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樣看待王永炎院士在2019年6月的學術會議預測今年年初發生瘟疫?

絕世神僧大輪明王


王永炎院士的預測,不無道理及科學性。但由於是預測,理所當然地也包函有很大程序的不確定性,和不可實現性。因此,針對王永炎院士預測的實觀,就AL不可否認地認為他有其科學性,但也有其偶然性。之所以說有其科學性,就是因為王院士精通中醫五行理論,又加之對天氣環境精心細緻地觀察,推論出今年冬季必有瘟情發生。俗語講,“該熱不熱,五穀不結,該冷不冷,必有瘟情”。王院士的推論,也可能是根據去年夏季南方陰雨天氣太多,造成細菌病毒滋生,又巧遇去年暖冬,使滋生的細菌病毒未得以有效殺死,而使這場瘟疫得以發生。如果說這有其科學性,但又不可否認裡邊有其很大的偶就然和巧遇性。也可以看做是科學性和偶然性的巧妙結合。



馬現合


對於王永炎院士在去年的學術會議中的發言中預測了今年發生瘟疫的視頻,因我本人不是醫學界人士,也不是權威機構判定其真偽,要論述觀點,先來看看源自網絡公開的王永炎院士的個人簡歷:王永炎,1938年9月29日出生於天津市; 1962年於北京中醫學院畢業後進入北京中醫學院東直門醫院工作,先後擔任內科副主任、醫務處主任、副院長 、副教授;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至1985年擔任北京中醫學院院長;1985年至1997年擔任北京中醫藥大學腦病研究室主任、第一副校長、學位委員會主席;1997年至1998年擔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院長;

2001年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科技委員會主任委員;2002年擔任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計劃項目專家指導組組長;2012年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019年06月29日,王永炎院士專家工作站在榆林市中醫醫院落成;截至2019年7月,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根據2019年10月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網站顯示,王永炎先後作為第一主編出版《臨床中醫內科學》《今日中醫臨床叢書》等12部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

王永炎院士主要從事中醫內科醫療、教學、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醫藥防治中風病與腦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從王永炎院士的工作履歷不難看出,王院士從大學畢業之後,有一定的學術成果,也一直在醫學界的管理層,邊從事本職的學術研究,邊進行職稱晉級,在中醫學界的某項領域的確是泰斗,但在針對未知病毒傳播方面的研究投入了多少的人、財、物,又有多少值得現代醫學可以推廣應用於實際的“作品”呢;2019年6月的學術會議中引用“五運六氣理論”對今年的發生疫情進行預測,既然已經都能精準預測了,為何沒有相應的應對措施方案呢,即使是有了,為何沒有“真槍實彈”衝入“戰疫”現場,造福民眾,拯救更多的病患呢;總之,醫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不需要諸多專家學者的點贊、好評加“網紅”,只要能把病人從死亡線拯救過來,就是好樣的,“看療效”。


川疆


王永炎院士去年六月根據運氣理論預測,由於氣候變化去年夏季天氣多雨,冬季溫度可能偏高,我國會出現瘟疫,時間大致在冬至,和武漢疫情時間接近,很多人認為王院士很神。但是今年二月份他發的文章對武漢病毒肺炎認定為寒疫,前後矛盾。所以,王院士的神預測不可信,缺乏理論支持,可能他自己並不知道運氣理論,才發出前後矛盾的判斷。


東北亞環渤海中心探索


這涉及“相信”與“行動”之間,“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相信”與“確定性”有關,而“行動”與“不確定性”相關。解放軍常用“決心”代表“行動”,此處“決心”即等於我們日常說的“行動”。下了“決心”之後的行動就是堅決的“行動” 。拿普通士兵來說,下了“決心”的衝鋒,就是不再考慮(害怕)前邊飛來的子彈是否會擊中自己,而全神衝鐸戰術動作的衝鋒,就是說只顧一個目標,不考慮其他目標。

由此可見王永炎院士的預測是根據中醫理論得出來的,但對於現實中發生在武漢的新冠肺炎頭幾個病例是否是該理論預測的溫疫,是否當時就下現在這樣的“決心”,則超出了語言可討論的界限。在此處的任何說明都是維特根斯坦意義上的胡說。為什麼?

因為這部分才是達到皰丁解牛高度的技藝部分,不是語言能解決的問題。否則的話大家都能成大師了,趙括成廉頗了。這就是語言到行動之間的巨大鴻溝,是靠磨練解決的,不是靠嘴皮子!


聽從內心召喚


天地大宇宙,人體小宇宙,陰陽調和,萬物生,體康健。倘若氣候反常,人體也不免發生病變。王院士預測會有瘟疫發生,主要基於兩點:一是中醫理論;二是“大江以南,暴雨成災”(氣候反常)。

大家也都感受到了,2019年確實陰陽失調,夏季南方暴雨成災,冬季北方臘月居然有一二十度的高溫。我們去讀史書,水患之後必有瘟疫,如今雖說水利建設成就巨大,公共衛生體系完備,但仍有發生瘟疫的可能性。暖冬可能給瘟疫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可能也事先暗中侵害了人體。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我們不能將預測疾病和預測未來劃等號。春冬季節本就極易爆發傳染病,王院士的神預言其實是基於科學的大膽預測:如果有瘟疫發生,神了;如果沒有瘟疫,同樣會有一套科學理論可以解釋。

總之,王院士預測到了瘟疫,但不可能預測到瘟疫是新冠病毒;他預測的疫病範圍是長江以南,實際上新冠病毒已經成了世界性的瘟疫。可見,除了不信謠,不傳謠,還應加上一條不迷信,不偏聽偏信。


上頭派掌門


王永炎院士去年預測今年年初會發生瘟疫。作為中醫學領域的泰斗人物,他是基於瘟疫的發生發展做出的預估。坦白說,這個結果又偶然性,也不是必然會在今年發生。人類有史以來大大小小瘟疫幾千次,有記錄的大瘟疫也有幾百次之多。所有客觀的說上次的非典肺炎,到這次的新冠肺炎。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也不能完全避免將來還有發生的概率。昨天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談了非典疫情過後,醫學研究部門在疫情結束後研究了一些時間,後來就擱置了。並且到目前非典也有過零星發生,也沒有特效藥。

經過這次橫行神州大地,而且傳播國外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相信我們國家在接下來會總結經驗教訓,在治療研究和防範方面會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形成一個長期機制。為將來不再發生這種規模和影響的瘟疫。

相信我們的醫學領域,相信我們的國家,哪怕多年以後再有瘟疫發生,我們會有更多的經驗,更好的醫防措施,防範這樣的瘟疫。



火神山88


真正的科學家不是算命先生。瘟疫的發生有其必然性,而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形式發生是偶然的。他不過是不幸言中。


KK來兮


中華文化能夠傳承5000年,是因為建立在尊重自然規律,總結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上的。

王永炎院士根據中醫學五運六氣推理2019年冬至前後會有瘟疫發生,就是建立在總結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的底蘊上。

五運六氣很多人會認為是玄學範疇,其實不然,五運六氣屬於總結實踐經驗的理論體系。古人在實踐中總結規律,並用當時的方式加以描述,並形成一套理論體系。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字的表達發生了延伸及變化。


老斌日誌


首先這個問題非常好,但是要清楚王永炎院士在2019年6月的學術會議預測,是對未來即將可能發生事情一種預測,王永炎院士可能是根據經驗與社會上發生種種事情,做出一種推斷。

1 我們首要要清楚,那只是一種預測。

2 我們要找尋王永炎院士談話正段說話過程,看看整段話推演完成理論依據。

3 不要造謠生事,還原當時情況去思考事情,不能夠斷腸取義,這樣子做是不道德的。

4 面對問題發生,我們不要抱怨,勇敢去面對,看看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


安迪諾爾斯


是我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王院士是根據多年的經驗,而且是觀察了往年的氣候得出的這個結論,不要把他神話論。

萬物發展都是有一定的自然規律的,我們要客觀,全面,科學地認識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