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莊子》《孟子》書中都未提到對方,好像兩人沒有任何交集這是為何?

氤氳嫋



梅里一了


眾所周知,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是儒家的第二號人物,是“聖人”孔子之後的“亞聖”,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說的第二號人物,其乃是曠世奇人,有經天緯地之才,他的文章氣勢磅礴,他的思想深邃宏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他的風格嬉笑怒罵。

孟子與莊子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兩人年齡相差無幾,也同樣都活動在中原地區,為什麼他們就從來沒有見過面呢?甚至在各自的著作中,也都從來沒有提及過對方呢?這真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查閱歷史資料,發現解釋他們兩人“老死不相往來”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有朱熹之說和傅佩榮之說。朱熹認為,二者“老死不相往來”有兩個原因,一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兩人勢力範圍沒有交叉,孟子往來於齊、宋、鄒、魯之間,最南面的地方也只到過樑國,而莊子活躍在淮西一帶,在那個信息不暢通、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兩人自然也就沒有交流的機會了;一是各自身份地位的差異,莊子生活在窮鄉僻壤,一生窮困潦倒,一生沒有發達過,算不上當時的知名人士,算不上當時的“聞人”,當時沒有多少人去理會他,所以,也就沒有引起孟子的留意與關注。

傅佩榮認為,儒家有一個原則,叫做“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孟子對於莊子這樣的人,肯定是沒有什麼興趣的。因為孟子要帶著學生們周遊列國,想要為國君所用,想要為老百姓做點事情,以此達到造福百姓的目的。

而莊子是一個笑傲山林,甘願自己過苦日子而毫不在乎仕途的人,跟孟子可以說是沒有見過面,即使見面恐怕也沒有話說。

我認為,莊子之所以與孟子“老死不相往來”,根源在於莊子本人,因為莊子傳播的是道教,而道教向來主張無己無功無名無為,儘管莊子學術水平高,卻只顧自己孤芳自賞,沒有象孟子那樣帶出很多的學生,故那時的莊子不可能名氣很大。由此看來,當時的孟子應該不清楚莊子的存在,不知道在他的時代,曾經有這樣一位大師。這讓後世之人,心中充滿了遺憾。

說實話,孟子與莊子的雙雄會,確實讓人充滿期待。一個是咄咄逼人,一個是天馬行空,同樣的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同樣地擁有無限的激情、無窮的自信乃至無比的傲慢,他倆若能相見,該會有怎樣精彩的場面呢?

遺憾的是,兩顆耀眼的流星,居然就這樣平行地滑落,沒有衝撞出哪怕半點智慧的火花。遺憾的是,僅僅因為莊子本身低調導致的名氣不大,沒有足以引起孟子的特別關注,致使所有的期待頓時化成了泡影,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遺憾。

由此看來,為人處世,不可一味只圖虛名,也不可一味刻意無名。



歪嘴說歷史


這個“交集”,實實在在地,確實沒有。我以為,雖然莊子的外王內聖思想對儒家產生重大的深遠影響,以至使我們這些早已脫離孔孟教育,且已到老年的人,都不陌生。然而,作為同時代人,兩人興趣愛好及具體貫徹的主張,註定沒興趣也沒功夫互相關注一下,研究一下。一個是教育家、政治理論家,孟子好交際、喜跑官、愛教人,遊說國君推行自己民貴君輕的仁政至上思想主張。因為人家不接受,只把他當學者尊重,便不接受國君的贈金,可見不缺錢。孟子雖愛四處走動,但因為接觸的都是王公大臣、國君宰相,在富裕繁華之地,輪不到去見窮鄉僻壤,因為缺糧去借糧被戲弄的窮棒子莊子。文學家莊子喜閒居、獨來獨往、不受管束、害怕見國君,認為伴君如伴虎,自由散漫,興趣愛好也不同,不喜扎堆喜獨處,搞文學創作,創作十萬之多文字的著作。可見兩人在時間上實在沒功夫即使認識也不可能見面。山野村路的,高低不平,人生地不熟的,讓孟軻在寶貴的時間裡怎麼找到莊周。正如現在這兩種人互有厭惡及陌生一般,那時人也應一樣,所以雙方即使互相知道,也不可能互相提及,正如今人難以接受如此自辱一般。“外王內聖”思想也沒必要互相見面切磋,更何況,對儒家影響是後來的事。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莊子早上去捉蝴蝶了,有詩為證,莊子早提蝴蝶,望帝春歸託杜鵑,孟子不是去給他取孟婆湯了嗎?


用戶1996006158257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人物,屬哲學範疇,他們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致虛守靜,無為而治。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生要人物,孔子創立,孟子發展,他們的核心思想是:"仁、義、禮、智、信。他們首推周禮,以"仁,恕,誠,孝是其價值觀,著重修德,家族倫常,提昌仁政,抨擊暴政,重視禮樂秩序,移風易俗,極富入世思想和人文精神。

因二人的觀點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沒有提及的必要。


雲鶴166082174


那時候交通那麼阻塞,又不像今天地鐵

如織,公路如梭;又不像今天有網絡,

有百家講臺。

他倆分居兩地,沒有交流,這很正常呀。


廣法居士


莊子在意識裡,孟子在心相里!境界不同!!


虎嘯金鐘


意見相左,老死不相往來。


瞭然翁523


當時都沒人說,沒人問,也沒人管。這都兩千多年過去了,再提出來考量,是什麼事兒……。推測一下吧,(一)倆人觀點不一致,道不同不相為謀。(二)當時交通條件不行,雙方盤纏不夠。


魯中居士


潛伏是一種最友好的交集,孟子比莊子做的好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