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令之所向、身之所往,甘做"戰疫"中的孺子牛

——武漢市江夏區應急管理局執法隊負責人沈偉的"戰疫"實錄


(通訊員 詹學法) "白衣戰於院、黨員守於巷、群眾閉於戶,萬民齊動,萬眾齊心,共同"抗疫",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 ——這是當前武漢"抗疫阻擊戰"的現實境況。

同樣,"抗疫"號角吹響後,武漢市江夏區應急管理局執法隊負責人沈偉就將臥室搬進辦公室、將餐桌搬入倉庫、將汗水灑向"抗疫"的物資保障"戰場",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孺子牛的忠誠和無私、勤勞和堅韌、老實和穩重。

工作上,他是業務"多面手"

有為才會有位、有為更會有"味",共產黨員要如耕地老牛般甘於平凡、堅守初心、忠於本職——這是沈偉同志的自勉警句。工作三十多年來,他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多崗位歷練鍛造了過人的業務能力。在安全事故調查中,他俯身現場,勘查、取證、調查,整套程序門清路熟;在日常安全檢查中,他進廠房、鑽車間,讓問題隱患無處遁形;在執法辦案過程中,他鐵面無私、思維敏捷、業務精通,總能使違法行為受到法律制裁。2019年,他帶領執法隊員先後辦理各類行政案件58起、檢查企業400餘家,發現並幫助整改安全隱患1200餘條,參與完成2起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任務。因表現突出,他被原國家安監總局評為2018年度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先進個人,並多次榮獲優秀公務員、先進個人表彰。

疫情爆發以後,沈偉主動請戰承擔全區部分防疫物資保障任務,先後協調儲備倉庫4處、運載車輛40餘臺次,累計轉運、卸載、發放物資80餘噸,未出現絲毫差錯、延誤。

令之所向、身之所往,甘做

安全檢查時一絲不苟:"在雞蛋裡挑骨頭"

令之所向、身之所往,甘做

面對榮譽時不驕不燥:有為才能更加有"味"

"戰疫"中,他是馱重"老黃牛"

二月的武漢,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社區值守、道路設卡導致帳篷、大衣等防寒用品急缺。2月19日12時許,接上級指示,一批防寒裝備已到東西湖區某倉庫,請立即前往接收。為確保物資早一秒到一線,才完成分發任務的他來不及吃口午飯,帶領4名執法隊員立即驅車2個小時達到指定地點,經過一個半小時的緊張裝載,13噸物資全憑人力上車完畢,待安全返回登記入庫時已近晚上九點,連續9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透支了他的體力、汗水浸溼了他的衣裳。本以為能稍作喘息的他再次接到指令,山東來援的876件約10餘噸物資已達到你庫,因轉運車輛需連夜返回山東省,請立即接收並卸載入庫。他和隊員們囫圇扒下幾口冷飯,又義無反顧投入到物資卸載任務中......

"戰疫"打響以來,這樣的場景在沈偉的生活中成為了常態,但他始終毫無怨言、毫不退縮,只因心中的那份信念和"牛勁"——決不能讓來援的兄弟久等,絕不讓急需的物資久等,絕不讓前線的戰友久等。

令之所向、身之所往,甘做

卸載物資時身先士卒:把最重的"擔子"留給我

令之所向、身之所往,甘做

把餐桌搬進"戰場":只為早一秒將物資送到"一線"

生活裡,他是暖心"沈大哥"

疫情當前,我們都是戰士、是戰友。作為退役的老兵,沈偉更懂得戰友之情的可貴,更明白團隊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高強度的勞作、無規律的作息、被感染的風險,不僅考驗著他和隊員們的身體和心理,更檢驗著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在此次疫情中,有的隊員親屬身患重疾、有的配偶身懷六甲、有的妻子奮戰一線,每當隊員遇到困難,他總能第一時間送去問候,耐心開展教育引導,竭盡所能予以幫助。每天晨會,瞭解隊員身體狀況和家庭情況成為一項固定議程;每次出勤,叮囑隊員做好防護和安全檢查成為一道必經程序;

每次相處,觀察隊員情緒表現和活躍氣氛成為一件常態事務,

他儼然成為隊員們的貼心"好兄長"、暖心"沈大哥"。

唯有以情待人、以誠待人、用心待人,才能真正獲得他人認可和支持,才能把隊伍擰成一股繩,最大限度提升整體戰鬥力,這是奪取抗疫物資保障"戰場"勝利的關鍵和倚仗。


令之所向、身之所往,甘做

閒暇時嘮嘮嗑、拉拉家常:當好兄弟們的"暖心大哥"


令之所向、身之所往,甘做

關愛下屬時無微不至:讓隊員們"輕鬆上陣"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