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八個月,無人幫忙照看孩子,現在我離開視線2分鐘就哇哇大哭不止,如果去上班,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傷害嗎?

__滿臉陰霾


哭幾天習慣了就好了,我家孩子也是我自己帶到1歲的,我找工作面試的時候都把孩子帶過去了,請我們小區一個阿姨幫忙在單位外面帶了一會小孩,我面試出來的時候孩子都快哭暈了,太感謝那個阿姨了。

找到工作後就把我媽接過來照顧孩子了,剛開始還不是天天哭,哭得嗓子都啞了,哭一個星期就慢慢好了,剛開始的時候看到娃哭,我也哭,也慢慢熬過來了。關鍵是要敢於邁出那一步,小孩適應能力很強的。有吃有喝有玩的,很快就不記得要媽媽了[我想靜靜]


haoba12345


孩子才八個月確實是蠻小的,無人照看那你怎麼去上班呢?我很能體會你現在的心情,跟我三年前的處境是一樣的,我是一邊懷孕一邊帶小孩一邊做手工來度過那段時間的,手工是可以拿回家做的,做完就交貨,交完貨就拿現金,剛開始一天才掙三十來塊一天,慢慢地就6/70,一百多點,最多做到260。但是好辛苦的。你若是覺得經濟壓力確實蠻大的話也可以嘗試下西瓜視頻,是可以一邊掙錢一邊帶娃的好平臺,雖然我也是剛接觸不久,但月入過萬還是蠻吸引我繼續堅持下去的。平靜的冰凌就是我,我還是西瓜視頻學院的一名留級學員[捂臉][捂臉][捂臉]你願意跟我一起共同學習嗎?



平靜的冰凌


儘量先管孩子吧!我家老大是女兒出生在醫院就生氣,滿月回孃家讓我媽帶,我上班,到了女兒兩歲,老二快出生了,停下來發現老大問題很多,甚至後來去了兒童醫院,醫生給我的結論是,大人自己的狀態都不好又怎麼能有心思管孩子,那期間我想離婚,我媽總是說我嫂子知道我離婚肯定會落井下石不讓我在孃家呆!其實即便沒揹著離婚的名聲在孃家也不好呆,畢竟我和孩子是兩個外人寄人籬下

說到底,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疼,自己養,用心付出了,有一天孩子會給你一個明媚的萬里晴空


恩睿


我是女兒8個半月時上的班,第一次和我分離,女兒開始不適慢慢地適應不錯。還請放心,我們和孩子分離,對孩子不會有太大的心理傷害,幫著孩子適應分離就好,關於如何幫孩子適應和媽媽的分離焦慮,給您些建議。

孩子為何離開媽媽哇哇大哭

寶寶我們自己照顧,通過哺乳和平時的互動中,大約從孩子4個月開始,他們能記住媽媽的味道、分辨出媽媽的聲音,開始和母親建立起情感依戀關係,這時媽媽是他最重要的情感寄託。

大約從6個月開始,孩子能辨別出熟悉和不熟悉的人,這時孩子懼怕陌生人,進入陌生人焦慮階段。從第7個月開始,孩子開始非常依賴媽媽,怕和母親的分開,此時進入分離焦慮階段,到14個月時達到頂峰,之後會逐漸降低。

您家孩子8個月看不到媽媽就哭,這是此階段孩子情感發育的正常體現,別擔心,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分離焦慮和陌生人焦慮都會隨之降低。如何讓孩子適應和母親的分離,我們可以這麼做。

如何幫孩子適應和母親的分離

  • 尋找新的情感寄託。

我女兒8個半月時,休完育兒假我去上班。當時姥姥在,雖然我離開女兒會哭,但姥姥從小在她身邊,她很熟悉,姥姥哄一鬨,帶著出去玩玩,慢慢轉移注意力就好了。所以給孩子找個熟悉的人來照顧,找些新的情感寄託會好些。

孩子大約1歲半時和父親、爺爺奶奶建立起多重依戀關係,可以讓孩子多接觸下母親之外的親人,父親、爺爺奶奶通過和孩子積極的互動、多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會建立起好的依戀關係,孩子再和母親分離時也不會太焦慮。

  • 帶孩子多出去玩。

孩子1歲後,開始喜歡探索,只要我們在孩子的視線內,他們會安心的玩,自己主動和媽媽分離。所以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接觸人群、接觸小朋友,他們能正視陌生人。

  • 上班前給孩子做好分離訓練。

我們要和孩子分離前,提前告訴孩子我們的計劃,我們要離開,大約什麼時間回來,回來後再安慰下孩子。雖然我們離開時孩子會哭,但他知道我們下班會回來,孩子有了期待,不會太難受。

  • 到底要不要這麼小和孩子分離。

孩子小和母親分離真的考驗媽媽的心,我剛離開女兒時也很糾結,會不會給她造成心理傷害。好在我們有餵奶假,上午10點半下午4點半可以回家,離開女兒主要是上午的3小時,下午孩子午睡,分離的時間不長。

而有幾個朋友單位離家遠,早上走下午能回,從小奶奶在,寶寶和媽媽分離適應的也不錯,晚上和媽媽在一起,週末也在一起,如今孩子心理發育的很健康。所以是否和孩子分離,正常看待即可。


寫在最後

孩子8個月正處在和母親的分離焦慮階段,一刻看不到母親就哭這很正常,媽媽上班前只要有熟悉的看護人,孩子不陌生、不懼怕,有了情感寄託,和母親分離不會太難,也不會造成大的心理傷害。只要晚上和週末我們高質量的陪著孩子,相信他們一定會心理健康的快樂成長。

有時候母親的工作不只份收入,還是我們的價值體現。經濟獨立,會生活的更從容些,您說呢~


格桑花談育兒


寶寶8個月,無人幫忙照看孩子,在媽媽離開後會哇哇大哭。你這個情況跟我們家孩子之前的一樣,我也是一個人帶孩子,然後寶寶到8個月後也是特別黏我,誰都不要,我一轉身不見馬上大哭。連爸爸抱都不得,就認媽媽了。那時候對我真是又甜蜜又擔憂。然後很多人就說是我抱太多了,也有人說是寶寶缺乏安全感,我就在想啊,是不是我的養育方式不對呢?寶寶是真的沒有安全感嗎?寶寶這麼黏人以後可怎麼辦哦。後來在《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這本書中,解決了我的困惑:寶寶8個月,離開媽媽視線2分鐘就哇哇大哭,變得特別黏媽媽,這是典型的分離焦慮症了。



什麼是分離焦慮症?

有很多媽媽發現,8個月前的寶寶誰都要抱,誰都跟,可是8個月後,誰都不要抱了,一直粘著媽媽,一分鐘都離不開,這是寶寶的“分離焦慮”時期到了。 有些家長一聽到“分離焦慮症”就會有所擔心,這個聽起來很專業的心理學詞語,怎麼就用在那麼小的寶寶上了?

其實,分離焦慮在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因為這是生存本能,是寶寶失去保護後的正常反應。尤其到8個月左右的時候,如果又是在孩子身體虛弱、處在陌生環境、到了晚上等情況下表現得更明顯,媽媽一定要正常看待這種反應。孩子的內心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在孩子心中,媽媽離開就意味著這世界最親的人離他而去!而且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在孩子心中認為一旦離開就意味著永遠看不見。所以內心痛苦可想而知!



8個月寶寶情感發育的特點

接觸陌生人會緊張這是寶寶情感發育的第一個里程碑,寶寶會更黏著媽媽,恨不得時時刻刻黏在媽媽身上了。所以當你離開寶寶的視線,即使只是進廚房拿個東西,他都會慌張的哭起來,如果你把寶寶交給別人照看,他也會哭得撕心裂肺,睡覺的時候,他也要你陪著,以便一醒來就能感受到你的存在。

這個階段寶寶情感發育有哪些特點呢?

  • 對陌生人會緊張不安 非常黏人
  • 媽媽離開時會哇哇大哭
  • 更喜歡跟媽媽或者經常看到的人
  • 有時候還會試探父母對他的行為,例如,如果不見媽媽時他哭了,父母有什麼行動



分離焦慮和安全感的關係

媽媽一看到寶寶這麼黏人,就開始擔心,是不是孩子沒有安全感?如果再有人說“這都是因為你總是抱著孩子”。別信他,寶寶他黏人不是你的教育方式造成的,也不是因為沒有安全感。這個階段出現分離焦慮是寶寶和媽媽關係健康的證據,寶寶接觸陌生人會緊張是寶寶情感發育的第一個里程碑。所以不必覺得痛苦,這是個甜蜜而溫馨的畫面啊,你也不必覺得有負罪感,因為寶寶正在和媽媽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什麼是安全的依戀?

1970年代,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等人就利用“陌生情景實驗”,對10-24月齡寶寶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觀察。他們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與父母間的親子關係存在著不同的依戀模式。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請媽媽們帶著寶寶來到實驗的房間,媽媽在寶寶身後坐下來,讓寶寶自己在屋子裡玩研究者準備好的玩具。

過了一會兒,一位寶寶不認識的成年研究者進入房間,坐在媽媽旁邊。這個陌生人會先和媽媽聊幾句,再和寶寶說幾句。

接下來,媽媽們被要求獨自離開房間,讓寶寶單獨和這個陌生人留在房間裡。 過一段時間,媽媽回到房間,跟寶寶打招呼,並且安慰寶寶。

研究者們認為,寶寶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反應,可以反映出寶寶與媽媽的依戀類型。

其中 安全型依戀關係是這樣的:

安全型依戀的寶寶在媽媽在的時候就很自在,即使旁邊出現了一個陌生人,寶寶仍然可以自己獨立地在房間中探索、玩耍;當媽媽離開房間,寶寶會產生強烈的分離焦慮,立刻大哭做出反應;而媽媽一回來,寶寶很容易就被安撫下來,立刻就不哭鬧了。這表示,媽媽是寶寶安全感的來源,媽媽離開的時候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當媽媽回來,寶寶馬上能夠恢復安全的心理感受。



所以分離焦慮並不是缺乏安全感,相反,這是寶寶和媽媽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的表現。 那麼當我們真的要短暫離開時,如何緩和這緊張的氣氛呢?美國兒科學會,給了一些建議

第一:

不要在孩子飢餓,睏乏,生病的時候離開,這會讓寶寶的分離焦慮更嚴重,等他吃飽睡足後再離開。

第二:

離開的時候不要動靜太大,讓孩子跟另外的照護者一起玩耍,玩玩具,照鏡子等,藉此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迅速溜走。

第三:

不要向寶寶的眼淚投降,你要知道,寶寶在你走後哭幾分鐘就停了,他哭只是為了讓你留下來。

第四:

在家裡做一些短暫分離的訓練,幫助寶寶應對分離情緒。



短暫分離的訓練怎麼做?

1.給寶寶建立時間概念。

在你離開的時候,跟寶寶說好,什麼時候回來。說的時候,不要說“一會兒”,“馬上”,“很快”等模糊詞,說得具體點,例如,“媽媽5分鐘後就回來了”,雖然寶寶還小,沒有什麼時間的概念,但是我們重複的給他灌輸,反覆訓練後,寶寶就會知道,媽媽的離開,只是暫時的,我還可以再見到媽媽的。

2.對寶寶溫柔些吧。

寶寶在媽媽離開時的分離焦慮已經讓他哇哇大哭了,如果這個時候的媽媽因為著急出門,再看到這樣哭鬧的孩子脾氣就來了,就大聲的兇罵孩子,只會讓孩子的分離焦慮更嚴重。寶寶多委屈啊,他只是想要媽媽,他有什麼錯呢。所以一定不要粗暴的對待孩子。想想孩子長大後,你就是再想抱他,他也不給你抱了。母子的這點親暱感很短暫的,好好珍惜。這樣一想,你就知道怎麼做了。

3.不要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之類的話。

有些父母看到寶寶哭鬧不止的時候就會心煩意亂,情急之下就破口而出“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或許這只是你的無心之話,但是寶寶不懂啊,他以為媽媽真的不要他了,哭得只會更厲害,經常說這些話會讓寶寶變得沒有安全感。

4.經常帶寶寶玩些照鏡子和假裝遊戲。

8個月的寶寶自我意識最明顯的標誌是他照鏡子時的表現。你可以點個紅色印跡在寶寶的鼻子上,然後叫寶寶自己擦掉。8個月前的寶寶,他會用手去擦鏡子裡自己的鼻子,但是8個月後,寶寶會用手去擦自己的鼻子。這是因為,寶寶在8個月前他只是把鏡子當做一個有趣的物體,他認為鏡子的的人是另外一個寶寶。8個月後,他反應不同了,他知道鏡子裡的人就是他自己,自我意識就會慢慢增強,這樣他就沒那麼害怕陌生人了。



寶寶的分離焦慮症有兩個高發期,一個是7月~12月齡之間,一歲後會慢慢得到緩解,另一個是3歲左右的入園時。我們家孩子現在一歲十個月了,現在只要是她熟悉的人抱她,帶她去玩她一點都不排斥,也不怕生,性格挺活潑的。現階段我要做的就是做好她入園焦慮的準備。

父母也有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不僅在寶寶身上發生,作為媽媽的你也有分離焦慮。你不敢離開,你怕寶寶哭;你不敢把寶寶交給其他人照看,你怕其他人沒有你細心;一離開寶寶就各種捨不得各種擔心。所以題主擔心寶寶會有心理傷害,也是一種分離焦慮。

如果你是擔心寶寶有沒有得到周全的照護,那麼你可以選擇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來照顧,這樣可以緩解自己的分離焦慮。如果是因為要離開時寶寶哭得厲害,那麼就回家的時候多陪陪孩子。分離焦慮,需要媽媽和寶寶共同克服。



總結:

8個月的寶寶在媽媽離開後哇哇大哭,這是寶寶到了“分離焦慮”時期,寶寶出現分離焦慮不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而且因為自我認知的發展,是跟媽媽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的表現,媽媽不用擔心。在平時生活中我們要多點耐心幫寶寶和作為父母的我們來緩和這種分離焦慮。


湯圓媽媽育兒日記


題主說無人幫忙照看孩子,估計這之前一直是自己帶,孩子對媽媽十分依賴,才會離開媽媽2分鐘就會大哭不止的現象,如果題主想要去上班,那一定要做好以下的幾點:

1、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孩子2分鐘見不到媽媽就會哭鬧,這是內心對媽媽的依賴和安全感缺失的一種表現,這個時候媽媽要多帶孩子與更多的人接觸,讓孩子適應周圍的人,並學會與人相處。先嚐試讓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自己玩耍,媽媽可以在孩子視線範圍內去做其他的事情,然後試著把距離拉大,偶爾試著離開孩子視線,時間由短變長,讓孩子漸漸適應媽媽不在身邊其他他一樣的玩耍。

2、準上班前讓孩子有一個非常熟悉並信賴的人

根據題主的描述,如果自己上班,應該是打算請人照顧孩子,上班之前一定要讓孩子和照顧他的人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在此期間,媽媽學會放手,讓孩子更多的和照顧他的人接觸,達到非常熟悉的階段,並且孩子很信賴她之後,媽媽試著離開孩子幾個小時,時間循序漸進加長。

3、晚上一定要自己帶孩子

自己帶孩子睡覺,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唱兒歌等,撫摸,和孩子有眼神和肢體接觸和交流;睡前能看到媽媽,睡醒了也能看到媽媽,媽媽上班前親親孩子,下班回來抱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愛。

孩子是需要父母的關愛,但是並不代表媽媽就必須要圍著孩子,時時和孩子在一起才是對孩子做好的愛,其實孩子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和關愛,陪著孩子的時候,就全身心的陪伴,媽媽的情緒是很容易影響到孩子的,媽媽如果認為離開孩子上班會讓孩子難過,因此焦慮、緊張,孩子就能感受到,就會害怕;如果媽媽每天在孩子面前的情緒是平和的、見到孩子是高興的,每天都積極的,孩子也會變的積極,樂觀。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我是澤之Mun,80後寶媽,關注家庭教育,堅持分享育兒心得,關注我一起做學習型父母,育兒路上一起成長!


澤之Mum


肯定會有一定的傷害的。至於傷害大不大,也要看後面的成長。

建議你去看看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的育兒視頻,她講過前三年尤其是前兩年,最好由爸爸媽媽帶孩子。否則到了青春期就特別容易叛逆,而且不聽父母的話,容易學壞。如果前兩三年是自己的父母帶的,一般青春期再叛逆再壞都會聽自己爸爸媽媽的話,會很好教育。

所以建議你暫時不要去上班,至少等兩歲以後再去上班。班啥時候都能上,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可能你現在辛辛苦苦賺的錢,他長大了全給你揮霍了。還不如你現在好好陪他,等他以後賺錢孝敬你。

如果你的工作比較重要,孩子爸的工作沒你的重要,那麼可以說服孩子爸在家帶孩子。媽媽帶孩子和爸爸帶孩子是一樣的。

所以,我就是再難,我都努力把孩子帶到三歲了。帶孩子期間自己也可以一邊充電的,為後來的復出做準備。





紅辣椒9


八個月的孩子最好還是有媽媽陪伴最好。這個階段孩子開始認生,他最熟悉的人就是媽媽,如果媽媽離開孩子的視線,在孩子那裡感受到的就是媽媽消失不見了,自己被拋棄了,孩子內心會產生極大的恐懼。因此如果不是不得已,還是建議不要把孩子丟給別人,哪怕是爺爺奶奶。因為孩子這個階段最需要一個穩定的客體關係,如果更換了另外的人來陪伴,孩子需要經歷一個比較困難的適應過程,如果不能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就有可能形成創傷影響到成年之後跟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因為這個經歷會在孩子內心留下一個痛苦的體驗,那就是跟一個人有了非常親密的關係就意味著可能要承受痛苦的分離。為了迴避痛苦,而恐懼親密。

也許這樣的說法會讓人覺得有點危言聳聽,可是它就是無數案例證明的事實。

當然,這樣的結果也並非必然,這就看母親作為照料者如何處理,如何幫助孩子慢慢過渡然後適應這個分離。

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常常是,畢竟大部分人在孩子幾個月之後要面臨重回工作崗位等現狀,因此,媽媽需要在這一時期特別辛苦,儘量堅持除去上班時間儘可能多的陪伴孩子,孩子八個月已經逐步能聽懂媽媽說的好多話,媽媽要像跟大人交流一樣的態度認真的告訴孩子,媽媽要上班,媽媽要幹什麼事情,媽媽會在什麼時候回來……日復一日,時間久了之後孩子內心就會形成一個穩定的內在信念,知道媽媽不會拋棄她,知道她每天在某個時間會看到媽媽,媽媽離開並不是消失,等這些穩定的內在信念形成之後,別人幫助媽媽接管孩子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

另外需要說的是,媽媽把孩子託別人照料,要做好心理準備,可以閱讀一些育兒的書籍或者一些育兒課程,瞭解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規律,知道怎麼做會對孩子影響最小,或許會有更好的辦法可以既照顧到孩子的需要,也照顧到媽媽的需要。

有很多關於0-6歲孩子養育的書可以作為參考,也可以諮詢育兒專家,心理諮詢師瞭解更多。

總之,養育孩子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只要媽媽願意用心瞭解孩子,孩子就會有一個基本健康的人格。當然,前提需要學習。

以上內容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趙老師心理


六七個月大,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象,知道我是我你是你,我跟你不是一體的,所以開始認生。

但是,這個時期只要不在視線內的東西,孩子都認為是消失不存在的,還沒能對事物形成一個概念,而留存在大腦中。

所以看到媽媽離開才會哭。

孩子需要知道媽媽是一直在的,即使是自己玩耍,也會不停的檢驗媽媽是不是一直在,只要自己需要媽媽都是在的。

只有這樣,孩子才有了對世界的信任,有了基本的安全感,才能大膽的去探索世界而不需要擔心媽媽不見了。

直到3歲左右,孩子可以對事物有整體意象,即使媽媽不在視線內,媽媽的意象,和媽媽一直存在的信念會一直在,孩子才能夠很好的跟媽媽分離,開啟幼兒園生活。

否則,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對世界不信任,不相信有人能幫助自己的孩子。

總是蜷縮在角落,或者有強烈的攻擊性來保護自己,內心總是擔心焦慮,怎能大膽走出去,去探索世界呢?


師師姐姐


回答;8個月大的孩子,應該還是剛剛學會爬和走路的時候,更加需要人和精力來照看。

第一;為什麼想要如此的著急上班?

第二;家裡沒有其它人幫忙照看,照顧孩子的嗎?比如;老公,公公和婆婆

第三;孩子都有依賴性,尤其是剛剛幾個月大,在他的腦子裡記憶的只有媽媽,因為母親的長時間陪伴,身邊沒有接觸其他人的印象下,媽媽就是他最親近的人,如果媽媽長時間的離開,孩子恐懼,害怕是肯定的,沒有安全感,一直哭鬧不止對身體傷害是很大的,而且有些孩子習慣了母親長時間的抱著的。然後,孩子的哭鬧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嬰兒常以啼哭表達要求或不滿,飢餓、尿布潮溼、衣被過冷或過熱等身體不舒服均可引起啼哭,還有這期間孩子如果因為哭鬧引發生病,這是最不可以耽擱的事情,作為母親,又應該怎麼辦?在外工作不可能時時刻刻都知道孩子的情況如何?
過長時間上班,孩子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滿足,自己工作自然也不會安心,整天都需要為孩子提心吊膽,工作就得分心,沒有心思上班,影響到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自己的日子不是更加難過嗎?

著急上班的原因是否是因為工作需要,或者缺錢,如果是迫不得已的原因,最好告知自己的公公婆婆,讓他們幫著帶,這樣自己可以安心工作上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