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敢為人先,疫情中的清江浦傳統祭龍文儀式


敢為人先,疫情中的清江浦傳統祭龍文儀式


今年的節氣和風俗,過得與往年不一樣,“二月二、龍抬頭”也不例外。花依然按時吐蕊,柳仍舊迎風抽絲,春江水暖鴨依然先知,只是人呢?人都躲到了屋子裡,只因碰到了全民隔離、疫情仍未解除的特殊時期。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淮安的運河之畔,亦有淮民們世代尊崇的龍王,於是,也便有了每年農曆二月二都會舉行的清江浦傳統祭龍王儀式。這個儀式,確實讓人期待。

據考證,明清時期從清江大閘到河下古鎮之間,大小“大王廟”有28座。其中10座為龍王廟,另外18座為各種水神廟,祭拜的是治水有功的官員。外地商客過清江大閘時都要到到當時的大王廟(龍王廟)燒香求平安、撞鐘祈好運,並開展賽龍大會,因此清江浦的二月二又叫春龍節。

每逢大比之年,南方的士子乘船到京城趕考,也要在清江浦臧家碼頭附近登陸,祭拜龍王,希望龍王能保佑自己躍過龍門、金榜題名。心有神明,似乎也就擁有了更多的高中的信心。

今年雖然情況特殊,但有心者們依然不想錯過。就像我們中央電視臺的元宵節晚會,雖然沒有現場觀眾,但演員們一樣如期上演。今天的祭龍王儀式也一樣,沒有往年人山人海的人們,甚至不需要一個觀眾,主祭人員們依然有條不絮的完成得有始有終。

作為一個客居淮安三年零兩個月的外鄉人,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清江浦祭龍王儀式。運河岸邊花已開,我從彩虹橋上走過,形隻影單,好似這橋只為我一人而設。往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放眼望去,更顯河面遼闊,卻又因遼闊而寂寞。

本次活動的總策劃陳哲先生告訴我,其實這個活動是從2018年開始的。為了保護傳統清江民俗,豐富運河文化內涵,始有此節。過去的每一場儀式,都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今年因疫情所限,又不想使民俗文化中斷,故而縮小活動規模,限制人員參加,整個活動下來,全程參與、配合完成的人員也不過十幾個,甚至有幾個還是附近聞風而來的居民。

見到中國好人金駒姐姐時,我真的很開心。雖然聯繫從未中段,近乎天天都有,但今天卻是年後我們第一次見面。若不是防疫規定,我們可能免不了要擁抱的,今天卻連握手都免了。

金駒姐姐作為淮安有名的抗疫志願者,疫情期間一直在外為抗疫事宜奔波。金姐告訴我說,唐詩有云:廣漢不分天,孤舟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黃鶴弄青煙。其意就是,武漢乃長江中樞,淮安是運河明珠,同為九省通衢,一直相互照應,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這次新冠疫情蔓延全國,湖北人民受災深重。我們淮安已經派出多支醫療救援隊趕赴湖北,淮安群眾也捐款捐物,表達拳拳愛心。現在我們要在運河邊為長江打CALL,為一線戰鬥的淮安醫療隊加油,希望湖北的疫情快點結束,我們的醫護人員早日凱旋!

在楊佔波先生的組織和協調下,大家嚴格按照疫情防護規定,出門時都自覺戴著口罩,到了現場自覺進行實名登記,並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與別人之間儘量保持一米距離,而且每一個參與者還用消毒水噴了雙手。

敢為人先,疫情中的清江浦傳統祭龍文儀式


整個儀式大約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請神:

主祭捧金龍大王神位走在前列,將神位放在供桌中間,轉身向眾人施禮。四名執事將扛金龍大王神像上臺,將神像端坐在祭臺上。

二、上供:

四名執事捧上烤豬、燒雞、燒魚、酒壺等供品。主祭和執事轉到神像正面,肅立。

三、三上香:

主祭上前,點香三束,插進香爐。

四、三祭酒:

主祭倒酒三杯,依次灑在地面上。

歲在庚子,二月早春。寒風料峭,草木未盛。

群賢畢致,裡運河畔。公祭龍神,佑我眾生。


六、焚祭文


七、拜龍王:

一拜龍王,助我赴湖北醫療救援隊、志願者身體健康,凱旋而歸。二拜龍王,保佑湖北及各地群眾戰勝病魔,放鬆心情,戰疫必勝。三拜龍王,保佑中國人民群策群力,抗疫情,抓生產,崛起世界之林。

八、送神:

主祭手捧金龍大王牌位、四位男執事抬龍王像、供桌,女執事拿走貢品、香燭等一起去往1415街心戲臺。

九、畫龍點睛:

金姐為“龍抬頭”龍點睛,我作為醫療行業代表為“送瘟神”龍點睛,方老師作為教育行業代表為“戰病魔”龍點睛,還有一個小朋友作為學生代表為“強身體”龍點睛。

禮畢,大家為龍舟皮划艇畫上眼睛,眾人抬皮划艇下水,中國好人金駒女士領銜出發,聽她鑼鼓一響,聲聲激昂,陳陣助威,我們甩開膀子、划起雙漿,在已然起風的裡運河裡激流勇進。

其餘幾個參加活動的人員也表示,劃幾槳龍舟感覺精神多了,之前20多天憋氣呆在家裡,如今釋放一下,就準備復工,力爭在新的工作中奮力拼搏,把之前失去的時間和機遇都給搶回來。


是的,飛龍在天、潛龍入淵,運河之龍即將在淮安清江浦騰飛,淮安之龍也將翱翔於江蘇大地。淮安人的創新之舉將在2020走上新的臺階,淮安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也將迎來重大突破。

龍騰神州,江河並流。我亦在運河之畔祈福祝願,願全國疫情早日消除,願家鄉湖北早日解封,願確診患者早日痊癒,願援鄂人員早日凱旋!

我輩不忘民俗,二月二浪攜飛舟;

我輩躬身入局,龍抬頭一起加油!

敢為人先,疫情中的清江浦傳統祭龍文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