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字帖推薦?

戀黛


怎麼說呢?好的碑帖、字帖實在太多了,浩如煙海。特別喜歡古碑帖。一冊在手,一卷在握,那真是人生一大擁有,值得反覆品讀,愛不釋手。不過,書法不僅僅只有審美價值,今人眼裡,看中的是它更多的是實用價值。

今人選字帖一般也是從實用角度,誰都希望自己寫得一手好字,特別是在這麼個普遍使用手機、電腦,常常提筆忘字的時代,手寫應該越來越稀缺了。物以稀為貴,還喜歡手寫的人算是與眾不同的了,值得肯定。其實,看得出,你更希望學習的是硬筆書法。也許你覺得這樣可以上手快一些,效果明顯。但其實,如果你不著急,不追求立竿見影,如果你把練字當興趣、愛好,那麼還是從練毛筆字開始吧,雖然這個會有點難度,但毛筆字寫得好的人,真的硬筆不會差到哪去,甚至可以不練硬筆,但,如果你直接練硬筆,就算你的硬筆寫得再好,你的毛筆字也不一定好。所以,所謂欲速則不達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好,言歸正傳,說說選帖。如果練毛筆,適合練的碑帖有:

隸書:

《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

魏碑:

《張猛龍碑》、《石門頌》、《李壁墓誌銘》……

楷書:

鍾繇《宣示表》、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王羲之《樂毅論》、鍾紹京《靈飛經》、顏真卿《多寶塔碑》、《勤禮碑》、《麻姑仙壇記》、歐陽詢《九成宮》、諸遂良《雁塔聖教序》、《陰符經》、柳公權《玄秘塔碑》……

行書:王羲之《集字聖教序》……

草書:孫過庭《書譜》、懷素《小草千字文》……

如果練硬筆,時下,田英章很流行,另一個荊霄鵬的字帖也很多,他們的字型取像《九成宮》:法度嚴密,嚴謹工整,端莊灑脫,靈動飄逸……比較受人歡迎,但我的書法老師們都不主張我們練,大概因為太多人喜歡的東西比較普通、俗氣,就我個人而言,我不過覺得瘦長、內斂的字型不符合我的個性和審美,我比較喜歡寬博的字型,但,存在即合理,雅俗共賞,如果從實用角度,還是可以練一練的。

總之,練字總比不練字好,愛手寫的人,還是值得肯定的,隨性一點,喜歡哪本字帖就開始臨寫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願你學有所成。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麻姑仙壇記》是顏真卿最成熟的作品之一,臨《麻姑仙壇記》,從顏真卿那裡學到的會更深更多。

但不主張一開始就臨《麻姑仙壇記》。

臨顏真卿,我是按《多寶塔》——《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的順序臨的。

《多寶塔》全名“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唐天寶十一年(752年),顏真卿43歲時書,學顏書者多從此碑入手。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為楷書四大家之首。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草聖”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顏真卿的書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他50歲以前的作品,代表作《多寶塔碑》等,這也是顏真卿繼承傳統,以古為師的階段,因此,這個時期的作品大都書寫者的“自我”相對較少,更多的是"法度",所以特別適合初學者。二是50歲到60歲時,這個階段是顏真卿書法的成熟時期,行書《祭侄文稿》就誕生在這個時期,這是他在人生遇到很多不如人意的災難時期,因此,作品主要是他氣節的寫照,和宏大人格的表現。三是60歲以後,此時的顏真卿已進入暮年,世事洞明,寄情于山水之間,書法則更去掉了"火"氣,不溫不燥,不疾不徐,代表作有《顏勤禮碑》(書於779年)等。

上面是《勤禮碑》,顏真卿的又一代表作,可以和後文附圖《麻姑仙壇記》作一比較。在我看來,較《麻姑仙壇記》稍易學一些,所以放在《多寶塔》之後,《麻姑仙壇記》之前臨習。

《麻姑仙壇記》,書於771年,此前三年的768年,年近花甲的顏真卿赴任撫州刺史,多次登遊麻姑山,對山間優美風景和神秘色彩頗多感觸,771年再登麻姑山後,書興大發,寫下這千古名篇,內容為麻姑山仙人故事及奏立麻姑廟經過。又是如《蘭亭序》、《祭侄文稿》一樣的有感而發之作,所以表達的情感和內涵非常豐富,比書法本身更多。

《麻姑仙壇記》的書寫,比《多寶塔》晚19年,比《顏勤禮碑》早8年,比《顏勤禮碑》更見樸實、簡單,但愚以為比《顏勤禮碑》相對更富於個性的發揮,因為《勤禮碑》是關於祖先的文章,是顏真卿為他的曾祖父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所以恭謹規範,相對有跡可循,《麻姑山仙壇記》似乎更放得開,因此有更多不可捉摸只可意會的東西。

我所臨的,是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本。

墨跡本,筆法清晰可見,更便於揣摩臨習。


大悔憶智冰


《學書選帖推薦淺談》

學書法分硬筆和毛筆!在無人教學的情況下選帖一般會根據個人所好去書店圖書館或網上平臺選購,而喜好會跟著練習的深入慢慢變化,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自學的書友會頻繁換帖的原因;然而頻繁換帖又是學書大忌。

首先說一下硬筆,它是時代的產物,更體現功能性,實用性!一般都是學習楷書和行書。九十年代非常流行龐中華的字帖,取法漢隸,整體字形偏扁;對於今天的審美來說是很難再讓人喜歡接受的了,但不可否認龐中華在硬筆書法書寫的推廣上功不可沒!然後硬筆楷書發展過程出現了不同的風格與書家。例如;司馬彥,李放鳴,盧中南,王正良,到如今的田英章。都是非常不錯的學習對象,司馬彥在20世紀幾乎佔領了整個中國學生字帖市場,田英章則佔領了21世紀初!盧中南的字更具有一些藝術特點!如學習硬筆楷書,個人推薦從這些書家的字帖中選擇。

然後毛筆書法,這就是個體系,一個學科了,而且非常龐大,這裡我就淺談一下。在學習前我認為選帖應該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朝代,二是字型,三是字體。

三者要一起談一起斟酌:楷行草隸篆分類選擇,一般楷行隸,草篆大部分不會過早接觸。

楷書一般分魏楷和唐楷,這個就涉及朝代和字型了。魏楷金石氣濃,筆鋒強烈,相對入門不太容易把控,可以選擇那些粗重的造像記不適合,也可從北魏墓誌裡選,我推薦《始平公造像》《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唐楷一般指歐顏柳趙,各有千秋,顏筋柳骨,歐趙娟秀,一般選擇歐顏會比較多,我也贊同。趙體略帶行書筆意,難度係數大,柳體法度太嚴,自古學柳出來的書家少之又少!當然楷書還有智永的褚遂良的,宋徽宗的,但是我強烈推薦褚遂良的字,這是可以一直寫下去的。

行書也分兩派:二王系和顏真卿系。二王系是絕對主力。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取法乎上,晉人是最合適了,當選二王,王羲之的聖教序是最容易從楷書過度的,而且初學的相似範本很多,興福寺半截碑,王羲之集字金剛經都可以。然後再學習《淳化閣帖》繼而過度到二王的墨跡尺牘或者宋代米芾行書。

隸書不多說直接最簡易入門帖《曹全碑》,而後可以練習《乙瑛碑》《史晨碑》,最後《張遷碑》《石門頌》

草書:既然學了二王系,草書肯定堅持學習孫過庭《書譜》,其他可略作涉獵

篆書不多闡述,推薦李斯《嶧山碑》。

以上淺析,供書友參詳。

--三華 庚子二月四日











樂軒書法


字帖其實沒有好賴之分,一個書法家,他的字數百年上千年會一直流傳下來,必定有它的美妙所在。

想學書法,這麼多字帖,每一種都學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優選。

怎麼優選呢?第一,必須是古帖,取法乎上。第二,選帖之前多瞭解一些帖子,從中找到一本自己看得特別順眼的,我們說的眼緣,你喜歡,長期才會有動力去學,你連他的字都不喜歡,學他幹嘛?第三,入手貼建議以楷書或者隸書入手,篆書也是可以,這幾種字體,都比較規範,書法,法度很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會比較容易掌握基本的筆畫、結體、筆勢等。如果一開始就學行草書,必定流入油滑、無根等問題。個人建議四大楷,或者鍾繇等其中一帖,其中首推顏體。第四,一個帖子寫完,足夠熟練了,繼續練這個書法家的其它帖子,直到熟練為止。第五,熟悉之上所說的要點以後,繼續深造自己已基本心中有數了,可以選寫各家喜歡的帖子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全手打,希望對您有用,謝謝。


當然之名


中國書法兩大根本質樸與妍美,要想有所成就需有長運規劃不能從一家而終。

起步從唐楷入手為多,但是學書法要本著學源不學流為根本,入手應從晉《二王》或魏碑入手為好,養成自己品味與質樸之基後在另學他家。

趙體字是中國集大成之人,可稱古今書家畫家印家為一體均有大成就的人,從趙體中可學到行,楷,草多體。


儒釋道緣


有啊,我的字帖問世以後就是最好的字帖,有圖有真相,立竿見影事半功倍,可以先看看圖片吧,謝謝!

圖一二是硬筆的球畫沙,是我的發明。圖三是被球畫沙統一了的錐畫沙。





硬筆張


小楷多從鍾繇,多遵古法。行書以王右軍為右。



臥薪齋篆刻


楷書推薦智永千字文(墨跡本);草書推薦孫過庭的書譜;行書推薦米芾。


美好手記


行書王羲之集字聖教序,小草孫過庭書譜,隸書史晨碑與曹全碑,楷書九成宮與顏真卿多寶塔!


書畫痴愛者


中華書法流傳幾千年,優秀帖子很多,可依自已的愛好,隨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