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公佈了!2020年海南“三農”工作圍繞八大重點展開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海口2月27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日前,海南公佈了《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文件,共7000多字,強調今年全省“三農”工作要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集中資源、強化保障、精準施策,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千方百計抓好農民增收,深入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在全面完成脫貧任務的基礎上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今年,海南將圍繞主要任務抓好農業八大重點工作: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要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堅持貧困市縣摘帽“四不摘”政策和“三不減三提高三加強”。鞏固提升已脫貧人口的脫貧成果,高質量完成剩餘未脫貧人口的脫貧任務。落實特殊貧困群體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全面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全面提升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質量,推動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和“五個一”庭院經濟。引進培育壯大帶貧主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行差異化利益分配。積極提升貧困戶自身發展能力,加大對貧困戶自主經營的技術、銷售幫扶,落實有關獎勵政策。加強就業技能培訓,促進多種形式的就業。各市縣要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和程序,開展脫貧攻堅普查,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幫扶,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總結提煉海南脫貧攻堅經驗,講好海南扶貧脫貧故事,宣傳、推廣、應用好海南扶貧正能量。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推動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研究解決相對貧困的工作對象、減貧標準、政策措施等。2020年,全省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出列、貧困市縣摘帽成果全面鞏固提升,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

強化對“三清兩改一建”的統籌,落實各牽頭部門責任,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和長效管護機制,確保如期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實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動。2020年,完成歷史存量垃圾堆放點整治,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在全部行政村中對已成型的集圩、新村民聚居區、常住人口超過200人的傳統村莊或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村莊開展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其餘村莊逐步實現村內無汙水橫流現象、黑臭水體得到治理。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基本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改造新建任務,加快已建廁所防滲漏改造,提高鄉村公廁覆蓋率。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地區的村莊,實現人居環境乾淨整潔的基本要求。

力爭2020年底前累計建成1000個美麗鄉村

以“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為抓手促進產業融合,建立特色產業小鎮管理動態調整機制,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特色產業小鎮“五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解決社會資本進入難的瓶頸問題。加強規劃引領和管控,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力爭2020年底前累計建成1000個美麗鄉村。以“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鄉村二三產業。推進百家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產業升級,培育年營業收入200萬元以上的休閒農業企業100家,培育精品休閒農業示範點10家。推廣新型環保胡椒初加工生產線,推動檳榔黑果烘乾設備綠色環保改造。提高農產品深加工能力,高標準建設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加快農墾八大產業、八大園區建設,推進墾地產業一體化發展。制定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並加強統計核算。

建設4萬畝南繁育種基地高標準農田

加快推進自貿港先導性項目建設,落實《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年)》,建設4萬畝南繁育種基地高標準農田,實施生物育種專區、配套服務區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南繁科技城。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為引進國外優質動植物種質資源打造便捷、安全通道。

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推進橡膠、檳榔、椰子產業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調優種植品種結構,因地制宜抓好熱帶特色農產品生產。提高冬季瓜菜、熱帶水果、花卉種植效益。推動15萬畝常年蔬菜基地上圖入庫,提高夏秋季本地蔬菜自給率。

支持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增加家禽和牛、羊等肉類供應。推進橡膠、檳榔、椰子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建設天然橡膠交易中心和定價中心;建設檳榔大數據平臺;開展椰子組培快繁關鍵技術研究,支持椰子加工企業“走出去”。

推動建設瓊海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標準化生態果園,實施“花香海南大行動”。大力推進漁業轉型,引導漁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閒漁業走”。在近岸良好灣區統籌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創建2家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建設3個海洋牧場。

打造30個海南農產品公用品牌

抓好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印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意見,實施《海南省國家農業綠色發展規劃(2019-2025年)》,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海南省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支持三亞市崖州區、東方市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試點。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二期工程,加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試點,打造30個海南農產品公用品牌。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行動。完成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環保改造任務,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提高到80%。

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今年實現生豬基本自給、市場供應充足

壓實“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糾正隨意擴大限養禁養區和“無豬市”“無豬縣”問題。正確認識和協調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生豬養殖的關係。嚴格落實非洲豬瘟疫情報告制度和防控措施。科學制定長遠規劃,合理控制生豬養殖規模,統籌資金支持種豬場和規模養殖場建設,加快落實生豬補欄。

加強對中小散戶的防疫服務。推進畜禽屠宰行業清理整頓,創建國家級、省級標準化屠宰場。嚴格流通環節監管,堅決打擊“肉霸”。加強市場預警,適時投放儲備肉,確保市場供應不斷檔、不脫銷。2020年,創建省部級生豬標準化養殖場6家,力爭生豬出欄量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實現生豬基本自給、市場供應充足。

加快推進農村重點改革 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

大力推行農村“三塊地”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市場交易規則,建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和城鄉統一的公開交易平臺。制定出臺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指導意見,紮實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推動完成國家第四批試點市縣(海口市美蘭區、三亞市、昌江縣、白沙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成效評估,構建省、市縣、鄉鎮三級供銷合作社農產品運銷實體網絡。加快推進農業水價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林區林場改革。完善墾區“居”的管理體制機制,落實農場和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政策。深化農業綜合執法改革。建立農業農村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加強農業農村檔案管理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