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如何處置項羽家人?

nocturnserenade


公元前202年12月,歷經數年的楚漢爭霸最終落下帷幕,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邊橫劍自刎。項羽死後,他的遺體遭到漢軍將士的哄搶,有五位將領"裂屍封侯"。項羽的下場這麼慘,那麼項羽親族的命運又將會如何?結果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因為他們過的都很好!

項羽的家族是楚國的貴族,家世顯赫,祖父項燕是楚國的名將。楚國滅亡後,項羽家族在叔父項梁的帶領下,來到了吳中地區。項粱為人仗義疏財,很快就樹立了很高的威信,"吳中賢士大夫皆出其下"。

除了項梁外,項羽還有一位叔父,名纏,字伯,史書上多稱其為項伯。項伯早年行俠仗義,秦統治時期曾與張良有舊交情。曾經因犯下殺人罪,是張良收留了他。

後來為了報答張良,在鴻門宴前夜偷偷給張良報信,張良認為這是不仁不義,把項伯的事情告訴了劉邦,讓劉邦早有準備,並且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項伯多此擋劍救了劉邦一命。

劉邦沒有忘記項伯的恩德,稱帝后,賜其姓劉,並封為射陽侯,封地位於今天江蘇寶應縣射陽湖鎮東部,項伯從此變成劉伯。

項襄也是項燕之子,也就是項羽另一個叔父,性格和善,早年跟隨項梁起兵反秦,項梁在定陶戰死後,隨項羽滅亡秦朝,但由於項羽性格殘暴,項襄逐漸對其失望,公元前206年,項羽暗中殺害義帝楚懷王,項襄對其更是不滿,公元前205年,項襄在定陶與漢軍交戰中被漢將灌嬰擊敗,他審時度勢,投降劉邦,揭開項氏家族子弟背叛項羽的開始。劉邦戰勝項羽後,項襄被賜為劉氏。後來淮南王英布起兵謀反,劉襄跟隨劉邦平定叛亂,叛亂平定後,劉襄擔任淮南太守。

項羽死後,劉邦對待項羽的家人已經非常寬厚了,不僅封賞了官位,還賜給他們了劉姓,劉邦這麼做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一方面最大的威脅已經除掉,另外一個就是為了籠絡人心,鞏固統治。


微論歷史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西楚霸王項羽乃真男人也,但最終卻敗在了無賴劉邦的手下。那麼,在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會怎麼樣處理項羽的家人呢?事實上,劉邦雖然沒有殺其家人,但卻比殺了更狠,令人不得不佩服劉邦的權謀。



項羽與劉邦共舉反秦的大旗,為同袍兄弟。在秦末,陳勝吳廣率先起義,反對秦朝的暴政,但終因寡不敵眾而被鎮壓。隨後,項羽和劉邦共舉反秦的大旗,分兵兩路向秦朝的都城進發。項羽在鉅鹿之戰,以5萬楚軍大敗章邯的40萬秦軍,以少勝多,創造了奇蹟,項羽一戰成名。而劉邦搭了項羽的順風車,兵不血刃,率先攻入了秦朝都城咸陽,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

鴻門宴,項羽錯過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劉邦先攻入咸陽,項羽很生氣,準備滅了劉邦。劉邦在項羽的叛徒叔叔項伯的通風報信下,得知消息後,自知無法抗衡項羽。於是,在張良的安排下,來了一個鴻門宴,向項羽請罪,最後劉邦與樊噲等人演了一出好戲,成功騙過了項羽,得以逃出生天。因此,項羽這個大傻子錯過了消滅劉邦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後來,劉邦被封為漢王,在韓信的輔佐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接下來的楚漢戰爭中,西楚霸王項羽雖然前期暴打劉邦,但最終還是在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後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



在歷史上,並沒有關於項羽子嗣的記載,但他還有不少的叔伯以及堂兄弟,對於這些項羽的家人,劉邦被沒有采取斬草除根的殘酷手法,但卻比殺了更狠。根據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大家看出劉邦的險惡用心了吧,不在肉體上消滅項羽的家人,而是在精神上將其消滅。在項羽死後,他的家人不但沒死,還被封侯,但他們從此要改姓“劉”,其心可誅。如果項羽泉下有知的話,一定會氣得活過來了。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秦亡後,因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消滅了秦軍主力,因此,功勞最大,實力最強。於是自封為西楚霸王,都彭城,劉邦封漢玉,並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由於分封不均,不久,天下又亂了起來,項羽只好親自率兵鎮壓。劉邦利用項羽東顧之機,拜韓信為大將,率兵一鼓盪平三秦,奪取關中,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大幕。剛開始,劉邦是敗多勝少,特別是彭城一戰,劉邦率56萬聯軍,竟被項羽的區區3萬人打得大敗,連劉邦自己也差點做了俘虜。但劉邦是屢敗屢戰,加上君臣一心,很快穩定了戰局。又派大將軍韓信另率一軍,佔領齊國。梁王彭越斷其糧道。促使項羽三面受敵,加上項羽犯了一系列錯誤,如坑殺秦降卒20萬,殺秦王子嬰,燒秦宮,不在關中建都。猜疑謀士范增,君臣離心。因此,項羽勢力由強轉弱,終於在垓上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在烏江被逼自刎。楚漢戰爭結束後,作為勝利者的劉邦並沒有對項羽的家人趕盡殺絕,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劉邦還以魯公之禮安排了項羽的後事,項伯也受到了優待,被賜姓劉氏,改名劉伯,並被封射陽侯,但和劉邦訂立的姻親被廢除了。但項莊去向不明!


苗克華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在垓下之戰是劉邦、項羽之間的一次決戰,此戰以項羽兵敗自殺告終,劉邦掃除障礙,讓開創大漢天下的偉業更進了一步。

歷史上,並沒有關於項羽子嗣的記載,不過他有叔伯堂兄弟等,而對於這些人,劉邦並沒有斬草除根。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這裡意思是讓項羽的親戚都姓了劉。

劉邦雖然沒斬盡殺絕,但讓項羽的親屬全部改姓則更為狠毒,隨著時間的發展,後人可能不會記得項羽這人,因為他們開始以劉姓為榮。


愛汕美食


項羽自刎後,劉邦沒有再追究餘下的士兵將領,對他們是收編,或者放歸本地。


因為三年反秦,四年抗楚,整個國內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人口劇急下降。何況,項羽已經死亡,剩下的人再沒主子,戰爭就相對結束。


劉邦並沒有虐待項羽家人,族人。項伯侯射陽封,其他男人量才使用。並賜給劉姓,視為一家人。


劉邦下馬治國,立即要實行"仁義",以爭取全民眾的支持和擁護。恢復生產是重中之重,而人口是起決定作用的。所以,劉邦沒有對項羽手下及其家人再下殺手。

當然,如果實在不服的除外,比如藏在韓信府中的鐘離昧。


劉一千五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共同對項羽形成垓下之圍,隨後項羽在烏江自刎,楚漢戰爭終於以漢的勝利告終。

項羽死後,曾經楚國的統治區域全都向劉邦投降,只有魯國堅守不下,當劉邦命人向魯國展示項羽的頭顱之後,魯國才宣佈歸順大漢(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劉邦感於魯國對項羽的忠誠,以魯公之禮將項羽安葬在穀城。那麼,劉邦在消滅項羽之後,又是如何對待項羽家人的呢?

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上述記載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也就是說,項羽死後,他的族人均未受到劉邦的打擊報復,並且有四人出了被封侯之外還被賜姓劉氏(被皇帝賜姓在古代是一個很高的榮譽)。但是以上封侯的四人都是很早就已經投靠劉邦,或者“暗中投靠”劉邦的。

射陽侯項伯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史書中提到的項羽的兩個叔父,即項梁和項伯,在對待項羽的方式上幾乎有著天壤之別。項羽是在項梁的撫養及教育下成長的,又是在項梁的一手提拔下成為楚國的將領,項羽的軍事能力與項梁的栽培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項伯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多次“胳膊肘往外拐”,不僅救了劉邦的父親劉太公的命,還在“鴻門宴”上成了劉邦本人的救命恩人。

所以,項伯雖然一直追隨項羽到最後一刻,但是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後依然把他封侯。而項伯的富貴也沒有持續太久——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4年)項伯去世,他的兒子劉睢因有罪而無法繼承爵位,所以項伯後人便淪為庶民。

桃侯項襄

項襄是項燕第三子,也是項羽的叔父,不過他早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就在定陶之戰中被灌嬰擊敗而投降劉邦,後來在平定黥布叛亂中有功而被封侯。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劉襄(已經改性劉了)因有罪而被取消侯爵,呂后當政之時為了籠絡人心而恢復他的爵位。他的兒子劉舍除了順利繼承桃侯之外,還在周亞夫之後成為漢朝丞相。

平皋侯項他

項他即項佗,是項羽的侄子,在漢元年(公元前206)年被灌嬰擊敗而投降,他是最早歸順劉邦的項氏族人。項他家族顯赫了四代,其玄孫劉勝(和中山靖王重名了)在漢武帝時期坐酎金失侯。

史書中只記載了此三名項氏族人的事蹟,玄武侯連姓名都沒有流傳下來,並且,史書中也沒有關於項羽子嗣的任何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