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石齊平:三大思想解放讓中華民族重回世界中心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對於全球格局影響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中國崛起。

中國崛起不僅改變了中國和亞洲,也改變了世界。正因如此,它讓全世界大多數人陷於一種複雜的情境之中——這種情境綜合了困惑、焦慮、震撼、反抗、期待、以及歡迎等複雜情緒,隨之也產生三種普遍關注:

  1. 中國崛起的意象,是偶然還是必然?
  2. 中國崛起是暫時性的,還是持續性的?
  3. 如果中國重新恢復到“世界中心”的位置,那麼世界又將如何?

要回應這三大關注,首先要對中國與世界的歷史有幾點最基本的認識。

  • 第一,過去幾千年歷史中,中國的經濟力和綜合國力始終位列世界前沿,中華文明未嘗中斷,實屬世所罕見。
  • 第二,從1840年之後,中國的運勢有將近一百年左右的下行,此間也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乃“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 第三,正在發生中的中國崛起,有極大概率讓中國重返過去世界中心的地位。


石齊平:三大思想解放讓中華民族重回世界中心

中國重返世界中心的位置,建立在三個基本的邏輯之上,亦即三次思想解放,分別發生在1919年、1978年、2019年。

第一次思想解放:1919年,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最重要意義,是在清末1905年終結科舉考試製度之後,經過“新文化運動”這一輪文化大辯論,進一步結束了獨尊儒術的歷史傳統。

中國的科技自商周至秦漢,基本都領先於全世界,為什麼此後的科學技術開始落後於世界各國?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從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即把儒家之外的學問都貶抑了。二是從隋唐開始的科舉取士制度,考試內容皆以儒家為中心,使得讀書人不再重視儒家以外的學科,導致中國的科學落後於西方,遑論工業革命之後。

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一個意義,就是解放了科技和創新力——基於這個背景,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在民國以後的學術界大師輩出,為什麼在中國得以在短短几十年就實現從一個純農業大國變成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且在短時間內,中國產業就走出了“山寨”的階段,並在很多領域,從追跑、並跑變成了領跑,這就是解放創新力之後的結果。

第二次思想解放:1978年,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就是邁出了三個誤區,分別是100%的計劃經濟、100%的國有體制、100%的閉關鎖國。

改革開放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倡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鼓勵民營經濟,同時打開國門,擁抱全球化。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經濟與資源,解放了生產力,短短30年,就讓中國的GDP從1978年的全球第15位提升到2010年的全球第2位。

第三次思想解放:2019年,十九屆四中全會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開放解放的是市場經濟這一“看不見的手”,這次重點是放在“看得見的手”,亦即要解放社會力和政治力。

石齊平:三大思想解放讓中華民族重回世界中心

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解放了科技力和創新力,第二次解放了資源力和經濟力,第三次解放了社會力和政治力——這三次思想解放一直都會處於現在進行時,都將持續進行下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中國崛起、重新恢復到世界中的位置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中國的崛起有必然性和可持續性,至於最後一個關注,當中國重新恢復到世界中心的位置之後,接下來又會如何呢?

不妨可參考上個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者湯恩比的觀點,湯恩比晚年與其日本好友、社會學者池田大作關於人類社會和當代世界進行對話,並整理成一本著名的書《展望二十一世紀》,其中有這麼一個判斷:

中華文明由於有世界主義、人道主義、合理主義、自然主義,所以21世紀“統一”世界的不會是西方國家,也不會是西方化國家,必將是中華文明。

石齊平:三大思想解放讓中華民族重回世界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