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果新型冠狀病毒發生在古代,他們會採取什麼方法來面對?

滑入


大家好,我是文史面面觀,很高興能和大家交流~

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屬於急性傳染病,在古代叫做瘟疫。

瘟疫有細菌引起的,也有病毒引起的,這個我之前有寫過

細菌引起的瘟疫,由於細菌是有細胞壁的特殊結構,因此可以使用抗生素等藥物進行消滅,經過幾千年的鬥爭,基本已經被人們制服。

而對於病毒引起的瘟疫,是沒有專門的特效藥的,主要是依靠周邊療法提高人體免疫力,最終消滅病毒。


先秦時期,面對瘟疫人們大都束手無策,只能寄希望與神明。

一直到漢代,由於醫療典籍和醫療人才的湧現,才開始了醫療介入防控瘟疫。

西漢時期,官府就會開闢專門的場所,作為公立隔離醫院,隔離治療,中醫也有許多正本固元的方子來進行治療,比如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就有相關記載。

所以說,古人在疫情防控方面,還是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寶貴的經驗的。


文史面面觀


前言:如果新型冠狀病毒發生在古代,他們採取的應對措施會因時代及病毒擴展範圍的大小等而有所不同。能夠採取的應對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封城

在醫療技術相對落後的古代,病毒被發現及最終確診比現代要慢得多。但是好在古代人口流動性非常小,人口也沒有今天集中。這對控制病毒傳播相對有利,通常採用的方法便是封城,禁止病毒感染區人口外出以及禁止外地人口流入病毒感染區域,這在古代應該是最為有效的防護措施。

二、隔離

通過隔離病源體的方式控制病毒傳播。比如清朝在防範痘疹時:“王師如燕之始,凡民間出痘者,移之四十里外防傳染也。”也就是將已經感染的病人轉移到離城40裡以外的地方統一居住。清朝在隔離病毒方面還採取過以下隔離措施:在京城東南西北各指定一個村,讓感染病毒的人聚集在一起居住,這種方式對於病毒傳染的遏制同樣非常重要。

通過中醫藥的治療,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以抵抗病毒。比如在明朝,有一次發生瘟疫時,朝廷便下發命令,從太醫院選取醫術相對高明的太醫,組織專門的醫療隊伍,分批次給病毒感染區的人問診、用藥。

四、妥善處理病逝者

在條件相對較好的朝代,因病毒感染而致死的患者,由朝廷出錢出棺,對屍體進行深坑掩埋,以防止病毒的進一步擴散。

結束語:在經濟、科技非常發達的現代,面對突發的病毒,我們尚且會出現醫療物資缺乏的情況。那麼在遙遠的古代,技術的落後、物質的匱乏更是可想而知。即便採取封城、隔離等措施,但與今天相比,其效果或許也並不盡人意。因此說到底,我們應感恩生於現代,感恩身後強大的政府。


小天品歷史


很高興和你討論這個話題。

如今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如果發生在古代,古代人也會發揮聰明才智抵抗的。

古代人同樣經歷過:天花,霍亂,鼠疫,麻風等瘟疫傳染疾病的摧殘。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措施,大致相同的是:一,預防。在病害未來之前提前做好預防,大都用中藥泡水飲下。和現在配中藥煎熬服用目的是一樣的。二,救治。發生疫情後,會派各地郎中奔赴病情發生地集中會診,商討就診對策。三,隔離。瘟疫都有很強的傳染性,發生瘟疫被確診患者首先會被單獨隔離,避免大範圍的擴散。四,焚燒。有感染瘟疫而死的患者的屍體要經過焚燒處理後掩埋。並灑石灰粉消毒。

古代由於條件限制,沒有現在發達的通訊,網絡等科技,信息互通會緩慢很多,採取措施和救治會延緩。所以付出的代價就要高出許多。但是治療方法和現在大致相同。

現在科技空前先進,信息時代,如有問題會第一時間反饋,便於及時採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將事態控制在最小範圍,減少更少傷亡。


用戶韓旭胖仔


如果新型冠狀病毒發生在古代,他們會採用什麼方式來應對?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①隔離病患。古代並不是一個不發生瘟疫的時代,古代人對於文藝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他們知道瘟疫也是可以人傳人的,因此他們也知道將生病人的人進行隔離,能夠有效的防止瘟疫進行傳播。

②掩埋屍體。古代如果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有人死去的話,他們也知道會將屍體掩埋起來,因為我們他們知道屍體也有一定的傳播性,而且他們會將屍體向深處掩埋或者進行焚化處理。

③戴上口罩。古代雖然沒有像我們現在這麼精緻的口罩防護能力,這麼強大的口罩,但是古代人也會在自己的口鼻之處進行掩蓋,以防止傳播。對於瘟疫他們還是知道這些常識的。

④使用中藥進行治療。古代雖然沒有發達的科學技術水平和醫療能力,但是古代具有中醫技術,中醫可以通過中草藥治療,雖然它的效果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的治療總比沒有治療好吧。

⑤封城處理。古代由於地區之間交通不發達,瘟疫傳播並沒有那麼快,但是即使是有一個人進入另一個城池,那麼也會造成瘟疫的爆發,因此古代也會對已經爆發瘟疫的城市進行封城,並且不允許該城池的人進入其他城池,以此來隔絕唯一的爆發。

以上便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觀點。





奉旨說史


如果新型冠狀病毒發生在古代,能採取的措施封城、控制水源、用石灰掩埋屍體、用煙燻消毒、設置隔離坊等方法面對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若是發生在古代,那可是滅頂之災,很容易造成大範圍的感染或死亡現象的出現。古代的通訊並不發達,多是依靠人力傳達,那麼傳達者可能攜帶病毒造成多區域爆發瘟疫。


封鎖城池避免病毒向外傳播

古代中某處爆發瘟疫,第一道控制、預防的辦法就是封城。這樣不但可以有效的控制人群流動,還能防止病毒向其他區域傳播。

古代某一地區爆發瘟疫,那麼周邊的城池都會設置邊檢站,將對人口的來源進行盤查,有由瘟疫爆發地逃出的災民,將會被隔離。古代科技並不發達,如果不封城控制人口流動。從瘟疫爆發區出來的人口,具體去到哪裡很難被知道。會造成周邊城池及其他區域,大範圍的爆發瘟疫。


控制水源

控制水源是古代防治瘟疫傳播的第二道防線。古代人們用水多是集中到某一處井內打水,這樣就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以及被感染人群打水的容器對水源造成汙染,造成大範圍、大面積的瘟疫爆發。所以在古代瘟疫爆發時,如果不及時對水源進行管控,那麼城內被感染的人群將會急劇上升。

設置隔離坊

隔離坊和現代的隔離房作用是一樣的,但是古代的隔離坊並不能做到空氣隔離,因此一樣會造成在同一隔離坊內非確診患者被感染。這樣就能確保大部分人的安全,而且官府也會根據瘟疫的傳染特性將易感染人群進行重點的保護。

用石灰對屍體進行處理

古代的醫療條件不及現代的發達一旦爆發瘟疫,會有很多不幸的人被感染上。在瘟疫中不幸去世的人也是非常多的。按照古代的記載,在溫疫中不幸去世的人,有家屬的由家屬進行安葬,沒有家屬的由官府進行安葬,而這些去世的人多會採取用石灰來防止屍體造成二次傳播。



古代的消毒方式

古代的人民對於在瘟疫爆發時,也是有一些的消毒方式,但是根據現在的研究表明這些的消毒方式可能起不到消滅病毒的作用。他們採取的主要方式,一是熬醋、二使用石灰灑在爆發區域內、三是採用火燎煙燻的方式殺滅病毒。

古代的醫療條件不及現代發展,但是在一些典籍中記載古代的郎中會以身試病,然後根據自身的異常反應進山尋找藥草,發現能夠抑制病情的草藥後,會將草藥熬成藥湯分發給瘟疫爆發區的災民們,古代人民的智慧也是不容否定的。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但是我們萬眾一心,一定能戰勝新冠性病毒。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青梅煮酒品三國


雖然古代還沒有新型冠狀病毒。那我們看一下下面我們便從多角度入手來看一看古代的傳染病防治工作。

《論衡》中提出“夫治風用風,治熱用熱,治邊用密丹”

“以毒攻毒”對抗病毒

在沒有疫苗注射的時代,對付這樣前所未見的“離奇病症”,最好的著力點當然是從病毒本身著手了。就這樣,一種基本並且普遍流行被大夫們認可的傳染病防治理論就這樣出現了,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以毒攻毒”了。

明·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

醫書

在東漢王充的《論衡》和《黃帝內經》中都有提到”以毒攻毒“療法,方法是通過特殊的渠道主動感染一定數量的病毒,使得人的體內免疫系統作出反應,產生抗體,從而避免感染病毒或者被病毒侵害。

站在今人的角度去審慎以毒攻毒,我們會發現它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並且符合現代化的基本免疫原理。因為在正常人的體內都有用於預防外在病毒的免疫系統。雖然人生來並不具備某些病毒的抗體,但通過主動的感染病原體或者被滅活的病原體,我們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從而達到免疫的效果。

希望回答能幫助到你


攝影小梅子vlog


古代的話交通沒那麼發達,人口也沒那麼多,不會造成今天這樣的大規模爆發吧,而且新冠病毒潛伏期長,在古代應該很難察覺,大多數人應該患病之後轉重症最後死亡,他們最多采取隔離病人,焚燒屍體的辦法吧


想你就寫信123


古代沒有西醫,只有中醫,中醫以預防和治本為主,假使新冠發生在古代,殺傷力無疑是巨大的,縱觀歷代瘟疫根除爆發,朝廷委派專員同地方一同進行調研與防禦,為避免瘟疫擴散,必要時刻也會採取隔離等手段,控制瘟疫,然後對於患者採用藥物治療,非患者進行宣傳引導,服用抗病毒湯劑,共同抵抗瘟疫。


闌柵燈火


2020一場“瘟疫”席捲全中國,聽到最有哲理的話“在家睡覺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要勤洗手,通風,面對這一場大變故,我們國家以天下之哀怨封城,幸好的是有效的控制下來了。

放到古代面臨這樣的災難,有能力處置嗎?

每當瘟疫發生,史書的記載總是出奇的一致,“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這樣餓殍遍野的情景至今我們讀起依然心悸,這也使得歷朝歷代政權都特別重視瘟疫的防治工作。但由於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古人是無法像今人一樣用疫苗來防治病毒。那麼當年的他們究竟是怎樣與瘟疫做鬥爭的呢?下面我們便從多角度入手來看一看古代的傳染病防治工作。\r

第一種方法:

《論衡》中提出“夫治風用風,治熱用熱,治邊用密丹”,“以毒攻毒”對抗病毒\r

在沒有疫苗注射的時代,對付這樣前所未見的“離奇病症”,最好的著力點當然是從病毒本身著手了。就這樣,一種基本並且普遍流行被大夫們認可的傳染病防治理論就這樣出現了,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以毒攻毒”了。

明·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

第二種方法:

古人另一種免疫傳染病的方法是相對傳統的保守治療,它沒有以毒攻毒那樣激進,但代表著中國中醫傳統的治病機理,那便是針灸,通過銀針扎入相應的穴位,從而促進病人體內局部的血液循環,起到治療和防範病毒的作用。而銀針也往往要被燒烤到炙熱,這樣便具有了一定的醫療作用,燒烤到炙熱的銀針插到穴位當中,便構成了針灸的基本操作原理。

第三種方法:

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隔離,古代的交通不像現在這樣,流通量少,隔離起來也方便。隔離單獨治療,也是不錯的方法,對於古代,防疫效果也好。

因此古人面對這個疫情也還是可以應對的,畢竟我中華醫術博大精深。\r





青峰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