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職場中的悖論那麼多,你是如何應對的?


職場中的悖論那麼多,你是如何應對的?

說起悖論,有些人似乎很興奮,因為悖論總是那麼自相矛盾,讓人慾罷不能,看似燒腦,實則背後隱藏著大智慧。

經典悖論如,雞生蛋,還是蛋生雞?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其實,職場中的悖論也有很多。比如神奇的畢業生求職悖論:崗位要求有一定工作經驗,實際上,都還沒工作,哪來的工作經驗?

當然,職場中還有很多令你意想不到的悖論,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遇到過。這些悖論無處不在,如影隨形,只是我們平時不怎麼關注罷了。

職場中的悖論那麼多,你是如何應對的?

  • 制度完善,到底好不好?

在一般人看來,制度完善了,當然好啊,自己工作起來有制度做保障,只需要照章辦事即可,溝通成本低,省心省力。

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制度過於完善,作為單個人來講,在沒有風險的同時,也沒有機會了,因為你只需要按照制度約定的來執行即可,不需要個人有太多的創新和想法。

如果制度不完善,反倒是可以給有心之人提供凸顯自己的機會,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就拿一個反面案例來說,過去那種利用制度漏洞為己謀利的事情還少嗎?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剛進一家新公司,你的崗位職責並不十分清晰,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渾水摸魚,還是把這個當作一次難得的展示自己的機會?

這兩種可能性都存在,有人就覺得既然公司不明確崗位職責,那麼豈不是好事,我剛好可以清閒一些,或者做點自己的私事;而有些人則認為這是展示自己的絕好機會,比如發現公司運營中存在的問題或漏洞,並能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取捨?

職場中的悖論那麼多,你是如何應對的?

  • 既不願主動,也不能被動。

儘管老闆張口閉口說,要積極主動,但實際上在職場博弈中,作為個體來講,別人不主動,自己更不想主動,但如果別人主動,自己又何必主動,於是人人都在等待別人主動。

看似個體的選擇是理性的,但實際上,人人都被動的結果,會導致公司合作效率大大降低,原本大家需要合作3天完成的項目,到最後可能需要30天,最後老闆這關肯定過不去,每個人都得挨批。

這種既不願主動,又不能被動的兩難選擇,想必每個職場人都深有體會。

如果是你,你會作何選擇?

職場中的悖論那麼多,你是如何應對的?

  • 做的多,錯的多;做的少,沒功勞。

經常聽到很多職場老油條語重心長地對新人說:做的多,錯的多。

實際上的確是這樣,是人就會犯錯,所以,做的多了,自然錯的就多了。

但如果因為這個,就什麼都不做,或儘量少做事情,也不現實,請問你都不做事,不為老闆分憂解難,哪來的成績可言?後面的提拔和重用,更是別指望了。

如果換做是你,你選哪一種,不論是哪種,似乎都不輕鬆。

職場中的悖論那麼多,你是如何應對的?

  • 在原單位遇到發展瓶頸,是設法突破,還是對外尋求更合適的?

當員工在一家單位工作一段時間後,很多都進入了發展停滯期,似乎很難再突破自己,有些人便決定跳槽,想找到一家更為合適的。

這似乎也符合人之常情,而且很多人也的確是通過跳槽改變了自己,但也有一些人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而已,其實不久還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與之相反的一種情況,有些人在遇到這種情況後,採取的策略是,要麼忍上一段時間,要麼改變自己,比如提升自己,或改變心態,或變換工作方式等,這點特別是在國企、事業單位居多,畢竟穩定安逸的環境,對很多人來說,是具有致命吸引力的。

採取後一種策略的,也有很多人最終突破了發展瓶頸,當然也有人儘管使出渾身解數,依然還是原來的老樣子,而這些人,或許換一個環境,說不定還真是另外一番天地呢。

這樣看來,無論選擇哪一種,均不能保證當事人最終就能突破自己,這裡面的智慧,的確耐人尋思。

其實悖論的產生,其主要原因是人類認知的侷限性,因此要想跳出悖論困境,需要升級自己的思維模式,而不是在舊的思維框架中打轉轉。

無悖論,不成長。

小職場,大社會,更多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職場紅與黑(zhichanghongyuh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