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水產品“壓塘”“賣難”怎麼破?這些地方不遺“漁”力出實招兒

對蝦!羅非魚!最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運輸不暢、消費尋求減少,各地水產品“賣難”“壓塘”現象時有發生。據監測調度顯示,目前湖北、山東、福建等12個生產大縣,存塘水產品400萬噸左右,比往年高50%以上,大宗淡水魚、對蝦、羅非魚等壓塘較為嚴重。

近日,各地漁民和企業通過多種途徑展開銷售“自救”,漁業主管部門也紛紛出新招、出實招,急漁民之所急,水產的“賣難”問題有所緩解。

水產品“壓塘”“賣難”怎麼破?這些地方不遺“漁”力出實招兒

安徽:“整鄉下單”

唐小飛是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水陽鎮的扣蟹養殖戶,他所在的水陽鎮,是安徽省幼蟹生產基地,也被譽為“中國幼蟹第一鎮”。當地常年養殖幼蟹4萬多畝,年產近16億隻,主要銷往江蘇、山東、湖北等地。

通常,幼蟹投放要在3月中旬前完成,否則將影響河蟹養殖收益。往年2月,水陽鎮的幼蟹就基本銷售完畢了,但今年疫情發生後,交通與訂單都受到影響。

唐小飛告訴記者,受到疫情影響,扣蟹出塘單價一路從40元/斤下滑到15元/斤,但只要能賣出去就行,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這段時間已經陸續賣了7萬多斤,賣了差不多70%。大部分是銷往江蘇、山東,還有省內。我們合作社大約還有3萬斤待售,我自己的塘裡還剩有5千多斤。剩下的這部分,原本都是要發湖北的,目前還在想辦法對接銷路。”

在尋找出路的過程中,水陽鎮漁業主管部門瞭解到,山東省微山縣高樓鄉有池塘養蟹面積8萬畝,眼下,農戶們正急需投放幼蟹。水陽鎮積極與高樓鄉政府多次協商,初步達成“整鄉下單”幼蟹購銷協議:

由高樓鄉負責統計審核各村各戶的幼蟹需求,水陽鎮將幼蟹運到高樓鄉指定地點,再由高樓鄉鄉政府交給各村集中提取。一站直達,就地領取,這樣既能降低兩地疫情防控風險,又可以實現幼蟹供銷順利銜接。

本週最新情況:

  • 合肥市周谷堆水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量比2月第一週增加了近60%,價格較春節前上漲5%~10%
  • 超市鮮活大宗水產品交易量增加70%
  • 宣城市宣州區目前每天幼蟹交易量達5000多萬隻
  • 懷遠縣用於酒樓餐飲消費的高端水產品滯銷,僅5家企業就有80萬斤甲魚待售
  • 黃山市臭鱖魚大量訂單取消,有公司春節前600萬元訂單全部取消,線上銷量下降20%,春節前儲存的3000萬元原料魚目前銷售受阻
水產品“壓塘”“賣難”怎麼破?這些地方不遺“漁”力出實招兒

江西:對接電商線上銷售

300萬斤草魚+300萬斤花鰱,合起來是價值3000萬元的“壓塘難題”。

一個月來,如何解開這道題,一直困擾著江西的水產龍頭——軍山湖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不過最近,他們似乎迎來了轉機。

在江西省漁業主管部門的協調下,軍山湖生態農業發展公司、江西省國營恆湖綜合墾殖場水產養殖場、鄱湖農牧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0餘家龍頭企業,已同阿里巴巴、京東、淘寶、易購等相關電商企業簽訂了預訂銷售合同,數量達3500多噸,預訂品種主要為草魚、鱅魚、鯽魚等大宗水產品。

據2月20日不完全實時調度,江西水產品總存塘量13.02萬噸,相比2月11日調度的14.45萬噸,減少了1.43萬噸。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及時組織人員摸清水產龍頭企業、養殖大戶、漁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現有水產品的存量、日供量,以及水產品市場需求量,逐一調度對接市場,建立生產經營主體日供量的上市表,做到供應有序。”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局副局長易建平介紹。

據瞭解,為了解決“壓塘”,江西漁業主管部門指導企業積極探索多渠道促銷。主要措施:

  • 積極組織存塘水產品較多企業實時對接“全國水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和“江西省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
  • 引導養殖大戶、龍頭企業及時對接阿里巴巴、京東、淘寶、易購等電商生鮮部
  • 組織養殖企業和養殖大戶同鄉鎮、縣城和設區市已開放的超市進行直銷對接
  • 充分發揮已放開的水產品交易市場的作用
水產品“壓塘”“賣難”怎麼破?這些地方不遺“漁”力出實招兒

江西漁業漁政局還積極協調商務、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開通應急運輸“綠色通道”,對進入產地購買水產品和進入市場供應的水產品運輸車輛給予優先放行,強化水產品市場準入關,確保水產品供應質量安全。

最新消息:

  • 1月29日-2月11日,江西省每日市場交易量僅有300噸左右,交易價格也偏低
  • 截至2月20日,產銷對接基地315個、產銷意向日供應量2630餘噸。
  • 據不完全統計,江西省近期產商直接對接每天銷量在200多噸,面向已開放的超市直銷
  • 截止2月20日,江西省水產品存塘量比上週減少了近萬噸,比疫情初期每天新增銷量400-500噸
  • 將實施水產品收儲暫養行動,開闢鮮活水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直接進各大醫院、單位食堂和社區等配送服務。

海南:包車護送農民工返崗

“在家待著沒有收入,終於可以回廠上班了。”2月18日晚,海南儋州市和慶鎮木排村村民許海娟接到返崗通知。19日一早,鎮政府用車到村裡接送她去儋州車站。在完成信息登記、測量體溫後,上午9時,許海娟坐上了政府安排的“專車”返回工廠。

包括許海娟在內,車上的27名村民都是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原計劃節後上班的他們,一直無法返崗。而這樣的“專車待遇”,來自儋州市主動對接市場、企業,提供點對點服務,護送農民工返崗復工。

據瞭解,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澄邁縣老城經濟開發區,自從2月11日復工以來,人手不足成了企業最頭疼的事。該公司黨支部書記鍾師說,“我們的加工廠有20條生產線,每條大約需要40名工人,加上包裝環節,一共1300名工人。疫情發生後,受到封存封路影響,工人一直無法到位。我們還有養殖和飼料生產,任何一個環節受阻都會影響公司整體運轉。政府部門幫助協調,把工人回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鍾師告訴記者,最近每天有100餘名工人陸續返回,公司為工人提供免費用餐和宿舍,節前已經預備了口罩等防護物資。目前加工廠的產能正在有序恢復,周發貨量可以達到30~40個貨櫃。“我們有信心把落下的補回來!”

水產品“壓塘”“賣難”怎麼破?這些地方不遺“漁”力出實招兒

福建:印發促進產業持續發展十條措施

提出進一步加快財政項目實施進度、加大省級海洋產業發展示範縣產業項目扶持力度、支持遠洋漁業穩健發展、促進水產養殖業穩定生產、加快實施水產加工業技術升級改造、支持水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優化政務服務工作、加大漁業漁民風險保障力度、積極開展宣傳推介等十條疫情應對措施。

山東:暢通水產品綠色通道

要求不得以防疫為由,違規攔截水產品、飼料運輸車輛,切實開通蔬菜、畜禽產品、水產品、生產資料等綠色通道,堅決避免綠色通道被“一刀切”的現狀,保障水產品市場流通。

四川:加強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防控

做好水產養殖場等重點場所人員來往登記排查,抓好運輸環節監控。加強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凡是用於再養殖的異地、異場水產苗種都要嚴格檢疫,嚴格聯網出證。嚴禁交易水生野生動物,暢通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

河南:發出致漁民朋友的倡議書

號召全省廣大漁民朋友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服從屬地政府管理,儘量減少接觸,做好個人防護,保證水產品安全供給,發揚行業誠信作風,樹立大局意識,嚴禁哄抬物價,確保菜籃子供應。

雲南:調度水產品信息

對重點養殖生產單位和水產品批發市場品種、價格、銷地等信息進行周調度,做好穩產保供分析研判。同時指導督促養殖戶抓好現有存塘水產品的管理,做好春季生產設施修繕、苗種儲備和檢疫等準備工作。

水產品“壓塘”“賣難”怎麼破?這些地方不遺“漁”力出實招兒

江蘇:部署水產品穩產保供

抓好水生動物疫病防控,確保不暴發重大水產養殖病害、不發生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抓好水產品產銷銜接,保障存塘水產品和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加強對漁業從業者摸排,不留死角和漏洞。同時發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水產養殖技術要點》。

河北:部署做好水產養殖生產

提高水產養殖病害預警及防治水平,在具備條件的縣(區)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及時掌握生產銷售相關情況,指導養殖企業做好春季苗種繁育等準備工作,滿足省內及京津等重點地區水產品市場需求。

廣西:嚴格水生野生動物利用監督管理

疫情防控期間,暫停受理水生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獵捕、人工繁育、出售、購買、利用的行政許可和證件年審事項的申請,嚴禁任何形式的水生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交易活動,對已取得許可的獵捕和公眾展示展演等利用行為暫停實施。

遼寧:加強疫情期間涉外漁業管理

向轄區所有入韓作業漁船船主、漁民以及遠洋漁業企業提出倡議,疫情防控期間不出海,平穩度過高發期,疫區人員暫緩返回,減少傳染可能性,做好人員隔離觀察,建立應急處置預案,禁止任何越界捕撈,避免涉外事件發生。

吉林:加強越冬和春季生產指導

加強對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技術指導,提高越冬魚類成活率。做好春季生產準備,動員養殖戶利用農閒時間開展池塘清整、消毒、繁育設施維護等工作,提前儲備漁用生產物資。

廣東:優質水產品馳援疫區一線

發起“廣東農企馳援湖北抗疫公益捐贈”倡議,發動廣東企業為患者和醫務人員送溫暖,三天時間募集到價值211萬元的優質水產品29噸,馳援武漢,保障抗疫一線用餐營養。

全國水產品產銷對接平臺上線

為進一步有效銜接產銷,解決水產品和苗種對接問題,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統籌指導下,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運營的“全國水產品產銷對接平臺”於2月19日上線。

小程序包括“魚交易”“苗交易”兩塊。該平臺用於收集發佈水產品產銷信息,保證特殊時期精準對接,解決疫情期間產品“賣不出”和“買不到”的問題。通過手機微信小程序即可進行信息發佈,平臺信息發佈免費。

截至2月24日11時,已有1879家企業在該平臺註冊發佈信息,重點針對廣東、海南的對蝦和羅非魚,湖北小龍蝦等壓塘問題,點對點聯繫重點地區和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特殊時期,特別手段,跑出了令廣大漁民滿意的漁業速度。


內容: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高飛 王巖 崔麗 韓超

素材來源: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局、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海南省農業農村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