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 合力戰“疫”解“兩難”

(抗擊新冠肺炎)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 合力戰“疫”解“兩難”

中新社石家莊2月27日電 題: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 合力戰“疫”解“兩難”

中新社記者 魯達 陳林

6年前的春天,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地攜手跑出加速度,正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6年後的此時,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京津冀聯防聯控合力戰“疫”,解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難題。

自疫情發生後,環繞京津的河北就在省域周邊、省域內、環京周邊構築“三道防線”,內防擴散、外防輸出輸入。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的農業省到改革開放後的工業大省,數十年間河北發生了鉅變。但受“虹吸效應”等因素影響,同京津相比河北處於落後地位,三地發展並不均衡。

為破解北京“大城市病”、區域發展不均衡等難題,20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京張高鐵建成通車,交通便利愈發明顯;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成效顯著,藍天白雲越來越多;北京現代第四工廠等名企落戶河北,帶動產業聚集越來越大……

6年來,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在交通、生態、產業等多個重點領域突破。河北也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高質量發展。

坊間此前“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的比喻,也變為北京“瘦身提質”、天津“強身聚核”、河北“健身增效”。

為抗擊此次疫情,地緣相近、協同發展的京津冀繼續攜手,建立了疫情聯防聯控聯動工作機制,出臺相關方案,在應急會商、疫情信息互通、風險管控聯動等方面溝通聯繫緊密。

為做好復工,北京與河北廊坊6個環京區縣通過實行“一信、一卡、一證”等方便通勤人員出行。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推出環渤海內支線“天天班”服務,支持河北企業、客戶復工復產,解決陸運司機緊張、公路運輸不暢等困難。

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此時由規劃編制已轉入實質性建設階段的雄安新區,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正一手嚴抓疫情防控,一手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截至25日,復工復產規模以上企業累計達157家。26日,新區政務服務大廳也恢復正常運行。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主要舉辦地張家口崇禮,76個冬奧項目目前已完工36個,其餘40個項目全部達到計劃進度要求。26日,實行最嚴格疫情防控舉措下,當地3家雪場恢復營業。場內提示牌印有“請佩戴口罩”“每桌限坐一人”等字樣。有限開放後對人數有所限定,外地遊客需通過網絡實名制預約。

在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從京津冀到長三角,全國一盤棋下各地正在作答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新“考題”,化“兩難”為“雙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