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目前國內的疫情情況似乎正在逐步得到控制。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除了湖北依然危急之外,大部分的地方已經多日沒有出現新增病例,而絕大多數民眾的配合,為國內打贏疫情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若是把這其中所湧現出的感人事蹟拍成電影,想必觀眾流下的淚水都能填滿撒哈拉沙漠。

但與此同時,媒體的目光逐漸開始為國外的疫情所吸引。截至目前,韓國已經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重災區,而日本、意大利、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也都讓人擔憂未來疫情大爆發的風險。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由於一些國家的政府在本次疫情中表現不佳,甚至於無所作為,因此很多國內網友吐槽它們“抄作業都不會”。

可伴隨著疫情進一步的惡化,也許我們已經不能再用調侃的心態面對國外的疫情,而是要為每一名海外華人的人身安全感到擔心了。

重複:這絕非危言聳聽。


人性的陰暗面:對未知的恐懼造就了排斥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早在1月底疫情開始在國內明朗化的時候,我就開始關注一些國外網友的評論了。

以日本為例,由於當地政府並沒有第一時間採取對中國遊客的限制令,因此當該國網友聽說咱們爆發了疫情之後,便開始將前往日本的中國人視為洪水猛獸。

如今日本的疫情愈發失控,而當日本網友怒斥政府應對不力的同時,妖魔化中國遊客的聲音也此起彼伏。

似乎在他們眼中:如果沒有那麼多中國遊客前往日本,那麼現在日本的糟糕局面就不會發生。

雖然看到這種評論難免令人氣憤,不過聯想起最近幾天韓國疫情大爆發之後,很多國內網友紛紛評論說:請停止韓國飛往國內的航班……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這不就是赤裸裸的人性嗎?

因為病毒看不見摸不著,於是無論是我們,亦或者那些日本網友,都下意識地將未知的恐懼賦予在了某個具體的群體身上。

試想,如果這次疫情是因為日本亦或者韓國遊客導致的傳播,是因為美國參加運動會傳開的,亦或者是朱總送員工去非洲的路上被感染的……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也許現在國內網友就已經日以繼夜地怒斥那些國家了吧?

可問題在於:我們能理解其他國家對病毒的恐懼,但無法避免他們可能會採取的過激行為。

如果說日本和韓國和我們幾乎有著同樣的容貌,只要不開口說話,也許沒人知道你到底是華人還是本土居民的話……

那麼在膚色差異明顯的歐美等國家,大規模排斥行為就顯得極度危險。

從網絡上流傳種種情報來看,似乎公開歧視甚至動用武力的行為已經出現了。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雖然國內媒體也很快補充說。“上述事件目前還只是零星出現,並未形成大規模的現象。” 但如果疫情遲遲在當地得不到控制的話,我們就無法估計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了。

畢竟當人們對某個群體產生恐懼之後,哪怕是平時看起來老實巴交的普通人,都有可能化身為暴力分子。

對此,每一名華人,隨時隨地都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襲擊。如果只是言語辱罵,那麼還可以一笑置之。如果對方真的揮舞起了兇器……

只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發生。


海外媒體:人血饅頭的狂歡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在本次疫情當中,有不少網友認為國內媒體對很多問題沒有起到足夠的監督作用,因此感到了失望。

但如果他們有機會閱讀一些來自外媒的報道,那麼心情絕對不可能是失望,而是恐懼。

《華爾街日報》《時代週刊》《明鏡》……這些媒體在國際上都擁有極高知名度。對國外的受眾來說,也許會理所當然相信來自它們的報道。

然而就是這些“權威媒體”,恰恰扮演了在疫情當中激發仇恨的角色。以《華爾街日報》為例,它甚至將那個百年前象徵著中華民族屈辱的“病夫”一詞重新搬了出來。而其他的媒體也都半斤八兩,通過圖片或者文字的形式,向受眾灌輸著“中國是瘟疫之國”的概念。

可想而知,一旦這些媒體的受眾認同了報道的觀點,那麼他們會對中國人,以及海外的華人採取怎樣的態度呢?

當全中國正在奮力抗擊疫情,對疫情快速蔓延進行了有效遏制的時候,卻在國際輿論中遭遇到了如此不公正的批評。可想而知,如果我是一名一線人員,在看到這種報道時會多麼憤怒。

這也是為何國家層面都提出抗議,甚至驅逐《華爾街日報》記者的原因。

但遺憾的是,對那些海外媒體而言,我們的抗議可能無法阻止它們一如既往的瘋狂。也無力勸說他們對這次疫情進行公正的報道。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無他,僅僅是因為當媒體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撒旦”形象之後,它就能夠贏得無數的點擊和關注。在恰飯問題上,誰還會在意中國人民的感情呢?

但這種人血饅頭式的狂歡,最終會由誰來買單?

不用說,就是海外的華人們了。

想象一下:當某個剛剛看完《華爾街日報》的普通民眾,帶著亢奮的情緒走出家門,偏巧遇到了一位華人(甚至有可能只是黃種人)時,他會不會採取過激行動呢?

畢竟,有時候錯誤的輿論引導不僅僅會造成對另一群體的排斥,甚至釀成了國家之間的衝突。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而真的當釀成大禍時,這些媒體會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嗎?


事實:疫情喚醒了歷史的幽靈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目前對外交往的主張。但受到種種原因的影響,這一目標恐怕在短期內還難以實現。

與之相反,有些時候如果某種偏見不能隨著時光流逝而消散,那麼當出現某種契機的時候,它就會如同幽靈一般復活,重新佔據人心。

百年前,為了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眾多華人不遠萬里前往了美國,試圖在那兒紮根下來。他們儘管身材瘦弱,卻憑藉無比熱情、吃苦的精神,為當地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但回應這份努力的,則是全社會的排斥: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也許生活在和平年代,無法想象那個年代華人所遭遇的痛苦。

可一旦曾經的記憶再度被喚醒,那麼和當年同樣的排斥心也許又將在一些國外人群中浮現出來。最終造成海外華人的身心傷害。

《華爾街日報》的“病夫論”,絕對不是一次偶然。

重新提起這段歷史,自然不是為了激發我們自己的仇恨。我僅僅是想告訴海外華人:你不能阻擋某種勢頭的捲土重來,有時候善良和真心未必能夠得到等同的回報。尤其是在一些本身法律意識淡薄地區,一旦遇到激進分子,華人真的非常危險。


今天出現了一段耐人尋味的發言:

「疫情觀察」紅色警告:海外華人,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鍾南山談疫情起源時表示,對疫情的預測,我們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現在國外出現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也就是說,儘管武漢成為了疫情的重大爆發地點,但是否病毒就是如外媒說的那樣,“MADE IN CHINA”呢?現在還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但是,最終的真相恐怕要很久很久才能水落石出,甚至永遠沒有結論。

而這漫長的時間裡,我們無法阻止外媒的狂歡,以及一些人固有的偏見。

那麼對生活、工作在海外的所有華人來說,除了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對遭遇的暴力進行抗爭、儘可能不要單獨行動之外……

或許可以換個角度想一下:

當危機來臨的時候:祖國母親永遠會敞開懷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