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安家》銷售小王子凱文一單抵銷售冠軍房似錦三單,好羨慕

最近大火的《安家》,銷售小王子凱文,一單569平的五居室成交額比房似錦的三單還要高,有博主分析過,他到手的提成是朱閃閃(月薪5000塊算)八年的工資,看的我心花亂顫,趕緊爬起來算算自己的時薪。

《安家》銷售小王子凱文一單抵銷售冠軍房似錦三單,好羨慕

一份工作的性價比高不高,需要計算你對它的投入以及從中得到的回報。

投入:是指你在這份工作中所付出的成本。

硬成本:時間、通勤成本、社交花費等。

軟成本:壓力、情感關係等。

產出:是你從這份工作中獲得的所有回報。

物質回報:薪酬福利、期權股權等。

非物質回報:環境氛圍、發展機會、成就感、滿足感等。


我有個男性朋友小姚,常常跟我抱怨工作太累,提一次辭職公司加一次工資,到現在還在糾結要不要換工作。還有一個女性朋友小希工作缺乏熱情,但是公司福利還不錯,也想換工作卻總是下不了決心。後來我把他兩拉在一起,列了這個投入產出模板,讓他們每人為自己製作了一份投入支出表。表一出來,他兩發現雖然都有換工作的念頭,但是算出來他兩

時薪竟然一樣,兩份工作性價比意想不到的是,小希竟然比小姚高

一個多月後小姚告訴我他已經轉崗成功了,他說最初搖擺不定是沒發現還有那麼多潛在的付出,恭喜他上任新崗位。

這一份是朋友小姚的,他列出的成本有:

  • 時間成本:長年累月的大量加班(早9 晚9,週末、節假日時不時要投入工作),浪費了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時間,沒有娛樂時間,犧牲了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
  • 精力成本:長期加班嚴重損耗自身精力,晚上回家沒有精力學習,自殺式熬夜娛樂,惡性循環導致身體素質下降。
  • 通勤成本:上下班來回20公里,沒有直達公交和地鐵,趕公司7點40的班車要7點20出門,騎電動車冬天太冷,開車一個月的油費加停車費是一筆不菲的支出,打車單趟30元。
  • 精神壓力:節假日、週末不定時有來自客戶或者公司方面的電話或者微信要求支持工作,精神時刻緊繃壓力大。
  • 工作壓力:工作完成不好,被老闆虐。

回報:

  • 薪資:在同行業中中等,沒有任何福利。
  • 年終獎:2個月的工資。
  • 環境氛圍:同事關係簡單。

非物質回報方面成就感不足、成長機會不多,能力提升沒有

另外一份是朋友小希的,她列出的成本有:

  • 時間成本:8點半開始上班,不加班的情況下5點半下班,每天最基本9個小時花費在公司(偶爾加班)。
  • 通勤成本:來回不到2小時通勤時間,地鐵直達。
  • 精神壓力:做一些邊緣化、重複性返工的工作,得不到成長,精神壓力大。
  • 薪資福利:在同行業中比較低,但是福利比較好。
  • 環境氛圍:工作氛圍很好,同事關係簡單,績效考核制度透明。。
  • 培訓:公司組織很多培訓,能夠增加專業知識。

非物質回報方面也是成就感不足、成長機會少,能力提升沒有

在計算和分析投入和產出的時候,要注意兩點:

第一:不要只看絕對的收入,而是要衡量投入與產出的比較,才能做出更理性的決策。比如說小姚,他工資不低,但是每天很辛苦、工作壓力大,加班是常態,那在分析他的工作時,就不能只考慮工資這一項,還要考慮,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久等等給他帶來的一些其他負面影響。

第二:個人需要成長和發展,所以不能只考慮物質的成本和收入,還要考慮非物質的成本和收入。小姚和小希在非物質回報方面都覺得成就感不足、成長機會少,能力提升沒有,小希工作缺乏熱情、扼殺創造性,那分析還得考慮這份工作的發展性可能沒有那麼好,未來可能性的犧牲,也是一個成本。


比如,今日頭條 CEO 張一鳴的演講《我遇到的優秀年輕人的5個特質》中有這樣一段話:“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選什麼專業、選什麼公司、選什麼職業、選什麼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

不要被短期選擇而左右。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蓋了這一點。比如當時很多人願意去外企,不願意去新興的公司。06、07 年,很多師弟、師妹問我職業選擇,我都建議他們去百度,不要去 IBM、微軟。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出於短期考慮:外企可能名氣大、薪酬高一點。

雖然這個道理,大家都聽過很多遍。剛畢業時薪酬差三五千塊,真的可以忽略不計。短期薪酬差別並不重要。”

——06、07年時,百度發展飛速,相比IBM和微軟能帶給年輕人的機會和成長的概率更大一些,所以除了考慮剛畢業時的薪酬,也要將眼光放長遠,考慮長期的收入趨勢。

再比如,暢銷書《每週工作四小時》作者蒂莫里.費里斯在書中寫道:

“(我的)120多位批發客戶中的5位就能帶來95%的收入。而我98%的時間都用來與其餘的客戶們進行交涉。而前面提到的那5位客戶全都是定期訂貨。”

於是他捨棄了那95%的客戶,著重發展最能帶來利潤的5%的客戶。通過此舉,他不僅將節省了大量工作時間,還將節省下來的部分時間投入重點潛在客戶,銷售業績也大大提升。

——蒂莫里.費里斯的做法告訴我們客戶未必越多越好,需要衡量維繫他們的成本以及其帶來的收入。另外,如果和客戶打交道讓你勞神傷心,那麼投入產出比就會很低,與之相比願意和你同舟共濟的客戶可能才是好客戶。

上面講到小姚換崗了,而朋友小希目前的工作業餘時間比較充裕,工作之餘她開拓了一份副業,成為了一名“斜槓青年”,利用第二職業增加了收入,獲得了精神的滿足感。現在工作閒下來就一心撲在副業上,生活充實了很多也不糾結要不要換工作了。


我是木禾子笑笑,一個從零開始摸索過來的職場菜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