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揭陽黃氏聚落事記(三)


揭陽黃氏聚落事記(三)

民國二年(1913)

是年,揭陽縣漁湖都庵前村肇建東峰公祠,該祠又稱“四鄉家祠”,乃庵前村與鄰村劉厝、張厝洋、陶厝共4個自然村按人口比例出資興建。公祠大門正面匾額題“東峰公祠”,其匾額背面題“四鄉家祠”,開揭陽祠堂建築史之首創。

民國三年(1914)

是年,揭陽縣官溪都高湖村始辦小學堂。

民國六年(1917)

是年,揭陽縣官溪都新鄉村(今梅雲新鄉)肇建秩音公祠溯源堂。

民國七年(1918)

是年,揭陽縣漁湖都港尾村利用“花月書齋”及祠堂為辦學地點,以先賢黃奇遇所捐81畝書田租谷為辦學基金,創辦漁湖都第一所鄉立小學。

是年,揭陽縣漁湖都港尾村黃柏森捐資二千銀元,修復被地震損壞的化龍橋(漁湖橋)。

民國九年(1920)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山湖觀音山村創辦漢劇白字戲《拾音班》。

揭陽黃氏聚落事記(三)


民國十一年(1922)

是年8月,揭陽縣藍田都溝口村二棵樹幹粗壯的細葉榕樹,被強颱風颳倒。後生長為枝繁葉茂的連體樹,形成奇特壯觀的榕蔭風景。今樹齡已達291年,被揭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二級保護名木。

民國十二年(1923)

是年,揭陽縣官溪都新鄉村(今梅雲新鄉)肇建潛德公祠源遠堂。

民國十四年(1925)

是年,揭陽縣漁湖都塘埔村黃建孫(揭陽縣參議員)、黃偉生(黃埔軍校學生)、黃詩興(鄉長)在塘埔村發展20多名國民黨員,並在橋頭南樓建立組織活動地址。

民國十五年(1926)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玉浦村的黃功毅在揭陽縣榕城北滘創辦捷和五金製造廠,製造生產法郎徽章和童子軍用品。是揭陽早期的五金製造廠,被《揭陽縣工業志》譽為開揭陽地方機械工業之先河。

是年,僑居泰國的揭陽縣玉湖鎮新寮村人黃子仁,發動暹羅(泰國)、實叻(新加坡)、檳榔嶼、萬里洞華僑60多人,捐資光洋7632元在家鄉新寮村興建新寮僑成學校,校舍為7座二層鋼筋混凝土樓房。是揭陽較早捐資家鄉學校建設的華僑之一。

是年,揭陽縣漁湖都塘埔村的黃亞糯發明首制了永和理髮剪刀工具並做成剪刀產業,其產品在潮梅一帶廣被使用。1932年又仿製了與英國“花旗牌”剪刀相似,而質量超過它的剪刀底片,推動了剪頭工具的進步,也促成了塘埔村五金加工業的形成。其時,塘埔村有永和、駿昌、永合、通昌等多家專業理髮工具鋪。

揭陽黃氏聚落事記(三)


民國十六年(1927)

是年,“八一”南昌起義成功,9月中旬起義軍揮師南下,是時中共揭陽縣地方黨組織為迎接起義軍,在揭陽縣城北郊玉浦村設立聯絡點,並把縣委組織部、宣傳部所屬各科也移至玉浦村聯繫和組織群眾,組織民船在玉浦村境內的馬牙渡架設浮橋。9月26日上午起義軍將領賀龍、葉挺、劉伯承率第十一軍二十四師、第二十軍第一師共6000多人進入揭陽城。周恩來、賀龍等皆從搭設的浮橋經過入駐榕城。9月28日凌晨駐紮榕城的起義軍兵分二路,其中一路從玉浦村馬牙渡搭設的浮橋,經玉浦向山湖(玉湖)、湯坑挺進,接著發生了著名的“汾水戰役”。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玉浦村肇建純祖公祠光德堂。

是年,揭陽縣官溪都(今梅雲街道)翁厝寮(今群英村)肇建黃氏祖祠。宗祠坐北向南,主體建築為三開間二進式結構,大門匾額陽刻“黃氏祖祠”,後廳懸掛“宗德堂”堂匾。

是年,揭陽縣官溪都(今梅雲街道)吉水(今赤水)村、梅畔村倡建同和市。

民國十七年(1928)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藍和鄉的玉浦、東山、新河等村參股在籃頭村西置建藍和市,市場面積3500平方米,有乾果鋪、染布鋪、雜貨店、藥店、中西醫診所等固定鋪戶49間。

民國十八年(1929)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玉浦村建造本村第一座部分樓板和立柱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二層樓房亮成樓。

民國十九年(1930)

是年9月,揭陽縣官溪都(今梅雲街道)新鄉村地主武裝黃如春的炮樓被竹林紅軍夜襲炸燬。

民國二十年(1931)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玉浦村人黃舞昌在榕城北馬路、鎮屐街經營田料行,為英國卜內門公司推銷“獅馬牌”田料,備小型放映機流動免費放映以介紹田料性能及助長作物、增加產量等為內容之圖像廣告,是揭陽最早的電影廣告。

是年,揭陽縣官溪都吉水村(今梅雲赤水大圍村)肇建敦嚴公祠,公祠坐北向南,主體建築為三開間三進二天井廟堂式結構,大門匾額陽刻“敦嚴公祠”四字,系時任英國駐汕頭領事館秘書黃理丹(大圍村人)所書,後廳懸掛“熾昌堂”牌匾。

揭陽黃氏聚落事記(三)


民國二十一年(1932)

是年,揭陽縣境內的揭安公路和揭豐公路建成通車,潮興公司和揭成公司在玉浦村的玉浦渡口附近設立揭陽縣玉和汽車總站。

是年,揭陽縣霖田都(今白塔鎮)水流埔(今瑞聯村)肇建養素公祠。公祠建築面積505平方米,為五開間二進建築結構。

民國二十二年(1933)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玉浦村在黃氏家廟創辦本都第一所村辦學校“藍和高級小學”,清末廩生黃甲儒擔任校長,鄉(村)長黃農傑將玉浦渡口收入作為辦學經費,凡玉浦子弟就讀該校者免費,開揭陽縣村辦學校免費之先河。

是年,中國紅十字會上海總會揭陽分會在漁湖都塘埔村設立漁湖紅十字會戰時救護隊,參加該組織有塘埔、佘厝等六個鄉村,專事收埋無主屍體。後因經費不足,於1938年停止活動並解散。

是年,揭陽縣農林推廣辦事處設於藍田都新河村石湖古廟,並在新河村境黃岐山麓設立揭陽縣第一苗圃地。

民國二十三年(1934)

是年,揭陽縣漁湖都庵前村為紀念黃姓祖媽而肇建的“慈順祖廳”女祠竣工落成。

民國二十四年(1935)

是年,揭陽縣漁湖都港尾村創辦了揭陽縣第一個大齡婦女識字班,聘請京岡村孫貞女士任教師。同時還開辦廣雅讀書社和廣雅樂社。

是年,東江工農紅軍游擊隊到揭陽縣藍田都觀音山村,抓捕陷害革命黨人黃家仁的本村鄉紳黃意助,並在觀音山村現場執行槍決,革命群眾無不拍掌稱快。

民國二十五年(1936)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東山村黃武元創辦“老三正順”圓身潮劇戲班,有技藝較高演員10多人。

揭陽黃氏聚落事記(三)


民國二十六年(1937)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山湖新寮村創辦第一所女子夜校,有2位老師、70名學生。

民國二十七年(1938)

是年,揭陽縣官溪都高美田東村黃達三積極宣傳“三民主義”,秘密支持其兒子參加中共地下黨在榕城開展的學生、農民革命運動。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山湖觀音山村、汾水村始放映無聲電影《十三妹》。

民國二十八年(1939)

是年1月22日,位於揭陽縣藍田都玉浦村境的揭陽縣玉和汽車總站被日機炸燬,幸無人員傷亡。

是年1月,中共潮汕中心縣委在揭陽縣霖田都水流埔(今瑞聯村)養素公祠創辦“南僑中學二校”,黃梅傑為學校董事會主席、邱秉章主持學校全面工作、楊世瑞為學校教務主任,為抗日戰爭培養了一批革命幹部。翌年,南僑中學二校被國民黨當局強行解散。

是年12月,揭陽縣藍田都新河、溝口等村被日機轟炸。

民國二十九年(1940)

是年3月3日,日機投彈數枚突襲揭陽縣城,並在榕江北河玉浦段上空掃射大華、永安二客輪。

是年,揭陽縣漁湖都塘埔村黃庭國從絞盤種中選育出晚稻良種“庭國種”,為遠近聞名的優良新品,毗鄰鄉村多為種植。成為上世紀五十年代揭陽縣晚造當家品種,六十年代在全省廣泛栽培種植,對提高廣東農業生產做出了一定貢獻。

是年,揭陽縣藍田都藍和鄉第一個中共婦女黨支部在山東圍村秘密誕生,林德英任黨支部書記、黃嬋蓮等6人任支部委員。

民國三十年(1941)

是年1月,中共梅縣縣委書記馬士純帶病和幾位工作人員駐紮在揭陽縣官溪都高美田東村倫祥公廳,11月11日病逝。其遺體由戰友陳勉之協同田東村進步村民黃惠文、黃奉陽等人秘密安葬於紫陌山南坡,立碑“祖考伯元馬士純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