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毛筆的筆性需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夠做到了解和掌握?

二師兄的痛


這個問題表面是筆性的事,實際是一個很專業的有關書法問題,也就是說,掌握和熟悉筆性的過程 ,不是以時間長短的數量來說的,而是以書法的分階段臨習方法的質量來衡量的 。按照入門的學習書法,可以通過1——2年的專業訓練,僅僅是掌握了初步的筆法 。而筆性的熟練,則是一個長期的 循序漸進的修練過程。所謂"人書俱老",大致也就講得這個道理。而這正是書法的魅力所在。沿著這個"筆性"之尖,可以梳理出三個有關書法與筆性的筆法臨習要素。

從掌握到筆性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要想熟悉筆性,善書者應當具備紮實的書寫經驗,對書體 技法,與毛筆,筆體性能的熟練駕馭。

一是熟悉毛筆的種類和特性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說明好的書寫工具與書法訓練的關係。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毛筆已有了很多的種類,如從筆毫毛鐘的特性分,就有羊毫,狼毫,兔毫,雞毫 鼠須,兼毫等等。

長期以來普遍以"尖,圓,齊,健 "被認為是好筆的重要標準,其實未必 。它只是毛筆的普遍存在的特性。現在的制筆技術,剛買的劣筆,同樣能"做"到這個標準。

所以掌握關鍵的毛筆特性 才能用它來較好運用於書寫。

1 按照筆鋒的剛柔選用:

寫小字最好選用紫毫,狼毫等彈性好的硬毫或者兼毫。因為小字提頓較輕,硬毫筆尖銳勁挺,易於藏鋒。易學到點畫的準確形態。

寫大字以較柔軟的羊毫或者羊兼毫為上,大字提按較重,柔筆即能控制渾厚而粗潤的鋒稜。

2 按書體選用:

隨手可見的唐楷筆路,來寫篆隸,是很難掌控篆隸的筆法;用沒有滲墨效果的光面紙來行草書,也無法達到應有的筆法效果; 再說筆性,狼毫爽勁,重在筆鋒 ,羊毫柔長,勢在筆腹,用來書寫練習所要求的藝術效果和用筆方法是有區別的。

比如篆隸書體,行筆均勻,使轉圓融 就用羊毫容易表達婉轉蒼拙的效果。

行草書,書寫運筆速度較快,狼兼毫 容易寫出靈動的效果。

但是楷書之類正體書,最好以羊兼毫為宜,因為用硬毫 過於鋒芒畢露,顯得單薄和難表達韻味。

3 按照字的大小選用:

字的大小與筆頭無絕對比例關係。但如配合好,則更能發揮筆性的優點。比如,毫長3分,宜寫6分以內的字。

毫長1寸,宜寫2寸以內的字。

毫長3-5寸 宜寫1-3尺的字。

按比例以外 還應參考筆的粗細。書法經驗告訴我們,大筆寫小字,容易得豐厚;小筆寫大字,會出現單薄之氣。所以說寧可大寫小 不可小寫大。

還有一個經驗是,初學書法用羊毫,能較快熟悉筆性,容易練出筆力來。

二 通過基本的筆法來訓練控筆性

北宋陳師道有句名言"善書者不擇筆"。原話是這樣的"善書者,不擇筆,妙在心手,不在物。"

陳師道的理論道出了毛筆筆性的合理性,也有其偏頗的地方。一位臨習者的成長過程,離不開紮實的基本功,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掌握最基本用筆的方法,刻苦訓練,才能成為熟練掌握筆性"不擇筆"的高手。

關於用筆,儘管有人說用筆的要點,主要就是圓筆和方筆;有人認為是中鋒和側鋒;還有藏鋒和露鋒。有的講"提 按,頓,挫"。概括來講其實就是"起筆,運筆 收筆"。——"方圓筆"就是起筆。"中側鋒"就是運筆;"藏露鋒"就是講起筆和收筆。都從不同角度點明筆法的要素。掌握了上面說的筆法。 就基本為熟悉筆性鋪平道路。

1 方筆——就是起筆和收筆轉折處為方形,有稜角。其特點是斬釘截鐵,挺勁有力。如下圖,隸書的《張遷碑》,魏碑的《始平公造像》,《張猛龍碑》。方筆的寫法 關鍵是折鋒。

2圓筆——點畫的起止,轉折的地方呈渾圓 沒有稜角。圓筆一般要求圓勁厚朴,含蓄。篆書是訓練圓轉筆法的主要途徑。如下圖《袁安碑》《鐸山碑》

隸書中的《曹全碑》《石門頌》也多為圓筆。如圖

楷書中顏,柳,歐,趙都是方圓結合的,其中顏體的《勤禮碑》以圓居多,《九成宮禮泉碑》以方筆為主。如圖

3 中鋒——就是行筆時,筆鋒尖,始終在筆畫的中間,看起來圓渾有立體感。它是公認最基本的筆法。因為只有中鋒才能"力透紙背"練出最具實力的筆性大法。

4 藏鋒和露鋒——藏就是不露出筆鋒,怎樣藏鋒? 筆鋒入紙,入紙點是落在筆畫之內還是之外。入紙點在筆畫之內,就是藏鋒,藏鋒的字含蓄,耐看有力道。

露鋒正相反,筆鋒露出來。寫法是"順筆入紙,順鋒出紙,"露鋒寫得字,顯得精神,所以有"露鋒以縱其精神"即是。

不論是方筆圓筆,中鋒 側鋒,起落筆都遵循一個原則——"欲上先下,欲左先右,豎畫橫下,橫畫豎下"無數書法家實踐證明,只有這樣 才能寫出力透紙背的筆力,練出沉著,有神采的筆性來。

三 怎樣儘快掌握筆性的要訣

古人講究筆力,實際就是說對筆性出神入化的掌控之力。如"藏頭護尾 力在其中"。"多力豐筋者聖" 講得都是筆性的運用之妙道。所以,欲得筆性之法,先要認識毛筆之軟毫的妙用原理。

1 逐步熟悉軟筆的彈性:

常說"軟毫之健與剛,必須從最軟處求之"。因此追求筆力首先體會筆鋒的彈性。體會筆鋒的彈性,最簡便的方法,是從筆頭上取一毫毛,將毛豎直抵在掌心,認真感覺它的反彈力道是否足夠強。也可以再對比另一支筆的強弱,從而選定合適自己使用的好筆。

2 通過執筆達到良好筆性

初學者,大都以為筆力就是用力 。不是一回事 。使用毛筆,用力不能太大,力太大,筆鋒全給壓扁 就把筆鋒用的力全拐到筆根了。所以 筆性之竅門,在使巧力,而不是用蠻荒之力。方法是借用毛筆自身重量之力的基礎上,人為的慢慢體會拿捏筆桿的巧力,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感覺到使筆力時輕時重的手下可控制住筆的力度。這才叫通過筆力掌握筆性。

也就是說,書法筆性的熟悉 ,實際是靜下心來,由書寫者心性指揮下 人筆合一的融和過程,意念控制手,手之力直達筆端 ,最後追求的更好的書寫體驗,還有想寫就能寫好字的出神入化境界。

3 通過線條的"中實"優美筆性

現在書法訓練, 甚至有些書法愛好者,在書過程中,過於追求橫畫,豎畫的起止部位,卻忽視了對線條中段的筆性把握。形成"兩頭粗,中間細"的啞鈴流弊。

清代包世臣曾提出一個"中實"理論。他認為判斷一個書家的筆下功夫,既不是看起止部位的藏鋒 也不是看銜接的巧妙,而是"掩其兩端玩其中截,只有線條中部紮實有力,不虛不浮,才是真的功夫"。

如下圖,《張黑女墓誌》就能欣賞到典型的"中實"用筆,"中" "郎" 還有"君"字的橫畫,運筆中段筆畫的豐富變化。

如圖下面16種筆病,大都是中虛 兩頭用力的粗糙,這就是沒有加強"中實"筆法訓練的結果。 結果成了"中怯"的陋習。所以熟悉筆性善書者就要儘量在學習過程中,揚長避短,刻意訓練以達到運筆的熟練。

4 轉折處訓練筆性的靈活度

轉折是書寫者處理筆法線條銜接的關鍵。根據不同字體風格,大致分為方折和圓轉兩種。

決定轉折因素還是依據毛筆的特性,因為毛筆之所以叫書法藝術 ,它區別於硬筆的主要因素,是毛筆畫出的線條是寬面立體的。而硬筆 無論轉折如何變化都是單根線條。硬筆是看不出來中鋒 側鋒的變化。如下圖毛筆圓轉,和硬筆圓圈的線條的明顯區別。

所以毛筆需要在明白上述特性下,通過各種書體的不同訓練,來實現筆性的儘快掌握。

比如下圖,篆書,是單一訓練以中鋒運筆圓轉處理轉折。如圖《石鼓文》中的"馬" ;"既"

隸書多以圓轉運筆轉折 但也配合部分方折

如下圖《乙瑛碑》的"空,司"前者為圓 後者為方。

楷書,行書多為方圓並用,如王羲之的《樂毅論》"受","與"的方折,"者,而"轉折的圓轉。

顏真卿的《祭侄稿》的"震,悼"的圓轉篆籀感筆體。力透紙背練出的高超筆性,如錐畫沙, 如折股釵的勁拔氣勢。

《書譜》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以使轉為性情"。就講字的轉折變化,直接影響著結體的節奏,要根據書法"圓轉"和""方轉"之間的辯證關係,做到充分把握轉折處的搭接變化筆法,從而增添運筆過程對筆性的熟練掌握。

熟悉毛筆的筆性,就是熟練掌控寫字,運筆的能力,我們常說的"字無百日功"。假如大多是一年左右就能學會毛筆書法的規律下,那麼這只是僅僅入了門,要想熟悉筆性,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說筆性的熟練掌握, 是一個循序漸進 自然而然實現的。人與人的悟性,才氣是有區別的 。正如有人喜歡唐楷 有人愛臨漢隸,一樣的道理; 但是 萬變不離其宗。基本上掌握筆法,熟悉筆性的路數;認真臨帖,還有學習書法的勤思考,多讀帖,融匯貫通的創作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只要堅持臨習,天道酬勤,就一定會一分耕耘一份收穫的。


張勁逸


對於毛筆筆性的瞭解不難,先熟悉毛筆的基本構造原理,毛筆的筆毫是軟的,書寫時的入筆角度、行筆速度、力度大小、輕重提按等等,都融入了書寫者的個性風格和審美觀點,在這種綜合因素作用下,寫出來的字會出現不同形態的筆劃…或高、或矮、或偏肥、或偏瘦、或流暢、或澀滯、或沉雄、或飄逸…。這就是筆性。


說到對毛筆筆性的掌握,那麼就要經過一個訓練的階段了。至於多長時間因人而異,一要看

功是否勤;二要看堅持程度;三看悟性和思考,方法要用對。做到這三點,個人認為有一年時間差不多了!在這就提到一個概念…肌肉記憶。肌肉記憶是一個科學概念,比如運動員的訓練,技巧性的運動訓練…如乒乓球、羽毛球、體操…;再如學樂器鋼琴、古箏、吉他…;還有書畫等等。人的肌肉記憶非常緩慢,但一旦



形成就非常牢固,比如說你小時候練過幾年吉他,其間又停了幾年沒彈過,那麼重新拾起吉他學習,也比別人沒學過的快和容易上手。而且肌肉記憶有個科學公式可遵循:30/48,即是每練習30分鐘,然後休息48小時,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之後,肌肉記憶會非常牢固。


那麼書法訓練當然可以運用這一科學原理,每天針對一組字,不要多,反覆強化訓練。兼且多讀帖多思考多對比,那麼一年時間之後,你對書法筆性的掌握和對書法的認識都加深了。


許悅愛書法


清劉熙載曰“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一定程度上,這道出了筆性與人的關係。性情關乎筆性,修養關乎性情。

針對初習書者,一般需要注意如下三點。

(一)對工具性能的熟悉和掌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習書者首先應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瞭解各種工具的性能和作用。如筆有軟、硬、兼毫,墨分松、油二煙,硯論端、歙、洮、澄……其中百千多知識要學,也需要好的專業教師解惑。尤其對毛筆性能的認知,應達到一個合格戰士對槍的熟悉程度。

(二)挑選一本合乎書者本人性格的經典名帖(名碑)。人的性格,或奔放灑脫,或含蓄蘊藉,南唐後主唱不出“大江東去”,猛張飛也寫不了《靈飛經》。摩崖石刻蒼茫雄厚,玉版十三行古雅秀勁……“帖性”要合乎脾性,方能事半功倍。我見過太多的培訓班裡,“猛張飛”和“林妹妹”被同一個老師輔導著臨寫同一種書體,這怎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筆性呢?

(三)領悟筆性有快慢,慢不得,也急不得。二十多年前,我輔導過二十多個高中生學書法,其中有一個小姑娘天資聰穎,悟性很高,比起別人,她永遠有種“吃不飽”的感覺。我就給她開小灶,讓她同時練兩種與她性格相近的書體,期間,還讓她誦讀一些和“帖性”接近的古典詩詞。這樣她練了半年,適逢春節,有一過路老者被她家燒雞店的春聯所吸引,進店與小姑娘父女攀談,得知春聯乃小姑娘書寫,老者頗為驚訝,一時興起,留墨寶兩幅,提著小姑娘父親所贈燒雞而去。父女不知老者何人,次日問我,我看老者書法落款,笑曰,“此乃國字號書協副主席也”,兩隻燒雞換名家兩幅墨寶,一時傳為美談。後小姑娘在當年某美院國畫專業考試中,書法獲驚人的滿分,而小姑娘習書不過一年而已。班中有一粗大外向男生,習畫之餘強入書法班,練一月餘,仍不能寫好一個“一”字,我本已經洩氣,不知他課餘一個“一”字獨自練了仨月!一日他請我評點這“一”字,我心裡暗驚,“此子已初得筆性矣!”遂讓他由“一”而習“二”,終入門徑。 記得和一家長閒談,笑問,“你那個畫扁擔的學生還在還練嗎?”我也笑了——他不知那個“笨人”,因苦功、笨功亦能成也。


羽蘭巢


承蒙相邀,受寵若驚,記得曾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既然問到了,不妨再贅述一下,希望能幫到您!

毛筆作為文房四寶之首,其在書法繪畫創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習書法繪畫的人從初入門庭之日起就努力的去駕馭它,控制的越好,書法造詣越高,這是不爭的事實,想寫一手好的書法,畫一副漂亮的國畫,特別是對於功力不深的人,一隻趁手的毛筆是必不可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嗎。

如果知道什麼樣的毛筆趁手那就說明對於毛筆的特性有了一定的瞭解了,我們都知道在挑選毛筆時不管什麼材質,尖、圓、齊、健是四大基本準則,這四大準則也構成了書寫的基本要求,那麼是否聚鋒強,蓄墨足,腰腹挺,彈力佳就能反應一隻毛筆的筆性了,知道了這些再配合不同材質的,還有要書寫的書體對筆的要求就能找到合適的毛筆了。

毛筆並不複雜,要知道一隻毛筆的筆性如何,蓄上墨寫幾個字也就知道了,特別留意一下寫字時在筆畫的勾,轉,連,彈,飛白等要點上表現如何,就可胸有成竹的去駕馭它了。

好的書法家書不擇筆,在使用毛筆書寫時或是不斷的根據毛筆的筆性修飾創作細節或是改變成合適的書體,這需要深厚的控筆功力和博學百家的淵博功底,所以說,筆在外,功在心。一個書者需要不斷的練習,不斷的探究知識,筆方能使來自如,遊刃有餘。筆下千文,連綿不絕。在這個過程中,也就不知不覺成為一個璀璨炫麗的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何樂而不為呢!




元磊文傳


毛筆的筆性是軟的,人所共知。關鍵在於如何利用這個軟的毛筆筆性來寫出書法,而不是寫出毛筆字。這個問題從古至今只有極少數人才能瞭解和解決,所以歷代書法家極少。

現在進入科學新時代了,原子彈早就造出,量子都快掌握了。全國有多個大學開設了書法系,也有了很多書法博導,為什麼現在書法難超古代?為什麼書法家難比二王、旭素?這個書法事實反推出當代書法存在的問題!連一個書法是什麼即毛筆創作書法的筆性都不能瞭解和掌握,豈不愧對父老鄉親?

圍繞書法筆法的問題,已經在今日頭條發了幾百條消息了,反覆強調書寫不是書法、寫法不是筆法、毛筆字要分清字形和筆性、分清實用和藝術……

已經盡力了,還會盡力的,不會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本人總結的書藝特訓法一節課讓大家瞭解筆性,一學期可以讓大家瞭解怎樣掌握筆性。











王乃棟說書畫


1:瞭解相對要容易些,要完全掌握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則需要一輩子。

2:東晉之前毛筆至少已經存在了四五百年,但是人們竟然不知道毛筆還可以有“挑”、“捺”,“鉤”等功能,毛筆字書寫中間的空白竟然還可以妙用,而且還可以那麼美。在此之前人們寫的字都是圓圓的,直到王羲之的出現才有了革命性的發展,毛筆字也是從那時候起真正的變漂亮了,有美感了,真正的成為了藝術品。

3:書法家一輩子摸的就是筆的性子,苦思冥想的就是如何用筆把自己的情感寫出來。


南公懿


如果每天練,大至三個月就能掌握。如果是一週寫一次,則要一年或者更長。


日月墨兒香


不同筆質和使用人,時間也不一樣啊


汝州王國成


多長時間還真沒注意,但有一點是勤練是少不了的,自己用的筆時間久了,今天用這支,明天同那支,寫的內容一樣,但筆的屬性不同,產生的效果明顯不同,像羊毫來寫草書就比狼毫流暢。這些需要時間的沉澱和努力,自己才從中得來的經驗。


平頭老譚


因人而異,取決於訓練時間和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