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請問一下寶寶三個月就一直喜歡笑,動不動就笑,這個是有什麼問題嗎?

江西小美女安安


3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會社會性的微笑了,所以孩子會笑是正常的,但是父母應該知道笑對孩子的發育到底意味著什麼?

《兒童心理學》中提到:成長是一個過程,是一系列在不同年齡,按照特定順序出現的發展任務,,兒童需要在看護人的幫助下造成這些任務。

所以兒童出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這個社會建立關係,所以孩子的第一個社會情緒就是哭,哭可以吸引成人來到幼兒身邊來照顧孩子,第一階段,當孩子的生理需求被滿足之後,孩子自身發展還需要更多的需求,比如想要被抱起來;想要陪玩;想要換個角度看世界,所以孩子需要和成人建立起穩定的關係,所以伴隨著孩子長大,他們臉上的情緒會越來越多,而笑是孩子吸引成人走進的另一個情緒。


現在我們來看看孩子為什麼喜歡笑?

笑是孩子在和成人建立關係。

笑是在吸引成人的目光,當孩子對著父母笑的時候,我們看到孩子會笑會主動的去回應孩子,無意識的笑換來成人的關注,孩子就會不斷的去嘗試,他會不斷的笑,我們再去回應,孩子會發展只要我笑,大人就會來和我說話或者和我玩,所以成人的行為無意中強化了孩子的行為,孩子想要吸引成人的目光就會主動的去微笑。

當孩子喜歡笑的行為從無意識轉化成有意識的時候,其實是孩子大腦已經發現了微笑帶來的關聯,所以當孩子總是對成人笑的時候,證明孩子開始建立社會關係,孩子開始變得聰明。

孩子笑表達是什麼意思?

“媽媽,來陪我玩吧”

不要以為孩子笑是無意識的,在孩子笑容的背後,是孩子想要表達的想法,所以父母應該讀懂孩子笑容背後意思。

看到大人從自己身邊走過,孩子想要有人來陪自己玩耍,孩子會發出“談好”的微笑,他的眼神可能會隨著成人的身形而移動,並且可能會做出手舞足蹈的動作,就像在說“你看我表演的這麼賣力,快來陪我玩呀”。



“媽媽,你怎麼不理我”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剛開始媽媽在和孩子互動,孩子很愉快;接下來媽媽開始靜止臉,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孩子開始著急,開始做出開心的笑容來來吸引媽媽,媽媽自然沒有表情;孩子開始著急,開始手舞足蹈,賣力的開始吸引,媽媽依然沒有表情,孩子接下來開始崩潰,開始大哭,不看媽媽的臉。

如果成人路過孩子的嬰兒床和孩子逗樂,突然想起來可能陽臺的衣服還沒有晾,又迅速走開,孩子為了吸引媽媽再度回來,看到媽媽的時候,會非常開心的用先來吸引媽媽?

笑是孩子再說“幫幫我”

3個月的孩子他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多,孩子的大腦需要發育,他會主動的探索外部世界,同樣他的身體需要發育,語言成人的幫助,比如翻身鍛鍊;所以孩子需要成人的幫。

最明顯的就是當成人開始抱起孩子或者有人開始回應孩子的笑容,他會特別開心,比如我們抱起孩子,他可能會開心的笑出聲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撫養人的幫助,所以嬰兒為了生存,他會主動的和成人建立關係。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對孩子的笑不回應會怎樣?

孩子笑的時候千萬不要無動於衷,長時間的不回應就是在告訴孩子,這樣的連接方式不通,因為孩子收不到環境中的反饋信息,長此以往,他會不在向環境中發射信息,父母和孩子互動的時候發現孩子沒有任何回應,會認為這是孩子特別難帶,花費在寶寶身上的時間和互動方式會改變,變得更少更沒有耐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當孩子笑的時候這樣回應孩子更聰明?

聊天

父母不在孩子身邊或者看著孩子自己在忙的時候,可以通過聊天的方式來和寶寶互動。很多父母不知道怎樣聊天,可以這樣說:

告訴孩子他能看到的事物;

告訴孩子你正在做的事情;

告訴孩子你們接下來即將做的事情;

總之不要把孩子當嬰兒,把孩子當成孩子來聊天。

陪玩

當孩子看到成人快樂的手舞足蹈,那就和孩子一起玩吧,三個月的孩子可以玩這些遊戲鍛鍊身體。

  • 翻身練習,從側臥到俯臥,從俯臥到仰臥,拉著孩子一隻手讓寶寶借力,很快就能幫助孩子練習翻身。
  • 趴的練習,寶寶趴在床上,媽媽坐在床上,在孩子頭正上方放上玩具鼓勵寶寶身體向上,儘量整個上半身趴起來。
  • 躲貓貓練習,遮住自己的臉或者孩子的眼睛,讓孩子感受不見了——看見了;這樣做的目的刺激寶寶視覺和大腦,孩子的大腦會更興奮。

幫助孩子做運動

3個月的寶寶每天可以做撫觸,通過按摩讓寶寶和媽媽皮膚親密接觸,刺激寶寶身體的血液循環,讓寶寶感到更舒服。

也可以給孩子做被動操,緩解寶寶身體的不舒服比如腸絞痛,做被動操的過程可以幫助寶寶鍛鍊身體,促進親子關係。

孩子的笑容背後是大腦的發育,所以別再不理孩子,想要孩子聰明父母先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