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先生這個詞基本上都是稱謂男人的,特別是那些在文化教育領域有建樹的人,受人景仰。民國時期也出現了幾位被稱為先生的女性,如宋慶齡先生、何香凝先生、楊絳先生、冰心先生。

我們來說一說李佩先生。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編號212797的小行星永久命名為“李佩星”。她是除了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之外,另一位生命不朽的女性。

李佩先生因不平凡的人生,對國家對人民做出卓越貢獻,而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關村的明燈”、“年輕的老年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我們來共同走李佩先生的人生,走進傳奇。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追求學業鍥而不捨

李佩祖籍江蘇,原名李佩珍。1918年出生在北平一個書香家庭,五個子女中她是長女,有三個妹妹,四姐妹名字為“珍珠珊環”、弟弟叫李佩璋。我們看李佩的照片,不論哪個時代,都洋溢著一種發自骨子裡的高雅氣質。

李佩說:自己的父母“完全是舊社會的人”。我們家裡封建思想主要表現是,第一,重男輕女思想嚴重,一定要生個男孩,這是中國傳統思維;第二,女孩子不能上大學,這就是為什麼我小時候的反抗力就那麼大!

李佩從小就有一種獨立、抗爭、堅強的性格,在母親的支持下,她堅定要學習的鬥爭取得了勝利。1936年9月,她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她自己做主把“李佩珍”俗氣的“珍”字去掉,改為“李佩”,面貌煥然一新。

抗戰爆發後,李佩被迫停課在家。但她一心想著要出去學習見世界,不肯宅在家裡。1938年的一天,她和另外兩名女生費盡周折進入雲南西南聯大。李佩學習上鍥而不捨,家裡看到這個大女兒是個可造之才,開始支持她的學業。1947年,李佩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學習工商管理。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異國他鄉喜結伉儷

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李佩結識了郭永懷,一生所愛。

郭永懷當時是康奈爾大學的教授,還是研究生院三大創始人之一。兩顆志同道合的中國心在異國他鄉相愛了,1948年春天,他們在紐約附近一個小鎮結婚。郭永懷被康奈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學校給了他別墅和相當優厚的待遇。

李佩能說標準漢語和流利英文,她在康奈爾大學語言學系教授中文,開啟了自己的外語教學生涯。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生院院長在回憶錄中寫道:“大學裡有一位超凡脫俗、極富魅力的卓越女性——李佩,她在東方學系教中文。她的英文水平正如她的中文水平,近乎完美。.”

當時的李佩三十多歲,身材頎長,姿容秀麗,高雅脫俗,比少女時期更加美麗。極富東方女性的韻致,又具有西方知識女性的魅力。

在康奈爾,李佩與郭永懷同學錢學森、林家翹的夫人蔣英、梁守瀛經常在一起,成為一生的好友。康奈爾大學十年的時光,是李佩和郭永懷生命中的最甜蜜的黃金歲月。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放棄享受回國報效

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在祖國的幫助下回到祖國,報效國家。郭永懷、李佩夫婦也歸心似箭,但在美國禁令下被迫等待。1956年,美國政府取消禁止中國學者出境的禁令,郭永懷收到錢學森發自國內催促他回國的信。

郭永懷開始做回國的準備。為了不讓美國人抓住任何把柄,他在臨行前的晚會上,當眾燒燬了自己多年來所有的研究數據和未發表的講義等資料。

9月,郭永懷和李佩帶著5歲的女兒郭芹,毅然決然放棄了自己在紐約州小城綺色佳的別墅,告別了舒適安逸的生活,把汽車送給最後一個為他們送行的人,在洛杉磯港口登上輪船,踏上了回國歸程。

李佩後來描述說,他們一家在深圳羅湖邊防站踏上了國土,“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幾間灰禿禿的小屋、穿著灰色制服的邊防戰士,醒目並使我們大家感到興奮又溫暖的是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天妒英才人生劫難

回國後,郭永懷任中科院力學所副所長,負責人造地球衛星設計院的領導工作。直接參與“兩彈一星”的研製。李佩擔任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中關村西郊辦公室副主任,後被調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擔任外語教研室英語教師。

天有不測風雲,浩劫來襲。李佩被戴上“美國特務”的帽子,生活和精神受到極大的衝擊,被隔離審查長達6年。丈夫郭永懷因承擔重要工作而受到特別保護。17歲的女兒郭芹被視為狗崽子,在內蒙古牧區插隊。郭芹想要參軍,讓爸爸替她想辦法。但郭永懷拒絕了,讓她聽從命運的安排。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生活的磨難不算什麼,致命的打擊讓李佩五雷轟頂、痛不欲生。1968年12月5日凌晨5點,郭永懷乘坐的飛機不幸墜毀,當場殉國。

李佩得到消息後,她靜靜地站在陽臺上,漠然眺望著遠方,一句話都沒說。當天晚上,力學所安排了兩個人到家中陪伴李佩,顧淑林在《我老師和師母》一文中記錄:“郭夫人李佩先生嬌小秀美,從神情看出她已經完全知道了發生的事情。她極其鎮靜,大家見到後幾乎沒說一句話,屋子裡的空氣像凝固了一樣。”“晚上我們留在他們家裡過夜,我和李先生睡在同一間房間。整整一夜我的神經緊張到了極點,我一邊默默地想這個打擊太突然,李先生可怎麼捱過這一夜,一邊準備著如果需要我為她做什麼我可不能反應遲緩,一定要保證她絕對平安。就這樣,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一直到早上。那一個晚上李先生完全醒著。她躺在床上幾乎沒有任何動作,極偶然發出輕輕的嘆息,剋制到令人心痛。”

在丈夫的追悼會上,李佩孤零零的一個人坐在凳子上,她還在接受政治審查,因此沒有人敢過來安慰她。她以自己瘦弱身軀扛受著山一樣的重負。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1974年,李佩的人生重見陽光。她開始從事英文教學,兩年後,被調回北京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任外語教研室負責人,負責籌建外語教研室。沒有研究生英語教材,她就自己編寫、油印。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

李佩經常在講臺上給博士生講幾個小時的課,她一直站著從來沒有坐過,連靠著講臺站的姿勢都沒有。一直上到80來歲。李佩講課時從不大聲訓斥學生,一種“微笑的嚴厲”讓學生由衷敬佩。

李佩夫婦愛國報國事蹟被中科大排成音樂劇《愛在天際》。其中有李佩這樣一句臺詞:“我等你回來,你不回來,我不會老……”這句臺詞每每讓觀眾情不自禁地垂淚。然而,李佩在觀看時,心如止水,就像看別人的故事,波瀾不現。這要多大的毅力、剋制力才能做到。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摯愛永逝,在幾十年的孤獨歲月裡,李佩從不對別人提起愛人的死,不說自己的痛。她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精神,繼續工作。面對多舛命運,李佩先生總是表現的平靜淡然,沉著淡定。她一生經歷過無數次風雨,都視為浮雲。表現出來是以寬廣的胸懷忘掉自己的不幸,給別人創造幸福。她說過一句話,“我沒有時間孤獨,我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李佩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外語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革新研究生英語教授,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培養了新中國最早的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她參與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項目,8年光陰,助915位優秀物理學生赴美留學。美國一些大學相當認可李佩的水平,學生的英文水平證明書只要有李佩的簽名,就可以錄取。

1987年,70歲的李佩退休了,但是工作沒有退休,一如既往。70歲開始學電腦,80歲給博士生上課。90歲開設了“中關村大講壇”。這個大講壇比央視“百家講壇”還早、規格還要高。她請的黃祖洽、楊樂、資中筠、厲以寧、饒毅等主講人都是各個領域的“大腕”。這些名流都心甘情願免費講課。600多場講課,每場200多人的大會廳都坐得滿滿的。中關村大講壇一直開到她94歲那年,她實在幹不動了,才關閉了這個論壇。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歲月的雕刻,長年的勞累,使昔日那個身材頎長、風姿綽約、清新雅緻的李佩不見了。李先生髮白如雪,刀刻般的皺紋,她的腰身也不再挺拔,但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氣質,是與生俱來,與生命同在的。傾心育人,桃李滿天下,“中關村的李佩先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讓人由衷敬佩,敬仰。

1997年,李佩又一次遭遇到人生重創。已經79歲高齡的李佩,她唯一的女兒,45歲的郭芹因患癌症病逝。這可是她唯一的孩子啊。中年喪夫,晚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多大的打擊,多大的傷痛。可沒人看見李佩流過淚。命運為什麼這樣對待這樣一位弱女子。她說:“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人還得走下去,而且應該以積極的態度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讓它來克服自己。”

2009年,錢學森逝世後的追悼會上,有一條專門鋪設的院士通道,當圍著長長的白圍巾的李佩走在這條道上時,所有的目光都矚目過來,這個只有幾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還院士”。

曾有人這樣描寫李佩先生:“李先生承庭家訓,學兼中西,是科學院裡很難得的一個美國通,她日日奔波於中關村和學院間;應接國外知名學者,安撫外籍英文教師,有尊嚴而無傲氣;對同學們亦從無疾言厲色,那清逸的身影中有著一顆慈母般的心,是院裡最有威望的人物之一。”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以身報國無私奉獻

李佩身材瘦小纖細,但自始至終都能展現高雅氣質。每天起床後都梳洗打扮,打上粉底,請人幫她畫眉,她對生活充滿著熱愛。

耄耋之際,李佩考慮她的後事了。她將郭永懷榮獲的“兩彈一星”元勳金質獎章捐贈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時任校長朱清時感動不已。

將畢生積蓄的60萬元,分別捐獻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設立的郭永懷獎學金各30萬元。有人說搞個捐贈儀式吧,她拒絕了:“捐就是捐,還辦什麼儀式啊。”

2017年1月12日1時26分,100歲的李佩先生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病逝,她離開了這個讓她傷痛不已又奮鬥不息的世界。她一生無所求,只有一個希冀:“想與老郭埋在一起”。

1月17日上午10點,李佩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工程院兩院院士鄭哲敏,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等,還有來自中科院力學研究所、中科院大學等單位機構,來自上海、合肥以及海外的幾百名哀悼者,與李佩先生做了最後的告別。

4月5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舉行了李佩先生與郭永懷先生骨灰合葬儀式。這對知識分子的楷模,這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民族的精英,國家的脊樑,在陰陽兩界分隔半個世紀之後,終於相擁在一起。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2018年7月2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佈公告,兩顆小星星被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編號為212797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李佩星”;編號212796的小行星命名為“郭永懷星”。夫妻雙子星榮譽,這是全世界唯一。李佩和愛人以星星的身份再度在太空相遇,讓人仰望。

李佩先生,這朵“最美的玫瑰”、這顆“閃爍的明星”、這位“國家的脊樑”,在平凡的世界,燃燒成一盞明燈,照亮了民族和國家的未來,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李佩先生用她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愛國、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愛。像她這樣的人,才是這個社會最應該尊重的女神;最應該讚譽的明星;最應該得到全民族的敬仰。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