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抗戰時中國軍隊駁殼槍情節,日軍卻棄之不用

如果問在近代給中國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麼武器,駁殼槍一定非他莫屬。這種神奇的武器在現代的抗戰神劇中頻繁出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瑟C96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6年推出的一款半自動軍用手槍,盒子炮是毛瑟C96軍用手槍及其系列衍生品在中國的一種民間稱呼,除了這個稱呼以外,中國人還稱它為駁殼槍、自來得、快慢機、匣子槍、大鏡面等等。自從清末進入中國直到朝鮮戰爭,其地位由蘇聯手槍代替,都是每個中國軍人的夢想,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抗戰時中國軍隊駁殼槍情節,日軍卻棄之不用

在抗戰時期,我國裝備著數十萬把駁殼槍,而且也是我國軍隊的主力裝備。在最精銳的德械師一個步兵連就有9把駁殼槍,從師級到集團軍級司令部,都有1個手槍連和手槍營。在西北軍血統的部隊裡,甚至還有專門裝備駁殼槍的手槍團和手槍旅。

在游擊戰戰場,駁殼槍更是深受大家的喜愛。駁殼槍的主要優點就是,威力大,體積小,射速快,如果是自動版駁殼槍,那麼他所具備的有點將更上一層樓!這也是說明了在歐洲市場上不受歡迎的產品為什麼在中國如此受歡迎,因為從清末開始,中國一直沒有一種武器能夠滿足體積小,射速高,威力又大需求。而駁殼槍的出現極大填補了舊中國單兵速射武器嚴重不足、小型武器威力過弱的諸多缺憾。


抗戰時中國軍隊駁殼槍情節,日軍卻棄之不用

如果把槍套安裝在駁殼槍上,還可以當做一把卡賓槍進行中等距離射擊。為此,這種手槍雖然昂貴,但是卻深受歡迎。天津大沽造船廠就曾經制作的“盒子炮騎槍”。他們將後託固定,在彈倉外加裝護木,充當前託。槍筒也加長,全長0.895米接近一米,同時將是用的的彈藥威力加大,容彈量 10-20發,初速490米/秒,這樣射程就進一步增大,成為中國版的卡賓槍或者衝鋒槍。這樣改造的駁殼槍射速每分鐘能夠達到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威力相當恐怖。

在戰爭當中,正面戰場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因此日軍繳獲武器眾多,但是日軍很喜歡裝備中正式步槍,捷克式機槍和81,82迫擊炮。,卻沒有日軍裝備駁殼槍。


抗戰時中國軍隊駁殼槍情節,日軍卻棄之不用

我們知道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全面向西方學習,當然他的軍事訓練也是向西方看起,他們的軍事訓練操典已經相當完善,他們有自己的戰術武器配置,在小隊中有擲彈筒,在大隊有迫擊炮和步兵炮,在聯隊有山炮和速射炮作為步兵支援武器。

因此當日軍近戰時,如果是自己的火力佔優勢,就在近戰前的炮火準備已經將敵人擊潰,他們近戰也是進行打掃戰場,而在小規模的遭遇近戰時他們最重要的武器是機槍和擲彈筒,以輕重機槍和擲彈筒進行火力壓制,射殺敵人。


抗戰時中國軍隊駁殼槍情節,日軍卻棄之不用

在這輕重機槍和擲彈筒的掩護下,日本步兵才會進入白刃衝鋒階段。如果是大隊級,還會有迫擊炮和步兵炮在二線提供火力支援。在日本步兵戰術裡,輕機槍和擲彈筒都是步兵伴隨武器,用來近戰壓制作用。

日軍實際上是使用輕機槍行進間射擊和擲彈筒伴隨來壓制,一次在他們的戰術中是沒有駁殼槍的位置的,因此抗戰時期,日軍並沒有裝備駁殼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