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盤前:短期調整不改向好格局 科技股仍有成長空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6日訊 昨日,兩市上演盤中“V型反轉”行情,兩市近150只個股漲停,市場成交額達1.42萬億,為2015年11月以來新高。

截止昨日收盤,滬指報3013.05點,跌0.60%;深成指報11856.08點,漲0.71%;創業板指報2287.30點,漲1.03%。

分析人士表示,市場韌性變強,不過近期連續上漲,加之受外圍市場波及,指數短期震盪可能性大,但隨著各地復工相繼展開,政策利好不斷髮布,預期A股後市依然向好。操作上,短期內近期漲幅較大的品種,若沒有業績+政策支撐的儘量做到逢高減倉;題材上,科技成長類股票仍是階段性主線。

機構觀點

中信證券指出,今年A股第一輪“填坑”行情主要由流動性寬鬆驅動,而各類信號明確後,其後續動能將趨於衰減,市場也將進入一段平和期。A股依然處於中期“小康牛”的通道中,預計產業資本入場和基本面回補驅動的第二輪上漲將在二季度啟動。中信證券認建議,密切關注“填坑”行情結束的三大類信號,包括復工和2月數據等基本面信號,利率趨勢等流動性信號,以及交易量和風格分化等市場信號。

海通證券表示,始於2019年初的牛市格局不變,疫情隻影響階段性盈利,著眼全年,符合轉型方向的科技與券商板塊有望領漲,科技股盈利週期回升早期一線公司更好,類似於2013年。最近市場急跌後快速上漲源於流動性充裕,仍需注意短期基本面引發的影響。

A股市場重要新聞

· 長短相濟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

· “黑天鵝”驚動全球市場 A股獨立行情搶眼

· 一季度二手房市場料量價齊跌

· 物流戰“疫”正酣 圓通快遞小哥更忙了

· 售樓處復工率明顯攀升 多地出臺政策緩解延遲開工影響

· 半導體“國產替代”有望加速

· 四主線佈局物業管理板塊

· 機構看好風險資產長期前景

· “深改”助推新三板定增市場升溫 有公司募資旨在緩解疫情衝擊

· 全面推進新三板深化改革 全國股轉公司發佈三項業務規則

· 精選層申報火熱 概念股擴容至50餘隻

· A股天量成交背後的資金博弈

· 財政部: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減稅降費政策

· 1月券商系資管公司“開門紅” 線上產品銷售走俏

· 遠望谷回購條件並不充分

外圍市場

截至發稿時

指數名稱 最新價 漲跌額 漲跌幅

恆生指數 26893.23 72.35 0.27%

日經225指數 22308.50 -296.91 -1.31%

韓國指數 2077.47 -26.14 -1.24%

澳大利亞指數 6823.70 -130.10 -1.87%

道瓊斯平均 27081.36 -879.44 -3.15%

標普500 3128.21 -97.68 -3.03%

納斯達克綜合 8965.61 -255.67 -2.77%

德國DAX指數 12790.49 -244.75 -1.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