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國王重用煽風點火的人,不久後人心離散,他被親信殺死

有人說:"豬站在風口上都能被吹起來。"

遇上好的局勢,抓住好的時機,再沒用的人也能成一番功名。

陳勝卻成不了功名。

秦朝失去民心後,他是第一個發動起義的人,全天下的起義軍都認他做領袖。

稍微有點能力的人,憑藉手裡掌握的這麼多的資源,就算做不了皇帝,也能割據一方吧。

陳勝的起義,只堅持了6個月就失敗了,他本人竟被自己的馬車伕殺死。

響應他的號召起義的人,卻滅掉了秦朝,得到了江山。

陳勝的失敗在於人心離散,內部分裂,原因是他重用煽風點火之人,失去了人心。

國王重用煽風點火的人,不久後人心離散,他被親信殺死

朱房、胡武

陳勝農民出生,從小沒接受過貴族們的教育,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心思單純,不懂得如何駕馭群臣。與手下將領起點相同,沒有超越常人的能力和聲望,害怕地位會被手下篡奪。

在駕馭群臣的方式上,他採取了高壓的政策。

他任命朱房做中正,任命胡武做司過,負責監察文武百官。

將領們九死一生在外奮戰,回來就要受到審查。他們行軍作戰過程中若是有一點與中央命令相違的,就要被逮捕治罪。

這兩個人越是吹毛求疵,陳勝就越覺得他們對自己忠心不二。這兩人逮的人越多,陳勝就越覺得他們能幹。

與他兩有仇的人,他們都是親自去之罪,不經過正規官吏之手,想什麼罪就定什麼罪。

陳勝卻很信任他們,將領們有苦說不出,敢怒不敢言,只能將憤恨藏在心中。

因為這樣的緣故,陳勝雖然是他們的首領,卻得不到擁護和愛戴。

陳勝對"親信"又是怎麼做的呢?

國王重用煽風點火的人,不久後人心離散,他被親信殺死

聽外人話殺親信

從小一起長大的人,當然比出社會後遇到的人更加值得信任。

陳勝有一個同鄉故人,見他稱王一方,特地趕來投奔。

來到了陳縣,他敲著宮門說:"我要見陳勝!"

守門官兵要將他捆起來,他反覆解釋,才放開了他,但不將此事向陳勝通報。

等到陳勝出門,那人高喊陳勝的名字。

陳勝聽到後,才召見了他,並與他同乘一輛馬車回宮。

那人見到陳勝宮殿之雄偉,不僅感嘆到:"多厲害啊!陳王的宮殿真是高大深邃啊!"

他經常出入宮殿,便越來越隨意,經常和別人講陳勝做佃農時的"囧事"。

有人對陳勝說:"你的故人愚昧無知,到處胡說八道,這回損害您的威嚴。"

陳勝覺得言之有理,下令將這位故人殺了。

從此以後,陳勝的故交、知交紛紛主動離去,再也沒有親近他的人了。

國王重用煽風點火的人,不久後人心離散,他被親信殺死

古語云:"察見淵中魚不詳。"

有的時候,看到了別人的錯誤要裝作沒看到,知道了別人的過錯要裝作不知道。怎能吹毛求疵去故意挑刺呢?

"司過"這個官職,字面意思就是"專門負責監察別人過錯的官員"。

將領們在外面浴血奮戰九死一生,他犯了小錯誤要當作沒看到,犯了普通錯誤要照輕處罰,犯了大錯誤才能正式地處罰。

你只盯著他的錯誤,他卻依仗著自己建過的功勳,覺得自己"罪不至此"。陳勝的做法怎能讓將領們心服口服呢?把將領們都得罪乾淨了,誰還幫他打仗呢?

劉邦得天下後,將三分之二的疆土都分封給了故人,這是看重人心得失的做法,所以劉邦能得天下,陳勝只能命喪於車伕之手。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眾叛親離,不需外部的打擊,內部的敵人就將他除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