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什麼聽了那麼多書和講座,比如得到、樊登讀書等,卻感覺沒學到什麼?怎麼辦?

不重則不威


你估計你聽得都是一些心靈雞湯之類的講座吧。這些演講講座都有一個特點,當時聽了熱血沸騰,彷彿開悟一般,但回到生活中時,幾天後你發覺你還是你,生活依舊。


新疆戶外張仲寧


說說我認識的一個朋友的故事吧。

朋友今年29歲,初次相識感覺比較精緻、幹練,但也僅僅是看起來而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開始讀書,什麼四大名著,海內外歷年暢銷書等等。幾年下來,家裡堆滿了各種書,遺憾的是,這些書未曾被翻過幾頁,嶄新依舊……

再後來隨著《樊登讀書》的興起,朋友立刻開了會員,併到線下參加讀書會。這本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後來發現朋友參加讀書會僅僅是為了往朋友圈傳幾張擺拍的照片。再後來隨著對朋友的瞭解,我才知道,原來她所謂的讀書僅僅是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因讀書而有“氣質”而已……

為此我覺得很好笑,但念與朋友的自尊,又不好直接講出來。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竟然將朋友“引入歧途”。所以,朋友“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似乎什麼都沒有改變,除了家裡越來越多的書。

培根說:“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讀書,需要思考,需要內化,需要將所讀所學真正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阿白讀書


看到這個問題的瞬間,我感覺這個問題彷彿是專為我量身定做,從16年開始,我陸續花在各類網絡培訓的費用超過2萬元。



我在生活中其實是一個很節約的人,但我特別捨得在學習方面花錢,大概是潛意識裡覺得這種花費不同於一般的消費,算是一種投資,另外一方面,我又是一個感性的人,容易被營銷。



比如得到剛推出付費專欄,我一下就訂閱了兩個,關注的公眾號,推送了什麼課程,只要是我稍微有點興趣的,馬上就會下單,只要別人說好的培訓,我內心就會按耐不住,因為我對現狀太不滿,太想尋求改變和突破了,一直抱著聽幾次課,吸收一點新信息,就能獲得蛻變的幻想。



我上過一天1000元的線下營銷培訓課,還買過幾千的培訓資料,花幾千塊參加一年的社群,還學過幾千塊的寫作課,但最後想想我得到了什麼呢?



說實話,從物質層面來看,沒有掙到一分錢,工作還是維持原樣,從精神層面來看,我更加空虛和內疚。我最開始的學習完全出於功利目的,我學習的初衷是想獲得更好的職位,更高的薪水,我是有所求的,但是結果並不像課程宣傳的那樣。



我不怪別人,只能怪自己太年輕,把學習想得過於簡單。現在我深刻理解到,工作後的學習還是需要聯繫實際,學跟工作相關的內容,學了馬上有用武之地,俗稱邊幹邊學,這樣的學習叫理論聯繫實際,才有意義。



19年這一年,我再沒有抱培訓課程,工作之餘的時間都在陪孩子和做家務,內心沒有功利,反而平靜很多。

我現在認為,像你問題中提到的那種學習,對我們的職業生涯幫助真的不大,還被別人牽著走,浪費很多時間。成年人還是應該有意識的尋求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哪怕對工作沒有幫助,能讓自己身心愉悅,不功利的學習,長期來看對我們也很有利。

我給你的具體建議有以下三點:

1、對那些快餐課程不要抱太高的期望;

不要幻想你學了某個課程,就能成為牛人,大部分時間你都只是參與了一下,屬於被收割的韭菜一類。

2、對工作不要太心急,允許成績慢慢來;

人的心一急,就很難做出客觀的判斷。我們要把自己當成個普通人,允許自己走得慢一點,把時間拉長看,開始慢的最後大多都走得更高。

3、投入生活中去

一個人除了工作,還應該有生活,不要忘記分一些時間給家庭,陪陪家人,一個人越多參與生活,他越可能成為一個接地氣不固執的人,他才不容易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阿川說情


對於聽書,我說一下我的看法。

我用的聽書軟件是得到和喜馬拉雅,喜馬拉雅主要是在睡覺的時候或者喝茶聊天的時候,放一些情感故事或者聽一些相聲、評書之類的。使用最多的還是得到,但是我屬於蹭課的,就是那種不繳費,天天蹭免費的課的人。先聲明,不繳費不是人品的問題,而是其他層面的問題。

我個人來說是比較喜歡聽書的,在我小時候,文化生活是比較匱乏的,甚至於連課外書都沒有,家裡倒是有一些繁體字的書,但是看不懂。文化獲取除了上學,基本上就是村裡的廣播和後來家裡的黑白電視。廣播每天在傍晚的時候會播放一段評書,屬於連載性質的,大致要聽上好幾個月才行,早晨家裡的黑白電視也是放評書,現在還記得田連元講的七俠五義。可以說,我有很多歷史知識,基本上是靠聽評書所獲取的。

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聽羅振宇講邏輯思維,後來他成立了得到大學後,我就下載了得到APP,說句實在話,他現在在每天一講裡面,質量明顯不比前幾年,更多的是介紹課程,不過也講新的內容。我幾乎每天都會聽,把當天的聽完還會接著聽以前的。時間主要是上班的路上和下班的路上,週末跑步也會聽,不過效果會差一些,畢竟跑步的時候思考不是很方便,總被氣喘吁吁所打斷。

我先說說我是怎麼聽的,基本上都是聽“羅胖”老師的觀點,對自己感興趣的觀點,自己會主動思考一下,對於自己不喜歡聽的,比如經濟之類、公司之類的,就做一個大致的瞭解,但不是不聽,尤其是裡面說不準有那句話就會和你的實際工作、生活經歷相貼合起來,自己以前沒感覺,有時候一啄磨,不就是這回事嗎。對於所說的一些觀點,自己會用手機的記事本先記下來,可以和別人探討,可以自己查找資料,這個過程就是自己深化認知的過程。

有時候,講的東西自己並記不住,但是有時候能夠大約記得一些觀點和做法,我認為這就足夠了。要想在做深一步的瞭解和思考,如果是想鑽研這個領域或者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我想可以,但如果不想的話,這就足夠了。

從題主的說法來看,覺得沒有什麼用,其實聽書、看書,並不是讓你覺得自己有了多大的收穫,不能簡單的劃為能夠背了多少收唐詩宋詞,記下了多少個英語單詞,聽書和看書,會讓你增長閱歷。從我個人來講,通過聽書,有很多的觀點正在慢慢的融入自己的思想,自己雖然沒有感覺到,但是從與別人的交流中就會發現自己的思考正在進步,尤其是在與同事們溝通工作上的事情或者開會座談的時候,引用一兩個觀點,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見解,別人都感到非常驚訝。就好比羅胖老師曾經講到過的自由,自由是什麼,自由不是你想要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你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所以,聽書、讀書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但是過程中一定要自己思考,或許現在沒有收穫,但是堅持下去,自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思想成熟的人。


傲虎樓主


有些人學習是為了解決問題,有些人學習就是跟風,有些人就是不知道該幹嘛,所以天天保持學習上進的形象。看看有些人的朋友圈就知道了,天天早起打卡記單詞,可是你要問他做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具體的變現途徑,他就回答不上來了。


國人現在學英語的熱情之高,超乎想象。上次我下班回去的路上,碰到英語機構地推人員發宣傳單,非得拉我上去參加試聽課。耐不過她的堅持,就上去參觀了一下。沒想到人氣還挺旺,不少附近公司上班的白領,帥哥靚女,還有家庭主婦,還有沒事幹的老爺爺老奶奶在那裡學習,戴耳機聽英語的有,一群中國人圍到一起坑坑把把說英語的有,看英語電影的有。

當時我就在想:沒事幹的時候多學習,參加類似的活動,肯定是好的。可是真的有這麼多人需要英語嗎?除了那些工作中真的有機會用到英語的公司白領,有多少人是真的需要英語的呢?比如那些老頭兒老太太,都半截身子埋土裡的人了,不想幹嘛就幹嘛去唄,為什麼要湊熱鬧要幹這些,吃力還不一定有結果的事情呢?今天記兩個單詞,明天忘記八個,越學越倒退,越學越受打擊,那你學習英語的意義是什麼呢?

得到啊,樊登讀書會啊,還有那麼多的書籍和講座,學習的機會和平臺,鋪天蓋地,到處都是。這些東西都是時代進步的標誌,肯定都是好的,可是作為你個人,你的目標一定要明確,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最近我天天看奇葩說,得到平臺的創始人羅振宇也是現場嘉賓,我經常看到有其他主講嘉賓直接就諷刺他是“販賣焦慮”的,很多人都跟著笑。當時我就在想:得到平臺做那麼大,影響人群那麼廣,而且現在也取得了那麼大市場效益,羅振宇的得到平臺,被估值十幾億美金。難道就一句“販賣焦慮”就完全講明白了嗎?還有樊登讀書會,被高曉松說成是販賣成功學,難道就是因為一部分人,尤其是這些人是名人,對這些平臺不認同,你就跟著排斥了他們嗎?不,你要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保持思想上的獨立思考,不能盲從,對事情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

別人都說好的,也不一定適合你;別人都說不好的,也不一定就真的對你沒有幫助。一切要以自己的感覺為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檢驗標準。


對於學習,我們不能盲從;對於學到的東西,不能僅限於聽明白了。聽明白了,沒有實際去用,就還是不夠明白。一定是從自己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來學習的,而且要不斷地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其實得出今天這樣一個問題是好事兒。愛學習也是好事,總比那些什麼都不做整天在那裡抱怨的人要強。


作家楊文華


有三句話很容易說明這個問題。

一、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聽書再多,都是停留在“道理”的層面,僅僅是個“知道分子“。最後的的結局當然像95%的人一樣: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

有的是原文聽書,因為是聽覺輸入,根據學習金字塔,它的效果相比視覺輸入要差很多。

如果是別人講書,聽的書就相當於是別人嚼過的食物,是沒有營養的。這種形式智只能作為一種信息入口,感覺好的要買來深度閱讀。

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的這種思想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一脈相承。聽書還是停留在知的層面,但不是真知,如果要真正的知就要去實踐和行動。

很遺憾,當一個人喜歡去聽書的時候,已經佔領了大量的行動的時間。

三、知道自已無知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人。

蘇格拉底告訴我們:我與你們一樣無知,但我知道我無知。說他已經到了非常高的境界了。

但當你聽書成了習慣之後,你可能會認為自己知道了很多東西,但實際上你依然是無知,只是你不知道自己無知。

這就是達克效應裡面的愚昧山峰,如果你不能滑向絕望之谷,你就沒有可能邁向開悟之坡。


知行合一時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一個邀請過眾多名師講課的課程組織者,我會從如下3點解決您的疑惑。

學習的代價、學後的踐行、學習的訴求

學習的代價

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

聽課,我們要交學費,不交學費,也要付出時間。

買東西,我們要多家對比,每一次買的不如意,都是在交學費。

大家都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便宜沒好貨。

所以,學習也是如此。

我們為了學習,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就會有什麼樣的心態,也決定了我們的收穫。

學後的踐行

學習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踐行。

老師講的是否認可,認可了之後,又做到了多少。

很多事情,不親自操作,是不知道里面的門道,也不知道老師講的深淺,只有做過之後,才能體會老師課中的深意。

學習的訴求

學習的終極訴求是什麼?

為了解惑,為了精進,為了賺錢?

多數人是為了更好的賺錢,所以學了之後反而不能更好的賺錢。

問題的癥結就存在這裡。

為什麼能賺錢,因為能成事兒,為什麼能成事兒,因為肯做事兒,切有方法。

所以,問題很清楚了,我們需要的是:

先多多見識

再選定方向

然後一往無前學下去做下去即可


龍的父親大人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一下費曼學習法。

什麼是費曼學習法呢?費曼是一個加拿大的物理學家,而這個學習法就是費曼發明的,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學習法!

在講方法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個農民讓自己的孩子每天去學校上課回來講一下自己學過的內容,這樣可以一份學費學兩次,就這麼一個單純的想法,他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最終考上了清華。

不論上面的報道是否屬實,但它正是費曼學習法的典型體現。費曼學習法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通過向別人清楚的解說某一件事,來確認自己是否真正弄懂了這件事

而費曼學習法的核心就是:

1、選擇目標

這個選擇目標很簡單,就是在學習之前你要認定你要學習的東西。比如一項技能,一門語言,一個文學領悟,就如現在的題目一樣,學習一本書。

2、教學

這個就是費曼的核心所在,當你選擇一個目標並且學習以後,去創造一個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講授給 “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不清楚,講不明白,自己也模稜兩可等,顯而易見,問題也就出來了,在你描述不清楚的時候,也就證明你沒有對這個知識點有很好的理解。

有朋友可能說,沒有人可教授怎麼辦?其實,這裡的教學是統稱,具體可因地制宜的創造出許多場景。如果能真實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教授那再好不過了。如果沒辦這樣,可以通過寫作、錄製教學視頻、對著手機錄音、實踐等方式來進行演變。

3、糾錯學習

在第二步中遇到了問題,那麼就需要進入第三步 —— 糾錯學習。無論是在教授的過程中說錯的、說不清楚的、模稜兩可的都需要在這一步中進行強化。反覆查詢資料、學習、強化記憶,然後再重複第二步進行驗證,直到可以順利的教授相應的知識。

4、簡化

這一步是對上面學習的內容進行提煉、簡化,去掉非必要的,多餘的信息,並且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通俗易懂的表達出來,而不是照本宣科。

其實這一步驟還有一個重點,就是簡化到可以通過類比,讓一個非專業人士(誇張點說就是小孩兒)都能聽懂。此時,你就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習方法。

瞭解以上學習法之後,你就知道為什麼聽一本書感覺就像沒有學過一樣了。

學習重點就在於教學,以教促學,也可以理解為“輸出倒逼輸入”。

恰恰相反,在聽書的同時,聽完以後,你不僅沒有學到知識,反而是講授給你聽的人有了更好的學習!

所以那些演講人和書評人越講懂得越多,思路也越清晰,知識也越豐富,所以人家在講臺,而你一直都是觀眾!




F樊布凡


樊登讀書會員,普通本科大學生,不請自來。

不知道樊登老師講的《認知天性》這本書樓主有沒有聽過,想要記住的方法,就是要讓大腦感覺到不舒服,去運用。裡面有一些關於學習的方法。

我會有過這種情況↓:

樊登讀書!啟動!

發呆😳+犯困

樊登讀書!關閉!

這樣肯定是學不到東西。

對我個人來說,加入樊登讀書我的收穫還是挺大的。

我是半年前偶爾下載樊登讀書的,那時候遇到一個好看的女孩,想到了《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這本書。

(之前下載過,三年前,第一次聽的就是這本書,那時候因為覺得太貴果斷卸載)

忍痛開了會員😭,之後就覺得三百多塊花了,肉疼啊,然後給自己規定最少每天聽一本書,從人文開始到各個專欄,聽到第20幾本書時我就徹底愛上了。

然後上課不聽課,有時候從早上起來開始就開始聽,一聽聽一天,現在是聽了240本,還剩下作者光臨的幾本實在是捨不得聽了。

接著買了《高效閱讀必修課》和《論語.上》

前幾天因為有戰疫限時免費活動,《可複製的溝通力》剛聽完,現在《可複製的領導力》聽了一半,像什麼《世界的孩子》這些免費的欄目都聽了。

噹噹噹當!!

我用的都是聽,而不是學,因為我覺得我這都不算學,只是聽了一遍,發心有一部分是因為好奇,有一部分是為了刷進度。

最近打算把所有能聽的聽完,然後進行系統性的二刷。

聽完我覺得我最大的改變是,覺得之前的我真的是太淺薄了,之前的 完全是陷在達克效應中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現在雖然還不是很精通,不過你要中國文化,孔子,老子,竹林七賢,唐詩宋詞我懂一點。

西方哲學,伊壁鳩魯,柏拉圖,蘇格拉底,犬儒主義,斯多葛學派也不是一無所知。

世界觀:當今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成吉思汗,造紙術,玻璃等影響人類進步的幾大發明,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穆斯林什麼的也都略知一二。

當然還有

如何更好的溝通,培養領導力,什麼錨定效應,銷售是怎麼回事,如何寫好的故事廣告文案,如何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如何做一個好爸爸好媽媽,如何處理原生家庭的關係等等等等

可以說

如果不是樊登讀書,我不可能半年之內瞭解這麼多東西,我不可能找到我的人生的方向,不可能想到原來世界這麼大!有這麼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情!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要改變世界!我們的目標是探索宇宙,是星辰大海!

如果沒有樊登讀書,我想都不敢想,我可能還會像其他大部分二十歲的年輕人一樣,為了畢業找什麼工作發愁,每天焦慮痛苦,

現在我知道了,“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謀食”

現在最重要的我覺得我是一個立體的人,我有著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我是誰由我自己決定,而不是像高中畢業,用十二年換了一紙分數,然後被人說我是上大學混日子的惡臭大學生。

我可以看到我的未來,

雖然我還一無所有,但是我心裡不會懼怕,因為現在的我有一顆好奇心,我有著終身成長的心態。

這是我加入樊登讀書最大的收穫,而且樊登讀書不要只把他當成是一個聽書的軟件,他還是一個挑好書的軟件,

像是《論語》《道德經》《達芬奇傳》《人生海海》《窮查理寶典》這樣老師在每一期都會反覆提到的書,我是會買來自己在讀一遍的。

具體提問的人是為什麼沒學到知識,由於對您瞭解的少不能給您一些具體的建議,希望我的經歷對您能有參考。

因為就學習來說,我們不能強求說讓任何一種學習軟件或者輔導機構做到完美。他們畢竟只是輔助工具。

學習終究是我們自己的事。


熊一頭


幹什麼都是 要自己思考 要記筆記 才能有所得 剛看到一句話很好 分享一下 只要引發這種美好的感覺 就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