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什麼疫情期間沒有車上路油價卻降了,疫情過後會不會漲價?

靜水堂


疫情期間國內油價降價了,並不是因為疫情期間沒有車上路,而是因為疫情期間國際油價出現大跌,從而導致國內油價才下跌的。

至於疫情過後油價會不會漲價?疫情結束後油價漲價是肯定的,要知道油價跌1毛漲1元的特徵。

國際原油走勢圖



如上圖,這是國際原油近2個多月的走勢圖,國際原油從高點65美元跌到當前50美元,2個多月時間已經跌了15美元了。

疫情是從1月23日起,而當時國際原油在60美元附近,一個月時間過去了,國際原油已經跌到50美元,疫情期間國際原油跌了10美元。

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關係

根據我國成品油的調價機制,國內油價的調整都是以國際原油作為參考,實行同漲同跌,10個交易日進行調整一次。


但國內油價有特殊情況,有不足50元每噸的幅度,進行擱淺;另外國內油價有天地板設定,當國際原油跌到40美元或者漲到130美元國內油價不進行跟隨調整,已經達到地板價和天花板價格。

為什麼疫情沒有車上路油價卻降了?

上面已經對國際原油行情進行分析,以及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可以得知。

疫情期間國際原油出現持續下跌,而國內油價又把國際原油價格作為調整的參考價格,既然國際原油都跌了,國內油價肯定也是會降價的,這是必然的趨勢。

所以說疫情期間國內油價降價並不是因為沒有車上路才降價,而是因為國際原油下跌才降價的。


疫情過後油價會不會漲價?

疫情結束之後,對於國際原油構成重大利好,國際原油肯定出現新一輪的上漲趨勢,一旦國際原油上漲,國內油價上漲是必然的,所以疫情結束後油價肯定會漲價的。

因為一旦疫情結束了,全球投資者擔憂情緒解除,全球熱錢從黃金和美元市場撤資金,然後直接進入原油市場,從而推高原油價格,國內油價也就順水成舟的漲價了。

總之國內油價都是有一個特徵,漲多跌少,漲快跌慢的特徵,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油桶貴了,油價又漲價了。


老金財經


不可否認,國內疫情的發展對於原油價格的走勢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國內春節假期延長,企業延遲開工,煉廠開工率大幅下滑,國內油市毫無疑問將會出現價格回落的可能性。

國際金融協會(IIF)上週末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會抑制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石油需求,將油價進一步壓低至每桶57美元,並給整個中東地區的增長前景蒙上陰影。

該金融行業組織中東和北非(MENA)首席經濟學家Garbis Iradian表示:“在出現新冠病毒之前,我們曾預計今年的平均油價為每桶60美元,而去年為每桶64美元。”“我們很可能會修正全年的預測,可能是58美元或57美元,取決於疫情的發展。”

Iradian的言論突顯出對這種病毒的經濟影響的擔憂不斷加重。他說:“總體而言,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可能在每日30-40萬桶之間,而不是每日90萬桶。”

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至全球範圍,對於商業活動的傷害可能正在加深。特別是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出現的較為嚴重疫情,或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對經濟增速下降造成致命的打擊。經濟下行的擔憂,正在加速石油價格的下滑。

2月4日的行情數據顯示,布倫特原油最新下跌3.28%至每桶56.58美元。原油跌2.98%至51.78美元。

國際石油價格延續其前的下跌,短期那魚改變的基本面,或是國際石油價格下探至42美元元/每桶。

技術面上,短線調整結束後,可能恢復至下跌的過程。

當瘟疫結束後,並不見得國際石油價格就會出現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因為全球石油產量或面臨一個強勁增長的時期,包括美國,俄羅斯和沙特等國都保持高位的生產水平,與相對萎縮的石油需求的增長相比,全球石油仍然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況,而這一狀況在短期之內,特別是瘟疫結束後,很快地達到恢復。因此,國內石油價格很難在短期內恢復上漲。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裡發表不同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行走吧木頭


沒車上路,油價才會降!供大於求價格下跌這是基本道理!

不過,沒車上路是油價下降的間接驅動因素,油價定價是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而調整的!

我國是世界上原油需求第一大國。

此次疫情問題,造成我國社會經濟活動暫時大幅度停滯,生產、生活需求大幅度下降,交通受限制導致出行大大減少就是直接例子。

預計疫情期間,我國原油日需求減少幾十萬桶。這對國際原油需求來講是大大的減量。

並且受關聯因素影響,國外其他國家企業生產活動也受到影響,對原油消耗影響很大。

所以節後原油價格一路暴跌,且雖然OPEC積極謀劃減產,但油價反彈乏力。

主要就是因為此次需求減量太大,影響範圍也非常大。

而且未來預期也不是很好,我國疫情防治力度很大,但是還沒有出現明顯的拐點。社會經濟恢復樂觀來說也要到下半年才能正常。

同時,更加嚴峻的是,疫情在海外呈擴散趨勢。日本、韓國、美國、伊朗、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均出現疫情感染,這對原油的需求造成悲觀影響。所以今日開市原油價格小幅跳水下跌。

疫情過後,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活動的恢復,對原油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原油供求矛盾逐漸修復,油價還是會慢慢漲價的。主要看社會經濟恢復程度。

當然,其它諸多因素也關係到原油價格,比如OPEC3月份減產會以,如果硬性大量減產,也會提振原油價格。並且當下伊朗也爆發疫情,如果擴大,可能造成減產,也會提振原油價格上漲。

題外話:雖然目前原油價格下跌,國內汽油價格也比較低,出行成本降低,但疫情問題並沒有解決,大家還是老老實實待在家裡,避免非必要外出,為我國疫情防治做貢獻!


期貨匠人李瑞


不要把國內油價的上漲與下調與國內的油價供需結合在一起,因為國內的供需本就是失衡的,不存在借鑑意義。

我國的油價調整有兩個基本的因素,第1個因素是國際的油價,第2個因素則是國內的稅費。

國內的稅費是根據經濟的情況進行調整的,當過去國際油價在100美元以上的高位波動時,我國的稅費保持低廉的水平,從而為製造業企業節省成本,而當國際油價出現大幅度的下調的時候,我國的稅費隨之升高,保護國內節能減排企業的發展以及國內原油生產的積極性。

不過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在2019年4月份已經下調了國內油價的稅費,未來調高的可能性暫時看不到。

再說國際油價整體而言,隨著頁岩油和凝析油的產能不斷上升,國際油價一直遭受比較嚴重的下行壓力,即便是歐佩克國家減產也未能抬升油價,再加上整體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需求的放緩讓油價更加低迷。由於疫情的影響讓需求放緩更加明顯,這也是為什麼最近的油價持續承壓的原因。

所以無論是國際郵件還是稅費都是更利於國內下調油價的,因此油價下調也是正常的,和市面上的汽車多少沒有什麼關係,即便是受到國內的供需影響,沒有車上路也是需求放緩更利空油價。


諮詢師天生


國內油價10個工作日一調

2013年3月26日,《關於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624 號)》發佈,確定成品油計價和調價週期調整為10個工作日。根據參考國際原油價格漲跌幅度,國內油價進行相應調整。

二、調價幅度低於50元/噸,不作調整

當汽、柴油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調價擱淺,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衝抵。

三、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油種調整

2013年起,根據進口原油結構及國際市場原油貿易變化,我國相應調整了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油種。此次改革使得國內油價能夠更為靈敏地反映出國際油價的變化。

四、設置調控上下限

2016年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了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新機制設定了價格調控的上下限,上限為國際油價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

① 當國際油價低於40美元時,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再繼續降低;

② 當國際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

③ 在40美元~130美元之間運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該漲就漲,該降就降。


寒伶兒


你腦子進水啦?一個商品出來都強,此價格誰說了算?決定權是廠家!如果生產大於需求時肯定是買方有了選擇權了,誰的服務好價格還低我就買你的,就這道理!


墨影軒


這個情況應該與國際油價有所關連,但可以肯定的是油價受疫情的影響是事實。試想一下在疫期間絕大部分都在家自我隔離,路上開車的人自然少,油站汽油肯定滯銷,所以,降價促銷也就很正常的事,反觀多地解封復工後車流與人流激增,汽車用油也同步激增油價上調,就也應該是市場行情的規律吧。


007布魯斯南


就是因為沒有車上路才降油價嘛!


用戶9331452522930


很簡單啊,如果一樣商品沒有一個人買,那它一文不值,疫情期間開車出去的人少了,加油的量隨之下降,供大於需,油必然會降價,極端點,若沒有一個人去加油、那麼油一文不值。[捂臉]


及時雨人


封路封的加油的少了,另當然降價,原來每月七八百一個月,現在加一箱剩一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