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在你們看來,育兒的核心是什麼?就是什麼事最重要?

迷茫的怪盜文


育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

首先,是孩子的健康問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作為孩子,一定要健健康康的成長。所以,家長平時照顧孩子一定要用心,給孩子吃好、喝好,增加孩子營養,還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增強身體素質。

第二,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有了強壯的體魄,精神層面也要提高,這樣才能提高孩子認知和修養,培養孩子一個很好的性格,不妨給孩子多買些繪本,報個早教班,家裡播放著早教音樂,晚上給孩子講個故事,無形中開拓孩子大腦思維。

第三,是父母的陪伴和榜樣問題,孩子的成長家長不能缺席,父母要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這樣的孩子才沒有孤獨感,才能有依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大,要想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必須有好習慣,榜樣的影響潛移默化,但是深刻。我家孩子一歲左右,看到父母都往垃圾桶裡扔垃圾,我們沒教他,他自己也會習慣性的往垃圾桶裡扔垃圾。



髮卡姐姐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不是走了很多彎路?我們一心想著多賺錢,給孩子很好的物質基礎,給他挑選最好的學校,帶他去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殊不知我們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是我們的複印件,父母若在高空,孩子隨便一飛都是雄鷹,父母若在平地,孩子怎麼撲騰都只是蒼蠅,只有我們不斷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沒有任何事業的成功能彌補教育的失敗,我的一位女性同事,今年35歲,女兒5歲,她放棄了公司的晉升機會,而是向公司申請調換工作時間,提前1個小時來上班,提早1個小時下班,同時還要求調換到輕鬆的崗位,當時我就很好奇,這是個很好的晉升機會,為什麼她放棄了?

後來,她講到很後悔在女兒滿月後便出來工作,每天加班到很晚,在孩子0-3歲培養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她缺位了,將孩子留給自己的父母帶,她現在覺察到自己的孩子特別沒有安全感,嬌氣抗挫能力差,她不想再錯過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所以她決定放緩工作,專心做個好媽媽。

不得不說,做出這個決定真的很艱難,但母親就是這樣的偉大,在事業與家庭間總是要取捨平衡,因為她意識到了,教育孩子,不是說賺很多錢以後讓她上很好的學校,而是她童年教育遠遠重要於成人教育,家庭教育也遠遠重要於學校教育,只有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能夠給他們正確的引領,帶他們去認識感知這個世界,在他們幼小的時候就給予足夠的安全感,相信這個孩子也會更加自信,也願意去向這個世界勇敢的表達自己。

同時親子關係也遠遠重要於親子教育,只有和孩子處好關係,與孩子成為朋友,當你們關係親密了,他才願意向你袒露心扉,告訴你他的所思所想,那你這時候再談教育,他怎能不聽?最怕的是孩子都不願意和你說話,關係很生疏,你還督促讓他學習聽話,他能不厭煩,能不叛逆嗎?

另一方面親密關係遠遠重要於親子關係,在一個家庭當中,夫妻關係應該是在親子關係之上的,但在大多數的家庭中,我們永遠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可是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嗎?其實作為孩子,他們是希望我們的父母是恩愛的,只有父母關係好了,孩子才會覺得成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如果父母關係不好,每天吵架,即使你們再愛他,他都覺得家裡不幸福,孩子心理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危害到以後他的新生家庭,所以,把你們的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吧,父母恩恩愛愛,孩子才會開心幸福。

最後一點就是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如果父母努力工作,空餘時間還會進行學習,身教重於言教,你怎麼做,孩子是會效仿你的,如果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一直玩手機,那不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是會感知到的,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我們也要努力學習起來,我們的眼界開闊了,我們的孩子還能差到哪裡去呢?

總結《教育孩子的五大核心理念》:童年教育遠遠重要於成人教育,家庭教育遠遠重要於學校教育,親子關係遠遠重要於親子教育,親密關係遠遠重要於親子關係,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小志健康


大家好,我是集集喜平,很高興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有一本書值得大家去閱讀《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下面是我些些感悟!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初見這本書名,我還真不知道我可以被孩子當做玩具玩耍。所以認真聽了樊登老師的領讀講解,覺得自己理解不夠深入。那就再聽,這第二次的味道完全不同。我們把自己當做“玩具”,讓孩子沒有拘謹、隨他天性把我們當做最信任的對象,玩得不亦樂乎,初為父母,豈不快慰?

我們小時候把泥巴當玩具,雖然父母有抱怨:難得洗衣服喲。但是抱怨歸抱怨,畢竟在那個環境長大的孩子都差不多,所以也就順其自然了。也所以我們穿補丁衣服補丁褲子,也是日常,因為大家都這樣。後來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上慢慢長大了,回顧這些不一樣其實都僅僅是環境上的變化。

聽了幾遍這本書,才懂得更多的道理,和孩子的交流遠遠不止我們自以為那麼簡單。我們父母過去的很多做法現在看來不科學:看著孩子摔倒了,明明哭得稀里嘩啦,甚至都擦破皮流血了,父母口裡卻說:不哭不哭,不疼不疼。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真心需要安慰和將心比心的感受啊,只是孩子不能表達不能描述,只是一個勁地哭泣。其實孩子的內心比我們更能承受一些問題。現在的我們做了父母更開明、更能反思,會通過很多渠道的知識來了解不同年齡孩子的心裡特徵,讓我們的孩子更幸福、更有意義地成長。反過來看,我們那個時候的日子,過得實在是委屈。

書裡談了很多觀點和案例。我非常受用,甚至還有些汗顏羞愧,我實在不合格。當然,做父母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一定要減少和孩子之間的的遺憾和不安!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幫到您,謝謝!


集集喜平


轉自網絡:

關於育兒,各位父母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而本身由於父母的教育背景、職業、 人生價值觀、 教育觀等的不同, 對孩子教育的定位和目標也存在差別, 甚至可能 是天壤之別。 有的父母是想培養一個將來的“名人”孩子, 有的父母是想培養一 個能功成名就的孩子,而有的父母則重在孩子性格稟性脾氣為人方面。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教育理念起著極關鍵的作用,這決定著父母的教育定位。教育理念不同, 其育兒的方式方法必然不同, 在實際的育兒行動中其表現也 必然不同。在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 有的父母將很小的孩子全權交給爺爺奶奶帶養,自己只負責賺錢, 他們的教育理念是賺儘量多的錢為孩子提供最優的物質條件,也為將來孩子能夠上名校或出國留學作經濟準備; 有的父母甚至認為孩子會自己長大,用不著太操心; 有的父母給孩子在假期或週末安排大量的所謂特長特技班,其理由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些都是教育理念的不同表現。

有的父母會為自己的一些做法說出一大堆的理由, 或者說是難處, 做任何一件事 當然是有理由的,也必然各有各的難處。比如工作忙,沒時間帶孩子;不賺多些 錢將來怎麼給孩子提供最優的條件。 但如果細想一下, 不難發現, 這些理由和難 處並不能完全站得住腳,也不是不能克服的。

在我看來,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是要培育良好的親子關係。 有的人可能 會說,我也想啊,但孩子不配合啊。那你試著自問一下,你花了多少時間在孩子 身上?你是否從孩子尚在娘肚子裡就開始了你的親子關係之旅?至少是否從孩 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培育你和孩子之間的良好親子關係?你抱過幾次孩 子?你陪孩子玩過幾次?跟孩子說過多少話聊過多少天?那怕孩子尚處在嬰兒 期還不能說話,其實她已經可以交流了,只不過那是“嬰語”。給孩子洗澡、撫 觸,這些從出生就開始要做的事, 你做了嗎?你堅持了嗎?親子關係不是一句空 話,也不是等到孩子有了問題時才想到要做, 那太晚了。 與孩子的互信和良好親 子關係的建立非一日之功。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笨點點


一,愛

對孩子滿滿的愛意是核心,也是基礎。如果沒有愛,不存在育兒這件事,更別談核心了。有了這個基礎,再學習如何愛、怎麼愛,才能在正確的育兒路上走下去。如果有人發出天下父母都是愛孩子聲音,對不起,不敢苟同。那些動不動就把孩子打個半死的,稍微不順心就語言暴力的,我不覺得他們有愛。對待孩子的態度千萬種,嚴重的就不想在這裡說了,怕被刪除答案,但網上一搜虐待親生兒女相關話題比比皆是、觸目驚心。

二,育兒知識

有了基礎,才有方法。不知道何為正確的育兒,就算你再愛自己的孩子,也很容易變成溺愛,甚至畸形的愛。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要不斷學習科學的、合理的、適合自己的育兒知識,只有使用正確的方式才不會走彎路,這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思考。

三,尊重

親子關係就是親子關係,並不會成為朋友,所以足夠的尊重並不是低三下四試圖成為朋友,更不會讓孩子成為溺愛的犧牲品。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有獨立的特點和個性。每次面對孩子有不好的情緒時,先問問自己會不會對其他人也這樣。對領導忍氣吞聲,對朋友充分理解,對長輩尊敬有禮,為啥對孩子就破口大罵?這是恃強凌弱。

四,理解

當我們做父母的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感受到父母的嚴厲?有沒有因為父母的呵斥壓而變得敏感膽小?有沒有被冷嘲熱諷毫不關心的語言壓的喘不過氣?甚至有沒有遭到過父母的毒打?怎麼到了我們當父母了就忘得一乾二淨?有人說之所以也變成這樣是因為培養孩子太難了,正因如此懂得了自己父母的難處,然後美其名曰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可是如果這些真的有用你真的成為他們想教育成的樣子了嗎?充分理解孩子是最好的育兒角度,過去已經過去,學會理解才會讓你的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而在這面前,教育的再好也沒用。

五,做好孩子平庸的準備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是平庸的,不要企圖望子成龍。如果孩子才華橫溢出人頭地,那是上天對你的饋贈,不要以為是你的功勞,如果平庸也不要責怪孩子。成功了貪天功為己有,失敗了都怪孩子身上未免有些不要臉。孩子的身心健康、素養、道德才是你需要關心的。有健全的人格以及成熟的心智就不會太差,不然清北自殺的那些孩子是成功還是失敗?育兒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不要目光短淺的只顧眼前。

最後我想說,孩子愛父母遠勝過父母愛孩子。不要自戀的意淫父母多麼高尚,自己編出一些什麼“愛子心切”、“偉大的母愛”、“兒行千里母擔憂”、“天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父愛如山”之類的話。愛孩子的語言很多,可孩子什麼都不會說的時候,你注意到他看你時的眼神了嗎?多麼純淨不沾染任何私慾和雜念的愛意。





sam的爸爸


您好,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作為有著多從業幼教領域的博士生,我談談我的看法。

育兒的核心理念肯定是不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不至於走偏,至於什麼快樂教育、帶孩子見世面、打孩子等等方法都只是輔助。

撇開遺傳的問題不談,受父母環境影響幾乎可以說佔到能影響孩子性格形成的70%以上,所以,對於您的問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學會正確的育兒觀和育兒方式。

首先,幼兒時期的孩子是一張白紙,孩子會成為怎麼樣的人,父母正確的的教育實在太重要了!我總結了一套框架,核心就是“打一棒子給顆糖。”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恩威並施,一味的縱容使得孩子走上不歸路,而過於嚴厲又會逼走孩子或親子關係之間產生裂紋。我建議您學習一下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掌握幼兒心理,從而把控他,使用肢體語言和話術來管制他。對於孩子皮,不聽話,你第一方法是要去誘導、引導他走上正確的做法,使用話術這方面,我文章寫過,這裡篇幅限制就不過多贅述了。

當然,當你的引導失敗時,如果是原則性問題,您必須要採取強制方式,使用“家長權威”去壓迫他,甚至說說“威脅”他,把打孩子作為最後手段,當然我並不是很建議這麼做,尺度您要自己把握視情況而定。

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母嬰新視界


我是一個二胎媽,很高興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育兒的核心問題就是愛與陪伴,但愛不是溺愛,而是無條件的、有原則的、溫和的,只要父母擁有這樣的愛,然後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那麼對孩子的教育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一、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很多家長可能對愛曲解了,認為愛就是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什麼事都順從孩子等。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溺愛”,過於溺愛的孩子長大要麼叛逆唯我獨尊,要麼缺乏社會能力,在溺愛下成長的孩子通常很難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那怎樣才是愛?

1、無條件的。很多家長會說,愛孩子當然是無條件的,其實不然,只有孩子愛父母才是無條件的,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頃注很多心血,表面看似為孩子好,實際上是為了滿足“私慾”。比如有面子、有成就感等。特別是那些只看重孩子成績的父母,他們的愛是建立在這個孩子是否取得成就、是否聽話、是否按你的意願行事等。所以,很多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

無條件的愛是:只要你努力了,行為端正了,不管你現在是怎樣的一個人,普通或者平凡,父母依然愛你。而不是與別人攀比,成績成家裡的睛雨表或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等。

2、有原則的。有原則的愛很重要,這種愛是教會孩子如何遵守規則,如何知道底線,無原則的愛是什麼事都順著孩子,那不是愛,那是傷害,試想,一個不知道底線與規則的孩子如何有融入社會、融入集體?他們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父母應該引導孩子,什麼是原則,什麼是底線。

比如,遵守紀律、遵守交通法規,出門不破壞公物,外出不大聲喧譁、影響別人等,這些都需要父母去給予正確引導。

3、溫和的。很多父母都說愛孩子,但動不動就朝孩子大吼大叫,只要孩子沒按自己的意思來,就辱罵或體罰,即便你再怎麼說為孩子好,口口聲聲說愛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也絕對不是愛,而是專政。當父母習慣用威嚴死死鎮壓孩子時,他們要麼變得自悲,要麼變得叛逆。

所以,父母應該對孩子耐心幷包容,用溫和的態度去處理問題,而不是成天用強硬的手段去“鎮壓”。

二、什麼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很多父母會認為,天天呆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了,其實不是,如果你在孩子身邊卻忙著工作,或自顧玩著手機、看電視等。這些都不叫陪伴,真正的陪伴是你有沒有在關注孩子,有沒有好好陪他們玩個遊戲,讀一本書等。

高質量的陪伴包括哪些?

1、關注。我們通常邊幹著活邊看著孩子,孩子有些會叫媽媽過來,我跟講什麼什麼,很多家長的做法是,不停下手上的工作,邊做邊敷衍了事地回答孩子。其實正確的做法是停下手中的工作,專心去聆聽他們的話,哪怕10分鐘,孩子都會無比的滿足。

2、不要忽略。很多家長會讓孩子看電視自己看手機,表面看似在陪孩子,其實你卻是在忽略,你們之間可能都沒有過好好的溝通交流,都彼此沉浸在電子世界裡,這樣的陪伴不是陪伴,真正陪孩子的是電視不是你。所以,在孩子身邊,父母儘量不要看手機,跟孩子好好玩個遊戲,都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帶去很大的影響。

3、做到堅持。其實要做一件事很容易,但要做到堅持很難。很多媽媽信誓旦旦說,我每天要堅持給孩子讀繪本,堅持陪孩子學英語等,但通常執行一個三五天就鬆懈了。其實父母自律,孩子也會跟著自律,他們會跟父母一樣,學會如何養成習慣與堅持,這點非常重要,這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或工作都能起到很好的幫助。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到堅持。比如,每晚固定繪本時間、固定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等。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受到重視與父母的愛。

三、結語

總之,父母只要做到愛與陪伴,我覺得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孩子的成長需要愛,這種愛會讓他們有安全感與歸屬感,一旦他們有了安全感與歸屬感,這個孩子就會有自信,並且有獨立的人格品質,這種品質對於以後的學習與工作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也就是說,基礎建立好了,接下來再來談學習就容易多了。

我是熊好,兩孩子的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熊媽碎碎念


關於育兒的核心,各有各的說法,我認為有一下兩點:

①愛

無條件的愛,但絕不是溺愛。溺愛會毀了孩子,而正確的愛,很多好的品質都能在這樣正確的愛中培養出來:自信,,自尊……

你在無條件愛他的同時,他也學會了愛,愛自己愛他人。讓他覺得我是被愛著的,我是值得被愛的。有些家長總是在孩子考高分的時候對其和顏悅色,各種獎勵。低分的時候就各種說各種不滿意。讓孩子以為爸爸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沒滿足這條件,可能就不那麼愛我了。

等他長大了,就保不準他也會這麼想:“連我想買房買車的錢都沒有,看看人家老頭老太太,怎麼怎麼樣……”這也是一種因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②活出最好的自己。

仔細想想:已經長大了的,作為父母的我們。有多少人是在不停的想活出自己,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也因此學會做正確的選擇。

而這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很多父母會覺得說:“孩子你要聽話,父母都是為你好。”

更甚者,會事事替孩子做決定,買衣服的時候,買零食的時候,選擇玩具的時候……小時候這些選擇所引出的後果是作為父母的我們能替他承擔承受的。

那當他長大了成家了立業了,習慣你們替他做決定,當這個決定所帶來的後果已經是父母不能幫他解決,不能幫他承擔的時候。他要怎麼去面對,去收拾?

而這時候父母一句:“沒出息,連這點事都處理不好,等我們老了,還要我們拄著柺棍幫你擦屁股嗎?”

想想:這一切到底是誰造成的?

其實育兒的核心只是愛。第二條活出最好的自己,只是我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或者有所啟發,請你點個贊👍

感謝



豪傑麻麻談育兒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看過很多育兒的書籍,大部分育兒書籍都在告訴我們要怎麼對待孩子,怎麼養育孩子。讀得越多,想的越多,後來我想明白了---育兒的核心是維護一段親子關係。

最重要的就是:除了滿足養育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以外,我們育兒要把9成的力氣都用在搞好跟自己孩子的關係上。

“遊戲力”育兒理論的創始人科恩博士也一再強調:大部分育兒問題,都是親子關係中的情感聯結沒有做好,而親子聯結的好壞,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成就乃至社交都產生影響。

繼續討論前,我問一句,“你認為,孩子跟誰的關係好?”

答案是和他關係好的人。

讓你的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時候很開心,這就是關係好。而做到這一點有難度也有挑戰,與其說是育兒,倒不如說是父母在打磨自己,讓自己配得上優秀的孩子。

為什麼是親子關係呢?

很多事實證明,親子之間保持親密的關係,是勝過許多其他教育方法的。因為,建立並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瞭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前提。親子之間溝通質量高,教育效果就好;溝通質量低,教育效果就差。

而溝通是常常被父母所忽略的一種最基本的教育方式,但是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父母要注重與孩子溝通,只有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溝通,各種科學的教育方式(就是各種育兒書籍)才會發揮作用。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良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任何教育方式。

最後,我作為身為爸爸,最大的人生樂趣莫過於參與自己孩子的成長,與孩子分享成長過程中的點滴,成為孩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希望每位父母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保持有效的親子溝通,從而對孩子實施有效的教育。


浩爸育兒


一、環境\r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培育孩子的基礎條件。\r

當嬰兒還在母親的子宮裡,他的大腦已經在學習和吸收環境所帶來的信息。著名的“吮吸”實驗測試,當孕晚期當母親每日對著胎兒讀特定的故事,孩子出生後便能夠區分熟悉的故事和陌生的故事;區分母親的聲音和陌生女人的聲音。甚至子宮的其他環境,例如母親的心跳具備安撫作用;胎兒會適應熟悉的刺激等。\r

因此,即使在子宮中,胎兒已經開始學習,記憶和關注了。\r

二、婚姻\r

良好的家庭環境離不開良好的婚姻關係。\r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足夠的愛,但是極少父母懂得這種“愛”應該是什麼樣的形式發出。不是媽媽為了你放棄喜歡的工作失去了自我或是爸爸為了你努力做著不喜歡的工作。這樣的愛,不但對孩子造成負擔,還嚴重的影響的婚姻關係。\r

想象一下,如果爸爸哪怕每天很晚回家,依然親吻一下妻子和孩子,依然體諒全職太太的妻子在家裡的辛勞,週末全家一起做愉快家務。感受到丈夫的愛,妻子脫離社會的焦慮不安得到緩解,正向的情緒傳遞給孩子,這樣充滿理解和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就能夠具備良好的同理心。我記得網絡有句話: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r

三、親子關係\r

良好的親子關係源自於理解、尊重。\r

假設有個採訪實驗,當我們要求母親描述孩子時,A類母親會從孩子的情緒、慾望、精神生活和想象力來描述;B類母親會從身高、體重、興趣、成績等來描述。我們把A、B兩類母親區分為擅長“將心比心”和不擅長“將心比心”。不擅長“將心比心”的父母會將兒童做出讓人惱怒的對父母不利的行為單純直接認定為故意敵對,從而忽略了兒童行為背後的訴求是否合理。\r

如果幼兒的行為總被照料者認定為惡意,他們也會將他人做出對自己不利的行為不加思考就認定為惡意,這種發展出敵對歸因偏差的兒童,有可能會產生反社會行為的風險。\r

[來看我]育兒煩惱可以私信fancy爸比訴說哦[來看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