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大隋柱國臣,帝王知心人,為何說宇文述是隋朝滅亡的罪人?

引言

隋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其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卻是十分重大的。首先其終結了中國長時間的分裂狀態,其次隋朝對於南北朝混亂的政治體系進行了整合,重新將中央統治體系建立了起來,為後來的唐朝盛世做出了鋪墊。而且隋煬帝一朝興建的大運河更是在之後的千年時間裡成為了溝通中國南北交通的最重要的漕運通道。

但是隋朝短暫的存在時間也暴露了其存在的一些問題,尤其是隋煬帝在位時期好大喜功的一面讓他對於隋朝的國力造成了極大的消耗。這讓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隋朝各地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終於推翻了這個短命的王朝。今天我們不妨從楊廣最為倚重的權臣宇文述入手,來探尋其深得楊廣喜愛的原因,並從中分析隋煬帝失國的根本原因。

大隋柱國臣,帝王知心人,為何說宇文述是隋朝滅亡的罪人?

隋朝名臣宇文述



年少成名,建國功勳

宇文述作為北周上柱國宇文盛的兒子,很小便熟習弓馬,以驍勇聞名。而宇文述也很快就加入到了戰事之中,後來他更是得到了當時大冢宰宇文護的喜愛,官職屢次得到升遷,成為了北周的英果中大夫,並且被授予了濮陽郡公的爵位。

在不久之後,隋文帝楊堅篡奪了北周的皇位,而宇文述作為北周重臣也對其表示了臣服,並且受到了隋文帝的重用。時值尉遲迥興兵作亂,對抗楊堅的統治,宇文述作為驍將,也被楊堅派到前線平叛。

大隋柱國臣,帝王知心人,為何說宇文述是隋朝滅亡的罪人?

隋朝叛將尉遲迥

宇文述當時率領三千騎兵跟隨名將韋孝寬一同作戰並駐紮在河陽。當時尉遲迥派部將李俊前來進攻,宇文述領命出擊,大破敵軍。之後又擔任先鋒官進攻由尉遲惇把守的永橋,在戰場上宇文述身先士卒,英勇無匹,擊殺無數,帶領北周軍隊取得了大勝。在後面與尉遲迥的作戰中,宇文述又立下了不少戰功,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宇文述被拜為上柱國,成為了隋朝重臣。此事在《隋書》中有如下記載:

"高祖為丞相,尉迥作亂相州,述以行軍總管率步騎三千,從韋孝寬擊之。軍至河陽,迥遣將李俊攻懷州,述別擊俊軍,破之。又與諸將擊尉惇於永橋,述先鋒陷陣,俘馘甚眾。平尉迥,每戰有功,超拜上柱國,進爵褒國公,賜縑三千匹。"

在平定了內亂之後,隋文帝就將目光投到了南陳身上,宇文述作為上柱國,自然也參與了這次出征。不過此次先鋒換成了賀若弼和韓擒虎,宇文述的責任變成了後援。在先鋒軍隊勢如破竹逼近金陵城的同時,宇文述率領自己的兵馬攻陷了石頭城,為兩路軍隊保駕護航,也為統一南北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大隋柱國臣,帝王知心人,為何說宇文述是隋朝滅亡的罪人?

宇文述深得隋文帝楊堅信任

在金陵城陷落之後,中國南方還沒有被徹底平定,當時蕭瓛、蕭巖等人依然擁兵拒收江南各地,拒絕向隋政府投降。於是宇文述承接了剿滅他們的任務,在宇文述的佈置下,隋軍很快就打亂了抵抗軍的戰略部署,並將他們逼到了絕境之中,蕭巖等人只得選擇投降,而直到這個時候,隋朝才算徹底控制住了江南地區。

從上面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宇文述在隋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這也是其之後地位尊崇的根本原因。而他之所以能夠得到楊廣的特殊對待,還要從其與楊廣密切接觸說起。

密聯楊素兄弟,助力煬帝奪位

上面提到了宇文述在平定江南地區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當時江南地區的總管就是後來的隋煬帝楊廣,因此兩人也在這個時候建立起了良好的關係,楊廣甚至為了讓宇文述來到自己的身邊,向隋文帝請求將宇文述封為壽州刺史總管,由此可見楊廣對於宇文述的信任和喜愛。

大隋柱國臣,帝王知心人,為何說宇文述是隋朝滅亡的罪人?

隋煬帝楊廣

當時楊廣最大的心病是其想取代自己哥哥楊勇的位置成為太子,實現統治天下的願望,因此他經常向宇文述問策,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宇文述深知這件事情並不容易,只靠他們兩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成事的,因此他向楊廣推薦了當時朝中重臣楊素,認為只要能夠得到楊素的幫助,那麼就很有可能做到這件事情。

而宇文述又和楊素的弟弟楊約是好朋友,他便讓楊廣為自己準備了大量金銀財寶,並將它們帶到京城,都給了楊約做禮物,還經常邀請其一起飲酒作樂。在一段時間之後,他才向楊約坦白這些財物是來自於晉王楊廣的,而之所以這樣是希望其和其兄長能夠幫助楊廣奪得太子之位。此事在《隋書》中有如下記載:

"述數請約,盛陳器玩,與之酣暢,因而共博,每佯不勝,所齎金寶盡輸之。約所得既多,稍以謝述。述因曰:'此晉王之賜,令述與公為歡樂耳。'約大驚曰:'何為者?'述因為王申意。約然其說,退言於素,素亦從之。"

大隋柱國臣,帝王知心人,為何說宇文述是隋朝滅亡的罪人?

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

此時的楊約已經沒有辦法拒絕宇文述的要求了,便將他們的計劃告訴了楊素,而楊素也願意幫助他們,在幾個人的努力之下,楊廣終於代替自己的哥哥楊勇成為了太子,之後也如願登基,成為了隋煬帝。而在這個過程中立下大功的宇文述,除了得到豐厚的賞賜之外,更成為了楊廣最信任的近臣,因此其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平定吐谷渾,揚隋朝國威

我們知道隋煬帝楊廣是一個好大喜功,又陰晴不定的人,因此做楊廣的近臣,必須要能準確感知楊廣的想法,否則就有殺身之禍。在楊廣登基之後,其並不打算做一個守成的君主,雖然楊堅已經將隋朝治理的非常好了,但是楊廣卻還想在這個基礎上樹立自己的威望。因此楊廣除了下令興建大運河以及洛陽新都之外,還想要平定當時中國北方的各少數民族。

於是楊廣開始了在中國北方的巡遊,而宇文述作為楊廣的近臣也陪侍左右。當時吐谷渾正在遭受突厥人的攻擊,楊廣便派宇文述前去接應,並招降吐谷渾人,可是由於宇文述當時帶去的軍隊實在太多,引起了吐谷渾人的恐懼,他們便向西方逃遁。

大隋柱國臣,帝王知心人,為何說宇文述是隋朝滅亡的罪人?

吐谷渾騎兵

按理來說此時吐谷渾人與隋軍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但是宇文述準確揣摩楊廣的心理,他知道楊廣本來打算招降卻沒有成功,這自然會引起其不滿,因此必須對吐谷渾人作出一定的懲罰,才能揚隋朝國威。於是宇文述率領梁元禮、張峻等部將前去追擊吐谷渾部,連續攻陷了曼頭城與赤水城,斬殺了大量吐谷渾人。之後宇文述繼續進軍,抓獲了吐谷渾的大量王公貴族,將吐谷渾王逼到了雪山之中,宇文述才放棄了追擊。在此戰之後,吐谷渾原先的土地全部被隋軍佔領,這也讓楊廣龍顏大悅。此事在《隋書》中有如下記載:

"述領鷹揚郎將梁元禮、張峻、崔師等追之,至曼頭城,攻拔之,斬三千餘級。乘勝至赤水城,復拔之。其餘黨走屯丘尼川,述進擊,大破之,獲其王公、尚書、將軍二百人,前後虜男女四千口而還。渾主南走雪山,其故地皆空。帝大悅。"

大隋柱國臣,帝王知心人,為何說宇文述是隋朝滅亡的罪人?

被宇文述擊退的吐谷渾可汗

從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出宇文述除了有出色的軍事才能之外,他對楊廣的心思也是十分了解的,而這才是宇文述能夠得到楊廣寵信的最重要原因。但是從這件事情我們也可以看出,宇文述在對待楊廣的態度上已經到了幾乎諂媚的程度,而這也為楊廣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敗走高句麗,薦帝走江都

在平定了吐谷渾之後,楊廣又採用外交手段從內部瓦解了突厥的統治,中國北方威脅較大的少數民族只剩下了東北地區的高句麗。楊廣也不出意外地選擇了遠征高句麗,不過隋軍在遠征高句麗的過程中犯下了不少錯誤,以至於三次征伐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楊廣第三次親征高句麗的時候,國內的百姓已經不堪重負了,因此國內出現了大範圍的農民起義,而且重臣楊玄感也發動了叛亂,楊廣的帝位出現了嚴重的危機。

此時楊廣繼續征討高句麗已經是不現實的了,只能撤軍回國,而回到哪裡就成為了決策的焦點。當時隨行的群臣大多建議楊廣回到京城,與叛軍直接作戰,但是楊廣面露難色。而宇文述在揣測了楊廣的想法之後,建議楊廣先回到洛陽,在那裡修整之後,再從潼關進軍長安也是可以的,楊廣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

大隋柱國臣,帝王知心人,為何說宇文述是隋朝滅亡的罪人?

楊廣畫像

在大軍回到洛陽之後,宇文述發現楊廣依然不是特別開心,便再次提議移師江都,這個建議讓楊廣十分滿意,大軍也移動到了江都。在到達之後不久宇文述就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而在他去世之後,楊廣十分哀傷,甚至為他廢去了早朝,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由此可見宇文述與楊廣的情義之深厚。此事在《隋書》中有如下記載:

"是歲,至東都,述又觀望帝意,勸幸江都,帝大悅。述於江都遇疾,中使相望,帝將親臨視之,群臣苦諫乃止。……及薨,帝為之廢朝。"

不過宇文述在這次決策中,為了迎合楊廣的想法而提出的建議對於楊廣來說是十分不利的。首先楊廣身邊的將士們大多是關中人士,來到江都遠離家鄉親人勢必令他們不滿,日久必生變動。而且楊廣偏居江都,不敢直面叛軍和起義軍的行為會讓民心盡失,這十分不利於隋軍重整旗鼓,長此以往,只會坐失良機。因此宇文述不顧大局,單純為了討好隋煬帝的進言其實是將隋煬帝推向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大隋柱國臣,帝王知心人,為何說宇文述是隋朝滅亡的罪人?

隋煬帝下揚州



結語

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十分短命的朝代,卻誕生了兩位話題度極高的君主,隋文帝楊堅文治武功都堪稱一流,不但終結了南北分裂的亂世更將中國帶入了一個盛世,堪稱一代明君。而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也有著不俗的能力,但是其志向實在太過遠大,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浪費了太多的民力,將隋朝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而想要陪侍好這兩名君主,需要極強的政治能力,宇文述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文帝一朝兢兢業業,在平叛和滅陳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得到了極高的聲望和地位。而在煬帝即位之後,宇文述依然是其最為依仗的戰將,在平定吐谷渾的戰鬥中取得大勝,贏得了楊廣的信任。

而且宇文述深知楊廣是一個及其自我的人,於是宇文述將很多的精力放在了揣摩楊廣的聖意上面,這雖然讓他得到了楊廣的喜愛,但是卻違背了臣子的職責,就像勸楊廣進軍江都後存在的隱患宇文述很有可能是知道的,但是他為了迎合楊廣卻作出瞭如此錯誤的決定,間接導致了隋王朝的滅亡。因此宇文述是合格的寵臣,卻非盡責的將領,這樣的決策方式讓他必須要為隋朝的滅亡承擔責任。


參考文獻

1《周書》

2《隋書》

3《資治通鑑》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