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從歷史角度來說,為什麼說上海有錢人都是無錫和寧波人?

啊呦大阿桔


這話在歷史上有一定的依據,但其實有誇張成分。

說它有依據,主要是因為在民國時期上海商界的兩大重要的頭面人物分別是來自無錫的榮氏兄弟和來自寧波的虞洽卿。

榮宗敬,德生兩兄弟,是榮氏家族的第1代掌門人。 江蘇無錫人,晚清時期赴上海經商,創辦了大量工廠,其中以麵粉廠和棉紗廠的規模最大,當時人稱之為麵粉大王,棉紗大王。榮家的企業規模在上海首屈一指,可以說是解放前上海資本家當中的代表性人物。

虞洽卿,浙江寧波人,早年赴上海學徒,後成銀行買辦,是晚期寧波幫的代表性人物。因為和蔣介石早年在上海有一段特殊淵源,所以後來長期出任上海商會會長代表上海商界和南京國民政府接洽。所謂的淵源實際上就是幫助,因為投機生意失敗的蔣介石敗入上海流氓頭子黃金榮門下以躲債。

但實際上,自上海1842年開埠以來,一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百餘年的時間裡面,城頭變換大王旗,在上海商界叱吒風雲的人物極多,並不都是無錫和寧波人。晚清時期縱橫上海政商兩界遊刃有餘的盛宣懷是江蘇常州人。蘇州的洞庭席家在上海買辦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民國時期,在銀行領域聲名赫赫,後來轉入政界發展的張嘉璈,也就是徐志摩首任妻子張幼儀的哥哥,是寶山人當時屬江蘇管轄,現在為上海寶山區。另外一位在銀行領域享有盛譽的企業家,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創辦人,陳光甫是江蘇鎮江人。上海四大百貨公司的老闆全部都是廣東商人。其中有一家招牌保留到了現在,在上海南京東路上還可見到,就是永安百貨。

以上是頭面人物的分析。從目前上海檔案館以及其他資料中心所儲存的民國時期公司股東名錄的籍貫分析來看,大體上有兩類企業。一類企業就是以江浙商人為主體的,另外一類是以廣東商人為主體的。前者數量相對較多一些。以江浙商人為主體的,股東主要來自於上海周邊的一些城市,比如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寧波紹興嘉興湖州。江浙兩省的其他城市,數量相對較少。此外還有少部分山東和安徽籍的商人參與其中。廣東商人則多以潮汕商人為主,同時也會有廣東其他地區以及福建部分地區的商人。也就是說放寬到一般情況下來看,無錫和寧波商人在上海商人當中並沒有佔據特殊地位和優勢。民國時期上海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群體,應該是江浙商人和以廣東福建商人為主的南洋商人群體。後者之所以被稱為南洋商人,是因為大部分都有在南洋生活和經商的經歷,具有僑商背景。

所以綜合來看這個結論肯定是有誇張成分的。至於上海方言當中的阿拉,確實是來自於寧波方言,但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上海方言當中的我除了阿拉以外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這種說法就是來自於蘇州方言的偶。如果真正瞭解上海方言和寧波方言,就會發現兩者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

現在的上海市區方言,受外部方言的影響比較大。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蘇州話和寧波話。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上海開埠初期,最主要的外來移民就是這兩個城市的。這些移民在學習上海方言的過程當中也把自己的方言帶到了上海方言之中。這是形成方言影響力的最主要原因。

同時還應該指出來的是,為什麼其他地方的移民沒有能夠將自己的方言更有力的滲透到上海方言之中呢?這主要是因為蘇州方言和寧波方言在經濟上有一定的優勢。上海有大量的蘇北籍人口,由於當時主要是因為逃難的原因來到上海的,所以大都從事下層工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蘇北方言是和貧窮落後聯繫在一起的,所以自然對於上海方言的影響很小。而蘇州方言和寧波方言的使用者,有相當一部分是商人群體,經濟地位高,推動了這些方言在上海方言內的影響力。同時還應當指出的是,蘇州方言還有文化上的優勢,這是寧波方言不具備的。因此蘇州方言在很多方面影響力遠勝過寧波方言,比如在方言演出的各種曲藝節目當中,文化教育活動當中。綜合來看,其實寧波方言對上海當地方言的影響力還是不如蘇州方言的。只是阿拉這個詞的影響力比較廣泛,形成了一種認知上的錯覺。


用戶4325101516


說起來,近代的上海就跟現如今的美國一樣,是一個大熔爐,全國各地的人都來到這裡,希望能夠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當時混得比較好的,就是寧波人和無錫人。

在當時因為各種現實原因,再加上寧波人天性好闖蕩,所以大批的寧波人來到上海來開闢自己的天地。因為寧波一直以來就是對外的港口城市,貿易頻繁,所以這幫聞慣了海鮮味的人對於商機有一種天生的直覺。再加上寧波人來到上海之後,比起其他地方的人更加團結,相互扶持,最終使得寧波幫不斷壯大。在上個世紀上海灘呼風喚雨的人不少都是寧波幫人士。

而至於無錫人,則靠的是其勤奮和圓滑的性格。雖然不及寧波幫影響之大,但是也是出了不少名人。即便是沒有一夜暴富,無錫人在上海的生活依舊非常愜意,都打拼得非常不錯。無錫人在上海灘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榮氏家族了,從錢莊開始然後生意越做越大,到紡織業等各個領域。

相比之下,在近代寧波人和無錫人都在努力往上爬的時候,很多上海本地人卻還過著原來的小漁村的生活,所以說發展到後來,上海本地人反而對於這座城市越來越陌生。

至於上海話的“阿拉”,卻是是從寧波話傳過來的。就像前面所說,上海就是一個大熔爐,所以吸收了很多其他地方的元素,在方言上就是如此。現在的上海話,都是那個時候文化相互交融雜糅出來的結果。


西門町吃在寧波


以寧波和無錫人士為主的“江浙財團”,曾經一度“壟斷”了20世紀前後的上海商界,在某個歷史時期內是上海灘強勢群體。上海話博採眾長,吸收長三角很多城市方言,與粵語和英語相通,“馬路”一詞就來自英語譯音。


“江浙財團”乃民國時期雄踞上海灘的江浙兩省大銀行、大企業集團的總稱。是當時中國最大的財團,而“寧波幫”、“無錫幫”是其中最為活躍的群體。

19世紀80年代以後,上海的寧波幫買辦穆炳元等人超過廣東幫而居於買辦集團的首位。寧波幫就此確立了上海的霸主地位。從此寧波幫以上海為基地,創造了100個左右全國第一,湧現出一批“大王”,抒寫了中國工商業史上的百年輝煌。

1915年,鎮海虞洽卿創辦的三北航業集團。是當時我國最大的商辦航運集團,其總噸位為9.1萬多噸,約佔全國民族航運業總噸位的七分之一。鎮海邵逸夫,1925年與兄長在上海開設天一影片公司,1926年與三哥邵仁枚赴新加坡開拓電影市場,後成立“邵氏兄弟公司”,1958年與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獲得了各種國際獎的有32部影片。


亞洲電影皇帝邵逸夫祖籍寧波

相對於浙江寧波,江蘇無錫則是後起之秀。從1895年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業勤紗廠創辦伊始,到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前夕,在不足五十年的時間裡,無錫一躍而成中國六大工業都市之一,工人總數僅次於上海,這是無錫確立在上海地位的經濟基礎。

無錫望族榮氏二十多個家族企業的代表榮毅仁,1937年上海聖約翰大學歷史系畢業,正值日本全面侵華。年僅弱冠的榮毅仁開始輔佐父親經營龐大的家族企業。先後在無錫茂新麵粉公司任助理、經理,上海合豐企業公司董事,上海三新銀行董事、經理。

作為錫商的傑出代表,當時榮氏集團的麵粉產量就佔中國的三分之一,榮氏集團紡織業布機產量佔中國的百分之二十九。毛澤東主席曾說:“榮家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首戶。”榮毅仁在改革開放時期,曾經擔任中信集團董事長,國家副主席。


中信集團董事長、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祖籍無錫

筆者祖籍浙江,出生於上海,現在江蘇定居。瞭解寧波人熟悉無錫人,這兩支群體均為出類拔萃之輩!


陸燕青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上海有錢人大部分為無錫和寧波人,是存在源緣的。更為準確的說上海大部分有錢人為南通、常州、無錫、蘇州、湖州、嘉興、杭州、紹興、寧波人。為什麼?因為均為上海周邊城市,也是最早進入上海發家的的人。不管是歷史淵源還是改革開放以後,這幾個地區的人,是最能夠受惠於上海市蓬勃發展的受益者。

清朝時上海市不叫上海市,叫松江府。嘉慶十年的時候上海地區形成了十縣一廳的格局,有松江府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太倉州嘉定、崇明、寶山以及川撫民廳。其實在清朝的時候上海也是作為了主要對外的交易窗口存在,主要是海上貿易,東線至日本、朝鮮,南線至南洋群島。

當然,在清朝初期打天下的時候,曾經就有“嘉定三屠”的黑暗歷史。所以後來,等到天下太平的時候,人口需要得到擴充。那麼怎麼辦?順治帝時期人口大清洗造成了人口銳減,周邊地區成為了填補人口的條件。當時的填補人口,印象裡寧波人最多。

清朝末年,外國勢力的進入,上海更是成為了租借地區。那麼對於戰亂時的中國而言,什麼人最有利於向上海靠攏?就是周邊地區的人口,可以說上海人很多與周邊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極少是一輩一輩的真正上海人。有了得天獨厚的歷史淵源,以及歷年來上海市經濟的大飛躍。這些人跟上了時代的步伐,成為了有錢人。


厚金說


從歷史角度來分折,別忘了大上海開埠170年廣東邦才是真正的大佬,最先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經商,永安,先施,大新,新新,四大公司,直到改革開放的今天,上海的廣東潮汕人,經商人才濟濟,業績頗佳,成績喜人,前赴後繼,且很低調!當今的寧波人,無錫人有什麼大佬可炫耀的?有人嗎?回答是廖廖無幾…





龍乜強盛


上海從開埠以來地理上和寧波舟山較近,以前出行以水路為主。水路在沿海的漁耕文化相近,都是吳語區,而當初上海也屬於蘇州轄地,所以與其相近的無錫上海人一直稱呼為小上海。有朋友說南通不是也很近為什麼沒有稱之為小上海。其實就算一江之隔,有很多區別。其一、南通和上海直線較近,長江天險出海口與當時的渡江條件有一定關係。其二、所有的北方人為何艱辛萬苦闖關東而不向南方來?唯一的結論就是長江!所以就形成了揚州和南通的兩大渡口城市~西津渡~崇明島就是跳板。其三、上海的發展也侷限在租界開始。所以從上海發展過程看首先當地蘇州本土,然後沿海漁民。最後陸路無錫人~直至上海人稱鄉下人蘇北人。個人認識,不喜就噴!


最底層的觀察員


說起來,近代的上海就跟現如今的美國一樣,是一個大熔爐,全國各地的人都來到這裡,希望能夠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當時混得比較好的,就是無錫人和寧波人。

在當時因為各種現實原因,再加上寧波人天性好闖蕩,所以大批的寧波人來到上海來開闢自己的天地。因為寧波一直以來就是對外的港口城市,貿易頻繁,所以這幫聞慣了海鮮味的人對於商機有一種天生的直覺。再加上寧波人來到上海之後,比起其他地方的人更加團結,相互扶持,最終使得寧波幫不斷壯大。在上個世紀上海灘呼風喚雨的人不少都是寧波幫人士。

而至於無錫人,則靠的是其勤奮和精明的性格。即便是沒有一夜暴富,無錫人在上海的生活依舊非常愜意,都打拼得非常不錯。無錫人在上海灘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榮氏家族了,從錢莊開始然後生意越做越大,到紡織業等各個領域。

相比之下,在近代無錫人和寧波人都在努力往上爬的時候,很多上海本地人卻還過著原來的小漁村的生活,所以說發展到後來,上海本地人反而對於這座城市越來越陌生。

三地的語言月比較接近,現在的上海話,都是那個時候文化相互交融雜糅出來的結果。






第七感萌主


寧波人從事水產生意、無錫人做五金、常州人開老火灶、紹興人做鹹菜黃豆芽、蘇北人開理髮服務、山東人做大餅油條店、、這些都是老上海人


棋兵891


寧波人一搬搬,廣東人在上海有錢的多。


用戶1520701194217


^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