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高考結束了,準備上大學了,應該看些什麼書比較好?

子非魚愛讀書


Hi 這位小小少年,恭喜你即將邁入大學新世界!我也經歷過那種壓力解除玩樂一段時間後的焦慮和空虛。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新的行業和技能層次不窮,很多線上培訓不斷製造焦慮,到底學點什麼能既不浪費時間又能武裝自己?

人最重要的無非是怎麼想、怎麼說、怎麼高興、怎麼實踐這幾件事,因此我覺得你可以從思維、溝通、心理和技能方面提升自己。避免推薦太多你根本不去看,我每樣就說一本吧~技能方面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你感興趣的分類,我就不推薦啦~

一,想要培養思維可以看哪些書:

  • 《批判性思維》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書,小開本不厚,比較利於大家不中途放棄、順利讀完。其中很系統地介紹了很多我們在生活中完全沒有注意到和思考過的小概念和有意思的誤區,比如:什麼叫“被忽悠”?怎麼避免被“忽悠”?我和某人吵架的時候,為什麼吵著吵著就被帶跑偏了?

比如今年剛剛結束的《奇葩說》,獲得BBking的詹青雲和網上被黑得很慘的許吉如都是常青藤學霸,為啥許吉如被人討厭而詹青雲一說話就是“神仙發言”?

言語和思維中的盛氣凌人到底是什麼心理產生的?怎麼做一個自信有主見的人?

這個大牛或者老師說的到底在不在理?這個人到底吹牛沒有?

好好啃這本書你都會有答案!

二,適合提高溝通技巧的書籍:

然後說說溝通的問題,這裡插播一個小Tip:上了大學,無論是學生活動和同學,還是上課發言和老師,一定要把每一次說話的機會都當做正式的溝通場合,一定不能太隨意。上學的時候如果能刻意訓練自己講話有條理性、邏輯性,走到社會上會少走不少彎路,畢竟這已經是溝通的門檻了。下面我們來解決更具體有難度的溝通問題。


你有沒有嘗試過和別人溝通或者談判的時候很容易就因為對方說的話而開始生氣或者緊張,從而忘記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和想說的是話?在溝通和談判中緊張、恐懼、氣氛可能確實是因為我們正在進行一個艱鉅的對話,比如和領導、父母、老師、客戶等等等進行帶有權利關係的、或者關乎我們切身利益的結果。但是艱難也要儘量達成目的呀,所以我推薦這本《關鍵對話》。

還是一本小書,不太厚,裡面用很多個具體案例介紹了哪些是令人感到壓力並且不得不成功的“關鍵對話”,並提供了一些關於如何轉移恐懼情緒、緩解壓抑,並在這種天崩地裂的名場面下保持思維清楚的竅門。

反正在看這本書之前,我非常討厭這種一定要好好說、並儘量保證結果的對話充滿逃避情緒,而現在我能比較冷靜的面對它們,並且我從這本書中知道,所有討厭的談判其實都有不同的部分和階段組成,每一部分你有該說的話,如果能很好地掌握這些,慢慢就不會緊張和害怕了。


三,提高心理情感素養的書:

嘿嘿嘿,這麼聽起來是不是挺懵的。我本來想在這裡放一本關於情商的書的,可是後來一想,愛情才是大學的必修課啊!所以我還不如提前給你科普一下“愛商”。

推薦一本《親密關係》,作者是羅蘭米勒和帕爾曼兩個人,是一本來自美國,由專業學科奠基人推薦的書,國內好像還有一本同名的雞湯書,你可別看錯了。

這本書為啥厲害呢,它裡面很認真的聊了一下到底什麼才是“親密關係”,和我們因為什麼對一個人有需要,為什麼喜歡一個人,還有你為什麼會喜歡某一類人。

其實愛情中有很多謎題,原來的中國人是不太在意的。我們總是把自己表達的很膚淺,比如好像我們只喜歡外貌美麗的,或者經濟實力好的,或者有突出技能什麼的。而所謂的愛而不得,做舔狗,分手後遲遲忘不了前任也經常被粗暴地概括成“閒的”“還是被傷害的不夠”。這也太粗暴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就算再強大的靈魂都渴望被理解和陪伴。這說明我們喜歡一個人,追求一段情感,其實所有的情感悸動都出自於我們內心的需求。如果能及時察覺自己的需求,就能更清楚的明白我們喜歡的特質,從而更精準地去尋找這樣的伴侶,也能更好地和伴侶溝通。比如男生打遊戲,女朋友生氣真不是因為她無理取鬧或者跟你對著幹,完全可能是每個人都渴望在戀愛中被看見、看重,不是可刻意和遊戲比較,而是因為我愛你,我要在任何條件都知道我在被你看見、重視、在意!

掌握“愛商”能幫你更好地瞭解自己,更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伴侶,也明白什麼時候該如何和重要的人相處,也能保護你在情感關係中不受太重的傷害、不鑽死腦筋。

這本書是不是很有用呀!


說了這麼多,希望你珍惜大學時間,學到有用的東西。大學真的就像一盆溫水,很多人覺得時間很長,結果一下子四年過去,也沒什麼長進,後面的生活總有些沒準備好的感覺。希望你能摒棄誘惑,沉下心好好學習,既保證成績,也早點開始學著做一個成熟的社會人,理智、積極、有分寸、會努力。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需要一些過來人的經驗,隨時到頭條號找我。“小麥媽媽”有好多學習訣竅,歡迎關注喔~


小麥媽媽


看什麼書其實可以說是看書要得到什麼?

如果想要思想豐富是不用限制的。像武俠,文藝,藝術類。比如金庸。楊絳,錢鍾書,傑羅姆,大衛。雨果之類的書。我可以推薦幾本

一 麥田裡的守望者

二 悲慘世界

三 小王子

四 追風箏的人

高考結束後,是需要書的滋養。所以需要讀一些可以引起思考的書是最好的。書中的記載是一個世界,豐富孩子的內心,和對這個世界產生思考理解的為宜。也可以讀一些網絡小說,找一些比較好的。

在讀書的過程中,書的質量決定著人的思維,所以選擇讀的書最好是知名的,有名的好書。是大家一致認可,一致覺得可以讀一讀的書。並非說別人說這本書好就是真的好,起碼是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價值觀。所以讀一些耳熟能詳的書就會更容易融入到集體裡。

在給孩子讀書的前提,其實還有一點,是孩子想要讀什麼。讀書也要看興趣的。所以家長最好不要限制,孩子想要讀什麼就讀什麼才是最好的。


書不分好壞,但分質量的高低。就算一本爛書也有一定的價值在內。只是相對而言,那些質量高的書遠遠比不能引起共鳴的要強多得多。高考結束後,孩子的思想是對未來憧憬最好的時候,所以思想上是最活分的,所以這個時候讀一些高質量的書是可以影響孩子一生的思想的。只不過需要家長細心的引導和關心。


乂爻y


一、文學類

1.金庸和瓊瑤的書各一本,隨便讀什麼,長篇的比短篇的好。

金庸和瓊瑤的書算不上經典,但是對於瞭解中國人的情感還是很有幫助的,關鍵是那些書情節都很吸引人,讀起來很省勁。很多人不喜歡閱讀是因為讀不下去。這些書雖然通俗易懂,但是文筆非常好,可以作為寫作的範文。

很多人覺得讀了這些通俗的小說不夠高雅,要知道,簡∙奧斯丁甚至莎士比亞的書在他們的年代都是通俗讀物。當通俗小說流傳下來了,幾百年後如果還有人讀,就是經典。

2.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要了解中國,必須讀這本小薄冊子。

3. 《紅樓夢》。

4. 雨果《悲慘世界》,它告訴我們什麼叫做人性,並且教會我們愛比恨更有力量。

5. 羅曼∙羅蘭《貝多芬傳》,很薄的一本書,告訴我們什麼是英雄,怎樣才能成為英雄。

6. 喬治·奧威爾《1984》,這是著名的左翼進步記者奧威爾在經歷了西班牙內戰後,反思人類的行為,寫下的政治寓言式小說。幾十年後,很多現象居然在他的書中已經講到了。它告訴人們什麼是自由。

7. 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進入大學後,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維特式的煩惱。

8. 賈平凹的小說,隨便看上一兩本,最近10年比較好的是《秦腔》和《古爐》。雖然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我個人覺得賈平凹的小說寫得更好。賈平凹對社會觀察的視角非常獨特,寫作的切入點與眾不同,而他對人物內心的情緒的描寫非常細緻準確。總的來講,賈平凹的作品裡面沒有華麗的辭藻,甚至沒有什麼金句格言,但是他時不時地在文字之間流露出的“偶然”的感悟,不乏哲理,讓人回味。

9.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女生尤其應該讀讀,思考一下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10. 司湯達《紅與黑》,法國大革命後的祁同偉的故事(祁同偉是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中的一位出身貧苦,但是後來為了往上爬和撈取私利而不擇手段的人)。它講述了一個逆襲的屌絲的陰謀與愛情的故事。思想性和文筆在眾多法國名著中也是翹楚。

11. 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可以幫你瞭解一下優雅的貴族愛情。

12.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讀完這篇名劇,可以真正理解什麼叫做“戲劇化”。另外也推薦《羅密歐與朱麗葉》,如果有時間的話。

13. 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自傳》,這本建議你讀英文原文(並不長),可以練習一下英語。我一直是把富蘭克林當作我的精神導師看待的,以後我還會用三封信的篇幅介紹他對我的影響。這本小冊子,則是我最早了解這位美國國父的入口。我在前面第99封信《我為什麼倡導保守主義》中也簡要地介紹了富蘭克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過頭來讀一下那封信。

14. 木心《文學回憶錄》,這是陳丹青在大學聽木心講課時做的筆記,裡面透出木心對中外文學的深度思考。

15、16. 《古文觀止》和《唐詩三百首》,要了解中國文化和語言,要從這兩本書入手。至少將來找男女朋友也用得上。如果你是一個理工男,這兩本書還特別有用,因為總不能和女友談編程或者機械原理吧,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比學霸們的考試成績更能打動人。

如果想裝得老成點,幾句《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作)裡的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說出來也會讓人感慨,當然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過它們理解李白等人的心境。

17. 菲茨傑拉德《偉大的蓋茨比》,這本書文筆極其優美,如果能讀英文原文,推薦閱讀。但是故事性一般,因此如果讀中譯本,就算了。

18. 錢鍾書《圍城》,這是錢鍾書先生的代表作,深入刻畫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生活百態和個性,全書詼諧幽默,可讀性很強,裡面的內容已經在今天人們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被引用,沒有讀過的話,在大學交流都成問題。

二、歷史類

1.傅高義《鄧小平時代》。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其實是一位美國人,雖然名字像是中國人。他是哈佛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要了解中國過去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可以從這本書著手。這本書並不是鄧小平傳,而是對中國驚險崎嶇的改革開放之路來龍去脈的描述,讀懂這段歷史,就能體會我們這些“仍然生活在鄧小平時代”的人的現在和未來。

2. 基辛格《論中國》。作為促成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基辛格博士,看待中國比我們自己看得還清楚。幾年前他在Google講,自己到中國多達60次之多,見到過從毛澤東開始的中國曆屆最高領導人。另外,如果有能力,最好讀一下英文原版書,因為裡面的內容多得多。

3. 房龍,任何房龍的書都值得讀,他是一個能把歷史寫出趣味的人,如果只讀一本,就讀《人類的故事》吧。

4. 茨威格《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我的《文明之光》一書就是受他的啟發,他通過寫歷史片段描寫了一群歷史上的偉人和改變世界的重大事件。另外書的譯者舒昌善先生有著和茨威格類似的境遇,因此他的翻譯很忠實於原意。

三、哲學類

1.培根《培根隨筆》,這其實是他的散文集,文筆極其優美,而且充滿哲理和智慧。培根也被美國國父傑斐遜認為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三個英國作家之一,另外兩個是洛克和牛頓。

2.羅素《西方哲學史》,這是一本能夠系統瞭解哲學的好書。

3.叔本華《人生智慧錄》,叔本華是在哲學上提出“意志”這個概念的哲學家,他的觀點比較悲觀,但是這本書卻寫得很好,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生活中很多困境的根源。

四、思維類

萬維鋼《萬萬沒想到》,可以幫你換一種思維方式——理工科的思維方式。對於文科生來講尤其需要。

五、科學類

1.霍金《時間簡史》,物理學大師最暢銷的科普讀物,介紹了我們宇宙的來龍去脈,可讀性很強。

2.伽莫夫《從一到無窮大》,這是對我本人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的科普讀物,我是通過它認識數學和物理學的,也是通過它理解科學的思維方式的。它的內容沒什麼新鮮的,大家在中學都學了,關鍵是沿著這位物理學大師的思路,學會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

3.溫伯格《給世界的答案》,諾貝爾獎獲得者寫的科學史,他從科學的誕生,寫到了中世紀和近代的發展,最後講到最近十幾年的前沿科技成就。這本書的好處是容易閱讀(但它並不是一本內容全面的科技史讀物),對於十幾歲的人來講,容易閱讀非常重要。第二點就是他將科學的思想貫穿到故事中了,因此通過這本書可以培養一些科學的素養。

六、經濟類

戈登《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這是一本介紹華爾街歷史和世界金融史最權威的和可讀性最強的書。

譯者祁斌是我清華的學弟,在美國留過學,英語很好,雖然是理工科出身,拿的也是物理學博士,但後來在高盛長期任職,對金融非常精通。回國後在證監會和中國投資責任有限公司擔任領導職務。這本書也成為了中國金融界領導的必讀書。為了方便國內讀者閱讀,他在每一章前面加了很長的背景知識介紹,這是一般翻譯書所沒有的。

上面這些書是推薦給中學生的,挑選的標準是我認為他們讀完之後在大學能夠進步比較快,而且我在挑選時,儘量不選太難懂的。

其實還有很多好書,甚至更好的書,它們或者不急於在上大學前讀完,或者需要一些背景知識,比如《史記》《神曲》《領袖們》《漫步華爾街》等,因此都沒有列入。





高廣銀


一芽新月掛上梧桐,

燈下的垂柳點亂了倒影

金雞菊開滿小路兩旁

棧橋上漸漸靜寂了

轉過土坡有一張長椅

可以躺上面看看月亮

聽著老狼的《想把我唱給你聽》

時光也變得溫柔和浪漫起來

這個端午節

除了高考的考生

還有多年後

依舊懷念那段日子的我們

在生活中顛簸著

歲月呢?

那人是不是依舊年少如花?

——《高考日,端午節,西流湖》20190607


股訊研


看你準備往哪方面發展咯,


昨天今天明天物是人非


多看看人文綜合類書籍,中外古典文學,現當代科學類的,做個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學生!


無形劍客8323763


有條件的不妨約幾位摯友來一場旅行吧,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有一定道理的,去體驗一下異地風情,換換腦子。


樂在途中1985


我覺得一個人的修為素養對一個人影響深遠,看些古典文學作品吧


唐老師高中數學


看自己所要選擇大學裡的專業,看那個比較好適合自己


真心對你好16134178


這個時候一般是不怎麼靜得下心來看書的,因為高考完後有很多的活動,該聚的聚,該散的散。所以,趁著這些空隙,應該去做一些對於未來大學生活有意義的事,比如考駕照什麼的,因為到了大學,真的事情特別多,除了學習還有社團活動,考駕照的絕妙時間就是高考以後,這是作為一個學長的建議哦(´-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