任務之後,家長可以讓孩子聊一聊書中的內容,只要孩子的表達具有一定的條理性,或者在語言表達方面具有可圈可點之處,家長都應該第一時間表揚孩子,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這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有百利而無一害。

③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進行課外閱讀。

有些家長在孩子看書或者做作業的時候以手機為伴,甚至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我覺得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因為家長做出了樣子,孩子就有樣學樣,依葫蘆畫瓢。在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共讀同一本書,這樣家長在與孩子聊課外書的內容時就有一定的共同語言,孩子在課外閱讀興趣的提高方面就有更大的空間。當然,家長讀自己的書,孩子也同樣會對課外閱讀有一定的興趣,畢竟很多時候,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

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就是希望我們的家長朋友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方面少走一些彎路。我是一線教師微雨潤苗,覺得我的文章對你孩子的教育有幫助,可以順便點個贊,給個關注,謝謝。


微雨潤苗


昨天我們進行了期中考試,班裡有個女孩子的成績很低,今天下午放學的時候,她的媽媽找到我辦公室裡,和我談了很久,學生媽媽,眼裡含著淚花說:“老師,你說我到底該怎麼辦,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低。以前還考90多分,可是現在卻考不及格。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哄也哄了,能想的辦法,我全想了,可是就是沒有效果,現在在家,我批評她多了,她就攥著小拳頭,眼睛瞪著我,表示自己的不滿,這才是三年級呀,我到底該怎麼辦……”

看著學生媽媽欲哭無淚的樣子,我表示理解,這位媽媽也真的付出了,可是不是所有的付出一定有收穫,如果你的方法用錯了,即使你使出蠻荒之力,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其實她的孩子在一年級時就沒有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一說起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們都表示認同,都覺得在小學低年級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比孩子考高分還重要。我也認同這個觀點。孩子的良好習慣的確比考高分更重要。但是到底什麼才是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下面我來給大家說說我的看法。

今天我首先給大家說的是一個比學習習慣還重要的東西,就是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培養自己孩子的自尊、自信、自強、自愛的意識。

有的家長會問,為啥老師你提出自尊、自愛、自強、自信這個話題。

因為孩子自尊的程度有多高,自律的程度就會有多強,自律是孩子取得成功的根本。

這位訴苦媽媽的兩個孩子在我班裡。他倆是龍鳳胎,可以說智力相差無幾。可是因為父母偏心男孩子,所以他們關注男孩子多一些,重視男孩子多一些,表揚男孩子多一些,每每這個女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最多的就是訓斥,就算考試成績和哥哥相差無幾,可是永遠得不到表揚,這使孩子就對自己產生了懷疑。由此不自信、不自尊,覺得自己就是不如哥哥,學不學也得不到家長的關心和表揚,於是她就破罐子破摔,我行我素,回家沒有媽媽的監督根本就不寫作業,在學校也是如此,在課堂經常走神。作業不寫,成績每況日下。

我跟她媽媽說了,回家轉變態度吧。不要天天打擊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孩子的考試成績低了也是常有的情況,那時孩子的心理使脆弱的,她需要的是鼓勵和呵護,不是家長的斥責和否定。

如果家長經常否定一個孩子,他就會慢慢不自信,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慢慢變得自卑,做事沒有勇氣,唯唯諾諾,就怕自己做錯了啥,不敢積極主動地做事,這樣就會越變越差,然後徹底地失去自尊,覺得自己就是這麼差,所以孩子就會從內心放逐自己,不在約束自己,惡性循環,慢慢他就會變得更加的糟糕了。

所以每位孩子的家長們,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要學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孩子,尤其是孩子事情做得很好,不要吝嗇自己的誇獎的語言,要及時的肯定孩子,給孩子上進的動力。要允許孩子犯錯,也要允許孩子的能力不夠。

不要孩子犯錯了,就大喊大叫,那時要更加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交流,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其實孩子什麼都懂,也能感知。父母對孩子的安慰鼓勵,就是孩子上進的動力。

有的家長靠很嚴厲的管束才可以叫孩子學習,你覺得你能跟著孩子一輩子嗎?孩子在家你可以管束孩子,那麼孩子進了學校,你還能管束孩子嗎?所以一切還是要靠孩子的自覺。

慢慢地給孩子成長的時間,陪著孩子,鼓勵孩子,有了自尊,非常自信的孩子,他就會對自己有要求,就會要求自己變得越來越好,不用你去督促,他自己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反之,他會失去自我,放縱自己,你再用什麼辦法去改變他,估計她油鹽不進,你乾著急使不上勁。

所以我的建議,從開始作為家長就要呵護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有強烈的自信心,想上進,敢和別人比試,不怕輸,勇於進取。那麼家長就是成功的,不用隨時隨地地監督孩子了,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監工就是失敗的家長。你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傾聽者。你和孩子是平等的關係。你要贏得孩子的信賴、崇拜,那麼他就會對你的建議虛心接受。

如果你老是把自己位置擺的高高在上,你和孩子的交鋒中,你表面上可能贏了孩子,但是你卻輸了對他正面管教的機會了。

你強勢,孩子就會弱勢,所以聰明的家長你把自己裝扮成弱勢,孩子就會變強。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第二就是陪著孩子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現在很多家長只盯著考試成績。孩子考試稍微低點,家長就開始焦慮。以至於孩子覺得媽媽喜歡分數比喜歡自己都多。其實關注成績也不是不對,但是家長更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年級的小孩子根本就還沒有發育完全,尤其是大腦個各種機能。一般來說女孩子大腦發育的比男孩子稍早點,所以你看在小學裡面,很多都是女孩子的成績比男孩子優秀,這就是性別決定的。女孩子大腦發育早,也比較聽話,所以成績就會比男孩子好,男孩子的大腦機能到了高中後才可以突飛猛進,你看男孩子到了高中越學越好的大有人在。所以家長們不要心急,考慮一時的成績得失。

要主動帶孩子去運動,沒有一個孩子不愛運動的,運動有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運動可以叫孩子的心情變好,運動過後你在叫孩子去學習,你會發現他比過去的狀太會好很多。所以一年級的小孩子,或者更小的小朋友的家長,不要把眼光只盯著孩子學習,要多帶孩子走出去運動。

第三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人的大腦對於什麼感興趣,就會學什麼學得很快,因為感興趣,所以才會執著地去研究它,只要你投入精力在其中,一定就會有收穫。但是目前孩子小,你也不知道什麼是孩子的特長,所以就廣撒網,看看孩子到底對什麼感興趣,不要勉強,感興趣的就讓孩子堅持,也許這就是你家孩子將來安身立命、養家餬口的本事。


不要把孩子的興趣愛好侷限於課本,你要知道人的一輩子不是圍著課本轉一輩子的。就算他課本學得好也不等於他的一輩子就是成功的。所以只要孩子喜歡,你就不要輕易的去拒絕。努力地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第四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這個習慣很多年輕家長已經認識到了這點。但是家長們做的不夠好,原因在於家長的功利性。他們是覺得閱讀對於學習有利,才這麼支持孩子閱讀。當孩子讀一些家長覺得根本就對學習無關的書的時候,家長一定會反對。


其實我們閱讀不是為了高考,不是為了成績,而是通過閱讀可以提高自己,閱讀能夠陶冶自己的情操,閱讀可以使自己明辨是非,閱讀使自己睿智,總之閱讀的好處很多,不僅僅侷限於會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

一個自尊、自信、愛運動、興趣廣泛、喜歡閱讀的孩子,一定就會是個自律,懂得約束自己,會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一個人,他們不會甘心屈服於他人,他們會用自己的努力來向所有的人證明自己是最棒的。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的,你還擔心什麼。所以努力地照著我說的幾個方面去做,你家的孩子一定可以更好的!

大家覺得呢,歡迎朋友們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淺淺的教育


小學一年級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

1.少點應酬,多點陪伴

職場的家長們免不了各種各樣的應酬,有的時候要陪老闆見客人;有的時候要同學聚會;有的時候要約會朋友……往往年輕的家長們認為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離中考、高考遠著呢,急什麼急。於是,將孩子往爺爺奶奶家裡一放,想幹嗎就幹嗎。大家都知道,爺爺奶奶是隔代親,教育孩子時大多數是沒有原則的。記得我兒子小時候,每天的書包都是爺爺幫忙整理的。兒子很聰明,考上當地的省中,可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高考時與名校擦肩而過,留下了遺憾。所以,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必須要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能缺席的。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會有一種潛在的安全感。父母身體力行了,孩子的好習慣也就自然天成。

2.少點刷屏,多點書香

也有的家庭,父母宅在家裡的時間比較多,可是,據我所知,大多數的爸爸一回家都是直奔電腦,然後玩遊戲玩到深夜,吃頓晚飯也要三請四邀。媽媽回來忙著淘寶購物或者追劇,孩子的耳邊縈繞的總是這些詞眼:今日爆款、唯品會、淘寶直播、天貓超市、電視劇“破冰行動”等等。一年級的孩子還是好模仿的時期,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習慣。為此,每個家庭應營造書香氛圍,定期購買一些書籍,像我朋友一樣,孩子寫作業,父母就在旁邊看書。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愛上看書,愛看書的孩子學習習慣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3.少點命令,多點溝通

有的年輕父母常常喜歡用命令式的口吻與孩子交流,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不準看電視了,趕快去寫作業”;“再不聽話,看我不揍你”“趕緊、立刻、快”,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催促聲中生活,心裡不焦慮才怪。他只是迫於你的威脅,所以才乖乖地去幹嗎幹嗎,所以,他的學習是被動的,一旦脫離父母的視線,那是野得不得了。所以,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要杜絕用命令式的口吻,你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與孩子好好溝通,告訴他做這件事情的利弊,幫助他分析這樣做的好處,讓他自覺自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少點蝸居,多點運動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摒棄把孩子當成機器一樣使。孩子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學習知識是孩子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非全部。再好的學習習慣也離不開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為此,父母不應該把孩子天天關在家裡,除了看書就是寫作業。如果孩子的健康亮了紅燈,那麼好習慣又有何用處呢?所以,要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大社會,從中取獲取知識,養成好習慣。

總之,只要父母用心培養,何愁養不成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佳期有遇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我女兒剛剛經歷完一年級,其中酸甜苦辣,總算把孩子帶上正軌了,現在學習不用太操心了。

我先說一下,教育孩子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兩件事。

事情一、我女兒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成績不好,也不喜歡上學,有一次老師找到我,很嚴肅的說:“你家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還有自閉症傾向,總喜歡躲在角落裡”,平時在家頑皮愛鬧的孩子怎麼會自閉?

事情二、我喜歡玩電腦遊戲,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打開電腦,女兒有幾次趁我不在坐在椅子上拿著鼠標學我,有模有樣,逗得我哈哈笑。後來由於工作原因,我需要惡補一些專業知識,於是每天下班躲在臥室裡看書,女兒就經常進來拿著我買的書問我裡面寫著什麼,我不讓她看,可她興趣總是特別大。

通過這兩件事我深刻的明白了兩個道理,在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之前,還有更重要事情要做,於是我改變了教育孩子的方式。現在我女兒成績很好,每天自覺完成作業,每天上學特別開心,有時候還會跟老師開玩笑。

下面我分享下我的經驗,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1.讓孩子儘快適應新老師和新環境,克服恐懼感和不適感

很多孩子進入新環境都會緊張,有的適應時間比較長,尤其是面對新老師和新同學。在一個充滿恐懼感的環境中,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於是出現厭學,成績不良。

讓孩子快速適應新老師,首先家長要對老師熱情,打招呼,見面很親切,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原來媽媽跟老師這麼熟悉”,多帶著孩子跟老師交流,孩子就會放在警惕心,慢慢跟老師走近了。

讓孩子快速適應新同學,這個很簡單,繼續幼兒園的方法,分享!,多買點橡皮,鉛筆,給孩子分享,在愉悅的氛圍中孩子們就熟悉了。

2.家長言傳身教,家庭氛圍特別重要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卻不重視自己的示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總是在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所以言傳身教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一切習慣的基礎。

家長做到言傳身教必須首先改正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當著孩子的面打電腦遊戲,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在孩子面前吸菸,回家拿著手機不放手,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吧。放下手機,關了電腦,在孩子面前看看書,給孩子讀讀故事。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學習和生活的環境非常重要,首先要改變的就是環境,讓孩子適應環境,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


家庭教育思維課


孩子步入小學一年級,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記得我家棠仔上小學時,老師再三強調過,孩子步入小學,首先要培養的就是習慣。習慣培養好了,孩子自律了,父母也輕鬆。不用每天為了孩子的學習吼叫、嘮叨,喋喋不休,這也是最無效的方法。

最好能在一年級把學習習慣培養好,不然的話,後面的六年學習就是煎熬。有時候你會發現孩子沒有一點優點,全是不好的。那是因為父母沒有引導,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為什麼說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自己先做到,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是否也很會做計劃安排,懂得珍惜時間,有規劃地安排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有條不絮。

好習慣標誌著一個人內在的驅動力、自信心、有安全感,有歸屬感。反之,沒有好習慣的孩子,內在也是不安和煩躁沒有條理性的。沒有誰天生就會,都需要後天培養。


具體的習慣包括哪些?

  • 學會整理自己的學習物品。很多孩子的書包打開一看,慘不忍睹,試卷揉成麵糰,書本沒有包書皮,捲成了一朵花;經常隔三差五掉橡皮,掉鉛筆;每個月有買不完的紅領巾。有位媽媽說,孩子整個小學,紅領巾買過至少20條,就是因為經常掉紅領巾,但學校要求每週一要戴紅領巾。雖然一塊兩塊錢一條,但是這也是習慣問題。


  • 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例如:回家後的時間安排,多少時間用來寫作業,多少時間用來玩耍,而不是等著媽媽來喊,該寫作業了,該看書了等等。父母讓孩子制定好了慣例表後,就讓慣例表說了算。


  • 學會制定學習計劃。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內外的。例如:每天怎麼完成老師制定的學習任務。暑假的,寒假的作業等等。一個學期的計劃,一個月的,一週的,可以是一學期讀多少本書,或者一個月去幾次圖書館,也可以是一週寫多少篇看圖寫話等等。不要太在意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多關注他努力了的地方。


  • 養成自檢的習慣。每次做完作業,考完試卷,花1-5分鐘檢查下,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漏了的題目等等。而不是每次等著媽媽來檢查,錯了媽媽直接指出,最好鼓勵他自己檢查出來。

  • 養成閱讀和行為的習慣。愛看書的孩子做文不會太差,專注力不會太差,詞彙量豐富,想象力也豐富。這個習慣會讓孩子一生都受用,但是前期培養可以從繪本著手,然後過渡到帶拼音的圖文故事等等。要養成良好的坐姿,與否近視和駝背。



  • 養成運動的習慣。小學生活裡除了學習,別忘了勞逸結合,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孩子身體健康,愛運動的孩子食慾好,身體免疫力好,不容易生病。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可以給你一點啟發和幫助。


我是@靈動育兒,教育從業18年,正在用正面管教的方式,養育一個青春期男孩。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謝謝!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靈動育兒


其實,我沒實際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家大寶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國外進修,雖然我有很多設想和計劃想努力讓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但我也只能紙上談兵,心裡乾著急而不能付諸實踐。

但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家大寶在我不在他身邊的一年,靠著些許遺傳些許自律些許管教,努力踏實的學習,直到現在四年級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幾乎無需我多加輔導。



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從出生開始就要有意識的培養,而不是正式上學後才上綱上線。

我是非常注重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家長,因為本人最大的樂趣也是看書。所以,在大寶0-3歲時,我已經幫他買了很多書籍,期間也不是一直有時間和他一起讀,但是我總會抓緊每分每秒,利用一切時間和他共同閱讀。大寶是個很會察言觀色的孩子,他知道我喜歡書,所以我和他在一起時他會有意識的讓我和他一起看書,會故意向我請教書本的內容討好我。雖然這不是個好辦法,但我覺得從小在孩子的心中有了個讀書很重要的概念。



大寶上幼兒園後,我一邊繼續幫他買書,一邊用成人的口語和他講述學習的事情,然後堅持利用所有碎片時間陪他閱讀。如果出去玩,也會有意帶他去圖書館或者書店等地方,幫他買他選中的書,而不是買其他玩具。



大寶上小學我都沒機會送他開學,更不要說天天盯著他做作業。而且他那時候奶奶帶著,學習環境也不是很好,後來我回國後,我好奇的問他如何學習的?

一、自學

我幫他買了各種書籍,有圖畫的,有拼音的,有全是文字的,他自己琢磨著看,學會了拼音,學會了認字。

二、喜歡老師

不得不說,大寶運氣不錯,遇到的老師都很優秀。所以他也喜歡那些老師,不排斥老師的教導,對於老師佈置的任務也及時完成,而且喜歡和老師溝通,碰到疑難問題,不恥下問。

三、自律

大寶每天晚上回到家,不需要別人督促他,催他,吼他,他會第一時間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有時候作業太多,他也會自己安排好,分時間段完成。

四、自由

說給孩子自由,其實挺諷刺的,因為我是不在他身邊,沒辦法,只能放任他自由。但放手孩子也是有好處,現今家長都太過焦慮,把自己逼的太急也給孩子太多壓力,這樣狀態下成長的孩子沒辦法把自己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給予孩子信任和自由,讓他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和人生,你只需給他支持和鼓勵,適時的指導,相信這樣的孩子會更優秀。



最後,我想說,沒有完美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貪玩的,沒有家長的說教,沒法成為優秀的人才。教育孩子需要方法,培養孩子需要耐心,家長的付出和孩子的收穫是成正比的。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也很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