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結束後,貸款行業會不會迎來更多的資金需求?

顏喜雲品時光記


在本次疫情的嚴重影響之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經濟發展需要資金做強力後盾,毫無疑問,在疫情過後,貸款行業的資金需求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1.個體經濟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繁榮作出了貢獻,為居民消費提供了便利條件。因為個體工商戶大多都是實體經濟,在疫情的衝擊下,有店不能開,生意做不了。但房租費、水電費、僱員工資還得照付,日常生活開銷一樣也少不了,本來流動資金短缺的狀況更是雪上加霜。疫情過後,更多的個體戶會通過貸款解決週轉資金問題,否則難以為繼。

2.中小微企業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大部分企業將面臨資金鍊斷裂和倒逼的風險。據鍾南山院士27日預測疫情時表示,“我們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也就是說疫情時間將達到4個月之久,在此期間,能正常復工復產的企業又有多少?特別是中小服務行業何時正常營業還尚未可知。與此同時,這些企業的房租費、水電費、辦公費用、人員工資的支出不是小數,在資金壓力面前難以持續經營,負重前行,企業倒閉在所難免。因此,通過貸款融通資金成為中小微企業解決經營性流動資金短缺的主要途徑。

3.房地產企業更需要貸款資金支持。房地產行業是高週轉密集型行業,它關乎社會經濟的興衰,在因疫情封城後,房地產企業幾乎一夜之間關閉了售樓部,銷售活動完全停止,基本沒有回款,資金壓力巨大。一方面復工復產難,另一方面還有支付大量的人員工資和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可謂壓力山大。所以,房地產企業更需要應急救急貸款資金。

4.由於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開始減員裁員,加之部分企業倒閉,失業人員大量增加,即便是普通上班族,領取的基本工資也只能維持基本生活。在這群人中,房貸、車貸要還,子女教育要錢,維持日常開銷也需要錢,如果沒有一定的積蓄就需要依靠貸款來解決這些支出。當然,個人如果沒有較好的信用與資產的支撐,只能在網貸平臺和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了。

恢復生產,恢復經濟增速,刺激經濟增長將成為我國疫情後的頭等大事,釋放流動性將成為政策的重要措施和政策導向。據央行2月4日發佈的公告稱,春節工作日以後兩日投放流動性資金達1.7萬億元。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國家會繼續加大資金投放,以恢復生產穩定和經濟穩定增長。

由此可見,在疫情結束後,貸款行業一定會迎來資金需要量的爆發式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