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一文讀懂:今天鍾南山都說了啥?疫情源頭、新葯研發……

​​2月27日,廣州市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鍾南山等介紹疫情防控情況並回應熱點問題。乾貨滿滿,一起來看。

一文读懂:今天钟南山都说了啥?疫情源头、新药研发……

鍾南山 新華社資料圖

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根據團隊在傳統模型基礎上加上影響因素,國家強力干預和春節後的回程高峰消除後,預測高峰應該在2月中接近2月底。到了2月15日,數字果然下來了。我們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

新冠肺炎1人能傳染2到3人

武漢出現了大規模爆發,但是在其他城市規模並不算大。這與以往傳染性很高的疫情很不一樣。一個人能傳染大概2—3人之間,說明傳染得非常快。

回應美國大量流感病人死亡

在美國大量的流感病人也出現了死亡,我們加速了研發和臨床驗證。如何在短時間鑑別新冠病毒和流感是非常重要的。還要考慮怎樣更好確診,除了核酸檢測以外,對疑似病人進行IgM是很好的輔助手段。

治癒患者產生足夠抗體,一般不會再感染

對復陽的情況,一般病毒感染規律是一樣的,只要身體出現抗體,而且增高很多,增高到4倍就可以獻血漿了,一般這些病人不會再感染。不要說一發現有些殘餘就認為是再感染,身體已經產生足夠量的抗體,就不會感染,這是規律。至於腸道糞便裡有殘餘,還會不會再傳染其他人是有待觀察的。

疾控中心的特殊地位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這次暴露出短板,我們CDC(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了,只是個技術部門。CDC的特殊地位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要一級一級上報。

疫情蔓延很快的國家可以參考中國方案

現在形勢變化了,國外漲得比國內快。中國病例在到達高峰後很快下降,就是因為有聯防聯控機制。(疫情)發展蔓延很快的國家可以參考中國方案,早發現,早隔離。

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對疫情的預測,我們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現在國外出現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鍾南山會後接受記者提問又補充到:“首先發現”和“發源”不能劃上等號,但也不能就此判斷疫情是來自國外。只有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有了結果,才可能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月內研發出新藥是不可能的

(我們)對突發性的一些傳染病重視得不夠,所以沒有持續地進行科學研究,所以這一次對新發的這個病我感覺在治療上有點束手無策,只能夠根據很多它的原理用現有的藥。在這麼十幾天、二十天,甚至一個月能夠研發出一個新藥根本是不可能的,這是需要長期的積累。

如12月初就嚴防,病人將會大幅減少

21世紀已經有三次冠狀病毒的感染,凡是發現冠狀病毒的感染,馬上要嚴防擴散,這次就是一個極大的教訓。假如我們在12月初,甚至是1月初能夠採取嚴格防控措施的話,我們的病人將會大幅減少。我們曾經估計過,要是25號再實施的話,我們將會增加到十幾萬人。

延伸閱讀:

鍾南山稱中國可能從輸出病例變為輸入,再看這組數據,確實值得警惕!

今天(27日)上午,鍾南山院士在出席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通氣會時表示,中國可能從輸出病例變為輸入,應加強國際聯防聯控。

鍾南山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迅速蔓延,中國存在從輸出病例變為輸入病例的可能性。

鍾南山還認為,日本的鑽石公主號此前的隔離方法欠佳,因為郵輪是封閉系統,在船上隔離會導致交叉感染。

鍾南山說:“危難當頭,我們和日韓需要互相支持,希望能及時掌握國外病情和治療方法,共同減少病情擴大。”

中國境外新增確診病例首次超過中國境內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6日在日內瓦的記者會上表示,當天收到的報告顯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中國以外地區收到報告的新增病例數首次超過中國國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每日簡報,中國當天報告了412例新確診病例,而中國境外報告了459例。

在中國境外的新病例中,有一半以上來自韓國,新增了284例,其次為意大利、伊朗。

譚德塞還強調,所有國家,無論是否有病例,都必須為潛在的大流行做好準備。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人民日報客戶端 羊城派 北京日報新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