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隆華科技:日韓疫情升級或加速半導體材料進口替代

日韓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日益嚴峻的當下,我國半導體材料面臨的市場變化及機遇受到廣泛關注。2019年再度交出業績增長“成績單”後,近年來大力推進新材料板塊業務發展的隆華科技(300263),有望成為本次疫情的受益者。

日韓疫情升級或加速半導體材料進口替代

農曆春節前後,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世界關注焦點,我國各行業生產經營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在近日舉行的機構電話會中,隆華科技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建科等高管表示,因為隆華科技的業務和民生相關聯度較少,所以目前來看,疫情對上市公司及各個子公司的業務影響並不大。

“隆華科技旗下現有三家子公司從事以靶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材料業務,其中四豐電子主要以金屬靶為主,涵蓋了鎢、鉬靶材以及銅靶材還有鈦靶材等系列金屬材料製造的靶材;晶聯光電主要生產ITO靶材;豐聯科公司主要提供靶材配套的綁定服務”孫建科介紹,隆華科技旗下公司已幾乎向國內所有平板顯示企業、製造企業實現陸續供貨,在臺灣地區和韓國也都已開始準備批量供貨。隨著這幾年的發展,隆華科技三家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真正能夠全面替代進口的靶材供應商。

談及近期日韓地區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對市場的影響,孫建科表示,無論從2019年日本對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出口限令,還是此前西方對中國高端製造業的打壓,包括本次疫情影響,都使得國內半導體行業開始重新考量採購和供應渠道。所以公司已經感受到國內企業對國產化迫切的需求遠遠超過以往。

例如,公司其中一個客戶過去可能90%的材料依賴日本企業供貨,但目前已經表示希望今年90%的材料來自國產,也跟公司進行了全面的談判和合作的安排。可以明顯感覺到各家用戶的國產化意願更加強烈,這既有疫情的影響,也有近年來各種事件促使行業反思,從長遠戰略上重新考量。

“最近公司明顯感覺到訂單的增量。一方面廣西晶聯2月1號就全部復產,滿產滿銷。另一方面四豐電子在春節期間就在原有計劃的基礎上,收到下游包括京東方在內的多家客戶臨時追加的訂單,把原來依賴於進口的一部分訂單轉為國產。此外,洛陽晶聯公司受疫情影響最近陸續復工,訂單供應也已經非常緊迫。所以企業目前可以感受到半導體材料國產化的機會,未來發展空間會更好更多。”他說。

華泰策略團隊認為,從短期來看,日韓疫情發酵可能影響產能,從而導致產品價格上漲,而國內的相關產業有望直接受益。從長期來看,技術對比角度,我國面板和動力電池領域與日韓技術接近,若後期我國率先走出疫情影響,在面板和動力電池等領域的全球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張,而對於尚且存在技術差距的存儲半導體和半導體材料等領域來說,則可能加速對中低端環節的替代。

2019年業績再現增長

1月17日,隆華科技發佈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期內公司實現利潤總額2.5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3%,淨利潤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27%。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47.23億元,較期初增長6.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所有者權益為27.38億元,較期初增長5.55%。

這已是2017年至今,該公司連續第三年實現業績快速增長。

“公司2019年的業績完成情況基本符合預期。當然,我們對未來的發展也非常有信息。”孫建科表示,2015年隆華科技啟動了二次騰飛發展戰略,核心就是堅持以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為牽引力,以管理提升持續改建為驅動力,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和管理提升,把公司做強做大。業務上,公司一方面做穩做強原有業務,在節能環保領域,通過強化技術創新,產品升級,規劃經營模式,鞏固優勢產業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產生相對理想的利潤和現金流。另一方面,公司聚焦積極培育推動新材料業務,重點圍繞軍民融合戰略性新型材料領域,通過引進高端人才,先進技術,整合各方資源,形成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優勢,市場前景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他表示,到2019年,公司過去五年第一階段的目標已較好的實現了。2019年公司原有的工業過程換熱和環保業務板塊業績基本上和上年保持持平,公司的增量主要來自於新材料的快速發展,這是公司近幾年轉型升級發展高質量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