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萬寧引進試種130畝“海水稻”推動鹽鹼撂荒地復耕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萬寧2月27日消息(記者 韓星 通訊員 吳鵬)人勤春來早,不負好時光。2月27日上午,萬寧市2020年引進新品種海水稻試驗項目在萬城鎮周家莊東海洋創建的130畝試驗田開始插秧。據瞭解,該海水稻品種為優質香稻美香佔系列,具有分櫱力較強、結實率高、熟色好等特點。項目將通過探索糧食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提高海邊鹽鹼撂荒地複種指數,推進形成萬寧特色綠色生產方式。

万宁引进试种130亩“海水稻”推动盐碱撂荒地复耕

試驗田內,農民正在忙碌著。吳鵬 攝

試驗田內,農民們正在忙碌著,有人正在平整土地,有人正用插秧機沿著直線進行插秧作業,插秧機無法作業不到的地頭,他們便捲起褲腿,跳進小腿深的泥水裡,人工插秧,大家都期待著海水稻把鹽鹼地變良田。

“海水稻(海稻)是耐鹽鹼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在海邊鹽鹼撂荒地生長的特殊水稻。本次研發試種的品種主要為優質香稻美香佔系列,系經航天育種熱區多點適應性選育品種。”萬寧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可文介紹,這片試驗田以前是蝦塘、魚塘等,在養殖過程中造成周邊海水富氧化嚴重,現在退塘還耕後,如果能利用新品種海水稻試驗成功,可緩解歷年來小海周邊海水富氧化問題,加快推進小海海域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

万宁引进试种130亩“海水稻”推动盐碱撂荒地复耕

試驗田內,插秧機正在作業。吳鵬 攝

據瞭解,當前萬寧市共有7塊沿海鹽鹼地,常規的稻穀品種遇上風雨、海水倒灌等情況,收成較低,這也造成了萬寧鹽鹼地撂荒嚴重的情況。當前萬寧市撂荒地約2萬畝,僅沿海一帶鹽鹼地撂荒就有6千畝。若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成功,對解決萬寧市沿海鹽鹼地撂荒複種將起到積極作用。

該項目由萬寧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組織實施,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負責提供海水稻種子和種植試驗技術支持服務,萬寧市水邊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承載項目實施。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