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寄生蟲》裡那位躲在地下室裡的“父親”,到底是什麼來頭?


《寄生蟲》裡那位躲在地下室裡的“父親”,到底是什麼來頭?

要說今年影視界裡最大放異彩的電影,非《寄生蟲》莫屬。


不僅在最近的奧斯卡上收穫頗豐,還讓韓國電影再一次被全球觀眾肯定,票房口碑雙贏。


而作為參演之一的演員宋康昊雖然沒有抱回任何獎項,卻也不妨礙他在電影中的出色表現,以及觀眾對他的喜愛之情。


作為韓國電影界裡“神”級般的存在,宋康吳本身就是票房的保證,凡是有他參演的電影,基本都是上乘之作。


從影20年來,他出演了近30部作品,累計超8000萬的觀影人次,遙遙領先其他的韓國演員。


據電影振興委員會方面的統計,宋康昊到目前為止主演的22部電影,觀影人數達到1億54萬8262人次。


在最近一次由韓國最大電影預售網站發起的問卷調查中,宋康昊也以24.9%的支持率高居“演技最佳男演員”榜首。


他是韓國觀眾眼裡“最值得信賴”的演員,大家親切的稱他為“宋大餅”。


曾有好友評價他“不知道這輩子他不做演員還能做什麼”,毫不誇張的形容了他在演戲方面的天賦異稟。


而對於上天賜予的這份禮物,他曾謙虛的說:“我並非擁有別人沒有的特殊才能,也沒有什麼獨特的表演秘籍,我只是一直在努力去感受作品和角色。”


可能正是憑著對錶演的這種認真和謙虛的態度,使得宋康昊在表演的道路上成就不斷,最終達到了一個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而這個相貌平平卻演技精湛的優秀演員,在屢獲無數觀眾的心時,也毋庸置疑的成為了韓國電影界裡風向標般的存在。


《寄生蟲》裡那位躲在地下室裡的“父親”,到底是什麼來頭?

01.“不專業”的專業演員


要知道宋康昊並不是科班出身的,在踏入表演的路上他也並非一帆風順。


當時全韓國只有五個大學設有表演專業,雖然宋康昊從小便對演戲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光憑興趣也是行不通的,在考試失利第二年後,他選擇進入釜山經商大學放送演藝系,默默等待著機會的降臨。


可大學還沒有讀完,宋康昊就被要求去服了兵役。回來時已經23歲的他,做了一個大膽的、也改變了他人生的決定:輟學去圓表演夢。


於是他在釜山尋找一切登臺表演的可能。


當時韓國社會正被“6月民主化抗爭”所影響,“民主劇”成為主流,像其他的熱血青年一樣,宋康昊也參與進“民主劇”的演出。


但死板僵化缺乏創意的“民主劇”並不能滿足宋康昊的表演夢,很快,他便注意到了舞臺劇《崔先生》,其生動貼近生活的舞臺風格為宋康昊打開了表演的新大門,他一門心思的以進入“演友劇場”為目標,並在“演友”招募新人時如願以償。


成為“演友”演員的那幾年,為宋康昊未來的表演之路打下了紮實深厚的功底。


期間出演的舞臺劇《吉賽爾》、《蜚言所 》等十餘部作品,雖沒有聲名大噪,卻成為他進入大銀幕的跳板。


是金子總會發光,可能連宋康昊自己都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接觸到電影表演。


他被戲劇界前輩金意成引薦在《豬墜落的一天》裡飾演一個小角色,雖是個跑龍套的角色,卻讓宋康昊耳目一新。


或許就是在那時,電影藝術在他心裡播下了種子,與電影的深厚緣分就此展開。


《寄生蟲》裡那位躲在地下室裡的“父親”,到底是什麼來頭?

02. 表演生涯裡的那些“里程碑”


在宋康昊的表演之路上,有很多里程碑式的轉折點。


啟蒙之作《綠魚》讓宋康昊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表演。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部作品對他意義非凡,是他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


而在與李滄東導演的合作中,兩人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宋康昊感恩於李滄東對自己的賞識和提攜,李滄東珍惜宋康昊這個天極富潛力演員。


於是在後來的電影《密陽》裡,李滄東再度邀請宋康昊參演,雖然不是主角,但出於對李滄東的尊重和感恩之情,已經貴為“一哥”的他也毫不猶豫的在《密陽》中甘當綠葉。


2000年是宋康昊的幸運之年,因為在那一年,他首次在導演金知雲的《茅躉王》裡擔任主角。


談起這部作品,宋康昊回憶是自己真正意義上的‘領銜主演’。在拍攝中,他說自己和主人公一起經歷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考驗。整個過程還由於入戲太深,非常難受,想死的心都有,可就在拍完的瞬間,他深感與電影冥冥之中的緣分,電影就是他的全部。


“它讓我確信,演員將會是我的終生職業。”


也正是因為這部影片,宋康昊和導演金知雲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二人在後來的《好傢伙、壞傢伙、怪傢伙》也有過默契的合作。


而另一部拓寬了宋康昊戲路的作品,是同年名導樸贊鬱拍攝的《共同警備區JSA》。一改過往宋康昊黑色荒誕喜劇的演繹風格,此片中的他飾演的了一位冷麵心熱的朝族警官。


他說這部電影讓自己看到了在塑造不同角色上的無限可能,給予了自己十足的信心,是自己的得意之作。


而對於導演樸贊鬱,宋康昊除了無條件的信任外,更多的是一種惺惺相惜的感情。


所以在電影《我要復仇》裡,二人再度攜手,獲得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


2013年,宋康昊參演了電影《雪國列車》,是導演奉俊昊的首部國際大製作影片。


其邀參的演員蒂爾達·斯文頓、克里斯·埃文斯都是影帝影后級別,在眾星雲集的光環下,宋康昊作為亞洲面孔, 表現的力度恰到好處,遊刃有餘,雖不露鋒芒,卻給人沉著內斂的力量感。


就連蒂爾達都表示自己是宋康昊的忠實粉絲,毫不吝嗇的對其精湛演技給予肯定和稱讚。


要說宋康昊的高光時刻,不得不提到電影《辯護人》帶給他的至高榮譽。憑藉電影中民權律師的角色,讓宋康昊攬獲當年青龍、釜日和春史三座影帝獎盃。


此後的宋康昊無疑成為了韓國的頂級演員之一,是民眾心裡的“國民演員”。


《寄生蟲》裡那位躲在地下室裡的“父親”,到底是什麼來頭?

03. 一個為百姓演戲的演員


對於宋康昊為什麼能深得大家的喜愛,這要得益於他相貌平平,卻爆發力十足的演技。


換句話說,在他看似貼近生活、不加粉飾的表演裡,蘊藏著的是或深刻、或犀利、或世態炎涼的宏大主題。


崔岷植曾這樣評價宋康昊的演技:感知力再強的演員也要用身體和行動來表演,在這方面,宋康昊做的堪稱完美”。


樸贊鬱也驚歎道:“對於複雜而多樣的表演要求,宋康昊的表現就好像經過了幾天幾夜的練習,他有著超於常人的集中力。”


宋康昊飾演了很多市井小民的經典角色,不管是《思悼》裡嚴格的父親,還是《殺人回憶》裡的無能警察,亦或《密陽》裡的鄉村車行老闆、《辯護人》裡不夠專業的民權律師,他用每個角色來詮釋生活中的世間冷暖,人生百態。


即便如《茅躉王》般喜感詼諧的表演方式,也無時無刻不在影射著小人物在生活中的心酸和無奈。


一位澳洲人類學教授曾經這樣評價宋康昊的表演:“他的臉對於觀眾來說就是生活的再現,沒有人覺得他是演員,他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他的臉真實地反映了這個社會。宋康昊是韓國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一張面孔。”


他似乎能駕馭任何角色,能與角色融為一體,像是在演著自己的故事。而正是因為把這些角色演的太具真實性,讓觀眾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而這種能力,恐怕便是宋康昊魅力的所在之處。


他只是在一心一意的演著“普通人”,卻成了平民百姓最好的代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