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太極內功究竟怎麼練?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二)


太極內功究竟怎麼練?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二)

太極內功究竟怎麼練?

一一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二)

李新方

【原文】以心行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也。

【解曰】威震江湖二百年的太極內功到底是怎麼練的?這是太極拳傳世以來,武林人士一直都在苦苦追尋而不得其解的問題,更是近些年來練武的和不練武的人都熱議的問題。實際上,武禹襄這篇《十三勢行功要解》早已作出明確回答:“以心行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也”,這是太極內功的第一大秘密。

首先,太極內功練的是意。“以心行氣”,這裡的心,即心法,也就是常說的練太極拳要用意不用力,用意也就是用心。心指的是思維器官“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練太極內功不只是用肢體來練,更主要的是用心來練,默識揣摩。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以心行氣”的氣,不是指呼吸之氣,但也離不開呼吸之氣。按照中國傳統修煉方法,氣有幾個不同概念。氣,《說文解字》雲:“雲氣也”,也就是空氣,呼吸之氣。氣,水谷精微之氣,後天真氣,飲食消化吸收後產生的營養物質,也就是現在營養學研究的問題。炁,先天真氣,生命活動的能量物質,原動力,元氣,是與生俱來的,隨著年令的增長和後天消耗而逐漸減少,故為內功修煉的實質和重點。機,是對炁的自動化攝取和調控程序,這個後面再深入研究。

在內功修煉中還有風火藥三個最重要的隱語。藥,即炁,是用火來煉的,火是意念,而風是用來助燃的,即用呼吸來加強意念。同時,氣、氣、炁在實際修煉又是分不開的,煉的是混元氣,武林中有句話:“煉成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無人敵“。

其次,太極內功之氣是下沉的。武術,不論是長拳短打,內家外家,還是踢打摔跌拿的不同實戰技法,還是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總離不開用自身的平衡破壞對方的平衡,如果自己站都站不住,任何高著、妙著、絕著,或力量大都是不起作用的。要達到自身的平衡,就離不開降低重心,也就是沉的問題,但沉有三種不同境界。

一是形沉,最常見的是樁功,特別是馬步樁,講究五趾抓地,落地生根,為各家武術所重,在太極拳的一些流派中也有川字步樁法,或要求拳走低架,打拳如坐板凳。但樁功再低再穩,遇到自己所能承受力量時,還是容易被擊倒或擊出的,同時低樁步進退不夠靈活,而在實戰中不可能,對方也不允許你站在那裡不動,等著捱打,只要一動就站不穩了,如果對方想要逃脫也追趕不及。

二是勁沉,能達到勁沉則不需要拳走低架了,雖然架子較高卻很穩,進退也比較靈活,攻防的速度也加快,但還達不到攻防一體,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的境界。

三是氣沉,只有氣沉才是降低重心的最高境界。只有達到氣沉的境界,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外表上看什麼都沒有,而實際上什麼都有,極沉穩而又極輕靈,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攻和防,化和打,都能夠在同一瞬間完成,敵打我雖挨著卻打不著,我打敵敵想跑也跑不掉。

太極內功究竟怎麼練?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二)

再者,太極內功的本質是氣斂入骨。煉氣功的人大多都在煉丹田,而丹田又有上丹田、下丹田、中丹田,頂丹田、底丹田,前丹田、後丹田等許多種說法,許多人煉了一輩子還是找不到煉哪個丹田才是對的,煉著煉著,剛剛有一點得氣的感覺,丹(炁)又跑掉了,還得從頭再來。這裡引《莊子·大宗師》的一段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恆物之大情也”

太極內功究竟怎麼練?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二)

你把真氣藏在丹田,就像藏寶一樣,藏在哪裡都可能被偷走或搶走,只有“藏天下於天下”才不會被偷走,天下的寶物該在哪就在哪,你不把寶物聚集到自己手裡,當然也不會從自己手裡丟失。按照道家修煉的一般程序,即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但大多數人都在第一步,或第二齣偏,真氣走失,半途而廢了,故有“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之說。

殊不知所謂煉神還虛,就是氣斂入骨的隱語,只有把真氣貯存在全身的骨骼之內,才不會走失,也就是“全身無處不丹田“,才叫做“煉成丹田混元氣”,而煉神還虛還必須經從最後一步,即煉虛合道起修,才可以做得到的,也就是說,要練成最高層次的內功,先要明白其中的道理。道家有言曰:“萬卷丹書語總同,最後一句不可說”,這裡,武禹襄祖師把最後一句秘訣也傳給大家了,能不能煉成就是學者自己的事情了。

還有,太極內功修煉的是氣勢。“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也”,是說十三勢只是一個氣勢,這個氣勢內則氣斂入骨,外則氣勢騰挪。也是對王宗嶽《太極拳論》中“立如平準,活似車輪”,結合十三勢的進一步闡釋,這個氣勢如同車輪,腰為彀,意為輻,氣為輪,煉成這樣的太極內功後,在實戰中即為高度的隨遇平衡,無一意不到,無一處缺陷,無一瞬遲滯,進退轉換無不得機得勢。(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