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託孤重臣殺子進諫皇帝、拒做國丈,其形象在梁羽生小說中屢現

託孤重臣殺子進諫皇帝、拒做國丈,其形象在梁羽生小說中屢現 | 文 三隻眼文齋

託孤重臣殺子進諫皇帝、拒做國丈,其形象在梁羽生小說中屢現

能成為先王託孤重臣的人,往往都是手握大權、功德俱佳、在朝野內外最受尊敬、可以做到一呼百應的大臣。託孤重臣的這一說法自周公姬旦開始,西漢時期的霍光、三國的諸葛亮、大唐的長孫無忌等,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託孤重臣。他們執掌天下大權,輔助幼帝,代行生殺予奪的皇權,因此,皇帝對託孤重臣的選擇是十分慎重的,搞不好就可能江山易主,皇室血脈殆盡。

託孤重臣殺子進諫皇帝、拒做國丈,其形象在梁羽生小說中屢現

西漢時期,有一位著名的託孤重臣,此人身份奇特,平時人們談古論今時也少有提及,他就是出身匈奴的政治家金日磾。

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自幼喜愛漢文化,按照現代的說法,他就是漢文化的一鐵粉。如無大礙,金日磾可能會順利繼承王位,可惜他生不逢時,正趕上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執政。漢武帝派出大將霍去病外出隴西,越過焉支山遠征匈奴。霍去病兵鋒所指,匈奴人節節敗退。金日磾的父親休屠王因出師不利,再遭離間之計,被渾邪王殺害。14歲的金日磾無所歸依,便與母親、弟弟一起隨渾邪王降漢。

託孤重臣殺子進諫皇帝、拒做國丈,其形象在梁羽生小說中屢現

對於金日磾來說,儘管有“國破家亡”的哀傷,但他與其他匈奴人不一樣,降漢反倒使他融入了從小就酷愛的漢文化中,他是真心地歸附了天朝。

最初,金日磾在黃門署當養馬官,他體形高大魁梧,面容威武誠實,養的馬也膘肥體壯,受到偶遇的漢武帝的讚賞,隨後授予御馬監的官職。由於金日磾有別於其他歸降匈奴人的忠誠,漢武帝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個異族人,金日磾的官位也一再上升,從侍中、駙馬都尉,升至光祿大夫,最後成為漢武帝近臣。

託孤重臣殺子進諫皇帝、拒做國丈,其形象在梁羽生小說中屢現

金日磾有三個兒子,其中長子小名“弄兒”,以示父母寵愛之意。這個弄兒漸長後也深受漢武帝喜愛,成為漢武帝身邊的一個逗樂子的小孩,可以隨時出入宮廷。一天,金日磾去見皇帝,正好碰上弄兒兩條胳臂圍著漢武帝的脖子,整個身子附在漢武帝背上,金日磾認為弄兒對皇帝無禮,當場不便發作,回家後將弄兒打了個半死。結果,漢武帝知悉後明海臭罵了金日磾一頓。

弄兒長大後,經常在宮中與宮女嬉戲,行為不檢,又被金日磾發現。為正後宮風氣、彰顯皇家威嚴,金日磾一怒之下,殺子進諫。希望漢武帝有個正經的人君之相,不要寵幸不良“小人”。殺子之事雖說讓漢武帝心中非常彆扭,對金日磾的極端行為頗有不滿,但也從中看出了他的耿耿忠心,對他更加倚重。

託孤重臣殺子進諫皇帝、拒做國丈,其形象在梁羽生小說中屢現

漢武帝是個貪念美色的皇帝,4歲時就有了“金屋藏嬌”的打算,以後的衛子夫、鉤弋夫人無不是一時絕色。金日磾的子女都有匈奴血脈,他的女兒與漢族美女相比,另有一種異域之美,漢武帝想要納為嬪妃,封金日磾為國丈。不料,金日磾拒絕了“國丈”封號,不願女兒入宮,反倒進諫皇帝要專心朝政,做一箇中興之主。

金日磾本人也一直奉行忠誠篤敬、孝行節操,漢武帝遇刺時,他奮不顧身,獨自抵禦刺客。對皇帝賞賜給他的宮女,金日磾一律敬養在府中,從不去碰她們哪怕一根汗毛。

託孤重臣殺子進諫皇帝、拒做國丈,其形象在梁羽生小說中屢現

後來,漢武帝病入膏肓之際,委任霍光與金日磾同為託孤重臣,並封金日磾為秺侯,輔佐太子(也就是以後的漢昭帝)。霍光認為,滿朝文武百官,只有金日磾才有作為託孤重臣的資格,自己遠遠不及。然而,金日磾認為自己只是匈奴後裔,無功於朝廷,不配做託孤重臣,同時也拒絕封侯的提議。

漢武帝去世後一年有餘,金日磾也因思念先帝而染疾身亡,死後漢昭帝賜諡號為敬侯。

託孤重臣殺子進諫皇帝、拒做國丈,其形象在梁羽生小說中屢現

儘管大多數人對金日磾不太熟悉,但痴迷新派武俠小說的讀者,應該在作家梁羽生的作品中多次見到過他的身影。金日磾的形象屢現於《雲海玉弓緣》和《冰河洗劍錄》,書中把他描繪成武林怪傑,回族(實際上是匈奴人)第一高手,喜歡頭裹白布,目露精光,手長過膝。在梁羽生的小說中,金日磾伏擊陳天宇夫婦和小俠江南、挑戰唐經天和韓璇夫婦。

雖然,在梁羽生的小說中,金日磾不是一個名門正派的武林人形象,但在歷史上,他卻算得上是一位剛正不阿的耿直之臣、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少數民族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