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當代紫砂拍賣,為什麼二、三十歲的年輕作者比以前的高工、大師壺價格還高?

夢壺


以前與《深圳商報》的記者談到過為什麼高價成交的紫砂壺都是在宜興本地的拍賣會上,我回答了四個字:"自娛自樂"!今天看到這樣的問題,我就試著分析一下昨天北京的一個紫砂拍賣會的情況,總體來說,仍然是"自娛自樂",並且還要加上四個字:"欺世盜名"!

昨天下午,北京一家書畫拍賣起家的大型拍賣公司舉行了一場當代紫砂壺拍賣會,從成交的情況看,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紫砂從業者的茶具悉數成交,而且成交的價位大多大2萬元-5萬元之間,可如到他家裡購買或網絡微拍以及網絡營銷價格恐怕只能是本次拍賣成交價的十分之一,價格大多超過了那些過世的或者七、八十歲的老工藝人員,有人說是左手賣右手,用付給拍賣公司幾千元佣金權當做個廣告,何樂而不為。而那些50年代到70年代從事紫砂的老人的作品幾乎成交率不高,既使成交了,價格還是讓人懊喪,是藏家前十幾年去他家裡拿貨價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都不到,紫砂壺只漲不跌的神話破滅了嗎?

對於那些還沒有形成市場定位的紫砂新人,都能以價格大大高於價值,並且100%的成交,本人認為,這是對宜興紫砂行業的極大諷刺,更是一種作死的節奏。





張明強紫砂藝術號


這個問題涉及到紫砂拍賣了,其實拍賣這種情況本來就水深,不管是紫砂壺還是其他拍賣品,無非就是要把壺價格抬高,價格抬高就有人為因素在裡面!

我在說簡單一點,就是我賣紫砂壺,我要把壺的價格定的越高越好,不管拍賣是否真假,我就是要定個最高價,這樣就會產生讓別人以為這壺有收藏價值,私底下其實這壺成本很低,其實就是爭取利益最大化,我這麼說應該很簡單了吧!

收藏紫砂壺不要看表面的價格和職稱這些東西,真的意義不大的!人人都有職稱,人人都是做壺大師,那還有收藏的意義嗎?!

真正的大師並不是靠拍賣,靠職稱,靠炒作,靠吹噓出來的,說難聽點就是偽大師,要想做好壺,先得做好人!人有問題,壺自然有問題,為什麼顧景舟沒多少人詆譭他,因為他就是靠手藝吃飯,靠的就是他做的壺!他的壺往那裡一擺就是個標杆!當然首先他人品好才行!

關於紫砂壺不要看拍賣的價格,最主要要看作品,看制壺者本身,人才是關鍵所在,絕大多數人認可的作品就是好壺,而不是小圈子裡的自吹自擂!只有德藝雙馨的制壺匠人做的壺才有收藏價值!其他就沒有了!




王永忠匠人紫砂


這是人們迴歸正統的表現,是人類逐漸走向文明的開始。藝術不分年齡,不分職稱,只要藝術性強,得到真正懂藝術人的認可就是好的作品,就值得人們的觀賞與收藏。

現在人們已經開始理性化了,不跟風了。以前炒做的成份太高了,什麼大師,什麼國家級大師。被一部分人所攏斷。論資排輩,這些人獨斷專行,他們評誰是什麼大師,誰就是什麼大師。大師的作品有好的,有不好的,也有一般的。而且不論什麼大師每個階段的作品,也有不同成度的優劣。以前年記長的大師,有一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沒有正統專業正規的學習過藝術,只靠自己的悟性而己。

現在的年輕人接受能力快,有多年的藝術培養,聰明敢於創新,使紫砂壺作品的藝術性很快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得到人們的認可,這是很正常的,這是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能更好的看到社會發展的未來,太好了!

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很有希望,

很有創造力。能夠承擔起我國社會發展的重任。我國飛越火星的衛星系統,和衛星上的攝像系統是哈爾濱軍工大學的兩個在校學生所做。我國領先世界的5G系統是一名十九歲的青年創造出的。我國的青年無所不成,是我國的希望與末來。正如毛主席所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紫砂壺的製造工藝落後,造成成本過高,藝術性不強。是需要改近需要提高的。人眼不如電子眼,人手不如人們藉助高科枝設備做出的產品質量好。世界上很多領域產品都得到了證實。很多高精端領域是人手不能直接做到的。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要向發達國家學習,永遠向前看,永遠想著末來世界,守舊是跟不上世界發展的腳步,更是沒有出路的。




世通27


都是左手倒右手,提高自己的身價而已,切莫上當,就是一堆泥土堆的,日用器皿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