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給孩子"吃"這三種"東西",想不成功都難,可惜很少有家長知道

在當今這個社會當中考量孩子的是綜合能力,並非只是一張成績單而已,所以現在這個社會孩子的素養,孩子的行為表現都體現了家長的教育成功與否。有的家長看到小小的孩子總是忍不住溺愛幾分,總想再多疼愛幾分,這種溫室當中生長的小花朵是經不起外界的風吹雨打,要知道孩子終究會有一天離開我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豐滿的羽翼,支持孩子,給予孩子力量,讓它自由翱翔自由成長,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力量的孩子。

那麼看到標題進來的朋友可能大家第一眼就會想到給孩子吃什麼樣的東西幫助孩子成功,那麼如果這樣想,可能是讓你失望了,孩子吃的東西吸收營養,馬上就會消化掉。而在生活當中,我們要教育孩子"吃"的這三樣東西,可以讓他受益一生,也會成為一生寶貴的財富。

吃飯,吃苦,吃虧,這三件事情很重要

曾經老子在《道德經》當中提到過教育孩子要教會他吃三樣東西,第一個是要吃飯,第二個是要吃苦,第三個是要吃虧。第一個家長們都做的都很好,能夠保證孩子的營養均衡,也能保證一日三餐規律的攝入。但是在吃虧和吃苦上,有些家長便於心不忍,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為什麼要給孩子吃這三樣東西呢?首先吃飯吃的好孩子可以獲得健康的體魄,有了健康的身體,他就有了完整的抵抗能力。

教育孩子吃苦能夠讓孩子產生敬畏之心,保證了身體的健康,也就保證了心靈的健康。最後一個吃虧,那就是靈性的健康,從靈性層面上來講,孩子如果可以把好的給別人,允許自己受一點委屈,這樣就達到了靈性層面的最高境界。所以養一個健康的孩子,並非只是身體的健康,要讓他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吃虧和吃苦,將來一定有大出息。

給孩子

在吃飯中看出孩子的品性和教養,好好吃飯很重要

首先,吃飯可並不是只是讓孩子攝入充足的營養,而在吃飯的時候的教養,及飯桌上的禮儀,也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記得在《朗讀者》當中白巖松曾經說過:"我們為什麼只有閱讀日,還沒有吃飯日?因為大多數人把吃飯這件事看成非常普通而又簡單的事,但是就是從這個簡單的小事就能看出來一個人的品行和教養!"下面我們從一個案例上進行分析。

案例分析:

在西餐廳吃飯的時候,旁邊坐著一位母子,男孩子看上7歲的樣子,白白胖胖很是可愛,不過剛吃完一會兒,男孩子就蹦蹦跳跳大吵大鬧,並且四處亂跑,一會擠到別人旁邊,一會用腳踢別人的衣服,這個小男孩身上濺滿了菜汁和湯汁,而且大聲講話,根本就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個孩子的媽媽,坐在那裡一點都不覺得尷尬,簡直像個沒事的人一樣,只顧著跟電話裡面的同事聊天,而且一直在誇自己的孩子成績多優秀,所有尷尬的眼神都投向了這位媽媽,但是這位媽媽一點都覺不著,在媽媽的口中孩子好像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孩子,但是孩子的未來,真的能隨媽媽所願嗎?

並不見得,因為孩子的教養已經深深的體現出來,孩子的未來也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不管孩子的成績有多好?能力有多強?如果在公共場合不懂得去尊重別人,不懂得約束自己,那就是沒有教養的人,這樣的孩子終究會被社會所拋棄。

給孩子

吃飯看似小問題,其實有著大講究

吃飯雖然在生活當中必不可少,但是教會孩子如何吃飯?如何有教養的吃飯這是非常關鍵的,所以養成良好的飯桌禮儀,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前提,而這種教育的形式也是家長潛移默化的去影響給孩子的.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瘋跑瘋鬧的話,跟家長也有離不開的關係,家長在公共場合大聲喊叫,孩子就會深深的受到影響,隨之模仿,那麼如何培養良好的飯桌禮儀呢?

1 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長者先幼者後,正確的端碗吃飯並養成習慣。

2 在用餐的時候,要保持桌面的整潔,在吃飯的時候不要狼吞虎嚥。

3 吃飯的時候要保證食不言,同時吃東西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喝湯的時候也不要發出聲音,有些孩子喝稀飯的時候聲音很大,這就是不文雅的吃飯的行為。

4 在夾菜的時候一定要夾自己眼前的菜,不要去夾別人的菜,在給別人夾菜的時候一定要使用公筷。

5 在一日三餐當中教育孩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食,珍惜糧食不浪費。

6 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聚餐的時候,自己吃飽了,可以跟其他人說:"叔叔阿姨請慢用,我已經吃好了",不吵不鬧的到一邊去玩,不要影響到別人。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案例; 當年的享受換來了今天的苦頭

一個人如果有了強大的內在動力,這個人一定是吃苦吃出來的,而不是一味的憑藉投機取巧得來的,父母無法代替,所以不要提前行動,自作主張,要知道讓孩子多吃一些苦頭這是一件好事情。在我們身邊有一個同學,但是前段時間已經離職,突然間打了一個電話說要請我們同事吃飯,但是大家都不願意去,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是她一找我們就沒有好事,果不其然,當天就在微信群裡面發的消息想要借錢,因為他借錢的目的是要投資一個項目,大家在群裡一言不發,顯然是沒有幾個人願意把錢借給她的,因為這位同學特別不靠譜,從小就好吃懶做,而且在讀書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接送他,奶奶總是把飯菜送到他的嘴邊,上學的時候書包永遠都不背,而是讓他爸爸或者是媽媽揹著。

給孩子

後來上了大學之後,襪子和內衣一概不洗,總是到週末的時候打包讓她奶奶洗,後來她還特別喜歡借錢,前不久聽說她離婚了,離婚之後馬上離職,現在沒有正經工作,因為她小的時候在溫室當中長大,所以到了外面的世界當中,一旦經歷了挫折和辛苦,便失去了初心,忘記了本能,不知道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應該讓孩子想從小有吃苦的意識,並且要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讓他多做一些家務活。也可以積極的參加課外活動,勤工儉學,大點的孩子可以去參加志願者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鍛鍊自己的手腳,要知道吃苦教育對於孩子來說越小越好。

吃虧是福,教育孩子小便宜不可佔

在我們身邊你會看到凡是心甘情願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能吃虧的人他的人緣好三觀正,這樣的人會吸引貴人的幫助,越是人緣好的人,他的機會就越多,從古代有孔融讓梨,到現在有很多成功人士也在做著看似吃虧的事情,其實他們不是傻子,而是有大智慧的人。因為吃虧了一點點,少獲取了一點點,而他得到了旁人的信任和欣賞,所以也給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帶來了很方便和快樂,這就是吃虧帶來的福報,但是我們在教導孩子不要佔便宜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雖然吃虧也是要有底線的,我們不能本著"吃虧是福"的原則,對孩子的感覺不在意,需要端正孩子的是非觀,千萬不要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給孩子

二胎開放以來,大家都想讓大寶學著吃虧,讓老大懂得謙讓,其實這樣就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很容易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在要求孩子懂得謙讓的時候也要安撫他的心理,並且跟他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也需要平等的對待兩個孩子的愛。而且在幼兒園當中或者是在學校當中,當這件事情涉及到孩子的人格和人身安全的時候,一定要及時保護孩子,並且要告訴孩子,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情,都要告訴媽媽,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你要跟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會永遠站在你身邊,給予孩子正向的引導,避免孩子真的"吃虧"。

結語:

孩子是我們家庭的希望,更是社會的希望,國家的希望,乃至未來的希望,所以培養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三件事,第一件就是有教養的吃飯,第二件就是讓孩子學會吃苦,第三就是懂得吃虧,教會孩子這三樣東西,孩子的身體健康,心靈健康,靈性層面也會突破另一層境界,那麼當孩子的身體沒有疾苦,心裡沒有煩惱,靈性健康將會一生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