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什麼感覺物流行業越來越難生存?

方寶劍三


上圖為2019年中國物流行業整體情況。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滲透,以及中國經濟的新常態,物流行業作為商流的最大支撐業態,也跟隨著商業形態和交易方式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因此與其說物流行業越來越難做,不如說老的物流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需求更為恰當。

單從問題上說,存在的共性問題有:

1、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當下國內物流仍然是典型的勞動募集性行業,依賴於勞動力,但是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年輕勞動力的成本越來越高,且投身純體力勞動的慾望越來越低,造成用工成本不斷上升。

2、高度分散

國內90%的物流運輸是由個體車主完成的,抗風險能力、履約能力都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此次新冠疫情也讓90%以上的中小運輸企業徹底啞火,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物流商和司機之間是合作的關係,控制能力弱。

3、集約程度低下

絕大部分物流商只能解決去的貨源,不解決回程貨源,造成車輛空駛、成本浪費。國內車輛空駛率在40%以上。極少數的快遞、快運公司採用集約化的手段設立轉運中心,將貨集中在一起,提升車輛的裝載率,降低成本。

4、同質化嚴重

各個細分市場的同質化非常嚴重,價格戰是最常見的手段,甚至是最主要的手段。在一些細分市場還是存在一些比較精細的物流服務商,聚焦特定的行業,定位為行業物流專家,走差異化路線,整體來說活的相對滋潤。

5、信息化水平低

大體可以這麼說,的擁有法人主體的物流公司只有不足10%開展了信息化,其它的大部分仍然依賴於電話和紙張來管理,高級一點的使用excel辦公軟件。


我們再從行業細分市場的角度進行分析,並結合上面的共性問題來探討應對的思路:

1、快遞業

快遞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CR8已經大於80%,且還在增大中,新的選手進入成本極高,最近兩年能算得上選手的只有京東物流,但本質上京東物流不算快遞公司,經營思路也不同。快遞市場可以認為是存量玩家之爭。快遞業的應對方法包括:

(1)降低對單一平臺的依賴,尋找自己新的業績來源。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向前延伸到商流,各大快遞公司都在建立自己的商流渠道,比如豐趣海淘、順豐嘿客、中通媽媽等;

(2)出海。走出國內,在國外建立新的快遞網絡,與國內協同,擴大快遞配送範圍;

(3)自動化和無人化。使用自動化和無人化的方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2、零擔快運業

這是近兩年最火的細分市場,1.6萬億的市場,CR20不到5%,資本爭相湧入。但由於貨品結構不規範、規格不統一,大量的操作(收貨、裝車、碼盤、分揀、卸車)都是依靠人力,價格戰激烈。這個市場目前還沒有王者,也是一個重資產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的人員。要想勝出,拼的是:

(1)資金一定要充裕,賬上要有能撐6個月以上的現金;

(2)拼運營和成本控制。零擔快運是典型的規模經濟,集約化、網絡化、規模化是其三大特徵,精細的運營(網點選址、裝修、培育期業務開拓、車隊管理、質控、運作、代收貨款、資金歸集等等)和成本控制是制勝的法寶;

(3)科技化。堅持科技投入是零擔快運企業最終能勝出的決定性因素,正如劉強東在2019年京東年會上提出的京東未來5年最大的策略就是“技術!技術!技術!”這六個字一樣。

3、合同物流

又稱3PL,一般會定位在幾個特定的行業,比如快消、耐消、汽車、藥品。合同物流在國內也是屬於進入門檻比較低的一個細分市場,民營的合同物流天花板基本就是在30億/年,幾乎沒有突破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沒有差異化,前面總結共性的問題的時候也曾提到,做3PL一定要聚焦在特定的行業,把行業吃透,不能僅僅是做單一的業務,比如倉儲和配送,或者運輸。

(1)基礎設施以倉為核心,但不能以某一個客戶的倉為支點,是以公司定位為出發點設計的倉庫網絡,鋪設可以分佈來,但是一定要提前有所思考或佈局;

(2)轉型到以方案和實施一體化服務商。未來的3PL談客戶首先一定是方案,以能提供方案的專業人才為核心,而不是車輛、裝卸、庫內作業;

(3)要重視信息化。先考慮使用OMS/TMS/WMS把業務管起來,如果連信息被記錄都不能被做到,後面做任何新的業務無疑是空中樓閣。先把思想統一起來,用數據說話,用系統說話,而不是人。我個人認為這個可能是最大的難點,單說業務轉型老闆是有思路的,但是這方面的思想轉型特別難,這和習慣有關,也和做信息化的投入和效果有關,但是這方面不轉型,業務終究是沒法迎上新的需求。

4、專線

專線企業主要的生存之道是靠價格和關係,從服務上來說難有保障,未來註定是將要消失的組織形式。唯一的出路是轉向3PL。


大熊阿


物流行業生存越來越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利潤低。物流業的利潤是很低的,尤其是現在各物流公司又大在打價格戰進行惡意競爭,這就導致利潤就更低了,所以最後到物流從業者手上的提成也就所剩無幾了。

其二,成本高。做物流需要有門市倉庫、運輸車輛、送貨人員等,每個月的電話費、水電費、門市租金、車輛油費、車輛磨損、員工工資等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其三,監管嚴格。做物流要接受郵管局、派出所、工商局等多個部門的監管,稍有不慎就會面臨罰款、整頓、停業等處罰,讓人防不勝防。

其四,管理嚴苛。現在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是採取以罰代管的管理模式,一不小心出了錯就會被罰款扣薪,甚至解除合同,可以說做物流也是一種提心吊膽的行業。

其五,客戶越來越挑剔。物流是服務業的一種,如果服務質量沒有達到客戶的心理預期很容易造成投訴。儘管有些投訴其實是沒必要甚至是沒道理的,但沒辦法,服務業就是這樣,一旦投訴成立損失也是很大的。

綜上所述,物流業越來越難這與外部的大環境與內部的管理都有關係。只有相關部門及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制定完善了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規範了物流市場,物流業才會更健康,物流從業者也才不會再那麼的艱難。





物流人四夕


物流越來越難做,是有著行業背景的。

第一,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開始自建物流,比如京東,蘇寧,甚至今天的阿里,勢必會讓一些電商與零售企業自己做DC配送中心,建立車隊,分走第三方物流的市場份額。

第二,共享經濟的異軍突起,一大批物流軟件出現(如運滿滿,貨車幫等),是的貨主與車直接對接,讓物流信息部這樣的黃牛下崗,進而轉型成為第三方物流,增加了競爭對手。

第三,對駕駛員來說,大板車不再允許運輸普貨,使得這部分車主轉型開9.6米,7.6米貨車,使得這部分車型駕駛員也面臨更多競爭。

第四,物流信息化時代到來,沒有及時將線下業務與線上流量結合,優化資源,形成競爭壁壘的物流企業的業務將越來越少。

第五,國家對交通運輸越來越規範,超載治理更為嚴格化,也讓一部分經常超載的車主降低收入。

第六,人力成本的增高,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逐漸顯露,人力成本也就越來越高,無論是物流公司用工,還是快遞員成本都是物流行業難以避開的話題。

以上幾個方面都是物流越來越難做的原因,更多物流方面信息,請關注我的頭條號:物流勇說。我是趙智勇,我們一起交流探討。


物流勇說


物流行業這幾年生存問題確實很突出。

首先物流行業整體資源比較分散

物流業小企業居多,上百萬家小物流公司很多隻有幾個人,車輛只有幾臺甚至一臺。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業務穩定性很差。大型的物流公司尚未形成合理佈局。

其次是整體經濟下滑造成的直接影響

整體經濟的下滑,直接受到衝擊的就是物流行業,一旦原來的客戶丟失,很多小的物流公司可能就立刻處於癱瘓狀態。加上本來中國物流行業整體就是運力剩餘,很顯然更多物流公司都是吃不飽,自然是生存困難。

還有一個因素是中國的物流業整體誠信環境較差

業內三角債比比皆是,很多物流公司都是處在高債務的風險之中。資金的緊張不得不去進行各種融資,而這些融資成本非常高,又因為物流行業整體利潤低,很容易造成虧損。更由於大量的個體司機都是貸款買車,還貸壓力大,不得不經常搞一些惡性競爭,因此行業內非常混亂。

最後由於物流行業科技含量不高

很多公司拿業務靠的是關係、路子等,缺乏核心競爭力,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物流平臺也不是很成熟,造成業務關係不穩定。

因此物流行業的生存困難,一方面需要在經濟恢復中逐步回暖,還需要行業進行內部變革和升級,通過資源整合、提升科技含量特別是信息化和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特別是自動駕駛、機器人、平臺化管理運營等技術,以提高企業效率和能力,改善行業生存環境。


關注W科技,跟蹤更多科技資訊。


科技動力


1、物流企業信息化層次較低

據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77.3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GDP的比率為18%。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物流業已經由過去的末端行業,上升為引導生產、促進消費的先導行業。現代物流業是以現代運輸業為重點,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現代製造業為基礎,集系統化、信息化和標準化的特徵,其中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

從信息化建設的角度來看,中國物流企業還處於相對比較原始、低級的階段。據統計,已經實施或部分實施信息化的企業只佔了21%,全面實施信息化的企業只有10%。在整個行業的供應鏈中,企業上下游之間的信息流沒有打通,流通環節多面導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這又是因為物流企業信息建設層次較低,造成信息不暢所致。

2、國內陸運物流市場競爭激烈

目前國內陸運物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德邦、佳吉、嘉裡都是競爭行業老大,而順豐突然轉身盯上陸運這塊蛋糕,或是應對高鐵快遞的一次“戰略轉移”。

3、政府缺乏對物流行業管制

中國的貨運歷史,政府從來沒有集中對此行業進行管理過,一直是由市場隨意發展的。良好的市場經濟中,政府的作用是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建立合理的規則,建立健全法制和誠信體系,但這麼多年來政府在此物流行業中這方面下的功夫少得可憐。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道路建設方面的投資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於疏於對道路基礎上的物流行業的管理,成為中國物流費用佔GDP的比重遠高於歐美國家的主要原因。

4、物流業的發展落後於經濟發展要求

中國物流的發展是受區域發展的推動,零售業與製造業模式的轉變,網購業務的快速成長所影響。據宇博智業瞭解,中國物流業的發展與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匹配,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要求,甚至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為:物流行業的生存環境惡劣、法制不完善、誠信體系未建立、企業負擔過重等。

5、物流企業管理不規範

由於企業管理的不規範,導致目前中國物流行業收購兼併的可行性不大,外資收購中國貨運企業也大多以失敗告終,所以目前企業間的整合只能採取過渡式的聯盟、加盟的方式。


中廢通Feijiu網


越細分,越難做,這算是物流行業的一個普遍規律,比如說冷鏈物流、危化品運輸,航空物流,很多大型全網型公司,德邦、安能、卡行天下、日日順、安迅等等

這一類型企業的優勢在於坐擁大量資金,有完整的全國型網絡,但全網型公司是一個龐然大物,業務繁多,盈利低、投入高的大件家居板塊並不是這類企業的主打產品。



順豐快遞以遍佈全國,我們隨處可見的快遞車!


葉暗渠香998


物流市場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勢頭,快遞更是年增長超過了50%,現在這個時代那個行業的增長可以達到50%?這是一個非常剛需的行業,這樣一個行業為什麼會感覺難做呢?問題出在哪裡呢?一進入的人越來越多,都知道這幾年傳統行業都特別難做,在互聯網時代衝擊下很多行業舉步維艱,那麼怎麼辦?很多人轉到了物流行業導致競爭加大。
第二快遞公司搶佔大包裹市場擠佔物流公司的份額,現在看看那個快遞公司沒有提大包裹?大包裹以前是物流公司的市場,現在被快遞公司搶了,快遞公司雖然貴一點,但是快遞公司上門接貨送貨上門,還有快遞公司那麼完善的網絡,這個物流公司根本沒有辦法和快遞公司競爭,物流公司我只看好專線物流,但是如果專線物流還是不接送貨的話,只能淪為快遞的的二道販子,從快遞公司手裡拿點活賺點辛苦錢。


第三政策的打壓,環保壓力加大,政府鼓勵引導大宗貨物轉向鐵路和水運,這也會擠佔物流的市場。第四各種物流信息平臺貨車幫,運滿滿,51快配,貨拉拉......等的興起讓運輸價格更加透明,沒有了高額的價格,自然做起來難度就會大一些了。


找順風車返空車51快配


如今下沉市場已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今年最重要的戰場,三四線城市用戶始終保持較高增速;同時,在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支出上,農村居民增長速度均高於城鎮居民,消費潛力可期。\r

不僅僅是拼多多在挖掘下沉市場,快遞行業也不例外,現在三四線城市、各大鄉鎮、村莊快遞站點越是越來多。\r

據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認為,快遞不斷加快“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在幫助精準脫貧,幫助更多人創業就業,幫助製造業、農業提升競爭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通也將健全農村配送網絡,助農扶貧,助力鄉村振興。\r

如今,“寄遞+電商+農特產品+農戶”的脫貧模式作用已經凸顯,各大快遞品牌在三四線城市、鄉鎮農村市場的末端佈局就顯得格外重要。通過省際班車直髮、優先送、鄉鎮末端資源整合等降本增效手段,已經快速實現行業彎道超車。


電商老王有話說


不只物流業,象傳統制造業,小加工企業,甚至互聯網企業都出現泡沫,可能由於層次關係,我身旁除小型餐飲業特別是有點特色的早餐店,其他日子都不怎麼好過,所在城市日子好過一點有公務員,事業單位,教育戰線,銀行業等。高科技高端製造可能本地沒有或沒碰到,電視上看過日子好過點,其他普遍不咋的,不知道是真的難受還是怕借錢裝的不好過。


行走大時代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物流越來越難做,主要受 方面影響:

一方面,當前經濟形勢不景氣,使得往來貿易減退,使物流這一塊的業務受到較大幅度的限制。

另一方面,物流這一塊思想觀念沒有與時俱進,仍沿襲比較傳統的經營模式,比如客戶送貨上門、客戶自己到物流公司取貨等等,“老大”經營意識較強,沒能給房客快捷、方便的感受,使不少的物流生意流失。

再一方面,快遞行業不斷湧現和興起,對物流市場產生很大的衝擊,瓜分了物流市場,使得物流業的市場就得日益萎縮和狹窄。自然物流業也感到越來越難做了。

最後一方面,物流基礎設施和體系建設跟不上快遞業,使得物流業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