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記得讓孩子學會寬容

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說,“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今天社會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被獨寵慣了,由此造成這樣錯誤的認知:

我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過得不順心,因為心小了,世界就小了。

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記得讓孩子學會寬容。

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記得讓孩子學會寬容

寬容待人,才能被別人寬容以待

有這樣一個孩子,他不知道回聲是怎麼回事。有一次,他站在山谷中大聲叫道:“喂,喂”,山谷回答他道:“喂,喂”。

他又叫道:“你是誰?”山谷又回答道:“你是誰?”孩子生氣地叫道:“你是個大笨蛋”,山谷又回答道:“你是個大笨蛋”。

孩子很生氣,向山谷大聲地罵起來;而山谷又毫不客氣地回罵他。

孩子怒氣衝衝地回到家裡,向媽媽說了這件事,媽媽對他說:“孩子啊,是你做的不對,如果你和和氣氣地對它說,它就會和和氣氣地回應你”。孩子說:“那我明天再去那裡說些好話。”

作家路金波說過這樣一段話:“不要給你的孩子只塑造一個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要從小給她看星空、海洋、恐龍、神話、聖賢。這樣,等他長大的時候,他就有足夠的胸懷容忍各種無趣的生活。”

這位母親恰到好處地教會了孩子:你對別人和和氣氣的,別人就會對你和和氣氣的。

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你怎樣對待他人,那他人就會怎樣回應你,大人如此,小孩如此。

大人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寬容的品質,這樣他才能容忍生活中無趣的人和事,並不為之困擾。

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記得讓孩子學會寬容

愛計較的孩子,格局都很小

林則徐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有寬容心的孩子,心胸更加寬廣,看的更遠,不會因眼前芝麻大的小事而動肝火。

世間的煩惱多來自於計較,比如你的孩子會計較今天同桌用了他的筆,他的同學不小心踩了他一腳。

諸如此類的小事,小心眼的孩子每天都活在斤斤計較中,一個字:累!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詞,叫“隧道視野”。

指的是,一個人如果身處隧道,能看到的就只是前後非常狹窄的視野。

如果你給你的孩子塑造的是一個狹窄的世界,那你的孩子格局會很小,每天會為了誰比他多考幾分,誰比他更受老師喜歡,誰的家庭條件比他好而自尋煩惱。

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記得讓孩子學會寬容

我的一個大學室友是個非常愛計較的人。她過生日時,她會上網去查對方送的禮物值多少錢,她用不上的禮物拿去賣掉。

畢業後,我們都結婚了,她會把別人給她包的禮金公佈在朋友圈,別人結婚時,她會追問“你老公家怎麼樣?有沒有買房子?禮金多少?”

而對於她這樣的人,我們都是敬而遠之,甚至是拉黑屏蔽她,沒必要因為一顆老鼠屎搞得自己不開心。

愛計較的人,不僅把自己的格局搞得狹窄,還會試圖改變別人的格局。

電影《一代宗師》中說“人生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如果你的孩子,只看得見自己,看不到別人的痛苦和快樂,那你得警惕了,孩子的格局大不了。

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記得讓孩子學會寬容

寬容的孩子,更容易放下

一個孩子不喜歡斤斤計較,不代表他軟弱、無所謂,可能是他有寬容之心。

軟弱是孩子的無能為力,寬容是孩子選擇不做,明知自己可以責怪別人,卻選擇不做,這是寬容不是軟弱。

白巖松在《致兒子的信:學會寬容》中寫道:

“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選,孩子,你就先把寬容挑出來吧。

它會讓你把愛放在首位,寬容會使你隨和,讓你把一些人很看重的事情看得很輕,寬容還會使你不至於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衝突,都不會在寬容的心靈裡過夜。”

世事紛雜,如果要孩子把所有的小過節都放在心裡,折磨的不是別人,而是孩子自己。

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記得讓孩子學會寬容

莫言小時候和母親去集體的地裡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其他人紛紛跑了,只有他母親被捉住了,那個身材高大的人扇了她一耳光。

看到母親無力地跌倒在地,嘴角流血,莫言很痛苦,這份記憶刻骨銘心。

多年之後,看守麥田的那個人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莫言在集市上與他相逢,想衝上去找他報仇,卻被母親一把拉住,母親平靜地對他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原來母親早已放下,只是莫言還記得,他從母親那讀懂了什麼是寬容:放過他人,也是放過自己。

董卿說:“槍響之後,沒有贏家”,恩怨不是靠報仇才消除的,而是放下,即是放過自己。

寬容的孩子,會讓往事隨風而逝,自己繼續往前走。

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記得讓孩子學會寬容

給孩子寬容的品質

偉大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父母“在開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首先應當檢點自身行為”

愛孩子就要為他考慮深遠,應該培養他寬容的品質,而不是錙銖必較的狹窄心胸,把孩子困在小心眼中。

1、為孩子做榜樣

父母在平時以身作則,寬容對待別人,那孩子耳濡目之下,懂得什麼是寬容,並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所以,父母在與鄰里、同事甚至是家人相處時,能不計較就不計較。

2、讓孩子學會心理換位

心理換位顧名思義是設身處地,當孩子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問問他“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這樣孩子就會將別人的感受,轉化為自己的感受,做出正確的選擇。

多讓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這樣孩子會變得更有同情心。

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記得讓孩子學會寬容

3、不要給他特殊待遇

不要給孩子錯覺:你是最重要的,你是特殊的,你值得被好好對待。

像對待其他人一樣對待孩子,他就不會以自我為中心,而提出特殊要求。

因為要求少,產生的怨氣就會少,當不被滿足時,也就不會那麼生氣。

4、多與同伴交往

在與同伴發生矛盾時,讓他體會到只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樂。

使之從中得到鍛鍊。

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記得讓孩子學會寬容

5、

適時地讓孩子吃虧

不要一直讓孩子享受到被滿足的快樂,這會讓他得意忘形,甚至是驕傲自大。

適當地讓孩子吃虧,就是為了讓他明白,人不可能一帆風順。

吃虧可以鍛鍊孩子的自控力和心性。

在這個人人都喜歡搶奪爭贏的時代,讓孩子學會寬容,他的世界會更開闊。

讓孩子真心地欣賞別人,為他人鼓掌,彌足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